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該改革官制了
「異域封王,雖然帝國從此多了幾個屏障,只是後患無窮啊……」看著正在互動的兩個兄弟,孫靜有些擔心。
現在帝國剛剛建立,兵強馬壯,國力也在穩固上升。問題先不說封出去兩個優秀的將領,只說若干年,可能是二十到四十年,也有可能是二百年後,那些王國是否會反噬帝國。
「只要我還活著,那麼王國就不會有問題。至於我死後,那就別管他洪水滔天了。」孫暠隨口說道,到這個程度已經儘力,子孫後代不爭氣,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熟讀歷史的他很清楚,一個皇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世家豪族會逐漸把控朝政,一代又一代對皇室子弟進行洗腦,暗中推動改朝換代,甚至在帝國衰落之後清君側,走禪讓流程。
人到底不是機器,無法按照固定的程度運轉,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那個叫做羅貫中的,總結的就很好,這天下大勢,到底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孫暠只要還是人,也有可能會被人針對,更別說他也有可能壽終正寢。或者的時候有能力,幫子孫後代把能安排的,都給安排妥當。剩下的,基本只能碰運氣了。
「也是……哪能一直管下去……只是嫂嫂那邊,有的頭痛。」孫靜當即釋然,只是想到吳氏,又覺得頭痛。兄長死後,留下的孤兒寡母都是他來照顧。
吳氏就算埋怨,也不會當面說他。只是看著那受委屈的樣子,孫靜不知道怎麼面對她才好。
要說孫策是自己要當這異域王的,可吳氏接不接受另外說。好在孫策已經回去挨罵,吳氏再難受,脾氣也應該下去了。
「說起來,聽說仲謀和叔弼被吳氏訓了一頓。」孫暠想起什麼,「勒令就算能封王也不許接受。」
「婦人只見,大多如此。可若是他們兩個非要走,吳氏也攔不住。」孫靜感慨。
孫權和孫翊最崇拜的就是孫策,孫策去當異域王,兩人怕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好在這個職位,不是你相當就能當的,首先要立功,功勞足夠才能被冊封。
否則戴上一批物資人手,到異域發展也可以,只是帝國不認。
別說王國,稱帝都沒人管,稍後帝國率軍打過去,哭都沒地方哭。
異域王最大的價值,就是帝國承認這點。這玩意值錢也不值錢,值錢的時候一聲令下,不少百姓也會跟著過去,畢竟過不下去還能再回來。
畢竟就算是王國,好歹也是帝國麾下王國,疆域自然也是帝國疆域。
要說不值錢,也就是個名字,若皇室大權旁落,百姓名不聊生的,這王國封不封,認不認,也沒人在意。
能讓他有價值的,只因為下旨的人是孫暠。
同時他也的確會履行約定,給予孫策和岑溪一批物資裝備,同時就算退回來,也還有保證。
就如同之前在晚宴時所言,退回來不要封王也可以,退三級繼續當勛貴。
只是到時候職位肯定是沒了,需要另外從軍或者參加科舉。
好歹有封地,日子過得也不會太糟,子嗣後裔也還能參加科考和從軍。
正是帝國有這個保證,岑溪和孫策才沒有後顧之憂,專心投入到事業上。
皇宮沒什麼秘密,尤其不是秘密的秘密。岑溪和孫策異域封王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
孫暠知道,這事情有呂熾在暗中宣傳。
不過洛陽到底是個大工地,最多是在休息的還是談上兩句,大家都在鉚足力氣去建設,華夏帝國的國都,自然是要健身的漂漂亮亮的,畢竟這代表著帝國的顏面。
孫策和岑溪散年後各自離開,然後領了物資,去招募人手。
原本的舊部不允許被帶走,不過將領若要走,可以提交退役,經過批准后才能離開。
理論上王國也可以封侯,不過是否捨得離開繁榮的華夏帝國,這就要看個人的意思。
周瑜這個孫策的迷弟,到底而不說選擇退役,然後是呂蒙。
陳端和秦松選擇辭官,不過如陳武,譚雄,蔣欽和周泰之類,沒有選擇退役。
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或許崇拜孫策,可現在日子過得很好,沒必要出去冒險。
尤其孫策的主要負責方向是草原,很多人覺得那邊並不適合生存和發展。
岑溪那邊,倒是臧霸和陳到兩個選擇跟著一起去。
文官那邊,岑溪憑著老細陽侯的人脈,也招攬一批,大部分都是沒參加過科舉,或者科舉沒考中的。主要還是年紀即將超過35歲,又不甘心隨便找份工作,於是跟著岑溪去冒險。
真正讓孫暠詫異的是,岑溪麾下的文士裡面,有一人名叫徐庶。
少年任俠,早年為人報仇出逃,之後隱姓埋名時期,埋頭苦讀幾年。
孫暠知道那麼個人,文武兼備,可以按照魯肅的標準培養。
誰知道他沒有來參加科舉,也沒有從軍,卻被岑溪忽悠走了。
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原來即將三十五歲,大概等不了下一次科舉,索性出去碰碰運氣。
不過帝國發展到現在,對人才的渴望也沒那麼厲害。
只要科舉和武考正規化,甚至再把軍學院給建設起來,文武人才儲備就不需要擔心了。
「詔令鎮北將軍準備,明年開始對烏桓用兵!」孫暠拿起詔書,塗塗寫寫,命人送出去。
鮮卑那邊孫策會去對付,需要可以向公孫瓚求援。
就如同岑溪若是推進遇到問題,也會向魯肅求援一樣。
孫暠就要讓天下人明白,異域之王,依然是華夏的王爵,他們所在,依然是華夏疆域。
上面的子民,依然是華夏之民!
華夏人有難,再遠我們也要過去支援!
同樣的道理,王國的子民,也千萬不要忘記這個概念!
「既然都在準備,那麼也應該開始準備了。」孫暠不打算對王國放任自流,打算以專門的法律進行約束。
這個法律必然是偏向於宗主國這邊,這個沒得商量。
岑溪和孫策都知道,岑溪是提前知道,孫策也專門找時間和他說過。
就算這樣,兩人依然堅持異域封王。
有他們兩個帶頭,那些後來者也不敢再說些什麼。
抱怨那麼多,有本事就別異域封王!
話說當頭,有三公衙門送來的文書,顯然新的一批文書已經批閱完畢。
「三公那邊批閱的速度到底是太慢……」孫暠有些嫌棄的拿過來,送文書的郎官有些不好意思。
要說這文書要說批閱速度也不慢,只是尚書台對比起來就慢了許多,更別說孫暠這部分。
送來的郎官甚至沒有離開,畢竟他清楚,就這點文書,不需要太久時間。
在外面只是等待一刻鐘左右,孫暠就已經叫他把文書拿回去。上百份文書,已經批閱完畢。
這裡有硬筆字的因素在,孫暠的查看和批閱速度離譜也是關鍵。
坊間現在都在說,華夏帝國的政務處理速度,完全是被三公拖累的。
看著郎官把文書送走,孫暠卻覺得,三公九卿真的跟不上他的需求。
今年最後一年,讓帝國穩定一下,要不明年開始,就開始改革吧!
這樣慢吞吞的處理速度,真讓他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