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九章 攻城戰(二)
全場都目瞪口呆看著一幕。
到底是怎麼回事?
明明剛開始局勢大好,怎麼偏偏又犯了水龍王?
眼瞅著前方陣地,直接被激流波濤衝散,一旁正位於後方的二十萬大軍中,有不少人犯了嘀咕。
甚至還有人當場跪下,請求水龍王的原諒。
認為是他們的行徑,冒犯了水龍王。
這年頭的人們,往往容易把自己不明白的一些事情,都交於鬼神來處理。
但二十萬人裡頭好歹是有有識之士,很快認識到是有人把壕溝硬是給挖通,硬生生變成了護城河不是,還坑了他們一波兵力。
然而,就算現在知道了,面對壕溝里,水龍王的怒吼依舊不斷,二十萬聯軍只能望而祛步。
由於引入的大河水,水流流速湍急不說,水流量還特別大,一個不小心浪頭就會把人打進去。
待河水衝到壕溝盡頭時,前赴後繼的水流,一次次沖刷直至湧出壕溝,開始朝著兩邊衝去。
路歌這邊城牆前的水,倒也不在意。
反正作為守城方,他們只要城牆夠高,大門堵死。
怎麼也不可能淹牆頭。
到是另一邊的二十萬聯軍,只能一退再退。
眼睜睜前方的低矮平地,變成一片水中澤國。
失去了地利優勢,讓他們的攻城計劃變得寸步難行。
一家歡喜,一家憂。
敵人擔憂,退卻了,高興的自然就是城牆上的城衛軍。
他們此時在看路歌的眼神,那就不一樣了。
回想起幾天前,對方訓話時說的。
堅信自己能夠守下這座城。
剛開始沒人相信,相反還有不認人冷嘲熱諷,甚至抱著打不下去就投的想法。
但現在,沒有人會這麼想了。
整整二十萬敵軍,硬是被抗拒在一裡外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進攻的第一天,對方硬是沒能先登城牆。
現在外面的土地,更是變成了一片澤地,儘管沒弄成沼澤這麼誇張的地勢。
但是最起碼泥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對方的移動速度,會給城牆上的弓箭手爭取時間。
如此以來,從彭山都正面進攻的計劃,毫無疑問是失敗了。
但路歌等人,並沒有放鬆警惕。
因為那好歹是二十多萬人,昨天就立了一個下馬威,敵人死了還不到千人,其中大多還是民夫。
所以,他們猜測在這之後,這二十萬聯軍,很有可能會改變攻擊策略。
古代的城市,往往可不止一個門。
尤其是彭山都這種都城,除了旁邊一條大河外,四周基本都是土地平原。
之所以不選擇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建城。
就是因為整個彭山國的地形。
彭山都,位於一處盆地中心。
正因為是盆地地形,四周的要衝地帶,早早都修建了邊軍要塞。
都城才會想到,要設立在經濟好,人口多和土地更加肥沃的盆地中心地帶。
這使得常年以來,彭山國邊軍要塞拒敵之外,彭山都則繁榮昌盛。
修生養息了這麼多年後,彭山國其富庶也是人盡皆知。
周圍不少古國都虎視眈眈。
這一次,如果不是因為新天子繼位時間斷,地位不穩,再加上惡鬼肆虐,導致民不聊生的話。
周圍各國,或許還找不到出兵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這麼多年過去,彭山國的邊軍早已物人非。
老人離去,年輕一輩對於彭山國的忠心,實在有待考量。
而這次,整整二十萬的敵方聯軍,化整為零潛伏進彭山國,很難不讓人懷疑,邊軍出了什麼問題。
就在彭山都這邊的人,這樣想著時,奔赴邊軍要塞的天子使者,也來到了目的地,並很快搞清楚這裡的情況。
原來鬧出這檔子事,並不是因為邊軍反叛了。
具體要定罪的話。
大概就是好大喜功,玩忽職守。
因為邊軍士卒的待遇,多年未有提升,導致許多人不滿,認為是朝廷故意不提高待遇。
另一方面,邊軍士卒的晉陞出路來自於軍功。
但多年的交戰,各國早已經知曉邊軍要塞易守難攻,所以一般都不會來招惹麻煩。
就算是強盜匪徒,也知道邊軍的厲害,當然不可能自己跑來送人頭,基本上有劫掠都是避開邊軍巡防路線。
所以,邊軍要塞長時間沒有軍功來源。
沒有軍功,自然就沒有賞賜獎勵。
但就在這個時候,惡鬼突然冒了出來,讓邊軍看到了撿軍功的希望。
但彭山都方面,卻不希望邊軍擅離職守,防止周邊各國前來劫掠。
於是,解決惡鬼的軍功,都變成了各城衛軍的東西。
這讓邊軍的士氣受影響,越發的不甘心。
可沒過多久,事情再度出現了轉機。
周邊各國一看彭山國境內亂成這樣,心中蠢蠢欲動,開始派遣小股力量入侵邊境。
本來邊軍要塞打算像以前那樣剿滅完事。
但直到這次,出於對朝廷的不滿,有人就開始搞事了。
邊軍要塞這次故意放過了一部分敵國小隊,讓其進入境內劫掠,然後等到了一定數量,在準備集中軍力,將其消滅,賺取大功。
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威懾朝廷,讓朝中大人們知道,沒了邊軍你彭山國就別想好好的。
這到時候,還不得多提高待遇?
至於萬一有人問罪與邊軍執守不利之責,他們大可以推卸責任給敵軍。
就說敵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山中偷偷開闢了一條不為人知的小路。
反正不是實地考察,也不會有人知道,是不是敵軍真開闢了一條小路。
要怎麼說,還不是得聽邊軍的。
更要命的是,這還沒完,為了避免有朝中大臣死咬著不放。
四方邊軍這次,是連起伙來搞事。
都是一樣的說辭。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不得不說,提出這個想法的人對於朝廷權謀是夠差的,也不怕天子事後算賬。
但奈何被派遣守邊軍的人,基本都是權謀經驗為零的人。
聰明的人,早就如古城的李城令那樣。
被調回到天子腳下,負責拱衛彭山都。
幹得是輕鬆活不說,陞官還快,跟朝中大臣聯繫還多,能多幫襯幫襯。
再說回邊軍,四方邊軍這麼一搞之後,周圍各國當然高興了。
於是就派遣了更多的小隊,開始分批進入彭山國。
四方邊軍都看著直流口水,這麼多軍功,要是全拿下來,那可是大功一件。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關門打狗的時候。
問題出來了。
的確,四方邊軍放跑人不少。
但問題在於,這些人合到一塊的時候,那就不是少不少的問題了。
二十萬人?!
四方邊軍傻眼了。
他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放了這麼多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