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賀6渾的鐵CP
漫數歷史之中凡所群雄爭霸的亂世,最具CP感的,莫過於南北朝後期的高歡和宇文泰。
雖然出身北鎮,但宇文泰的起點無疑要比高歡要高得多。
不同於高歡自幼家貧、要靠妻族的資助始有馬,宇文泰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無疑要比高歡幸福得多。
西魏末年五胡亂華伊始,位於東北的東部鮮卑有三部最強,分別是段部、慕容部、宇文部。這其中段部下線最早、宇文部緊隨其後,最終慕容部成功入主中原。
宇文泰就出身東部鮮卑宇文部,北魏滅亡後燕、其祖先便被遷置到武川,自此定居北鎮,宇文家也因此成為武川豪強。
六鎮起義時,宇文泰的父親宇文肱率領卒眾們抵抗兵變的鎮民,其兄長宇文顥也因此戰死。
之後六鎮陷落、兵變失敗的鎮民們被遷徙到河北,宇文泰家族也因此內遷,在北魏政府安置不力、加之鄉土資本喪失的情況下,宇文肱決定加入鮮於修禮的叛軍中,但未及會師,宇文肱並其子宇文連便在北魏官兵的圍剿下戰死,只剩下宇文泰和其兄長宇文洛生投入叛軍中。
宇文泰少年時代因有父兄的關照,遠比懷朔鎮破落戶的高歡要幸福得多。
但是時過境遷、形勢翻轉,等到葛榮失敗、宇文泰輾轉進入爾朱榮勢力中時,彼此間的地位和勢力已經差距懸殊。
高歡其時已經是爾朱榮的心腹,並在不久之後成為晉州刺史,成為北鎮豪強中的風雲人物。而宇文泰則只是叛軍中的一個階下囚,險些被爾朱榮殺死。
在這一時期,宇文泰的人生軌跡已經遠遠落後於高歡,而這差距哪怕在高歡的餘生歲月中雖有縮短,但也始終沒能追平,更不要說超越。
前文講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殺死後,宇文泰受眾將推舉,成為關中武川集團的新頭領。
關於宇文泰為何能夠繼承賀拔岳的遺產,值得說一說。
誠然宇文泰也出身武川,且其父兄一度聲望勢力不遜於賀拔岳兄弟。但在河北兵變結束之後,宇文泰家族成員長者死傷殆盡,他成為關隴繼任老大,家庭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計。
宇文泰個人的才能無疑是極為出眾的,而賀拔岳對這位同鄉兼後起之秀也是極為重視、著力培養。
宇文泰先是擔任賀拔岳的行台左丞,在此期間作為賀拔岳的使者先後出使晉陽與洛陽、分別面見高歡與北魏孝武帝,足見宇文泰的才能得到賀拔岳的看重。
533年,北魏孝武帝有意扶植賀拔岳兄弟以制衡高歡,而宇文泰也在此時被賀拔岳任命為夏州刺史,成為武川豪強在關中者少有的能夠坐鎮一方的大員。此時的宇文泰,才只26歲。
出任夏州刺史后,除了軍政事務處理周全之外,宇文泰也在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嫡系親信,並且加強與關隴豪強的聯繫。
比如之後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於謹,就在此時被宇文泰任命為夏州長史,委以心腹之任。
於謹這個人,不只在八柱國中,哪怕在整個北魏末年,其戰略眼光與戰術水平等軍事才能都是第一流的。早在平定六鎮起義時,於謹的軍事水平就得到了體現。
但於謹的出身和際遇都有點尷尬,於謹家族是早期跟隨北魏孝文帝南遷的鮮卑氏族之一,到了北魏末年已經充分漢化,與中原世族無異。
只不過北魏末期政治長期混亂動蕩,早已經大病難除,儘管於謹在六鎮起義中表現不俗,但其個人的努力也無阻這種頹勢的發展。
最終爾朱榮入主洛陽,於謹也歸於爾朱氏統率。
爾朱榮死後,於謹跟隨爾朱天光參加河北韓陵之戰,戰敗之後逃返關中。在關中一眾武川豪強當中,於謹自然處境尷尬。幸在宇文泰賞識提拔,於謹成為宇文泰最初的心腹之一。
宇文泰所結交的關隴豪強,先後有高平土豪蔡祐、李遠家族、田弘等等。除了賀拔岳之外,他是第一個有意識結交關隴豪強的武川豪強。
之後西魏與東魏的河橋之戰,諸將退軍,直接將宇文泰拋棄在戰場上。宇文泰逃脫后,甚至需要枕著蔡祐的大腿才能入睡。而李遠兄弟們,也是之後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
因此宇文泰的心腹班底,從他還沒繼承賀拔岳的遺產之前,關隴漢人豪強便已經佔了不小的比例。
賀拔岳死後,武川豪強群龍無首,先是因為寇洛年長、欲奉其為主,寇洛因為自己素無雄略而避位讓賢,趙貴等則推舉宇文泰,李虎則南投荊州勸說賀拔勝前往關中。
首先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此時繼任賀拔岳的位置絕不是一件純粹的好事。
第一,擁有六鎮鎮民和河北豪強支持的高歡此時大勢已成,特別在韓陵之戰擊敗爾朱氏聯軍之後,已經成了北魏朝廷絕對的權臣。
在此時繼任賀拔岳的位置,必然要直接承受來自高歡的壓力,動輒身死族滅,絕對不是一個好差事。
第二,殺掉賀拔岳的侯莫陳悅及其代地武裝仍然存在,且勢力同樣不弱,想要成為賀拔岳的繼承人,當然也要負責為賀拔岳報仇。
第三,武川集團在此時的關中仍然沒有太深的經營基礎,屬於一支寄食的客軍,賀拔岳身死之後,武川集團的生存問題也變得空前嚴峻。
武川豪強們之所以推舉宇文泰為主,也是出於這三個方面的考量。
第一,宇文泰的個人能力出眾,無論是在擔任賀拔岳行台左丞還是在夏州刺史任上,進策與治理都卓有成效。
第二,宇文泰曾經代表賀拔岳出使晉陽與洛陽,其政治視野要遠比武川鎮其他豪強更加寬闊,對於武川豪強政治地位的爭取也有極大幫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此時的武川豪強客居關中,如何處理與關中豪強的土客矛盾是武川豪強能否立足關中的重要問題。宇文泰與關隴豪強的交情,讓他成為協調雙方利益的關鍵人物。
宇文泰自身所擁有的這三個優勢,都是其他武川豪強所不具備的,因此成為武川豪強的繼任首領也是當然之選。
特別宇文泰在機會降臨之後能夠勇於擔當、快速做出決斷,這又是另一個繼承人賀拔勝所不具備的優秀素質。
賀拔勝作為賀拔岳的兄長,在得知賀拔岳的死訊、甚至在李虎前往荊州勸說的情況下,仍然不能快速下定決心前往關中,僅僅只是派出了獨孤信意欲兼領其部。
獨孤信到來的時候,宇文泰已經成功接掌了賀拔岳的部屬,僅憑獨孤信一人,也根本沒有競爭的可能,只能接受這一事實。
之後北魏孝武帝西投關中,宇文泰又踴躍接應,讓北魏的法統成功轉移到關中,也是西魏之所以建立的政治基礎。
而賀拔勝又因瞻前顧後錯失這一良機,回軍途中又遭到河南侯景的襲擊,戰敗后不得已投降南朝梁,再返回關中時已經是數年之後,再也不具備與宇文泰競爭的可能。
人生在世,總有那麼幾次機會降臨,能不能夠抓住,也要看每個人的稟賦與運氣。
賀拔岳兄弟們無疑是北魏末年六鎮中的風雲人物,他們所擁有的條件勢力無疑是高歡和宇文泰所不具備的。
但當機會降臨時,高歡抓住了,宇文泰也抓住了,所以他們各自建立了一番屬於自己的霸業。
而作為先行者的賀拔氏兄弟,一者壯志未酬身先死,一者輾轉叛附無常,任由機會在手邊溜走。
宇文泰的確是高歡命里的剋星,在他入主關中之前,高歡無疑是整個河北的絕對中心,可謂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可在經歷了短暫的高光之後,高歡的人生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雖然說在東魏、西魏的爭霸中,東魏始終佔據著主動權與優勢,哪怕高歡死後很久,西魏都遲遲沒能建立起整體的戰略優勢。
但如果考慮到東魏與西魏的建立基礎,那宇文泰就是高歡人生中當之無愧的一個夢魘。
東西分家的最初幾年,為了掃除爾朱氏的餘孽,加上彌補孝武帝西遷所帶來政治上的失敗,加上高歡本身對宇文泰的輕視,一直沒有對關中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從而給西魏留下了極為珍貴的喘息之機。
雖然孝武帝西遷之後不久,高歡便開始了對關中的進攻,但大多只是偏師侵擾,無論是兵力的投入還是戰場上所取得的成果都不算大。
一直等到公元537年,高歡才終於拿出將西魏視作心腹大患的態度,集結三路大軍向關中進攻。一路以高敖曹領兵攻上洛,一路以竇泰領兵攻潼關,高歡則親率大軍吞併蒲坂。
是役宇文泰並其部屬在經過仔細分析后,認定東魏竇泰軍才是今次進攻主力,又因高歡分兵三路不暇接應,集結主力直撲潼關,成功擊潰竇泰軍,竇泰軍敗自殺。
因為竇泰兵敗,其餘兩路人馬也失於策應,高歡無奈退軍,是謂小關之戰。
小關之戰可謂是西魏的立國之戰,在此之前,西魏政權雖然建立,但卻始終籠罩在東魏強大的軍事壓力陰影之下,無論是宇文泰還是部下眾將都不得喘息。
此戰勝利之後,西魏政權的凝聚力才初步形成,有了與東魏並立爭霸的信心和底氣。
小關一戰對高歡帶來的挫敗感是巨大的,除了戰場上損兵折將的失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高歡個人威望與信心的打擊。
所以在幾個月之後,當得知關中大飢,宇文泰冒險率軍東出潼關入恆農就食時,高歡便再次集結大軍,浩浩蕩蕩向關中殺來。
小關之戰雖然暫時解除了西魏政權的危機,但整體上對東強西弱的形勢扭轉不大。
特別當年關中大飢,宇文泰不得已率領軍隊冒險衝出潼關,奪取了恆農倉城,一待就是五十天,可見的確是餓瘋了。
每讀史書看到這一段描寫,總覺得這一時期的西魏軍隊就像一群耗子一樣,趁著主人不注意偷偷溜出洞來偷糧食,西魏立國之初的確是貧弱有加。
當得知東魏再次發起進攻,宇文泰又匆匆返回關中備戰,其所召集諸州人馬還未聚集,高歡大軍便已經渡過了黃河。
有關接下來的沙苑之戰,因為戰爭結果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所以有關於此的議論也頗多。
東魏方面,先後有斛律羌舉、侯景、彭樂等人進策。
斛律羌舉先是提議分兵進攻長安,直搗西魏權力中心,這被許多人認為是持重之計,高歡不採納是愚蠢。
但就在幾個月前,東魏分兵來攻,被宇文泰集中優勢兵力擊敗,此時再作分兵,高歡能無陰影?
而且,之後的河橋之戰中,之前沙苑之戰收攏的東魏敗軍已經在長安腹地舉義,逼得返回長安的李虎等要護送西魏皇太子撤離長安、駐紮於渭北。
但長安民眾們奮起反擊,與東魏人馬無日不戰,最終拖到了西魏主力返回平叛。
所以在沙苑之戰中,東魏分兵多少能夠拿下長安,誰又能夠保證。
侯景、彭樂都是阻止高歡在沙苑進行火攻,這也讓後世看客大感惋惜,只覺得用火攻的話可能一把火就燒死了宇文泰。
侯景的理由是,就這麼一把火燒死宇文泰太便宜他,也顯示不出東魏的威風。而彭樂則驕勇輕敵,覺得以多勝少、必定能夠打敗生擒宇文泰。
後世論者常說,侯景謀逆之心於此顯露,故意阻止高歡火攻、放宇文泰一馬。
但這論調多少有點事後諸葛亮,因為侯景之後的叛逃而前推侯景居心叵測。
但此戰雙方本就實力懸殊,就算不火攻,東魏戰前也有極大的把握擊敗宇文泰,阻火攻便能縱敵、養寇自重。
這麼說腦洞實在有點大,東魏十幾萬大軍過河郊遊的,不放一把火干不掉西魏?而且高歡就這麼被說服也有點無厘頭。
我覺得侯景作為懷朔鎮無論是地位還是能力都僅次於高歡的豪強,阻止火攻應該會有更翔實更具體的理由,比如時令、地形、彼此陣勢等等,都會給火攻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反倒是彭樂這個被人譏笑有勇無謀的猛將,心思可能沒有那麼率直。
邙山之戰中,彭樂明明有機會生擒宇文泰卻放走對方,以至於高歡臨死前都要提醒兒子提防這個傻大個。
而在邙山之戰前半段,彭樂因為衝殺太猛而與中軍失聯,有人說彭樂造反,高歡居然相信了,可見上下之間關係並不怎麼和諧,基本的信任都有欠缺。
宇文泰、高歡都是當時人傑,一個在戰場上用那種理由勸說彭樂放過自己,一個臨死前提醒兒子提防彭樂,應當是有更深刻原因,不僅僅是彭樂魯莽愚蠢,這應該跟東魏政權內部的一些勢力矛盾關係極大。
當然,彭樂在沙苑之戰過程中作戰勇猛,腸子都被掏出來了還繼續鏖戰,破傷風免疫+10086。所以我的推測也只是陰謀論一種,沒有實證。
反倒是宇文泰一方的宇文深對高歡軍隊的分析值得說一說:「高歡之撫河北,甚得眾心,雖乏智謀,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圖。今懸師度河,非眾所欲,唯歡恥失竇氏,愎諫而來。所謂忿兵,一戰可以擒也。此事昭然可見,不賀何為?請假深一節,發王羆之兵,邀其走路,使無遺類矣。」
宇文深指出高歡此來是忿兵,違反了基本的攻伐之法,且點出了今懸師渡河、非眾所欲,都是很切實的觀點。
沙苑此戰,宇文泰設陣渭曲,以少勝多,大破東魏人馬,「喪甲士八萬人,棄鎧仗十有八萬」。
沙苑此戰後半程,以前方軍勢潰敗,高歡遣使入營準備收勢再戰,結果軍士們全都跑了,營壘盡空。
將士跑光,主將被丟在戰場上,這也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景。幸在高歡此道不孤,還有他那命定的冤家宇文泰也受到了這一待遇,即就是沙苑之戰後的河橋之戰。
沙苑之戰在後世史書類比為光武帝的昆陽之戰,足見對西魏政權的意義之大。此戰宇文泰雖然沒能施展出大隕石術,但憑其疲弱之眾以少勝多,戰果也的確輝煌。
原本在高歡看來,賀拔岳都可一計除之,區區一個宇文泰更加不足為慮。但就是這個不足為慮的宇文泰,最終成為了高歡的心腹大患、命里剋星。
沙苑之戰結束后,西魏順勢奪取了河洛地區。當年孝武帝倉皇西逃,如今皇帝雖然換了,但宇文泰也想耍一把威風,順便確立西魏政權的正統性,於是便帶領西魏皇帝元寶炬前往洛陽祭天祭祖。
此時,東魏的侯景和高敖曹也趁機向洛陽金墉城發起進攻,宇文泰聞訊前往馳援。
戰場上宇文泰先是小勝,混戰之中,宇文泰戰馬中流矢驚逸,把宇文泰甩在地上。東魏大軍追圍上來,左右皆散走。
都督李穆下馬,用馬鞭擊打狼狽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假裝叫罵:「你這個糊塗兵,你們大行台(宇文泰官職)跑到哪裡去了,怎麼自己留在這裡?」
追圍的東魏兵翻蹄亮掌,聽李穆的口氣認定宇文泰不是什麼貴人大官,都扭頭回散去追殺更值錢的目標。李穆這才扶宇文泰上馬,雙雙逃去性命。
之後的戰鬥過程中,西魏大軍包圍了東魏高敖曹部。一番廝殺后,高敖曹僅以身免,逃到河陽城。守將高永樂因與高敖曹有隙,不肯放高敖曹入城,以至於高敖曹被追兵斬殺。
宇文泰賞賜給斬殺高敖曹的士兵一萬匹絹,逐年發給,結果到了北周滅亡還沒發完。這也是每論這段歷史一定提及的趣事,讓高敖曹這漢人名將的死亡添了一絲黑色幽默。
戰爭發展到這一步,基本還在正常軌跡上。但東魏、西魏凡所大戰,一定會出幺蛾子,這也成為一個定論。
當時戰場範圍極廣,又驟起大霧,西魏右軍獨孤信、左軍趙貴先後作戰不利,又聯繫不上宇文泰,竟然丟下主將直接撤退逃跑了。
而著急忙慌趕去洛陽增援的李虎后軍見到獨孤信等撤退,便也拍拍屁股回了長安,根本就不細究老大是生是死。
宇文泰退出戰場后,嚇得夜不能寐,唯獨被他當作乾兒子的漢人豪強蔡祐才能略給安慰,要枕著蔡祐的大腿才能入睡。
由此可見,東魏西魏這些大將們都不靠譜,唯獨高歡、宇文泰這對難兄難弟是真正鐵CP。東魏西魏政權內部也都各自存在著深厚的矛盾,掩蓋在這幾場大戰過程中近乎戲謔的場景下。
六鎮起義和東魏西魏的發展脈絡都講了一遍,接下來針對一些關鍵人事寫點單章內容。。。新書還在攢稿準備中,準備好了就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