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大明一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國,歷經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為最後一個封建漢家王朝。
然大明一朝皇帝個性十足,為歷來皇朝所不及。尤其明朝中後期,皇帝要麼懶政,要麼通道,要麼親信內宦、要麼內閣輔臣不讓管,要麼壓根就管不了。致使上至朝廷大臣、下至縣衙小吏,外到封疆大吏,內到閹人內宦,無不貪腐成性,而唯獨窮了皇帝、空了國庫、苦了百姓。
自憲宗成化年間開始,全國便颳起了土地兼并的狂潮。皇親國戚、勛戚貴胄、地方豪紳瘋狂兼并,千百萬小農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剝奪,加之官府苛重的賦稅,使得流民數量激增。以南直隸六府為例,景泰年間流民高達一百零三萬五千多戶,約三百六十二萬多口。
神宗萬曆二十四年即1596年,開始派出礦監,均由宮內宦官充任,又叫內使或者中使,搜刮所得進奉內廷,供皇室消費。礦使以皇命為由攔路把守、重征迭稅、巧立名目、巧取豪奪、敲詐勒索,其中著名的就是1600年徵收的魚稅,就連內地不產魚的地方也需繳納魚稅,致使商販漸少,破產者不計其數,大多轉為流民。然礦使進獻內廷的之數僅佔三成。
黨爭始於穆宗隆慶年間,至熹宗天啟年間愈演愈烈。如:癸巳京察、乙巳京察,最為出名的便是丁巳京察,此後齊、楚、浙黨權力日盛。東林黨作為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自詡為正義化身,自1604年走上歷史舞台,一直走在黨爭的最前沿,直至南明仍與其他派系鬥爭不斷。
至神宗晚年,國內軍兵腐朽,虛報戰功、冒領軍餉、賄賂公行、剋扣兵餉、士兵私用、疏於訓練、兵員減少、衛所士兵貧苦,種種禍端,以至於神宗說:「兵數雖多,堪戰者少」,然而即便如此,軍費開支卻越來越多。
神宗萬曆初財政虧空甚大,尤其是皇室生活奢靡,所費甚大,從而不得不向中使低頭,寧可飲鴆止渴,哪怕十取其三也在所不惜。至萬曆四十年,戶部太倉庫、工部節慎庫、太僕寺庫、光祿寺庫四庫全空。如:1601年,光祿寺庫空虛,不得不向戶部借銀三萬兩,以供皇帝飲食。
上述弊端直接導致農民起義不斷、各地官兵兵變,使得本就搖搖欲墜的明朝不斷四處用兵,更加深了財政虧空,從而繼續剝削百姓,產生惡性循環。
然而人怨難平,天怒更多,據統計明朝276年共遭受水旱蝗災、地震等自然災害高達4000次,尤以萬曆至崇禎年間最為集中。如:崇禎元年北方大旱,五年大飢荒,六年大水,七年蝗災、大飢荒,八年西鄉旱災、略陽發水災,九年旱蝗災,十年糧食無收,十一、十二旱蝗災,十三水災、旱災。十四年旱蝗災,十五年旱災、瘟疫。其中十四年整個華北爆發瘟疫,7月傳入順天府,後世大多懷疑是天花,導致順天府十室九空。十六年八月天津爆發鼠疫,甚至全傢俱亡。
種種跡象都已預示著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將要覆滅,這也將是它最後的掙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