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公孫鞅的理想

六.公孫鞅的理想

嬴渠梁感到很有必要同能說出這種話的人見上一面:

「景監,明日,你就帶著那個年輕人,叫梁元對吧,對,叫他來見我,我相信,這個年輕人不一般啊。」

「諾。」

景監回到府上,正好看到梁元和梁二現在門口避雨。

「你們怎麼在這裡?」

「大人,這次如何?」

梁元沒有回答景監的問題,而是反問道。

「明日,你和我去見國君。」

梁元立刻笑了:「我就知道會是這樣的。」

「我不明白,你與國君差不多大的年紀,怎麼會有如此深刻的說法。」

「哈哈哈,大人,這個不可說不可說。」

隨後,景監三人一同進了府中。

梁元也不是不說,實在沒法告訴告訴景監啊。

因為那是他在書中看到商鞅反駁甘龍說的話。

他只是算了算時間,這個時候,朝中的守舊派一定在反駁秦孝公變法強國的心思。

秦孝公肯定正在為此頭疼,所以梁元才告訴景監那段話的。

為的便是為秦孝公找到一條反擊守舊派的理論,讓秦孝公減壓,迅速贏得他的好感。

世上的事就是這麼奇怪,不知道此時還不是商鞅的公孫鞅現在在做什麼?

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對於衛國公子公孫鞅來說,這段時間卻是個倒霉透頂的壞日子。

原本各方面都很優異的他,卻因為在衛國找不到伯樂,變得十分難受。

儘管現在還沒有開啟科舉制度,公孫鞅雖然也不等同於後世金榜無名的落第秀才。

但,此時此刻公孫鞅的苦悶心情。

絲毫不亞於後世那些學富五車十年寒窗,身懷報國大志,到頭來卻金榜無緣的失意書生。

而這一切,卻並不是因為他公孫鞅不夠優秀,而是因為他的出身。

公孫鞅雖是衛國國君的兒子,儘管他才能出眾,甚至可以說是出類拔萃。

但可惜在那個注重門第講究長幼嫡庶的時代,他身上的這些長項卻絲毫無助於處於競爭渦流之中的他入圍。

只因為他不是衛國國君嫡子。

別看同樣都是衛國國君的親生兒子,但是卻存在著天壤之別。

君後生的兒子是嫡子,擁有天然絕對的君位繼承特權。

而其他嬪妃生的兒子只能被稱為庶子。

與嫡子雖說是名義上的親兄弟,但卻沒有嫡子所擁有的王位繼承權。

中國古代從周開始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

就是說,只有國君的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國君大統。

庶子就算比嫡長子早出生幾年,再有滿腹經綸,也是無緣君位的。

很不幸,公孫鞅正屬於這樣的尷尬情況,只是一個庶子。

庶子也罷了,偏偏公孫鞅還生在充滿猜忌防範的衛國。

由此,他更是找不到施展抱負的舞台。

做萬人之上的一國之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但是,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勝任一國之君的艱巨使命的。

要知道,治理好一個國家,駕馭好天下黎庶臣民,需要國君擁有超越眾人的非凡智慧。

公孫鞅稀罕的並不是國君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榮耀光環。

他需要的是得到一個充分展示自我才智,譜寫自己人生價值的舞台。

沒錯,公孫鞅有著卓越見識,有著滿腔抱負。

作為國家的一份子,公孫鞅比誰都更清楚。

身處列國紛爭諸侯爭霸的歷史時代,弱肉強食就是這個時代的唯一規則。

殘酷的生存淘汰法則!

出身貴胄的公孫鞅,耳聞目睹了衛國日漸衰落的殘酷現實。

也見證了身為衛國國君的君父安於現狀碌碌無為的落寞與無奈。

身為衛國公室一員的他,實在不甘心自己的祖國成為列強砧板上的魚肉。

公孫鞅自懂事以來,便尋找著讓國家強大的辦法。

他自信他找到了。

他喜好研讀法家及刑名學說,也自信自己能夠擔當得起挽救日漸衰落的祖國的艱巨歷史重任!

他不止一次地想,如果自己能夠登台執政,成為左右衛國命運的主宰者,一定要大顯身手。

他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實施自己的興家安邦富國強兵之道!

就有可能改變衛國頻臨被列強蠶食的被動命運。

但是,殘酷的現實卻是這樣地讓他屢屢碰壁,讓人無奈!

為什麼?

就因為自己不是嫡子身份,導致徹底失去了公平競爭的資格!

自己縱有天大的才能也無從施展啊!

他在內心吶喊,這不公平!

這絕對不公平!

然而,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早就註定的結局。

公孫鞅拚命抗爭,到處兜售自己的變法強國之策,但都被守舊派駁回。

守舊派便是衛國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又怎麼可能讓公孫鞅拿走他們的蛋糕,去分給平頭百姓呢?

公孫鞅在衛國遊說十年,一事無成。

他去找自己的君父做了最後一次遊說,仍是迎來當頭一棒:

「你小子哪裡是想強國?你是巴不得讓咱衛國早點折騰完吧,你一個庶子,成天討論國事,是想幹什麼?謀權篡位嗎?」

公孫鞅第一次感受到了人微言輕的痛苦。

也第一次深刻認識到了,不徹底打破舊世界,便無法實現變法圖強的理想。

但要想打破舊世界談何容易?

公孫鞅決定等待時機。

衛國是待不下去了。

公孫鞅已經引起了貴族們的憎恨,一旦與自己血緣關係疏遠的新君繼位,必將性命不保。

公孫鞅只好離開衛國,離開自己的家園。

這是他人生最為灰暗的日子。

先秦時期的孟老夫子在其著作《孟子》中寫過如下文字:舜發於畎畝之中……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老夫子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就是想告訴失意中的人們一個屢試不爽的真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公孫鞅告訴自己,真正屬於你的人生大舞台是在不久的將來!

請相信,上天早就為你悄然安排好一切,眼前這點兒挫折,不過是你邁向輝煌進程的小插曲罷了,你不必太在意。

所以,公孫鞅來到魏國,本來是打算大展宏圖的,卻不想在魏國也是遭受打擊。

他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舞台,仍然無法施展自己法家變法的抱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秦:我的輝煌從商鞅變法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秦:我的輝煌從商鞅變法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六.公孫鞅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