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門收債
「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①,形容的正是南方綿長煩人的梅雨季。
梅雨,亦作霉雨。發霉的霉,倒霉的霉,趕在這日子被天爺爺留在半路,可真是倒了八輩子霉。
天幕昏沉,空氣濕潤黏膩,銀色的雨絲匯做細線爭先恐後砸下來,見天兒瞧不著太陽,牆邊青苔肆意蔓延,普通人家這時節歇了在外的功,只能窩在屋裡念叨兩句「沒完沒了」。
陸漾並非出自普通人家,於是陸漾倒了八輩子霉被老天丟在收債的路上。
馬車軋過沉默的青石板,浩浩蕩蕩的車隊穿梭無人長街,早沒了出門前的威風井然,雨落在蓑帽,順著風斜吹進蓑衣擋不住的領口,內衫都染了兩分潮濕。
車軲轆聲混著不絕的雨聲,此情此景,勾得人心愈發煩躁。
「這天兒也是邪氣,什麼時候是個頭呀!」說話的是此行負責輔佐少主收債的管事,生得圓頭虎腦,生做南人,說起抱怨話來都帶著南方人特有的韻調。
他這話道出一行人的心聲,不想還好,仔細一想打他們步入烏啼城這天就和漏了一樣,連續半月都在下雨,雨水積在坑坑窪窪的地方,一腳踩下去能沒過腳踝,不是他們吃不得苦,是這天氣熬人。
不過轉念一想寒冬臘月那場暴雨他們都熬了過來,下下雨而已,能把人怎樣?
管事把心放回肚子:「少主,要到浮生客棧了。」
隔著帘子車廂內傳來一聲柔柔軟軟的回應:「仔細腳下,進了客棧就好了。」
隱隱約約眾人聽到這話忍不住臉上帶了笑模樣,作為富可敵國陸家的繼承人,他們少主委實平易近人。
按理說出門一趟最受不得苦的該是陸家這位鳳凰蛋,結果人家倒好,大半年一路走來清減不少,愣是沒露過半分怯。
這不,天都要漏了,還能反過來安慰他們。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
馬車穩穩噹噹停在浮生客棧門外,客棧掌柜撐著一把大傘早早迎立門前。
綉著風雪白梅的車簾被挑起,陸漾不用人攙扶,自個跳下馬車。
她外表文弱,個頭卻高挑,一頭烏髮用紅玉簪挽起,出門在外不甚講究,簡簡單單的廣袖深衣穿起來也透著端方秀雅。
來到下榻之地所有人都能鬆口氣,陸漾被請進天字一號房,不消片刻,店小二將調好水溫的香湯送進門。
「陸小少主,您請便。」
陸漾不吝惜地朝他揚起笑,店小二晃了神,迷迷糊糊地下樓。
房門鎖好,陸漾挺直的脊背有了一瞬鬆懈。
長途跋涉來收債,吃過的都是她以前沒嘗過的苦,為維護好『陸家繼承人』的臉面尊榮,陸漾大半年來,不,她十八年來活得都不清閑。
她原本不需要這麼累,可她好強,容不得外人拈酸地說一聲「陸家這就要絕戶了」,想想她就忍不了。
和這比起來,吃再多苦她都受得。
咬牙撐到現在,眼前的湯浴就顯得難能可貴,陸漾解了衣衫邁入半人高浴桶,水面漂浮各色應季花瓣,她解開頭髮,如瀑的青絲披散白玉般的薄背、雙肩,鎖骨以下胸脯隆起,溝壑之間儘是一片瑩潤雪色。
再往下是肚臍兩側綳直有力的線條。
穿上衣服的陸小少主因那柔美面相瞧著似乎孱弱,脫了衣服竟別有一番景緻——小腹平坦無一絲贅肉,肌理白膩,腰肢細瘦,無一不散發青春年少的健康美。
陸漾十二歲那年手無縛雞之力遭到隔壁小夥伴取笑,幾年勤勉修身這才練出一副讓女子見了都要臉紅的好身段。
她閉上眼,修長的雙臂搭在浴桶邊沿,思量雨究竟要下到何時,可別再誤了她的行程。
不僅她在思量,烏啼城大小官員也在憂心忡忡關注這場令人糟心的雨。
短短七日許多人困在客棧不得出,外面雨水高漲已能沒過成人小腿,掌柜天天在櫃檯唉聲嘆氣說老天爺不開眼。
住店的客人有身價豐厚的急於想知道外面情況的,打發了銀子派人前去探路,甚至還有脾氣火爆一言不合和人打起來的。
渺渺眾生相,陸漾見怪不怪,只是這雨下得確實邪門了點。雨再不停,她很擔心烏啼城的堤壩會不會出事。
凡事經不得多想,越想,心底盤桓的不安越重。
「少主?」
陸漾回過神來望了門外一眼:「陸叔,收拾收拾,咱們冒雨出城。」
這地方不能待下去了。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早離開早好,繼續等下去一旦堤壩擋不住湘江水流……
她脊背泛上涼意:「速去!」
圓頭圓臉的管事不敢多言,忙吩咐眾人。
少主年幼,半月前剛滿十八,在更多人眼中她幾乎是「乖巧、懂事」的代名詞,但她再是年幼,再是女子,還是這陸家板上釘釘的繼承人,打小浸淫富貴權勢,一言一行非一般人可比。
「冒雨出城?」掌柜從櫃檯探出腦袋:「雨勢這般大,陸少主三思後行啊!」
留在客棧不好么?吃好的穿好的,多少人伺候,他能猜到陸小少主擔心什麼,但烏啼城防護是出了名的堅固,就是捅破天,偌大的城還能被水淹了?
土生土長的烏啼人對外來人的『膽小怕事』嗤之以鼻。
靠窗位置的富家公子約莫是哪個老舊家族養出來的金貴主兒,早看不慣女子拋頭露面對著一眾男人發號施令,管閑事管到外人頭上:「笑話!烏啼之穩是經過多少天災人禍驗證的,掌柜的,莫要勸她,讓她去尋死。」
這麼大的雨,路都看不清,如何行路?
陸漾有她的打算,攔著隨從,無心與人起口角。
困居客棧,莫說性子躁的人受不得,她自認秉性尚可也憋出一肚子火。
逞一時口快算得了什麼,活命要緊。人看不清路無妨,老馬識途,閉著眼都能走出烏啼城。出了烏啼城,遠離可能會發生的災禍,才是聰明人的求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