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往事
對始皇帝聲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並且這三座仙山之中那都是有神仙居住其中的,要是能得了神仙的指引,那不用說,始皇帝想要延年益壽,指定是一點問題沒有啊。
這種事向來是最能讓始皇帝動心的了,於是始皇帝二話不說,直接命徐福帶著幾艘當時在大秦相當巨大的戰船,並且帶著三千童男童女作為對神仙的供奉,還足足帶著能夠支撐他們生活三年之久的食物,就那麼出海了。
結果始皇帝滿懷著殷切的期望等待了經年的時間,徐福的確是安然回來了,但是很遺憾的是,傳說中的神仙並沒有找到。
在徐福保證自己會擇日再次出海替始皇帝去尋找神仙之後,暴怒的始皇帝才並沒有將徐福處死。
而再之後,就在子嬰剛剛要異軍突起的時候,徐福又再次出發了,但是這一次的出發,卻直到現如今也並沒有回來。
這件事在不少的大秦官吏私下裡議論的時候都將其神化了,因為徐福乃是當時道家學派相當有影響力的人物,所以他們寧可相信徐福真的找到的神仙,只不過是他自己得了好處,不會再回來了。
因為這些事兒涉及到始皇帝的私密,所以子嬰登基之後並沒有多少人當著他的面說起來過這件事,又因為子嬰忙於一統中原,這樣的事自然也就沒問。
此時官吏們將這件事說出來,無非就是想要告訴子嬰,咱們大秦早就能應付出海這種事兒了,所以現在又造出來的戰船了,也並非是什麼稀奇的事兒。
要不然的話,那徐福出海那麼長時間,早就被海上的巨浪給捲走了,哪裡還能回來呢?
但是子嬰在這件事裡面看到的可不是他們所說的,他看到的是一絲絲的危機,雖然可能性並非十分的大,但是卻也不能忽略掉。
前世子嬰的確是知道徐福出海這個事兒,但是當時的子嬰卻是並不怎麼能相信。
大海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他是知道的,就算是在後世兩千多年之後的世界里,也會有不少現代化的船隻消失在滔天的海浪之中,更別說這個時代了。
但是如今來看,那很明顯這個事兒就是真的,
而且人家徐福還的確就是在第一次出海之後安全的又回到了大秦的地界上來,所以這些官吏的說法,子嬰也真就不能反駁。
對於反駁這些官吏的話,其實子嬰還真的就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他心裏面想到的,是徐福第二次出海之後的情況。
朝堂過後,子嬰直接將章邯召至了自己望夷宮的大殿之中,至於為何單單隻把章邯召進瞭望夷宮,不是因為別的,而是現在子嬰能相信的人裡面幾乎唯一一個經歷了始皇帝在世的時候的種種事宜的那個人了。
章邯到了之後,子嬰倒是也不賣關子,直接就開了口。
「今日朕在朝堂上說出來造船之事,不少老臣提到了當年的徐福,這倒是讓朕想到了一些東西,朕想要得知之前始皇帝將那方士徐福派出了海外之事,那徐福第二次出海,算起來也是有五六年之久了,而據傳其船上攜帶的吃食也僅僅夠其維持兩三年而已,對於此事,不知御史大夫是如何看,或是當年有甚朕不知道的細節,皆可以說出。」
在朝堂上的時候,別人提到徐福,子嬰不過是不置可否的擺了擺手。
當時章邯也是以為子嬰對於像徐福這樣的方士並不想多有提及,畢竟之前始皇帝的死那都是跟簇擁在他身邊的那些個方士脫離不了干係的。
或者說歸根結底,始皇帝的死還是跟長期服食方士給他煉製的丹藥有關。
但是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子嬰竟然十分重視徐福的事兒。
徐福受始皇帝崇信的時候,除了始皇帝比較器重的趙高和蒙毅這樣的近臣之外,還真的就是當時就是少府,負責很多細微之事的章邯細節知道的多了。
所以子嬰現在發問了,他也是不得不把當時的情況跟子嬰好好的說一說。
「陛下,那徐福當真是十分的了得,第一次出海之事,我大秦朝堂中的官吏盡皆以為其定然會被滔天的海浪所吞噬,必定難以歸來,但是徐福卻在一載有餘之後回到了大秦,也正因如此,始皇帝才並未降罪,並且又給了他一次機緣,至於其再次出海為何遲遲未歸……」
章邯先說出來的這些,算是把徐福的特殊之處說了一遍,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大海那還是相當的懼怕的,因為大海裡面的天氣瞬息萬變。
不論你是多大的船隻,只要是遭遇了些許風浪,都是有可能瞬間就消失了大海上的。
而徐福卻另闢蹊徑,非說大海上有仙山,始皇帝自然是不能自己去冒這個險,所以也只能讓徐福代替他去了。
而徐福那也真的是有幾分膽識,出海的時候是始皇帝親自相送的。
當時章邯也是在列的,他親眼看著徐福的大船消失在了大海上面,這才跟著始皇帝回了咸陽。
所以徐福出海,是絕對不存在忽悠始皇帝的行為的,也就是說,這兩次出海都是真的無疑。
但是說到徐福第二次出海遲遲未歸這個事兒上面,章邯就有點猶豫了,顯然,對於這件事他恐怕也是並沒有什麼把握確定自己掌握的到底是不是實情。
章邯不說了,子嬰卻依舊把目光看向他,問道:「那你們可知道些那徐福第二次出海的情形,或是說在二位的心中,這徐福是已然葬身魚腹了,還是另有隱情?」
在前世的歷史上,徐福的第二次出海就是一個謎案。
但是子嬰卻知道,在前世是一個謎案,但是在這個時代卻不一定就是謎案,這些人都是當年親眼看著徐福出海,一旦這其中有著什麼樣的變故,他們就是可能知道第一手資料的人。
而且按照子嬰的理解,仙山應當肯定是徐福編造出來忽悠始皇帝的,在那個時期的大背景下來,只要是能夠說出來點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的方士,幾乎都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