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龍脈淵源
第005章龍脈淵源
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即父親的父親叫祖父,我的爺爺叫宋經綸,爺爺一九零八年出生,一九七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貧農出生,一直在家務農為生。
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即父親的母親叫祖母,我的奶奶叫彭自存,奶奶一九一七年出生,二零一二年去世,享年九十六歲。貧農出生,一直在家務農衛生。
父親於陰曆或者說農曆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日(西曆或者陽曆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胡陽鎮東永旺村。
父親於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六零年七月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方城鎮(現在已經劃歸為薛庄鎮)勝良庄(也有寫作盛糧,勝糧)小學初級小學學習四年。
父親於一九六零年九月至一九六二年七月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庄鎮毛溝村高級小學學習兩年。
父親後來又於一九六二年九月至一九六三年七月愛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胡陽鎮新莊高級小學學習一年。
父親又於一九六三年九月至一九六五年七月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庄鎮黃埠山農業中學學習兩年。
父親於一九六五年八月至一九六六年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庄鎮王林水庫工地工作。
父親於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九年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庄鎮大溝水庫工地工作,並且參加修築渠道、橋樑等工程的建設工作。
父親一九七零年結婚,一直在生產隊幹活,歷任小組組長、生產隊隊長。一九八零年開始單幹,一直在家務農,曾擔任生產隊隊長。
父親從十七周歲,也就是十八虛歲的時候,也就是從一九六五年就開始打大壩了。一直到一九八零年分隊,就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把土地分給各家各戶,農業生產合作社解體。
父親一直在生產隊里工作了十五年時間。但是後來他說,從來沒有在隊里干過一天活,都是出夫,所謂出夫,就是隊里派出一定的勞力參加集體勞動。
這十五年的時間干過築壩,就是修建水庫,修渠道,修路,製作販賣陶器等工作。
偉大導師指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人民積極響應導師的號召。全國各地都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修建水利設施的高潮。高中我是在費縣一種讀書,每次去費縣的路上,總能看到胡陽鎮城頭村的渡槽巍然屹立。每節渡槽上鐫刻著領袖的書法,連起來就是「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父親的第一次「出夫」就是從南山陽村西嶺的小山上起石頭作為開始的。據說現在城頭村橫跨祊河的渡槽就是用的這些石頭。直到現在這些渡槽還巍然屹立在那裡,具體現在還能不能發揮灌溉作用就不可而知了。
十八歲的父親就從這裡開始了他的勞力生涯。當時的出夫,干勞力,伙食並不錯。當時同村的人一般都在一起,東永旺村裡的幾個人也是在一起出夫、干勞力。
有個故事可以說明當時的生活狀況,可謂顛覆了我們的三觀。在我們的印象中,我們始終認為建國之後的生活狀況很差,人們吃不上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這是我爸爸親自講給我聽的,就是閑啦呱,他沒有任何必要抬高或者貶低任何時期的生活狀況,只是根據自己的印象照實說,輕描淡寫地說,沒有添油加醋,沒有故意扭曲,根本就沒有那個必要。
他說:和他一起出夫干勞力的同村的夥伴中,又一個人說:「前天芹菜炒肉、昨天芹菜炒肉,今天又是芹菜炒肉,天天芹菜炒肉。保不準明天也是芹菜炒透,後天還是芹菜炒透。天天吃芹菜燒肉,我都吃膩了。」
這個夥伴又在嘟囔著說:「天天都是芹菜炒透,來,把肉都給你,我吃芹菜。」一下子把碗里的肉倒給了同伴。這說明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有水利就有農業,有農業就有天下。大秦王朝修建都江堰、修建靈渠、修建鄭國渠,這正是秦國的偉大之處。不是一般人都有這個一個遠見卓識。有這種遠見卓識的,秦始皇算一個,偉大領袖算一個。
很多人都對於隋煬帝修築大運河頗有微詞,你那是短見,婦孺之見。大運河對於中國南北經濟的交通,對於南北文化的交融,對於中華文化的巨大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這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經世大業。
父親一開始是在王林村打王林大壩,後來去大溝村打了大溝大壩。打完了大壩就開始修渠道了。
各地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在琅琊郡的蒙山之前就相繼修築了王林水庫,大溝水庫,城子水庫,許家崖水庫等多個水庫。距離我們最近的就是王林水庫,大溝水庫和城子水庫。離我們家只有十幾里遠。
大壩是水庫的最為重要的屏障,也是最為核心的工事。大壩的質量決定著水庫的質量。
把周圍的土運過來,尤其是從水庫蓄水的核心部位挖土過來,由四五個人一組用夯將大壩壓實。一層一層的往上堆積。大壩就逐漸成型了。
我父親就是做扶夯,拉夯這道工序的。四個人用力往外拉,夯就離開了地面。然後一起鬆手,夯就掉在了地上。壓實了下面的泥土。
大壩打好了,後面的工作就是修渠道了。水從大壩里出來要有水渠才能順利地流淌,修渠道也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而且要延伸很遠。否則水來了,會沖毀農田。
父親和三叔還一起去過四九庄修過水渠。
在四九庄出勞力的一段時間可是不容易,十三個人睡在幾平方米的小屋子裡。如果誰晚上去廁所,回來就沒有位子了。就要躺在別人身子上,慢慢挨個空出來。
吃飯呢。自己回家帶煎餅,工地有燒的地瓜干湯。父親和三叔幾天就吃掉一摞煎餅。年輕小夥子,能吃也能幹。
一九六九年,父親二十一歲的時候就和母親訂婚了。據說是二姑天天去外婆家說,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外婆終於同意了。但是母親不同意啊,外婆就摔頭摔腚,要死要活的。
母親是孝女啊,就委曲求全了。還好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還算是過了一家子人家。忍氣吞聲地委屈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