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化經典的美好相遇

與文化經典的美好相遇

泛黃的書頁漾開古色的書香,執筆書寫下文字的古人在我翻動書頁的此刻似乎跨越了千年的阡陌,將其胸中兼懷的智慧以書為線,絲縷纏連——攜著對生命無盡的啟迪,帶著對人生滄桑的思索,這是我與文化經典的美好相遇。

初夏的光如水般流瀉,毫不吝嗇地全澆灌在一株淡黃的小花上。碧綠的身桿上燦笑出一抹淡雅的黃,那朵稚嫩的花像是一圈野綠的草原上潑了好幾道金燦的光斑,令人看了便不禁感慨生命的昂揚。捧著這盆新買的雛菊,我滿心歡喜。

但憐事無常,怎知朝夕之變——夜的黑紗落下了,連帶著夏雨的瘋狂,狠勁擊打著整個沉睡中的城市。酣睡過後的黎明,心中那份初起的歡喜在瞧見那萎落一地的碎花后灰飛煙滅。此孟浩然的「花落知多少」的淡然歡愉此刻在我讀來卻是帶著凄愴。

母親見我如此,隨口道:「傷心什麼?再買一盆好了。」我緩緩拾起昨日還綻開地正艷的花瓣,一種空虛的恐懼忽焉襲來。

生命最終仍然要面對死亡,而死亡卻又是在須臾間降臨,而你我又似乎要這麼渺然地告別這個世界。來時悄然寂靜,去時亦點步無聲,宛如從未在此處存在過。正如一株雛菊去了,又有新者來。世間也漸漸忘卻曾有那麼一株花,如此熱烈地在陽光下綻放。

獃滯地坐在桌前,已然無心其它,隨意摸過一本書就吞吃了起來。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篇》中這麼一串方塊字躍入我眼帘,與我相遇。

自省到底,即可通曉人性。常存善念。對於「養其性」的解釋,佛家言:「明心見性。」道家言:「修心煉性。」簡言之即是修養自己的劣習,修正自我。這樣一來,才可以做到無愧於天地信仰,才能侍奉自己最內在的天性。如此堅持存心養性朝夕不改,那麼縱使明日就要面對死亡又有何懼呢?今日修,明日亦修,生與死此刻也不過是知與不知罷了。

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修養越高,所求越少,明了越多。如若真明心見性了,即使死,也是不朽。將當下把握好,修身渡人,何嘗又不是一種快樂呢?肉身的去離不過是一種擺渡靈魂的方式。死亡帶走的僅僅只是那具軀殼,而我們可以留下的,卻是可以澤福後世的文化精神智慧。

生命的波濤不曾止息,歲月的吶喊不曾間斷,人事更迭,景物替換,就在腳步的抬起與跌落之間。生死交迭,應當學會放下一份執著,懷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盎然,不著一物。

我在文化經典之洋流中擺渡前行,心靈海岸線逐漸由狹小湫隘轉為豁然開朗。此刻,文化不再是一行行無言的文字,而是一種通達人生的智慧。它不是死板生澀的,它亦擁有其溫度。

過往的生命吶喊與現世的生命無助呼喚的碰撞,最終青史微醺間,二者相遇於同一個十字路口。已逝的智者交卷卷文化經典於新生的來者,他們的相遇,名為傳承。或許相遇的美好,不是在於擦肩而過的那一抹驚鴻,而是在於那一剎的美好的延續。

一場落花使我與文化經典相遇,成長了心靈,通達了智慧,美好而又質樸。我繼續將書頁往下翻去——延續我與文化經典的美好相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古青樹攬雲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萬古青樹攬雲天
上一章下一章

與文化經典的美好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