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向外拓展
生絲行情出乎意料的火爆,張氏絲行的銷售額每日都在遞增,白銀嘩啦啦地從洋商那裡流向張氏。
白曉宇沉浸在巨大的成就感中,還來不及高興,這天,又一個好消息傳來。
大洋彼岸的英國成功發明蒸汽機,服裝紡織行業取得質的飛躍,對於原材料生絲的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
這意味著,蘇城生絲的市場又將呈現幾何級的增長。
蘇城生絲一時洛陽紙貴,風靡天下。
現在的《上海新報》和《申報》,每天都會在顯眼位置開設蘇城生絲報價專欄,蘇城生絲的價格每天都在翻新上漲,行情變化之快猶如後來的股市。
而在對生絲極度需求的英國倫敦,則專門開設蘇絲交易所,每天進出的交易商絡繹不絕。
張氏絲行的生絲一時間變成搶手貨,洋商們爭相競購。水漲船高,蘇城其他絲商也從這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之中大大獲益,幾乎每家的銷售額都在成倍增長,身價財富也是迅速倍增。
蘇城西溪運河每天來往的船隻絡繹不絕,每個碼頭都擁擠不堪,白曉宇與張遠山並肩而立,望著眼前空前的繁榮景象,欣慰至極。
「張大東家,本公子有個新想法。「
「哦?您請講,張某洗耳恭聽。「
「我覺著我們張氏絲行不應該只將目光局限於蘇城,應該走出去,現在生絲市場異常火爆,我們應該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去上海發展。「
「去上海?「
「是的,現在上海才是生絲貿易最大的市場,英國法國德國絲綢商基本都集中在那裡,那裡有更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為了提高效率,擴大規模,我昨日經過深思熟慮,覺得是時候在上海開設絲廠了。「
「白會長一向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張某相信你的判斷,從今日開始,我們張氏就將上海辦廠相關事宜提上日程,具體細節還請白會長多加提點。「
「那是自然,不管怎麼說我現在也是你們張氏的股東,你們張氏的事,就是本公子的事。「
「那好,如果此次上海絲廠開辦順利,我會將白會長的股份提高2個百分點。「
「后話暫且不提,趕緊抓緊時間辦事吧,機會難得,事不宜遲。「
「好的,不知今日白會長可有空?要不我們下午即刻啟程?「
「可以。「
當天下午,張遠山就和白曉宇一起,趕赴上海,籌辦新廠相關事宜。
兩天之後,蘇州河南岸,白曉宇在張遠山等人的陪同下,為新廠擇址。
放眼望去,這裡一片欣欣向榮。
此時,上海公共租借工部局正在這裡全力開發,以前兩條方便運兵的道路改名「極司菲爾「,一條主路,一條支路,一路暢通無阻,通向市中心。
「張大東家,你看我們就將張氏的新廠開設此處,如何?「
「再好不過,白會長真是獨具慧眼,這裡真是個風水寶地。「
「是的,這裡兼具水陸交通之便,集市雲集、生活便捷、警備完善,治安優良,放眼整個上海,暫時確實沒有比此處更理想的廠址了。「
「那好,我們張氏的新廠廠址就擇定於此了,幾日之後,我們就會破土動工。「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張遠山在此處投入重金,建造了最初一批廠房、倉庫以及宿舍,佔地規模共3000多平,建築風格全是清一色的夾牆連壁磚木結構,共2層,安裝當時最為時髦的玻璃窗。
在張遠山的帶領之下,越來越多的蘇城絲商選擇來到上海興辦工廠,一年之後,這裡便成為全國規模最大世界知名的生絲生產和貿易基地。集群效應隨後出現,這裡很快便由之前的荒蕪之地,變成聞名遐邇的繁華地帶,放眼望去,這裡酒樓、飯館、茶肆及各類商號雲集,麵粉、洋紗、織布、五金、牛皮、食品、榨油、電燈廠,也在之後的幾年中相繼出現。
當然,這些都是後面幾年之中陸續發生的事情,這一年,白曉宇的主要精力,還是用在指點張遠山繼續優化新廠創辦之後的商業模式。
之前都是直接將從農戶那裡收購的生絲轉手賣給洋商,賺取其中差價,現在白曉宇覺得這種商業模式有點過於簡單。
按他的想法,他需要將從農戶那裡收購的生絲經過統一加工處理,達到同等品質等級,貼好商標之後,再對洋商出售。
另外,考慮到農戶們繅絲的手法、工藝差別很大,白曉宇建議張遠山今後直接收購蠶繭,由蘇城運到上海,經過精挑細選之後,再在新廠之中完成繅絲工序,這樣更能保證出品的生絲品質。
這個過程,順利完成了蘇城生絲向廠絲的轉變。如果說生絲頗有些農耕時代的色彩,那麼廠絲則已經是商業社會的象徵。
白曉宇所提出的建議,張遠山一一採納,便立即投入實際生產之中。
經過反覆推敲,張氏絲行的春見、春遙、青黛三大廠絲品牌的材料、工藝、品質、出廠價格等各項標準,很快就正式確定下來,市場為之驚嘆,洋商們無不對張氏絲行的規範管理,由衷豎起大拇指。
他現在已經將白曉宇看做身邊不可或缺的商業夥伴和參謀。
「白公子,從今天開始,您就擔任我們張氏聯席大東家吧,我們平起平坐,有福同享有難同
當,不知您意下如何?「
「看在張大東家如此誠心誠意的份上,本公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新廠建好之後,張氏從蘇城帶來一批員工,可是人手依然不夠用,白曉宇決定直接從上海本地招聘。招聘亦是很順利完成,將日常管理任務交給之前從蘇城分行帶來的經驗豐富的掌柜之後,白曉宇和張遠山躊躇滿志地返回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