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喜迎

第368章 喜迎

隨著通州新城的修築,沿途大量河船載著民夫與物資在遼河上來回。

在遼陽城之北,有一州治名為瀋州,遼國在統治渤海國時,於東京道築了許多城池,用以監視草原諸部,瀋州就是其中之一。

瀋州州城位於遼河之北,所以又稱之為瀋陽城。

但是因為戰亂,這裡的大部分人都已經逃往遼陽,遼河之北的許多城池都因此荒廢了,不過,隨著遼澤易開墾的土地都被開墾完畢,遼東的城的居民們便漸漸順著遼河往上開墾。如今已這座荒廢的城池周圍的土地已經被重新開墾,城中也已有了人氣。

遼東在修築通州城時,在瀋州亦設了糧庫用於中轉,一是節約運輸途中的損失,二是預防通州的糧草在戰亂中被損毀,可以及時調運。

……

九月中旬,正是遼東水稻收穫的時節。

金色的稻穗綿延到天邊,收割稻米的農夫們唱著民歌,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從二十年前有在遼東開墾,到如今數萬頃的土地的變成沃土,他們花了整整一代人,當初的年輕人已經兒女成群,當年的中年人如今也是滿頭白髮。

他們已經在這裡安身立命,一個又一個的城鎮像是雨後春筍一樣出現。

秋風蕭瑟,梁紅玉一身戎裝,帶著一隊騎兵來到了遼澤城附近的王子鎮,如今這已經是遼澤城附近百里規模最大的城鎮了。

她不由得有些感慨,從最開始那兩年,這裡只是路邊草市,隨後兩年,變成了到每月兩次的集市所在。

再過一年,便有那麼幾個茶水鋪子出現在被踩平的路口,再到後來,就有了橫七豎八不少宅子,再再後來,大宋的那些個王子王孫在這裡站穩了腳跟,開設書院畫院,這裡便漸漸成了遼東的文教之地。

她走到鎮上典吏之處,拿出了遼東的調令,要從鎮上的府庫里直接調運一萬石大米。

這些大米會被她看守著,運到前線。

驗證文書手續、安排送貨都需要一點時間,梁紅玉便在門外等著。

而這時,還有絡繹不絕的農人們推著板車,送來稻穀,進入其中繳納糧稅。

「梁將軍!」有熟悉的農夫看到她,熱情地和她打著招呼,「又來運糧了?」

梁紅玉微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梁將軍,咱們這些糧稅都是拿去打金人了吧?」又有一名農夫熱情道,「那我可要多交兩斗!」

梁紅玉笑了笑,依舊沒有回答。

「梁將軍,咱能去你手下當兵么?」一名年輕人鼓起勇氣,堅定地問。

梁紅玉笑了笑:「我只是一名偏將,你要參軍,當去常勝軍報名才是。」

那年輕人漲紅了臉:「我身高差了兩分,進不了常勝軍……」

梁紅玉微笑有一點點僵:「這,只要能舉一百斤,也能入軍。」

年輕人臉更紅了:「這、也要差上那麼十來斤。」

梁紅玉奇怪道:「兵戰凶危,你這又是何必?」

年輕人小聲道:「家中老父想去參軍,說是要報陳使相的大恩,要去參軍,如今遼東一戶只許報一人,若我去了,他便去不了了!」

「孝心可嘉,」梁紅玉贊道,「你是哪裡人?」

「我生在咸平,就是遼陽城北邊的地方,離通州不遠,」年輕人靦腆地抓了抓頭髮,「那時候遼國還在呢,咸州失守,爹爹帶著一家人逃難到此。當時家中爺爺尚在,遼國不給救濟,陳使相當時調用了軍糧,和我們同吃稀粥,才熬過去。」

「阿爺當時入了軍中,還給使相獻了一張羊毛披風,使相只用私印蓋了一下,以示收下了,」年輕人有些激動地比劃了一下,「那披風還在家裡供著呢。」

梁紅玉很欣賞他的一腔熱誠,但還是拒絕了他。

年輕人失落極了。

而這時,糧食民夫都已經通過調動,她便站起身,要去親自盯著。

遼東要取金國的事情,在這裡極得民心。

這些年,遼東百姓最大的敵人就是金國,女真部族常常小股南下掠劫,遼東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不結塢堡、設鄉軍,這些都是要耽誤大量農時的事情。

梁紅玉就是靠著帶領鄉軍抗擊金軍而成名,以一女子之身成為常勝軍中唯一的女將。

可惜這次築城,主力是岳飛部。

但,沒關係,等築城之後,宋金必然還有一戰。

若是她能在滅金的途中立下大功,便能洗刷父兄的罪責,恢復梁家的榮譽。

……

東京城,趙士程正在設宴。

這是他為弟弟趙士梓準備的餞行宴。

就在上個月,他封弟弟為南海王,封地在後世菲利賓島上,那裡已經有了大約三千多頃新開墾的種植園,沒有編戶齊民,他的弟弟會帶上一千水師部隊,駐紮在那裡的一個天然良港中。

同時,他還準備將南洋的諸多個群島統設一路,名為南海路,其中每個島就是一個州治,算是給大宋人數驚人的選官們一條新的出路。

南洋諸島可不像西北西南那些要貼錢經營的地方,那裡的棕油和甘蔗都是高附加值的產業,將來等橡膠樹過來了,東南亞就會是經濟作物的寶地,能在大宋國庫里佔據相當高的分量。

為了這些產業,保持一支強大的海上艦隊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把南海變成內海后,當然也就不用擔心航海業發展緩慢了——事實上,自從棕油和甘蔗在大宋暢銷后,大宋的海運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只要來回三五次,就能賺到一艘大海船的錢,後邊賺的,說是白撿也不為過。

而南海路的第一任宣撫使,趙士程已經有了人選。

那就是,如今南越國的國相,已經把南越弄得天怒人怨的胡銓、胡大人。

如今是九月,八弟動身南下,到達廣州,怎麼也要到二月,到時正好避開風季,前去封地就藩,而他去了,胡銓那邊,差不多也結束了。

-

同一時間,南越國。

南越國國主李陽煥正帶著文武百官進香,祈求佛祖保佑。

這並不奇怪,李朝和大理國一樣,開國君主就是一位僧侶,建國后便將佛教立為國教,歷代君主都有出家為僧的慣例。

在南越國,常封高僧為國師,國師的責任,也不只是為國家祈福,而是真正參與國家大事,同時也享受著國家封賜的土地。

當今南越國主只有十五歲,卻是有名的佛賜子,精於佛法,他的繼位也得到國師的大力支持,在他的影響下,南越國如今正在大興土木,修築佛寺。

不僅如此,這位國主因為不是上任皇帝的親子,而是過繼而來侄兒,所以想把自己的親父親追封為國主,為此,和國內的臣子們爭論不休,和太后的矛盾幾乎擺到明面上。

胡銓則成了太后和皇帝同時拉攏的對象。

如今的胡銓早就已經不是當初被人欺負的人質了,他是手握下龍灣港口,手下有三千多的士卒,工坊的產業極多,又深受先皇重用,用工坊的利益幾乎綁架了南越國所有階級。

胡銓表面上維持著諫言規勸的角色,私下裡悄悄支持著皇帝亂來,任由他揮霍國庫,尋仙問葯,求神拜佛,還要求全國上下貢獻美女充實後宮。

但他那身子骨,胡銓覺得怕是要不了多少年,就要駕鶴而去了。

這兩年,因為皇帝無心政事,國中大權一部分落在胡太後手中,一部分為佛教所把持,而南越儒家的那一派,則聚集在胡銓身邊。

畢竟,論起經學,胡銓只用一隻手就可以暴打越南本地士子。

因為這些年都沒有戰事,修佛寺的錢,大多是胡銓從軍費中剋扣而來。

這種情況的直接結果,就是強大的南越軍隊在這幾年飛速墮落,當年那兇悍善戰,一統南越南方占城國的大軍,如今已經凋零得不成樣子。

不僅如此,佛教與本地士子的矛盾也越發多了。

佛室佔據土地、人口,而自從南越國開科取士后,一些底層家族也登上了朝廷中樞,他們的利益自然要被佛門影響。

胡太后也不願意皇帝太過崇信佛教,倒不是為了國家,而是國師為了支持皇帝,並不站在她這一邊。

這三派如今在南越國中幾乎打出狗腦子,連前些日子南越國大地震,損傷民房、子民無數,都無人理會,還是胡銓提議組織災民自救,還主動將一部分災民送到自己的港口城市中。

不止如此,胡銓還打算慫恿皇帝允許從佛經中取士,徹底讓兩家撕破臉。

因為興建工坊和港口,南越國先帝已經加了六次稅,國中大量平民破產,不得不委身權貴為奴,或者出家為僧。

但這些事,南越國權貴都不在意,他們反而很喜歡這樣,因為能收攏更多農奴,兼并更多的土地,而新帝為了建寺,也沒有將稅收壓下去的意思。

在胡銓看來,這把火就快燒到了。

這些年,他送了不少南越國人前去宋國做工,他們回來便向鄉人講述大宋如何。

他相信,只要大宋皇帝帶兵前來,南越國,不會有太多抵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化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化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8章 喜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