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 196 章
李洵回到肅城的時候,就已經是三月中旬,從北邊的河原進入肅城,一路所見的,都是春耕的忙碌景象。
到了肅城的城門處,自然是少不得眾臣的郊迎。
不過,入城后卻並不像是曾經那樣萬人空巷了,林德康表示,得知他到達肅城的時間后,由城門進入郡王府的一段路,都專門進行了戒嚴。
「如今肅城四通八達,哪裡來的人都有,若有不懷好意的人混在商旅或百姓之中,豈不是置殿下於危境。殿下身負社稷,臣不能讓您在這種事上冒險。」
李洵雖說還沒經歷過刺殺,卻也知道,如今想殺他的人應該很多,並不會矯情地反對這樣的安排。
「殿下連日奔波,今日先回府好生歇息,臣等手裡的政務便留到明日再來稟報。」
將李洵送回郡王府,林德康雖說有些不舍,卻也並不逗留。
他深知以李洵的性子,若不讓他今天好好休息,他離開這麼久,必然會召很多人來回事,到時候各部的事情一堆上來,不處理完他就不會停歇,那就根本沒個休息的時間了。
長此以往,他真怕把自家這勤於政務的殿下給累壞了。
待眾臣各自回去自己的衙門繼續忙碌公務,郡王府便只剩下七公主李明婉了。
她的衙署就在隔壁,卻也一點都不急著回去。
「得知大哥今天回來,我可是特意晚上趕工了好幾日提前把手裡的事做完,才把今天空出來迎接你呢!」
大半年不見,李明婉已經完全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模樣了,她雙目亮晶晶地看著兄長,話里話外的口吻,一派大忙人的模樣。
李洵笑意溫柔:
「那可真是辛苦婉兒了,正好,你也趁著今天好好休息一下。」
「嗯!」
李明婉開了開心心地點頭,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李洵身後,先是讓人服侍李洵去洗漱更衣,自己則是檢查李洵所居住的住院內外是否有哪裡布置得還不夠好。
等李洵換了衣服,把頭髮擦得半干出來,屋子裡已經升起了暖烘烘的壁爐,擺上了一桌可口的飯菜了。
坐在鋪好了軟墊的椅子上,吃著精心烹制的菜肴,李洵連日來的疲憊頓時消減了不少。
「果然還是家裡好啊。婉兒把家裡布置得越來越舒適了!」
吃完飯,他靠在縫了軟墊的椅背上,舒服地喟嘆,稱讚妹妹的付出。
李明婉看著穿著常服,披散著墨色長發,姿態隨性愜意的兄長,心中很是心疼。
雖然大哥看起來依舊是芝蘭玉樹的佳公子模樣,整張臉的輪廓線卻更加清晰,明顯瘦了。
總是這樣東奔西跑,吃住都在軍營,行軍的時候,甚至和士兵吃一樣的乾糧,他本身卻又肩負著整個郡國的重擔,很難不瘦啊。
這樣對身體消耗太大了。
「那你就盡量多一些時間留在家裡啊。」她低聲抱怨道。
李洵柔聲哄道:
「最近我都在家裡,到時候抽幾天時間好好陪你。」
李明婉看到他目光中濃重的愧疚,立刻收起了小情緒,瞪了他一眼:
「我都是大人了,哪裡需要你陪。而且,偌大一個財政部,可離不開我呢,你自己在家好好休息才是。」
李洵知道她是關心自己,心中暖意融融。
「知道了,身體最要緊,我心中有分寸呢。」
國事纏身,真不是說休息就能強行休息的。
李明婉如今主持一部,越發明白這個道理,強行讓兄長休息,也不過是讓他為難。
她很快收拾起感性的情緒,轉移了話題:
「前些日子蕃平那邊來信了,說舒儀姐已經平安生產,是個四斤九兩的男孩。」
李洵算著日子,確實早該生產了,只是消息傳遞不便,才會導致他如今才知道消息。
「信中可有說她身體如何?」
生產對女子來說也是不小的損耗,李洵道:
「待會兒你讓人送些好藥材過去,給她養身體。」
李明婉笑著道:
「要等著大哥回來,黃花菜都涼了。我早就讓人送去啦。」
說著還讓人把當時的禮單拿來給李洵看,還說專門送了一個擅長兒科的大夫和幾個擅長照顧小孩的嬤嬤過去。
「怎麼還送了大夫,可是那孩子有什麼不好?」
李洵疑惑道。
「我原本也不懂,嬤嬤說孩子還不到五斤,只怕是先天有些不足,得好生將養,不然很難成活。」
「舒儀姐為了郡國和百姓,勞苦功高,哪怕那孩子有一半戎族血脈,我認為也不該被慢待。」
李洵這才明白不到五斤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李舒儀整個懷孕期間,大半時間都殫精竭慮,還在牢獄中住了那麼久,後來又被當做人質到處運送著來回奔波,也難怪孩子會發育得不好。
這樣先天不足的孩子,是需要很精心的照顧的。
連妹妹李明婉都知道這點,李洵自然更不可能枉顧。
事情的變化總是很容易超出計劃。
原本李舒儀說這孩子生下來是要送出去的,如今看來,卻不太適合送出去養了。
如今的嬰兒夭折率很高。一般的家庭,很難有這麼多的資源將這個先天就體弱的孩子健康養大。比較富貴的,又哪有那麼容易找到剛好沒孩子的。
還不如由他這個做舅舅的來養著。
他雖然沒經驗,但小時候有醫生與保姆團隊,長大了單獨請老師或送到學堂,皇家的孩子都這麼養大的,應該也不至於養歪到哪裡去。
「你做得很好。我也給你舒儀姐寫封信吧。」
當初堂妹李舒儀就不忍心扼殺這個小生命,如今看那孩子體弱,可能會生出不舍也說不定。
他不確定這幾個月過去,作為母親的她是否還依舊堅定想把孩子送出去。
但至少他這個做舅舅的,要立場堅定地表示自己願意毫無芥蒂地留下這個體弱的孩子精心照顧。
這樣,她若堅定要送出去,有他派去的人完全接手孩子的照料,再一邊找合適收養的人家,不會拖累李舒儀在事業上的進展。
若改了主意,看到他如此積極地要養著那孩子,也不會有太多顧慮,可以順水推舟地應承下來。
為了讓李舒儀安心,他甚至還絞盡腦汁給這孩子取了名字。
若李舒儀願意讓孩子留下來,這孩子以後就叫李晏。
河清海晏之晏。
*
處理完家事,李洵第一天便開始陸續召見眾臣處理政務了。
第一個來見他的就是林程。
身為工造部大令,他首先便向李洵彙報了一年來郡國上下鋼鐵冶鍊廠的情況。
位於納古斯部落的鐵礦,如今產鐵量已經很大,足以能供給整個郡國的軍工與農業用鐵需求,郡國完全不必再對外買鐵了。
除此之外,工造部的工匠還配合農事部,正在研發製造一些能提高農業耕種效率的輔助農具。
說到研發,林程又專門稟報道:
「殿下先前在信中所說的蒸汽車,臣倒是讓工匠試著做了,卻遇到了不小的問題……」
他說,按照李洵所要求的那樣,就需要一個容器中不斷地加入煤炭來燒水,因為試驗的容器小,產生的蒸汽連木棍都推不動,並且還在實驗過程中,把容器給燒炸了。
沸水與煤炭容器的碎片飛得到處都是,這讓工匠們心有餘悸,不太敢拿大容器繼續試驗。
「鍋爐炸了?可有人受傷?」
李洵有些緊張。
林程道:
「有一位工匠被燙傷,當時就立刻送醫去了,如今傷已經全好了,就是臉和脖子上都留了疤。」
「幸好殿下囑咐讓先用小的容器試驗,爆炸發生時試驗間內也沒多少人,不然受傷的人只怕會更多。」
李洵鬆了口氣:
「好好補償那個受傷的工匠。這項研發先暫停吧。」
是他想得太簡單了。
連短距炮的炮管都會因為耐不住長時間的高溫而產生裂紋進而爆炸,炮管是精鍊的鋼鐵,尚且達不到長期耐高溫的程度,更何況是這些工匠用的普通的鐵具。
還有鐵軌,現代社會修建鐵路太容易,材料太容易得到,讓他忽略了這是一個多麼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鋼鐵。
火車載重量少說也是幾十噸,以如今的冶鍊技術,即使他耗費重金鋪設了鐵軌,那些鋼鐵只怕也經不起這麼重的碾壓,會產生變形甚至斷裂。
還有鐵路的維護,也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不然,要是有人見鐵軌值錢,偷走那些鋼鐵,整條線路都會癱瘓。
更有甚者,要是有姦細使壞,在鐵軌上放幾塊大石頭或者別的尖銳物體,整輛列車都會翻車。
先前只想先把東西研發出來,便沒有深想,如今一想,要打造鐵路運輸線路真是困難重重。
至少在鋼鐵冶鍊技術有大的進步之前,這蒸汽火車連研發都得中止。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少說十年他都別想用上蒸汽火車。
所以還是得用更現實的辦法來解決糧食運輸問題。
除了蒸汽火車,李洵心裡還有另一個想法。
「保兄,周如植怎麼沒在肅城?」
李洵問道。
林程對這事還是很清楚的:
「他先前本是在的,但看殿下遲遲沒回來,就趁著這點時間先去東邊的伊平城指導農事了。伊平等地才歸附,基礎比較薄弱,他不太放心。」
「不過父親前天就派人傳信去了,估計他正往回趕呢。」
伊平城離樊城有兩三百里遠,來回的確要費些時間。
不過周如植也沒讓李洵等太久,當晚就回到了肅城,第一天一大早就主動前來求見。
一來就請罪自己錯估了時間,沒能親自迎接李洵回城。
自己手下的能臣,又如此熱愛工作,李洵哪裡會怪他,反而還關切了周如植幾句。
寒暄了一會兒,李洵這才進入正題,問起了周如植對北戎草原的調研進行得如何了。
周如植倒是也沒讓他失望,去年一整年,他的農事部擴招了很多調查員,一半的人手都在做這件事。
首先是李洵交代的種植甜菜的區域,他基本上已經能劃定出來了。
以王庭往北三百里為界,南邊的所有地區,在氣候上都是能滿足甜菜的生長條件的。
比起南邊的肅城等地,草原上的種植時間必須要更早些才能讓甜菜充分生長。
而在糧食種植方面,這一部分地區,只要附近有水源,也是可以種植春小麥的。
至於那條線以北的地區,要種糧食,只能種植對土壤要求更低,生長周期也更短的糜子。
這也正是北戎草原上原本就有的農作物,本就有不少野生的。牧民們在種植的時候,也很粗放隨意,與野生差不多。
不過,即使用心種植,比起小麥,糜子的畝產量還是會低很多。
除此之外,在水源充足的地方,還能種植一些豆類。
李洵聽完,心裡便大概有數了。
讓人拿來地圖,叫周如植在地圖上尤其是北戎草原北部,把最適合種植的區域圈出來。
既然運輸損耗太多,又造不出來火車,他便只能學習老祖宗們的經驗,在邊疆設立兵屯了。
以北戎草原北部的氣候,只能種植一季,剩下的時間便正好用來練兵。
若用上工造部新製造出來的輔助農具提升效率,再充分使用鐵犁,畜力等,多開墾一些土地,應該是能讓邊疆的士兵產出不少糧食的。
和沙國開戰,從北戎北部運糧,補給線就短很多。
而邊疆士兵平時的糧食,則可以在草原上徵收,那也會比從河原等地運送更省事。
所以,必須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把草原部落的耕種業也發展起來。
至於兵屯,邊疆士兵既要種地又要戍邊,目前的人手遠遠不夠。需要等到糧食儲備更充足,可以擴軍的時候再進行。
在心裡這麼一籌劃,李洵覺得,是時候先給草原各部落的首領們身上加一加擔子了。
他要的合格管理者,不能僅僅只會收稅,還得會發展農牧業。若是做不到,他換起人來可不會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