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推行新政

第838章:推行新政

大明京師。

隨著冬季的到來,天氣變得越發寒冷。

但是整個南京內外城的人群,卻越發的多了起來。

尤其是各種奇裝異服的外國人,幾乎是隨處可見。

這是因為作為這個天底下最為強大的國家,馬上就要換一位皇帝了。

當然,沒有人會覺得換個皇帝會讓大明變得衰弱,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大明能夠威服四海,震懾天下,跟現在的大明太孫分不開干係。

皇帝陛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收拾河山,重建漢制,而太孫殿下則是讓大明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強盛時代。

所有的百姓都在期待著,太孫殿下會帶領大明走上更加繁榮強盛的道路。

在之前,太孫殿下於正月初一舉辦登基大典的消息,通過報紙在各省份傳開后,就有大量的百姓紛紛前往京師。

龐大的人群,讓驛站的工作人員擔憂不已,生怕出現什麼不好的事情。

「上次見識到這樣的場景,那還是在洪武初年的時候。」

京師邊上驛站,老驛卒不由感嘆著說道。

年輕的驛卒疑問道:「二十多年前,我們大明就有這樣的盛況嗎?」

二十多的驛卒,顯然對小時候發生的事情不清楚。

老驛卒眼中帶著回憶,感嘆道:「那可不是盛況,那是逃難的飢荒,滿滿當當的,全是想要去京師討一口吃的。」

「驛站這裡都擠不下了,我們也只能看著他們在外面餓死,甚至是....誒,不說了,那些都不過是陳年往事。」

「你只要記得,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便就行了。」

說完話的老驛卒似乎心情不怎麼好,交代了一聲,也就獨自離去了。

在他那個年代,能夠看到大量的人群,從來就沒有什麼好事,跟現在哪裡一樣。

年輕的驛卒顯然不能感同身受,他看了眼老驛卒略帶落寞的身影,然後轉頭看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的人們,如同在看兩個不同的時代。

-----

京師的衙門現在個個都亞歷山大。

在太孫登基的這個節骨眼上,任何小事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

而且根據歷朝歷代的規矩,所謂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太孫殿下登基后,也就意味著朝廷的權力將要重新進行一次洗牌。

禮部主客清吏司衙門。

作為接待外賓的部門,最近郎中張見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

太多的外國人跑到京師來,就是想參加太孫殿下的登基大典。

這對於大明來說,當然是好事,之所以那麼早把登基的消息放出去,不就是給這些海外國家一些趕路的時間嘛。

八方來朝,萬國來拜,這是所有的皇帝都想得到的殊榮。

太孫自然不可能發出一道令旨,要求別人來拜見,這就失了體面,別人主動前來,這才是最好的。

當然,如果能夠趕來,而沒有趕來的小國,事後會不會遭到清算,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這個紈絝,且要給我小心一些,現在是特殊時期,任何錯誤,都會被人抓到放大。」

「若是出了漏子,別說你老爹我這頭上烏沙不保,便是這卿卿性命,都有可能不全。」

「那些狐朋狗友,最近少和他們接觸,給我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讀書,現在舉人都如此簡易,明年乃是太孫登基第一年,你要是考不上,看我不把你腿打斷。」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的張見,首先就是逮著兒子張文傑一頓訓斥。

張文傑一臉委屈。

「爹,我只是上街溜達了一會,看看熱鬧,可沒幹別的事情。」

「你可不能污衊於我,我可什麼都沒幹啊。」

旁邊的張見夫人也幫襯道:「你這大官人,可不要在衙門裡受了氣,跑回來撒在兒子身上。」

張見看妻子說話了,便解釋道:「誰還能讓我受氣,那些蠻夷,還敢跟我對著干?」

「只是今天跟幾個同僚交談,有些感觸罷了,聽說太孫殿下把正三品上的文官,都召進了宮裡,傳出消息說,是要商議推行新政的事情。」

「新政,新政,這必然是一番更新換代,也不知道上頭風向如何,一個不好,便是我也難免致仕。」

「這混蛋玩意,年齡早就到了,舉人卻三番不中,現在科舉變得簡單許多,朝廷已經不準舉孝廉入仕,唯有科舉一途開放,如若文傑不能入仕,家業何存。」

聽到這番話,張見夫人也緊張了許多,問道:「朝廷去年不是下了規矩,六十五致仕嗎,老爺才五十齣頭,正當壯年,這...還沒到年歲呢。」

張見苦笑道:「哪能是這麼簡單,說了你也不懂,總之小心為上。」

-----

東宮。

今日的東宮聚集了幾乎大明所有最有權力的大臣。

除了朝廷上三品往上的大員,包括其他省份的布政使,幾乎都來了。

而今日,是朱英推出新政,商議周全之事。

「殿下,萬萬不可如此啊,此等行為,豈非是自縛手腳,自古以來,就未曾出現過這等..這等之事啊...」

「請求殿下收回新政之中,關於皇權之事,眾所周知,君權天授,殿下何故如此。」

東宮大殿。

這裡有七十多人,因此講話什麼的,大家也都能聽到。

朱英之前就已經擬好了新政的綱領,讓郭忠進行朗讀。

對於新政,所有的大臣都很緊張,大家都非常清楚,這是太孫殿下登基之後,主要的政治走向,也同時涉及到自己的烏紗帽,包括官職的權力大小。

在開始后,大家感覺前邊的還好,無非還是之前軍政分離,責任落戶,稽查審核那一套。

只是更加規範了一些,包括在建設,民生上。

然而到了後邊,大家就開始心驚膽戰了。

設立內閣議會,束縛皇帝權力,這簡直是駭人聽聞。

「請殿下收回成命!」

在第一個大臣下跪拜到,緊接著第二個大臣也下跪請求。

「請殿下收回成命!!!」

集結著第三個,第四個,頃刻間,東宮大殿里,所有的大臣都全部跪伏懇求,語氣之中,滿是惶恐。

這讓所有的大臣感受到害怕。

從新政里的條例來說,是束縛了皇權,原本屬於皇帝的權力被大量的分配給內閣。

按理說這應該是個好事,尤其是對於在場的大臣們來說。

要是太孫是個昏庸之君,大臣是貪婪之臣,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可偏偏這東宮大殿里截然相反。

「我意已決,無須多言,新政之中,關於皇權之事,不容再議。」

面對這等類似於逼宮一般的場景,朱英卻沒有絲毫的擔憂,只是語氣平淡的說出決定。

大臣們左右互視,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作答。

便是伶牙俐齒的御史們,喉嚨滾動間,也不敢開口。

「好了,都起身吧,關於新政之中其他事項,再行商議一番。」

朱英開了口,大臣們也只能悻然而起,略微沉默片刻后,就有大臣站出來,說出自己關於新政其他事項的一些想法。

大殿中也恢復了氣氛,好像剛才的事情沒發生過一樣。

散朝之後,朝野上下,官吏之中,立即掀起了驚天波瀾。

誰也不會想不到,在新政之中,竟然會有對皇權的限制,大家都很不明白,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哪怕是朱棣,整個人都有些懵了。

「法師,太孫這是昏了頭嗎?難不成父皇就會讓他如此行事,說得好聽點,這是聖天子垂拱而治,說得不好聽點,這是自縛雙手。」

「把治理朝政的權力丟給那些貪官們,他怎麼敢啊。」

在朱棣得到消息后,立即就找來姚廣孝商議。

雖說藩王們在新皇登基后,就會去到東神神州開荒,可大明的事務,同樣也會對他們有很大的牽扯,並非是說離開了就沒聯繫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明的強盛,反而是他們在海外的堅強後盾,至少在這個時期,不會說有哪個藩王想著造反,從東勝神州殺回來。

至少,他們之中,要誰能夠統一東勝神州,才有資格跟大明掰腕子。

姚廣孝沉默片刻,嘆息道:「太孫這不是對自己的限制,而是對後世君主的限制啊。」

「可能太孫覺得,後世之君不成器,因此乾脆把權力限制了,與其出現一個昏庸的君主,還不如如此限制。」

朱棣道:「我知如此,可是....」

朱棣是很不理解這樣的行為,雖然但凡聰慧點的都能看出,這是朱英限制子嗣的手段,可權力這個東西,如此誘惑,誰能拱手讓人呢。

「父皇定然是知曉此事的,太孫說服了父皇,否則新政即便是推出,也不是在這個時候。」

「看樣子,太孫是不想跟歷代皇帝一樣,親自去處理政務,乾脆是當了個甩手掌柜,也不知這般會讓以後的大明如何,那些貪官們,真的會跟太孫想的那樣,好好的治理大明嗎。」

姚廣孝笑道:「現在應是諸位大臣最為惶恐,太孫不治世,那就談不上錯,不管是發生了何等事情,錯都在大臣們身上,而皇位穩固,依然不動。」

「以後這矛盾之間,非是在百姓與皇帝之間,而是百姓與大臣之間,雖是少了些權力,可那些權力對皇帝本身也是束縛。」

「解開了束縛,皇位也沒那般炙手可熱,也許會有一些權臣的出現,但國祚悠長,未免不是件好事。」

朱棣聞言,想了想,最後嘆息一聲,什麼也沒說。

-----

乾清宮。

朱元璋還有朱英,正在陪著小文承玩耍。

小文承在給朱元璋展現自己新練的武藝,刀槍劍戟,還有火繩槍。

「大孫,也許你是對的,不是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喜歡當皇帝,也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是皇帝。」

「一個國家的興衰,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這是個很危險的事情。」

「咱以前沒考慮過這些,只是想著讓百姓們都聽話,大明的國祚就能延綿,現在看來,或許你才是對的。」

對於在東宮大殿新政之事,包括宮內外的一些消息,朱元璋自然是都知道的,也很是關注。

畢竟這樣的事情,可謂是自從始皇以來,算是中原大地頭一遭。

「爺爺,外面風冷,我們還是進屋裡休息吧。」

朱英擔憂說道。

最近老爺子的身體狀況不怎麼好,畢竟已經到了冬天,對於老人來說,每個冬天都跟渡劫一樣,很是難熬。

朱元璋擺擺手:「咱的身體,咱自己知道,你就別管那麼多了,咱還要多看看小文承的表演呢。」

面對老爺子的堅持,朱英也無力勸阻,但他給小文承使了個眼色。

小文承當即說道:「太爺爺,我累了。」

朱元璋這才道:「好好好,累了咱就休息。」

聽到這話,小文承得意的看了一眼朱英。

彷彿在說,太爺爺只聽我的。

----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政的事情也穩定了下來。

對於大臣來說,他們其實並沒有多大反對的理由,畢竟太孫把權力在讓給他們。

緊接著,就是內閣的正式成立了。

朱英選定了十二名內閣成員,其中包括七部尚書,還有幾位侍郎。

從新政開始,所有的朝廷政務,都會經由內閣處理。

當然,現在的內閣,包括律法,並不是很完善,這還需要朱英進一步的建設,雖然朱英把大部分的權力都讓了出去,但實際上他的影響力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動搖。

畢竟這些內閣成員,在任何事情上,還是會聽從朱英的令旨。

朱英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去完善律法,推廣律法,並且保障律法的權威性。

讓所有的事情,都能夠通過律法去解決問題。

因此在大明各學院之中,已經是在成立律法專業,包括很多大學士,也是開始向律法研究這塊來偏移。

當然,軍隊的事情,就跟政務不掛鉤了。

軍隊只會向皇帝效忠,所有的軍隊,都不會跟官員建立聯繫,包括衛所這塊,也是獨立出百姓,官員之外。

新政在實行一個月之後,百姓其實沒有太大感觸,因為生活依舊,包括大臣們,好像也沒太大的變化,他們還在做著一樣的事情。

這個時候大家突然發現,好像確實許多事情,也不需要皇帝親自來處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8章:推行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