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濡須口之戰、江東爭奪戰

第156章:濡須口之戰、江東爭奪戰

劉辰這邊的水軍,由黃忠統率。

黃忠出身荊州長沙,這裡屬於長江流域,將校大部分擅長水性,黃忠也不例外。

後面黃忠受到漢帝的徵辟,前往京師,通過訓練神箭營,以及參戰兗州之戰、冀州之戰等戰役,如今已經是左中郎將,拜征南將軍。

劉辰奪下徐州之後,屯田建設,挖掘運河,訓練水軍,黃忠以水戰能力再次脫穎而出。

此次進攻江東之戰,哪怕是趙雲這位前將軍,都需要甘居副將,主要是水戰並非趙雲的擅長。

當然,若是順利搶灘登陸,攻入江東地界,趙雲等陸戰將士,又能再次發揮自己的擅長之處。

當劉辰決定對江東出兵之後,黃忠就已經動員水師上下,同時對江東和徐州一帶的長江流域進行實地考察。

有時候堪輿圖現實的畫面,會因為畫工,以及一些地震或者變故出現改變。

黃忠通過地圖和實地考察,制訂了進攻方略,他們決定從濡須口出發進攻對岸。

千里長江,兩岸多是懸崖峭壁,想要大軍登陸,簡直就是難如登天,因為江東軍隊肯定會巡弋周圍,稍有風吹草動,派遣大軍阻擊,那就是半渡而擊的死局了。

不過長江之上,也有不少重要渡口,屬於長江的戰略要地,乃兵家必爭之地。

譬如著名的長江三磯,也就是燕子磯、采石磯和城陵磯,這三大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也是黃忠此次的目標!

城陵磯處於荊州附近,在長江和洞庭湖交匯處,也就是在江夏赤壁、巴陵一帶,那是荊州劉表的戰略進攻方向,暫時不屬於黃忠的關注目標。

燕子磯位於建鄴城,也就是南京郊外的直瀆山上,石峰突兀,三面懸絕,勢如燕子展翅欲飛掠江面而得名。

直瀆山不高,只有40多米,但南連江岸,另外三面均被江水圍繞,地勢險要,驚濤拍石,洶湧澎湃。

這絕對是長江重要渡口和扼守南京(建業)的軍事重地,被稱之為萬里長江第一磯,位列長江三磯之首。

在燕子磯的身側,就是未來聞名的幕府山,現在叫莫府山。未來西晉滅亡之後,衣冠南渡,就是從燕子磯登陸。燕子磯和莫府山組成的戰略屏障,防禦著北面的敵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原歷史東吳會遷都秣陵,也就是未來的南京。

除了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這才建立石頭城命名建鄴(南京)。

還有就是,只要堅守燕子磯和莫府山,敵軍從其他方向——如采石磯和瓜洲渡渡江進攻,他們還有緩衝的時間。但若是燕子磯被破,那就退無可退了。

有種天子守國門的即視感。

這一世雖然沒有東吳,但袁術進入江東后,也在南京這一帶建城駐守,扼守長江重要渡口。

采石磯又名牛渚磯,處於濡須口附近,燕子磯下方,未來馬鞍山市的翠螺山麓附近,山勢險峻、驚濤拍岸,同樣是重要渡口和軍事要地。

如今同樣在袁術手中!

若是劉辰想要率兵攻過江東,從采石磯和燕子磯入手最佳。

特別是燕子磯,若是可以順利攻破,那整個江東就將不設防的在朝廷大軍的攻伐之下。

黃忠與劉辰有著同樣的看法,實際上,這些重要渡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黃忠統率水軍出擊的時候,對面的袁術也沒有閑著。

朝廷水軍在濡須口進出,袁術手下的謀臣陣容設計,直接在濡須口建造水塢阻擋。

濡須口指的是濡須山和七寶山之間的水口。

袁術這邊直接在濡須山設置東關,七寶山設置西關,兩山對峙,形勢險要,以此阻擊朝廷大軍從巢湖出口。

原歷史東吳和曹魏,在濡須口交戰兩次大戰,但最後兩次戰爭均以曹軍無功而返,就是因為東吳在濡須山建造了水塢阻擋,也就是東關和西關這兩座水塢。

黃忠等將領,深知濡須口的重要性,怎麼會放任袁術派兵築造水塢?

雙方就濡須口,就爆發了數次戰役,打得不可開交,戰況激烈膠著。

不過讓袁術這邊有些驚喜的是,明明摧枯拉朽的朝廷大軍,在水戰上面果然沒有那麼強大。

至少袁術聯手江東世家,統率的水師陣容,完全可以與朝廷大軍,打得你來我往,不分勝負!

水戰更加看重艦船的強度,水師對風向,河流走勢的運作等等,還有水兵的水性強,可以通過潛入水中伺機而動。

這對於北方不擅長水性的將士而言,簡直是無法想像的。長江波濤洶湧,竟可以潛伏水中,浪里白條般,超乎想像!

趙雲等悍將,此時根本沒有用武之地。不是他們暈船了,而是因為袁術這邊的水師,根本沒有讓他們有靠近接舷戰的機會。

袁術這邊的將士,已經被朝廷大軍打出聞風喪膽的畏懼。既然深知朝廷大軍的強大,他們又怎麼會與朝廷大軍接舷戰?

唯恐避之不及!

這水戰,反而能讓他們拉開距離交戰,竟逐漸的挽回了袁術軍的軍心士氣,打得有聲有色,已經從朝廷大軍的噩夢中脫身出來了。

這讓袁術等高層覺得有戲!

只要可以擋住朝廷大軍的攻勢,也不需要擊敗他們,可以擋住就可以。那麼他們就能在江東繼續發展壯大,靠著長江天險割據江東。

戰況的膠著,讓朝廷大軍這邊的軍心士氣有些低落。

朝廷大軍的謀臣陣容也很強大,多次設計,誘敵深入、調虎離山、聲東擊西等等,可惜袁術軍不為所動。

他們就那麼固守戰略要地,如同烏龜般完全不出來。這就讓朝廷大軍有些無奈了!

若是強攻的話,扼守重要關隘渡口,朝廷大軍需要數萬、甚至數十萬的人命去填才可以!

原歷史,孫權率軍出征,多次戰敗逃回,因此有了孫十萬的名聲。

可反過來說,曹魏也沒有形成有效的攻勢,兩次濡須口大戰,全部無功而返。

主要就是,靠著長江天險,江東扼守戰略要地,根本就是易守難攻的情況!

燕子磯、采石磯和濡須口這邊的戰役,陷入了膠著之中。

荊州劉表那邊的情況,倒是稍微好一點,也僅僅只是好一點點。

劉表在朝廷大軍出擊的時候,同樣率領水軍出手了。

荊州水軍從江夏出擊,準備通過南下,進入鄱陽湖地界,轉而登陸江東。

若是可以從荊襄攻破,也是一條進攻路線。

袁術自然也明白這一點,同樣派兵駐守。此時的袁術,手下兵力雄厚,主要是江東世家私兵家奴的助益。

在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那些世家倒是沒有吝嗇,全部大方的將兵力拿出來,投入了戰場。

整個江東,或許因為目標一致,可以說是鐵板一塊。靠著長江天險,甚至是無懈可擊了!

荊州劉表這邊的攻勢,也只是稍好一點,但若是想要攻破江東水軍防線,那也是有些艱難!

兩軍交戰的情況,就這麼膠著了將近一個多月。

若是持久戰下去,朝廷大軍肯定可以大獲全勝。但這種勝利,卻需要付出海量的糧草輜重和金錢為代價!

戰爭打得就是後勤儲備和金錢!

更不用說那些戰死犧牲的將士的生命了!

如今九州大地,方才經過戰火考驗,百廢待興,正需要海量的錢糧投入。

若是在這裡陷入膠著戰,這無疑會拖累朝廷的財政。這也是劉辰不想看到的結果!

好在劉辰早有對策了!

劉辰穿越漢末已經有數年的時間了,這些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外征戰,連好好的休生養息都沒有。

也就是當初在河東郡攀科技樹,為工業化做鋪墊準備的時候,不需要如同戰爭那般東奔西走、千里奔襲。

穿越的這幾年,劉辰為大漢發展建設,已經將後世的很多科技樹搬到大漢過來。

在軍師方面,除了戰馬三件套等等,還有一個超級殺手鐧——火藥!

實際上,當初劉辰穿越之初,幫助孫堅奪下汜水關,後面轉攻虎牢關的時候,就已經運用火藥技術——鞭炮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火藥已經是登堂入室,完全可以運用到戰爭之中。

只不過說實話,一來是兗州之戰、冀州之戰等等北方戰爭,劉辰統率的騎兵將士摧枯拉朽,橫掃千軍,根本無需火藥這個殺手鐧。

二來,火藥的殺傷力太大了,劉辰不想用在同胞身上。不是他聖母,火藥造成的殺戮,絕對是超過火攻之計的。

原歷史諸葛亮最擅長火攻,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等等,以至於讓他都感慨太過慘無人道,會導致折壽的。

這也是劉辰一直沒有運用火藥的原因之一!

不過如今,長江水戰,畢竟有長江波濤洶湧的水源阻擋,不會引起太大的火攻傷亡,倒是可以運用火藥投入戰場了。

至於原歷史的火燒赤壁,會引發那麼慘烈的後果,主要是曹操鐵索連船,否則根本燒不起來,也不會出現那麼大的慘敗了!

說干就干!

劉辰此次使用的火藥技術,主要是「火箭」,也就是在箭矢身上,綁著一個小小的火藥推進裝置,類似小時候玩過的衝天炮!

長江風浪巨大、波濤洶湧以至於船身有些顛簸,這就導致箭矢的攻擊距離不夠,還有對弓箭手的箭術,有著極高的要求。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進行移動射擊!

這還不是騎射!

因為對於北方的將士而言,他們擅長騎術,再加上戰馬三件套的緣故,在馬背上如履平地了。

可是艦船之上,隨著波濤洶湧的搖晃,以至於都有些暈船了。這種情況下,如何瞄準射擊?

還好黃忠手下那支親手訓練的神箭營,每一位都是黃忠精挑細選的神箭手!

黃忠當初在訓練的時候,也考慮過騎射、船射等問題,這種戰場作戰方式,當初在青州、渤海灣一帶,就有過實戰訓練了。

因此此時,根本沒有太大的問題!

弓箭手問題解決之後,再加上火藥推進裝置的衝天炮助力,哪怕長江波濤洶湧,狂風呼嘯,箭矢依舊可以射中一直拉開距離的袁術軍戰艦。

咻咻咻——

嘭嘭嘭——

長江之上火箭密密麻麻的射出,遮天蔽日,完全就是不要錢似的火力壓制。

當箭矢射中袁術軍的艦船的時候,還會爆發小型爆炸,火焰席捲之下,哪怕艦船做過防火處理,依舊會逐漸燃燒起來。

袁術軍中的將士,發出了慘叫聲,要麼跳船、要麼跳江。

不跳不行了,若是艦船燒毀斷裂,出現沉船之後,會引發江中漩渦,屆時水性再好的漢子,都難以逃出生天了!

靠著這種戰術,朝廷大軍摧枯拉朽,接連擊敗了猝不及防的袁術軍,一舉擊毀了袁術軍三十多艘艦船,可謂是大獲全勝了。

朝廷大軍趁勝追擊,將袁術軍在濡須口建造的東關和西關,直接利用火箭摧毀。

熊熊燃燒的火焰,在濡須口附近爆發開來,這讓朝廷大軍的將士歡呼沸騰,這一個月來壓抑低落的軍心士氣,再次爆發出來了!

濡須口的敵軍水塢被摧毀,意味著他們朝廷大軍進出濡須口之後,再也不需要受到敵軍的鉗制了!

甚至他們可以藉此攻佔濡須山和七寶山,也就是原本的東關和西關兩座山崖,完全佔據濡須口附近的戰略要地。

此戰讓袁術軍損失慘重,軍心士氣倍受打擊。

袁術等高層聞訊之後,神色直接嚇得面無人色,煞白無比。

他們雖然還有不少艦船,甚至將士可以瞬間補充上去。但因為這一次的戰役失敗,也讓他們一鼓作氣的軍心士氣,再次跌入谷底了。

他們本就接連被朝廷大軍連戰連敗,靠著水戰膠著拖延,勉強維持了曾經戰敗的頹廢士氣。

可誰知道這種情況還沒有持續多久,朝廷大軍突然出手的「火藥箭矢」,就打得他們大軍丟盔棄甲,損失慘重了!

這一戰,讓江東的世家聯盟,也出現了一些破裂!

若是順風戰,這些世家肯定可以擰成一股繩,聽從袁術調兵遣將。

可是如今逆風戰出現,本就處於崩潰邊緣,緊繃的神經,也隨著戰敗之後,出現了崩裂的跡象。

最重要的是,這些世家都是戰略眼光不差的家族,他們只不過是被利益沖昏了頭腦,以至於和朝廷對抗。

此戰戰敗,就如同一盆冷水當頭澆下,讓他們終於清醒過來。再次對比衡量雙方的整體實力!

最後讓他們駭然失色的發覺——

他們短時間可以與朝廷大軍消耗拖延,可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持久戰的繼續,他們根本後繼乏力!

主要是朝廷大軍,有著長江以北的九州之地供養。而他們江東大軍,還有什麼地方可以供養嗎?

如今的交州,可不是未來的「湖廣熟天下足」,完全就是為開發狀態。

況且交州也不是完全在袁術統治之中,如今的交州刺史是士燮,他是屬於朝廷之人。

此時沒有從背後夾攻江東,主要是交州附近的土司蠻族作亂,以至於士燮抽不出人手馳援朝廷大軍。

若是等到士燮解決了蠻族作亂,抽出人手從背後進攻江東。屆時江東腹背受敵,前後夾擊,回天乏術了。

這麼一想,讓這些江東世家駭然失色,這當頭棒喝,也讓他們驚醒過來!

江東,根本沒有供養體系,根本是後繼乏力的!

如今朝廷大軍在劉辰統率下,從徐州正面進攻。身側的荊州由劉表率軍夾擊。

後方的交州,有朝廷官吏士燮在掌控,只要抽出人手,隨時可以對江東形成三面合圍!

江東,撐不了多久的!

這麼一想,那些江東世家紛紛尋找出路,暗中聯繫朝廷人員,想要請求戴罪立功。

他們不求可以全身而退,只要可以保全性命,哪怕因此家道中落,未來成為寒門,那也在所不惜!

總比起死掉后,家世就此斷絕要好!

在這種人心晃蕩,心思各異的情況下,江東原本如同鐵板一塊的聯盟,直接出現裂縫。

這就導致原本固若金湯、無懈可擊的防守,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朝廷大軍這邊,劉辰等將領謀臣,第一時間敏銳的發覺了這個問題,立刻趁勝追擊,對戰略要地進攻!

主要是進攻燕子磯和采石磯,只要可以奪下這兩個戰略要地,江東將不設防的橫列在前。

經過半個多月的進攻,利用火藥箭矢的推進遠距離進攻,燕子磯和采石磯的袁術大軍,根本沒有堅持多久,就節節敗退的敗下陣來。

就在朝廷大軍出兵江東的一個月十三天之後,采石磯率先被朝廷大軍攻破,以這個戰略要地為登陸點,趙雲等將士直接登上江東的土地。

雖然采石磯距離袁術駐兵的南京位置,還有一段距離。可是這種腹內受敵的情況,讓袁術軍軍心晃動,以至於將無戰心,兵無戰心。

這些將領甚至敗局已定,要麼逃離,要麼尋找出路,根本無心負隅頑抗下去了。

這種情況下,燕子磯與莫府山這個銅牆鐵壁,也在朝廷大軍進攻一個月二十三天之後失守了!

至此,朝廷大軍完全奪下燕子磯和采石磯,這兩個江東的戰略要地!

整座江東如同不設防的在朝廷大軍面前,隨時可以征伐!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餘的表情,彷彿對什麼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裡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麼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於後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一為鎮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然後一步步晉陞,最終有望成為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於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面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面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乾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謀聖!孫堅跪求輔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謀聖!孫堅跪求輔佐!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6章:濡須口之戰、江東爭奪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