第124章 合作
趁著顧慈還沒去縣學,兩家大人都在商量什麼時候成親,李氏道:「這事還得問魚姐兒,她一直是個主意大的孩子,她不同意,就是定了日子也得給你攪黃了。」
張知魚贊:「知我者阿娘也。」
這年頭的人家都是十五六成親,儘管過來了這麼多年,張知魚已經習慣了這邊的生活,也對周圍人成親的年紀沒有意見,畢竟古代人死得太早了,對於貧窮人家來說,十歲已經是中年,更多的可能還不到十就一病沒了,早婚早育才能保證族群不至於滅絕。
但她的的靈魂是完整的現代人,若沒有選擇也就算了,有了選擇,她就不能接受自己跟未成年成親,所以她決定把婚事定在四年後,那個時候大家都十八歲了,她也不會有古怪的罪惡感。
顧慈當然沒有不答應的,兩家就這麼說定了。
王阿婆坐在樹下,看著還在灶上忙碌的月姐兒跟沈老娘嘆:「魚姐兒都有了親事,這孩子竅都沒開。」
沈老娘已經看淡一切,悠哉悠哉地抱著狗頭摸,道:「我家三郎都十七了。」等耽擱到這歲數再跟她抱怨不遲!
王阿婆給逗得一樂,心頭也不那麼難受了,心說,跟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李三郎比起來,自個兒閨女完全還可拯救一番,還年輕著哩!
顧慈在家收拾東西,學里生活無聊但又艱苦,張知魚給他裝了一口袋的葯,破天荒地拿了一兩銀子出來,顧慈將錢握得死緊,心說以前掙五兩也沒這麼高興呢。
第天一早,兩人一個去婦舍一個去縣學,車分兩路是沒法兒一起走了,張知魚拿著自己昨晚給他配的葯,道:「縣學每日看書一共也不能超過三個時辰。」
顧慈笑:「我又不是小孩子,還能不知道這個?」
顧家的馬車揚長而去,張知魚也跳上騾車,抱著自己重製的課程準備走。
正送兒子出門的保正見著兩人嘰嘰咕咕地在巷子里說得這麼一會子話,不由道:「我看再過三五年,巷子里就又能多一群小猢猻了,老頭子也不必日日擔心。」
若是尋常小娘子這會兒臉估計都羞紅了,但張知魚眼珠一轉,不僅不紅,她還很關心地問:「就現在巷子里都雞飛狗跳的,還要多少小猢猻。」
保正如今一天到晚都忙著逮小猢猻,不讓掉河裡,也不讓炸糞坑,可憐見的頭頂都禿了,還在這兒想多幾個,這不是給自個兒找事兒么?
張知魚雖然面嫩,但姿態穩如老狗,保正不留神就跟她嘰咕起來,道:「這幾年大伙兒的身子雖好了,但小孩兒還是太少,咱們巷子就是最多的,也才這十來個猢猻。」這還是他跟其他保正商量過後才知道的,其他巷子孩子還沒野狗多,嫉妒得其他保正將他灌了個臭死。
張知魚不是很懂這些,但她有自己的消息來源,道:「每日來婦舍的產婦就有十個,一年算下來也有七千多個孩子,再說還有很多自己在家生育,不看大夫的娘子,這樣還算少?」
保正不想她還知道這個,便道:「生下來養不活的孩子太多了,我有三個兒子,但本來他們還有三個兄弟姐妹,都沒長成就沒了。生下來不算本事,養得活才算本事。」
其實南水縣生育率不低,但存活率太少了。古代不能選擇流掉有缺陷的孩子,聚族而居難免有近親沾在一起,孩子不健康也正常。
就是人群混雜的竹枝巷子,這五年間,過了七歲的孩子,攏共也就才十五個人,但竹枝巷有足足三十多戶人家,裡頭多得是沒有分家的兄弟,若按照成親就算分家來算,戶數至少要乘以三,也就是九十多戶人才養了十五六個孩子。
這個數量其實很少,這年頭誰家沒有幾個兄弟姐妹,竹枝巷子可大多都是獨苗苗,也就是因為張家人在,都養住了看起來才好看點。
別的巷子要活一個,就得生兩個,要活三個就得生六個,據保正所知,外頭的巷子生的孩子是竹枝巷子的兩倍,但現在卻比不上這條巷子的人口多,可見孩子的死亡率多高。
上頭見他們孩子養得好,還讓他多鼓勵巷子里多生來著,至於員結果。
保正表示,這些個猢猻不提也罷!跟他們說一句能折三年的壽,媒婆都被趕出竹枝巷多少次了,他早前已經灰了心,打算不幹這事兒了,讓這些猢猻打光棍到老,到時候痛哭流涕跟他懺悔那才叫痛快,就算他死了,也得叫兒孫把這消息送到跟前兒讓他大笑幾聲。
張知魚心說,幸而最近大伙兒有了紅鸞心的樣兒,不然竹枝巷子又得瘋一個。
保正跟她嘰咕得口乾舌燥,那頭有小猢猻滾到他腳底下,神色焦急地喊:「保爺爺,隔壁巷子的大肥妞妞打過來,我們打不過,快跟我們去打人!」
保正懶得糾正自己根本不姓保這事兒了,只憂心地問:「誰是肥妞妞?」
小猢猻挺胸道:「豬頭蔡家不是養了幾頭肥豬么,他們說比我們巷子的小寶還威風,我一看就比我大點兒,就和大晨一齊過去把幾頭豬都放出來了,讓大家就能知道他們在說謊了!」
保正臉色一瞬間便成了綠色,張知魚職業病發作,心道,看來保正不曾說謊,都給人灌得肝臟有恙了,明兒有空少不得扎他幾針。
那頭小猢猻急得跺腳,道:「肥妞妞跟我們打起來了,勁兒可大了。保爺爺快來幫忙!」
保正一臉猙獰地走了,遠處,是幾聲渺遠的豬哼,張知魚跳上馬車,道,孩子果真是一茬不如一茬,就是夏姐兒,小時候也不敢跟豬對打的。
就這樣保正還活跳跳地操心竹枝巷子小猢猻不夠多,可見也是個奇才!
到了婦舍,娘子們就停下手裡的活兒,眼神亮亮地看著她手裡的冊子,每次張知魚抱著這東西進來,大家就能學新的醫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