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
於是,岑嶺使團當天就動身了。魏太妃留守兼養傷,鄧洪升則帶著人往百越去,等確定百越情況后就會往西甌和燕長庭等匯合,而燕長庭和沈箐則將會率人直奔西甌。至於岑嶺防務方面,霍淳敬留守足矣,這裡很值得一說的是,霍老的孫子已經順利接到岑嶺來了。當初魏氏籌謀北梵軍之時,後方準備也是充足的,不少外駐將領的家眷都會留在皋京或家鄉作為隱形人質,魏氏發動軍變時候,後方也將同時進行營救行動,雖然因為燕殷的重生衍生了岔子,但在沈箐的全力配合底下,霍老將軍留在皋京的兒媳和幼孫最後兵成功藏匿被偷運出京了。霍老本來以為家人都沒了,乍見獨孫,淚灑滿襟痛哭失聲,現他兒媳帶著孫子就居住在岑嶺,另一方面來看,也已經徹底能放心了。總而言之,在緊鎖弔橋嚴加防守的眼下,燕長庭即便外出一段時間,也沒有問題。現在關鍵是西甌。作為魏氏兩位當家人,他和魏太妃至少得去一個。當天就出發了,一路順水往南,路上還解決了兩波伏擊者,三天後和鄧洪升分道而行,一行人加足馬力,在七天後終於繞上中原西南通往西甌必經的茶鹽古道,在邊關遞交了「國書」。嗯,岑嶺還不算國,但也勉強稱作國書了。西甌邊關的官員立即將「國書」快馬呈往國都,再檢視了燕長庭沈箐一行人,點清人數確定沒有可疑形跡,就給他們每個人發了一個加蓋了邊關紅印的約本,差不多等於通行證,然後就讓他們可以自行前往王城玉都了。拿著這個本本,沿途都可以在驛站免費食宿。當然,如果燕長庭他們能等的話,他們是有專門的人引過去的。但燕長庭沈箐他們很趕啊,那自費上路也行,只要每途徑一個驛點過去登記一下以確定行蹤就可以了。沈箐他們很急,他們在邊驛住了一宿等辦手續,期間沈箐就千方百計打聽大殷使團過去了沒有,有可能涉及本國利益,邊防官員裝聾作啞,驛站上下也一問三不知,不過最後沈箐出了驛站,就很快打聽到了,一個茶棚老闆告訴她:「大殷人嗎?昨天剛過去一隊。」沈箐眨眨眼睛:「是嗎?你怎麼看出來的?」茶棚老闆笑道:「都是富貴人,我在這驛道半輩子,還辨不出來么?上百的好手護衛,一水兒的綾綢錦衣,嘿,領頭那個啊,氣勢可不得了了,比咱們明官大人的官威可大太多了!」沈箐再問細一點,這人的長相不正合了寇子文!好傢夥!一確定大殷一行已經過去了,他們那個急啊,哪裡還能等邊防官安排人引路護送,一拿到通關文書,立馬就翻身上馬往裡趕了。一路風塵僕僕,以最快速度狂奔,也不知趕過大殷使團沒有,在第八天,他們終於抵達了西甌的王城,玉都。……到這裡,速度就得慢下來了,燕長庭先遣了個人進城報訊,一層一層上稟,以便西甌王或其他主事者遣人出城來迎接。出使有出使的規矩,不能亂來的,不然很容易就犯了忌諱弄巧反拙。這一點不用燕長庭沈箐他們操心,有沈正崧在,曾經的衛國公、經年的高官子弟,他熟諳這些流程,這次出使明面上的正使也是他。「這西甌還挺繁榮的。」沈箐騎在馬上,左顧右盼,然後對燕長庭和沈雋說。沈雋點頭:「這西甌雖是遠不及中原地闊民廣,但也早不是南蠻荒土。」這一路上他們雖然趕,但沿途的景象也是見的,西甌一面臨海,三面環山,雖說與中原相隔千萬重山,但其中部平原還是十分之多的。有平原,有沃土,最終肯定會聚居起黎民。說來西甌和百越,因為這幾百年來的幾次大戰亂,中原漢民大遷徙之後,目前人口還是可以的。他們一路所見,有穿戴上明顯是中原風格作了一定調整修改的衣飾甚至還帶一定鄉音的漢民,也有或頭纏巾帶或著裝鮮艷別緻的土著族民,比例大概一半一半吧。不過據說有些土族下山後也愛穿漢民服飾,不足而一,反正據看融合得挺好的,並沒有仇視敵視之類的現象。這些遷徙漢民和土族一起繁衍生息到今日,吊腳樓、磚瓦房,還有安南那邊傳過來的異域風,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西甌風情,但總的來說,還算繁庶。就譬如眼前的王都玉城,和皋京當然沒法比,但整體水平也差不多和一個中原中等偏上的城池相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