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建都安邑苦缺糧

第1200章 建都安邑苦缺糧

「陛下,官員們來了。」潘穎進來報告。

「都進來吧。」楊奉搞了這麼大的陣仗,劉協不可能裝作不見啊,該來的總是要來。

一眾官員進來,河東郡治的殿堂不大,容納不下文武百官坐著議事,劉協只能讓大家站著。李樂拉著楊奉,站到了楊彪身後。原本站在楊彪身後的趙溫張喜等人,反倒站到了李樂等人的後面去了。

劉協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這就開始爭權了?

「三公和輔國大將軍都站到前面來,其他人站在後面。」劉協開口說道:「地方不大,站成方陣即可。」

你李樂不是要站在楊彪身後嗎,好啊,朕就讓其他人站到與楊彪一排,看你怎麼站。李樂見劉協改變站班順序,心中不爽,剛要說話,卻被楊奉拉著,沒有說出來。

「諸位,朕如今耽誤在此,諸位有何想法?」劉協沒有去理睬滿臉不喜的李樂,開口說出今天要議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應及早去洛陽,大漢自光武帝起,建都洛陽,宗廟社稷都在洛陽,臣以為前往洛陽為好。」張揚率先說道。

「此事不妥,董卓遷都,一把火將洛陽燒盡,雖說陛下命劉虞修復洛陽皇宮,可是沒錢沒糧,恐怕成效不怎麼好啊,不如建都安邑,有張河內與王河東輔助,倒可解糧草之危。」韓暹立刻拱手說道。

「此事不妥,若是數年前,以河東河內之力,倒也可建都安邑,可現在河東賊匪橫行,王河東已是焦頭爛額,若陛下建都安邑,恐難以保全。微臣聽聞兗州曹操,手握雄兵十數萬,戰將上百員,東可進徐州,南可下豫州,地大物博,足可承擔朝廷的開支,微臣以為遷都兗州為好。」董昭說道。

劉協看了一眼董昭,此人還真的早就同曹操勾結在一起,劉協心中暗暗記下此事。

「此去兗州,山高路遠,遠途賊匪無數,以我等之兵,恐難以抵達,不如建都安邑,招安河東青壯以壯朝廷之兵,等朝廷兵強馬壯,再平并州,下洛陽,東平冀州,大漢自可中興。」楊奉說道。

楊奉倒是考慮周全,只不過楊奉只是武將,很多東西想不到。

「臣以為,冀州袁紹,四世三公,可以依靠。」趙溫提議道。

「陛下,如今安邑在即,捨近求遠實為不智。」李樂也就一個莽夫,憋了很久說了一句,其中還帶著攻擊性。這是遇到劉協,不是很在意禮節,如果遇到一個愛挑刺的皇帝,就憑這句話就能定李樂的罪。

劉協見大臣們爭論不休,知道今天這樣也商議不出結果,於是換了一種方法。

「來人,上筆墨。」劉協一揮手,一百羽林郎手持木盆,木盤中有一支毛筆,一塊竹簡,送到每個參會的官員面前。

劉協倒不是真的沒地方建都,洛陽的皇宮早就修好了,隨時都可以過去。只不過劉協想知道眾大臣的想法,還有就是劉協不想洛陽這麼早就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諸位,現在每人面前有一塊竹簡,一支筆,大家不許交頭接耳,任何人不得看其他人寫的什麼,各自認真思考,將自己認為在那兒建都寫在竹簡上,交給面前的羽林郎。希望大家認真思考,寫出你認為最合適的地方。」劉協說道。

眾大臣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但是劉協交代的清楚,大家也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怎麼做,況且面前還有一個羽林郎盯著,能夠做出什麼。

大廳裡面靜悄悄的,有的提筆就寫下地點,

也有的深思熟慮,考慮很久,當然也有寫了又改的,不過這些都允許,只要不干涉別人怎麼寫的都行。

不一會兒,一百多官員都寫下了地址,羽林郎緩緩的走到前排。

「好,亮牌。」劉協說道,一百多羽林郎舉起手中的竹簡,每個竹簡上都寫著地址。

「現在寫的一樣的地址的站在一起。」一百多羽林郎快速走動,很快就站成了幾團。

「潘穎去看看,各團的地址和人數。」劉協命令道,潘穎走下去,首先走到最大的那一團,認真的數起來。

「啟稟陛下,洛陽六十七人,安邑三十二人,冀州八人,兗州三人,荊州三人,長安二人,幽州一人。」潘穎一個一個的報告,最後回到了劉協身邊。

「諸位看到了,認為回到洛陽的人數是最多的。今後的事情如果有爭議,朕會酌情採用這種辦法。這次決策,洛陽是大多數人認為該去的,朕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為去洛陽而努力。不過朕覺得,大雪即將降臨,如果這時候行軍,恐怕路上士兵經不住大雪,因此朕欲在安邑建設行宮,稱為北都。一方面是大雪封路難以行走,另一方面是利用這個時候,整頓一下河東郡吏治,使河東郡成為朕今後一統天下的基地。」

劉協現在手中有的是黃河以南的洛陽地區,而河東郡在黃河以北,劉協就打算趁這個時機規範這一片地區。

第一要做的自然是給大家一個住處,安邑是大漢朝最奇怪的一個城市,說是一個城市,其實是兩個城市。

中條山在安邑開始轉彎,形成一個半包圍。致使安邑東南面是中條山,西面是鹽湖區,鹽湖旁邊有一山名喚稷王山,縣中一崗名曰鳴條崗。安邑東南五里有山叫瑤台,山下有一條裂陷向東南突出,全長二百餘里。總的說來,安邑東高西低,東部山區,中部丘陵,西部平川。

而安邑城就建在中部的丘陵地帶,縣城大多是低矮的草房,城牆周長一萬步左右,在縣城中央有一個方形的小城,周長約二千七百步,據說是當初夏朝的都城。小城的城牆已經坍塌,裡面有些茅屋,可是已經非常破爛,當地百姓說這裡原本是有人家的,只是應為這裡是安邑縣最高的地方,平時風大,茅屋經常被風損壞,所以住在上面的人家慢慢的都遷徙到下面來了。

在安邑縣城旁邊是郡城,也就是劉協暫時居住的地方,這邊比縣城略小一些,但是房屋明顯比縣城那邊要高大一些,而且瓦房的比例也比縣城居多。

對於劉協來說,要建都安邑,最好的選擇自然是縣城中的那個小方城,不光是那兒是夏朝的都城,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兒居於安邑縣城的中間,地勢比縣城的其他地方高,有利於防守和發現敵情。

歷史上記載,漢獻帝居於安邑,無高屋,大臣們在籬笆院子裡面議事,百姓在籬笆外面圍觀,估計就是這裡了。

不過劉協可不是歷史上的那個發麵團,既然要在這裡居住,哪怕是臨時的,也得有個像樣的地方,要不然這些士兵和後宮中的人不凍死才怪。

「啟奏陛下,建設行宮和軍營,需要大量的磚瓦木石,安邑人口不多,難以籌集。就算能夠徵集足夠的人手,採集磚瓦木石也需要時間······」

王邑很是熟悉安邑的情況,這樣大規模的建設行宮,還有數萬人的軍營,沒有一年半載很難成功。可是眼下已經是冬月,大雪隨時會來,根本等不到行宮和軍營建好。

劉協笑了笑:「王太守不用著急,平常情況,自然是用磚瓦木石。可是現在不是特殊情況嗎?先對付眼前的寒冬,等明年天氣轉暖,在重建皇宮即可。」

「可是磚瓦木石採集需要時間······」王邑急道。

「無需磚瓦木石,直接夯土為牆,上蓋茅草即可。」劉協打斷王邑的話。

只不過,劉協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趙溫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陛下乃千金之軀,豈能土牆茅屋······」

劉協看了一眼趙溫,這些世家大戶就是講究,平時候也就算了,現在是什麼時候?大雪馬上就要到了,現在是跟時間賽跑。如果在大雪之前無法蓋起茅屋,自己的士兵不知道要凍死多少。在這種時候,這些世家還在顧忌他們的面子,真是迂腐。

「王太守,如果不打攪百姓,能夠徵集多少磚瓦木石?修一座大殿可夠?」劉協轉頭問王邑。

王邑略作沉思,然後說道:「百姓們平時有儲存磚瓦木石的習慣,主要是用來修補房子的。如果全部徵集起來,應該能夠修建一座大殿。可是,百姓們儲存的磚木石頭倒是可以用,瓦卻是百姓用的小瓦。」

朝廷有規定,吃穿住行都要與自己的爵位匹配,普通的百姓雖然可以修建瓦房,但是卻不能使用皇宮的琉璃瓦,所以磚木石頭能夠徵集,而琉璃瓦卻不能。

既然沒有瓦面,磚木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劉協微微一笑:「那就不用徵集了,百姓原本就是用來修補房子的,徵集之後他們勢必無法修補房子而被雪凍。所有房子都用夯土茅草,如果誰覺得丟了面子,可以住客棧。」

劉協不再給大家討論的時間,這些世家大族,有時候為了臉面,命都可以不要。如果劉協軟弱一點,他們就會糾纏不清,到時候時間耽誤了,房子還沒修好。

「陛下······」一眾世家還想再勸。

劉協揮手讓他們退下,然後果決的說道:「朕意已決,無需再議。所有士兵全部參加修建,爭取在大雪到來之前,全部搬進土屋裡面。」

眾人頓時啞口,心中不甘的退下。楊彪看著主位上的劉協,心中暗自揣度,皇帝這些日子變化很大,有時候顯得有些剛愎自用,這是為什麼呢。

不等楊彪想出頭緒,王邑再次站出來說話了:「啟奏陛下,-朝廷有大軍六萬餘人,加上馬匹,消耗的糧食不少。按照今日糧食消耗的速度,現有的存糧,最大能夠維持一個半月,請陛下定奪。」

糧食,果然是糧食。歷史上記載,李樂剋扣發麵團漢獻帝的糧食。都到了剋扣皇帝糧食的地步,看來糧食真的很緊張。

劉協倒是有辦法從洛陽帶來糧食,但是怎麼拿出來呢?難道告訴所有人自己會遁術,身上還有乾坤袋?如果真是那樣,恐怕劉協的日子也就到頭了。

劉協看了看堂下諸位,輕聲問道:「誰有辦法解決糧食?」

現在已經是冬月了,該徵集的糧食早就徵集了,哪裡還有糧食。

看到看到眾人都不說話,劉協心中莫名火起。只是這也怪不得這些大臣,劉協只好按住怒火,讓大家下去想辦法。

散朝之後,各軍開始行動起來。為了不受凍,士兵們都很積極的參與到建設行宮的工作中。

大漢朝的城牆大多是夯土而成,自然建房也可以夯土而成。只需兩塊木板,用木頭鐵釺固定,中間加上具有粘性的土壤,用木錘夯實即可。為了使土壤具有較好的拉扯力,在夯土中加上竹條,就算夯土裂口,但是竹條拉扯著也不會倒塌。

接下來就是房屋的開間,劉協手中可是有木匠的,這件事情幾個木匠一商量,很快就定下來了,因為中條山上的樹木適合修建的,大多長五丈,於是開間就定為五丈。至於大的房間,可以增加進深來彌補,比如劉協的議事大殿,開間被限定了,把進深加長不就可以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亂世道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亂世道皇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00章 建都安邑苦缺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