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理想之火的非正常熄滅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理想之火的非正常熄滅
作者:於繼勇
每個剛剛走上記者崗位的人,心裡都是裝著火的,就像著名的南方某報在周年紀念特刊里,總會寫出「我的紙里包著火」這樣的字句。我理解,那火,就是火炬,就是火把,就是光明。
某個時期,百姓把記者這個職業看得很神聖,那時,記者是黨報的喉舌,是良心和正義的化身,是無冕之王,可以替天行道,也或者為民代言。確實,無論是報紙、雜誌、廣播或者電視,也確實為老百姓申冤過,解困過。過去是,現在仍是。媒體的新聞監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之一,也是社會除病的良藥之一。我們不能否認,作為一種職業,記者在一段時期內被社會尊敬過讚譽過。現在,它正在回歸到本位。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媒體並沒有把現實生活里發生的事件都變成新聞,並一一和觀眾或讀者見面。而被隱藏的那部分,以小道消息或者內參的形式,在小範圍內傳播。同樣,這一部分新聞,也被心術不正的人,用來交換成利益。相比先輩,現在的記者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沒有前輩們那麼光榮而偉大,往往是因為這極小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對社會的進步,也許更有價值。
記者是一份職業,是從業者養家糊口的依靠,沒有必要神話或過度的美化。當記者漸漸被作「狗仔」的時候,那些心中藏著火的記者,一直為理想和正義在沉默中奮鬥的記者,會覺得臉紅和氣憤。他們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條新聞做好做實。一個認真的記者,會對自己每一個字句負責,會為每一條白紙黑字的新聞負責,這些是自己的歷史。這個時刻,記者就不再是謀利的工具,或者養身的職業。
不是每個記者都高雅清潔,也不是每一個記者都貪利忘義。因為記者沒有活在真空中。今天,記者王千馬,把這個行業的一些故事以嘻笑和小說的形式,揭幕了。因為王千馬,在報紙和雜誌都浸染過,我相信,這小說里應該有他往日生活的所思所想。這也更讓人相信,這部「媒體小說」的「真實」與「可靠」。其實,小說就是小說,不會有人傻到對號入座。
作為一個從業N年的記者,一個「圈內人」,說實在的,在初讀《媒體這個圈》的時候,我如坐針氈,臉上如火燒火燎般疼痛,不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太真實」和「太火暴」,彷彿寫的就是我身邊的某人,甚至就有我自己的身影。因為這小說里的一切,可能在甲報社或者乙電視台,都曾經,或者正在發生著。如果說娛樂是個圈,那麼媒體不但是個圈,也更像是一個江湖。
小說中的主人公劉天,是一個並不生活得意的人,他有新聞理想和抱負,正義之火還沒有在他的胸中熄滅,為了追尋一個帶有黑社會性質的黑煤窯老闆殺人案,他頂著各種壓力,甚至是人身安全,去尋找真相,然而,當他把真相形成文字的時候,新聞卻幾度胎死腹中。他是一個懦弱並有理想的記者,但是現實,卻往往不給他機會。他天真而浪漫的想法,往往一冒出來,就被現實的殘酷給澆滅了。當最後,新聞一篇篇見報的時候,他和他的報社,也付出慘痛的代價。在這個博弈中,另一種力量勝利了。
小說中的新聞中心主編叫曹膽。這個人的身影,可以說在每個報社都能找出同類。他們在媒體圈內浸染的時間夠長,有了不錯的人脈與關係,他們機智靈活,善於察顏觀色左右逢源,因為資歷夠老,對下屬也可以發號施令,如有不從,更以「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加以威嚇。因為認識到新聞的力量和好處,他們可以有選擇性的發現新聞,因此,一些新聞為他們換回了更多的人脈關係,也有一些新聞為他們換來可以觸摸的「真金白銀」。
沒有人活在真空中,男人的至命弱點就是貪財好色。而這兩點,可以用來搞定別人,也會被別人當作武器搞定自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這類人在與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時候,就成了新聞的叛徒,成了正義的殺手。但是,他們往往又很脆弱,對正義和良心,還是心存畏懼。在不關痛癢的新聞上,還是要表現一把,以博觀眾好評。小說中,曹膽,李總經理,二當家的,都是這種角色的代表。
小說里以利益方為代表的是趙副總經理和李總經理,現實生活里代表著報社的廣告中心主任。如今的媒體,有著雙重身份,一方面是各級宣傳部門管理的喉舌,帶有一定的事業單位性質,但另一方面又是「自勞自吃」的企業,記者編輯的每一分錢,都要報社員工自己去爭取,自己去拼。媒體的主要收入主要還是靠廣告,所以當廣告收入和新聞發生矛盾的時候,媒體就往往會權衡利害見機行事。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軟,收了「廣告費」或「紅包」的媒體,都不會輕易得罪自己的收入大戶,因為這等於自斷財路,自取滅亡。這些,在以前都算是新聞之外的讀者和觀眾都不太清楚的內幕,現在這些「潛規則」漸漸被人熟知。小說里的鎮長,曾經是個有著理想的記者,但是後來,他脫離了行業,而且以深諳記者行業的規則,成為專門搞定記者的鎮長。這簡直是一個諷刺。
這是一個怪圈,因為媒體要麼把自己打扮成正義之神,要麼就扮成見利忘義的妖怪。但是,很多時候,卻既要這樣又要那樣。這個情況,並不僅僅存在於媒體,在各個行業都有。這是讓所有人深思的事情。不僅僅是媒體,我們這個社會的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潛規則,我們的社會肯定是某個部分出了問題。
不健康的遊戲規則,不健康的制度,會讓很多無辜的人付出代價,作無價值的犧牲,不要說制度的改變與否,和個人沒有關係,也不要說你不關心,當事情降臨到你的頭上的時候,傷害到你的利益的時候,你後悔晚矣。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特別是代表一方利益的媒體,特別是標榜百姓代言人的報紙。
事實上,那些心中理想之火還沒有熄滅的新聞人,應該比任何人都痛苦,因為在用良心交換金收錢的時候,他們也會想到良心,心會很痛,精神會分裂。但是,如果他們違反遊戲規則,往往會被排擠出這個遊戲圈子。為了生活,他們有時候往往會放棄尊嚴。這就是生活的殘酷,讓人不忍目睹的真實。這個代表,在小說中也有代表,就是翁仔、黑棍、趙曉寧,或者秦總編。他們代表著媒體里很多人的狀態,心存理想,卻又怒不敢言。
我們往往不喜歡面對真實或真像,因為它會讓我們無底自容,讓我們看出自己的「小」來,生活就是這麼殘酷,不容任何人裝逼,或假清高,更不容許你當英雄。所以,我不喜歡《媒體這個圈》的結尾,它澆滅了媒體人的理想。媒體是個圈,更是個充滿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江湖。只有身處其中,才有切膚的感覺。王千馬,把他的感受,形成了這部《媒體這個圈》。
我希望生活不要這殘酷,因為,這畢竟還只是一部小說,有些誇張了現實的小說。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理想之火的非正常熄滅
作者:於繼勇
每個剛剛走上記者崗位的人,心裡都是裝著火的,就像著名的南方某報在周年紀念特刊里,總會寫出「我的紙里包著火」這樣的字句。我理解,那火,就是火炬,就是火把,就是光明。
某個時期,百姓把記者這個職業看得很神聖,那時,記者是黨報的喉舌,是良心和正義的化身,是無冕之王,可以替天行道,也或者為民代言。確實,無論是報紙、雜誌、廣播或者電視,也確實為老百姓申冤過,解困過。過去是,現在仍是。媒體的新聞監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之一,也是社會除病的良藥之一。我們不能否認,作為一種職業,記者在一段時期內被社會尊敬過讚譽過。現在,它正在回歸到本位。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媒體並沒有把現實生活里發生的事件都變成新聞,並一一和觀眾或讀者見面。而被隱藏的那部分,以小道消息或者內參的形式,在小範圍內傳播。同樣,這一部分新聞,也被心術不正的人,用來交換成利益。相比先輩,現在的記者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沒有前輩們那麼光榮而偉大,往往是因為這極小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對社會的進步,也許更有價值。
記者是一份職業,是從業者養家糊口的依靠,沒有必要神話或過度的美化。當記者漸漸被作「狗仔」的時候,那些心中藏著火的記者,一直為理想和正義在沉默中奮鬥的記者,會覺得臉紅和氣憤。他們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條新聞做好做實。一個認真的記者,會對自己每一個字句負責,會為每一條白紙黑字的新聞負責,這些是自己的歷史。這個時刻,記者就不再是謀利的工具,或者養身的職業。
不是每個記者都高雅清潔,也不是每一個記者都貪利忘義。因為記者沒有活在真空中。今天,記者王千馬,把這個行業的一些故事以嘻笑和小說的形式,揭幕了。因為王千馬,在報紙和雜誌都浸染過,我相信,這小說里應該有他往日生活的所思所想。這也更讓人相信,這部「媒體小說」的「真實」與「可靠」。其實,小說就是小說,不會有人傻到對號入座。
作為一個從業N年的記者,一個「圈內人」,說實在的,在初讀《媒體這個圈》的時候,我如坐針氈,臉上如火燒火燎般疼痛,不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太真實」和「太火暴」,彷彿寫的就是我身邊的某人,甚至就有我自己的身影。因為這小說里的一切,可能在甲報社或者乙電視台,都曾經,或者正在發生著。如果說娛樂是個圈,那麼媒體不但是個圈,也更像是一個江湖。
小說中的主人公劉天,是一個並不生活得意的人,他有新聞理想和抱負,正義之火還沒有在他的胸中熄滅,為了追尋一個帶有黑社會性質的黑煤窯老闆殺人案,他頂著各種壓力,甚至是人身安全,去尋找真相,然而,當他把真相形成文字的時候,新聞卻幾度胎死腹中。他是一個懦弱並有理想的記者,但是現實,卻往往不給他機會。他天真而浪漫的想法,往往一冒出來,就被現實的殘酷給澆滅了。當最後,新聞一篇篇見報的時候,他和他的報社,也付出慘痛的代價。在這個博弈中,另一種力量勝利了。
小說中的新聞中心主編叫曹膽。這個人的身影,可以說在每個報社都能找出同類。他們在媒體圈內浸染的時間夠長,有了不錯的人脈與關係,他們機智靈活,善於察顏觀色左右逢源,因為資歷夠老,對下屬也可以發號施令,如有不從,更以「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加以威嚇。因為認識到新聞的力量和好處,他們可以有選擇性的發現新聞,因此,一些新聞為他們換回了更多的人脈關係,也有一些新聞為他們換來可以觸摸的「真金白銀」。
沒有人活在真空中,男人的至命弱點就是貪財好色。而這兩點,可以用來搞定別人,也會被別人當作武器搞定自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這類人在與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時候,就成了新聞的叛徒,成了正義的殺手。但是,他們往往又很脆弱,對正義和良心,還是心存畏懼。在不關痛癢的新聞上,還是要表現一把,以博觀眾好評。小說中,曹膽,李總經理,二當家的,都是這種角色的代表。
小說里以利益方為代表的是趙副總經理和李總經理,現實生活里代表著報社的廣告中心主任。如今的媒體,有著雙重身份,一方面是各級宣傳部門管理的喉舌,帶有一定的事業單位性質,但另一方面又是「自勞自吃」的企業,記者編輯的每一分錢,都要報社員工自己去爭取,自己去拼。媒體的主要收入主要還是靠廣告,所以當廣告收入和新聞發生矛盾的時候,媒體就往往會權衡利害見機行事。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軟,收了「廣告費」或「紅包」的媒體,都不會輕易得罪自己的收入大戶,因為這等於自斷財路,自取滅亡。這些,在以前都算是新聞之外的讀者和觀眾都不太清楚的內幕,現在這些「潛規則」漸漸被人熟知。小說里的鎮長,曾經是個有著理想的記者,但是後來,他脫離了行業,而且以深諳記者行業的規則,成為專門搞定記者的鎮長。這簡直是一個諷刺。
這是一個怪圈,因為媒體要麼把自己打扮成正義之神,要麼就扮成見利忘義的妖怪。但是,很多時候,卻既要這樣又要那樣。這個情況,並不僅僅存在於媒體,在各個行業都有。這是讓所有人深思的事情。不僅僅是媒體,我們這個社會的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潛規則,我們的社會肯定是某個部分出了問題。
不健康的遊戲規則,不健康的制度,會讓很多無辜的人付出代價,作無價值的犧牲,不要說制度的改變與否,和個人沒有關係,也不要說你不關心,當事情降臨到你的頭上的時候,傷害到你的利益的時候,你後悔晚矣。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特別是代表一方利益的媒體,特別是標榜百姓代言人的報紙。
事實上,那些心中理想之火還沒有熄滅的新聞人,應該比任何人都痛苦,因為在用良心交換金收錢的時候,他們也會想到良心,心會很痛,精神會分裂。但是,如果他們違反遊戲規則,往往會被排擠出這個遊戲圈子。為了生活,他們有時候往往會放棄尊嚴。這就是生活的殘酷,讓人不忍目睹的真實。這個代表,在小說中也有代表,就是翁仔、黑棍、趙曉寧,或者秦總編。他們代表著媒體里很多人的狀態,心存理想,卻又怒不敢言。
我們往往不喜歡面對真實或真像,因為它會讓我們無底自容,讓我們看出自己的「小」來,生活就是這麼殘酷,不容任何人裝逼,或假清高,更不容許你當英雄。所以,我不喜歡《媒體這個圈》的結尾,它澆滅了媒體人的理想。媒體是個圈,更是個充滿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江湖。只有身處其中,才有切膚的感覺。王千馬,把他的感受,形成了這部《媒體這個圈》。
我希望生活不要這殘酷,因為,這畢竟還只是一部小說,有些誇張了現實的小說。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理想之火的非正常熄滅
作者:於繼勇
每個剛剛走上記者崗位的人,心裡都是裝著火的,就像著名的南方某報在周年紀念特刊里,總會寫出「我的紙里包著火」這樣的字句。我理解,那火,就是火炬,就是火把,就是光明。
某個時期,百姓把記者這個職業看得很神聖,那時,記者是黨報的喉舌,是良心和正義的化身,是無冕之王,可以替天行道,也或者為民代言。確實,無論是報紙、雜誌、廣播或者電視,也確實為老百姓申冤過,解困過。過去是,現在仍是。媒體的新聞監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之一,也是社會除病的良藥之一。我們不能否認,作為一種職業,記者在一段時期內被社會尊敬過讚譽過。現在,它正在回歸到本位。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媒體並沒有把現實生活里發生的事件都變成新聞,並一一和觀眾或讀者見面。而被隱藏的那部分,以小道消息或者內參的形式,在小範圍內傳播。同樣,這一部分新聞,也被心術不正的人,用來交換成利益。相比先輩,現在的記者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沒有前輩們那麼光榮而偉大,往往是因為這極小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對社會的進步,也許更有價值。
記者是一份職業,是從業者養家糊口的依靠,沒有必要神話或過度的美化。當記者漸漸被作「狗仔」的時候,那些心中藏著火的記者,一直為理想和正義在沉默中奮鬥的記者,會覺得臉紅和氣憤。他們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條新聞做好做實。一個認真的記者,會對自己每一個字句負責,會為每一條白紙黑字的新聞負責,這些是自己的歷史。這個時刻,記者就不再是謀利的工具,或者養身的職業。
不是每個記者都高雅清潔,也不是每一個記者都貪利忘義。因為記者沒有活在真空中。今天,記者王千馬,把這個行業的一些故事以嘻笑和小說的形式,揭幕了。因為王千馬,在報紙和雜誌都浸染過,我相信,這小說里應該有他往日生活的所思所想。這也更讓人相信,這部「媒體小說」的「真實」與「可靠」。其實,小說就是小說,不會有人傻到對號入座。
作為一個從業N年的記者,一個「圈內人」,說實在的,在初讀《媒體這個圈》的時候,我如坐針氈,臉上如火燒火燎般疼痛,不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太真實」和「太火暴」,彷彿寫的就是我身邊的某人,甚至就有我自己的身影。因為這小說里的一切,可能在甲報社或者乙電視台,都曾經,或者正在發生著。如果說娛樂是個圈,那麼媒體不但是個圈,也更像是一個江湖。
小說中的主人公劉天,是一個並不生活得意的人,他有新聞理想和抱負,正義之火還沒有在他的胸中熄滅,為了追尋一個帶有黑社會性質的黑煤窯老闆殺人案,他頂著各種壓力,甚至是人身安全,去尋找真相,然而,當他把真相形成文字的時候,新聞卻幾度胎死腹中。他是一個懦弱並有理想的記者,但是現實,卻往往不給他機會。他天真而浪漫的想法,往往一冒出來,就被現實的殘酷給澆滅了。當最後,新聞一篇篇見報的時候,他和他的報社,也付出慘痛的代價。在這個博弈中,另一種力量勝利了。
小說中的新聞中心主編叫曹膽。這個人的身影,可以說在每個報社都能找出同類。他們在媒體圈內浸染的時間夠長,有了不錯的人脈與關係,他們機智靈活,善於察顏觀色左右逢源,因為資歷夠老,對下屬也可以發號施令,如有不從,更以「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加以威嚇。因為認識到新聞的力量和好處,他們可以有選擇性的發現新聞,因此,一些新聞為他們換回了更多的人脈關係,也有一些新聞為他們換來可以觸摸的「真金白銀」。
沒有人活在真空中,男人的至命弱點就是貪財好色。而這兩點,可以用來搞定別人,也會被別人當作武器搞定自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這類人在與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時候,就成了新聞的叛徒,成了正義的殺手。但是,他們往往又很脆弱,對正義和良心,還是心存畏懼。在不關痛癢的新聞上,還是要表現一把,以博觀眾好評。小說中,曹膽,李總經理,二當家的,都是這種角色的代表。
小說里以利益方為代表的是趙副總經理和李總經理,現實生活里代表著報社的廣告中心主任。如今的媒體,有著雙重身份,一方面是各級宣傳部門管理的喉舌,帶有一定的事業單位性質,但另一方面又是「自勞自吃」的企業,記者編輯的每一分錢,都要報社員工自己去爭取,自己去拼。媒體的主要收入主要還是靠廣告,所以當廣告收入和新聞發生矛盾的時候,媒體就往往會權衡利害見機行事。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軟,收了「廣告費」或「紅包」的媒體,都不會輕易得罪自己的收入大戶,因為這等於自斷財路,自取滅亡。這些,在以前都算是新聞之外的讀者和觀眾都不太清楚的內幕,現在這些「潛規則」漸漸被人熟知。小說里的鎮長,曾經是個有著理想的記者,但是後來,他脫離了行業,而且以深諳記者行業的規則,成為專門搞定記者的鎮長。這簡直是一個諷刺。
這是一個怪圈,因為媒體要麼把自己打扮成正義之神,要麼就扮成見利忘義的妖怪。但是,很多時候,卻既要這樣又要那樣。這個情況,並不僅僅存在於媒體,在各個行業都有。這是讓所有人深思的事情。不僅僅是媒體,我們這個社會的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潛規則,我們的社會肯定是某個部分出了問題。
不健康的遊戲規則,不健康的制度,會讓很多無辜的人付出代價,作無價值的犧牲,不要說制度的改變與否,和個人沒有關係,也不要說你不關心,當事情降臨到你的頭上的時候,傷害到你的利益的時候,你後悔晚矣。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特別是代表一方利益的媒體,特別是標榜百姓代言人的報紙。
事實上,那些心中理想之火還沒有熄滅的新聞人,應該比任何人都痛苦,因為在用良心交換金收錢的時候,他們也會想到良心,心會很痛,精神會分裂。但是,如果他們違反遊戲規則,往往會被排擠出這個遊戲圈子。為了生活,他們有時候往往會放棄尊嚴。這就是生活的殘酷,讓人不忍目睹的真實。這個代表,在小說中也有代表,就是翁仔、黑棍、趙曉寧,或者秦總編。他們代表著媒體里很多人的狀態,心存理想,卻又怒不敢言。
我們往往不喜歡面對真實或真像,因為它會讓我們無底自容,讓我們看出自己的「小」來,生活就是這麼殘酷,不容任何人裝逼,或假清高,更不容許你當英雄。所以,我不喜歡《媒體這個圈》的結尾,它澆滅了媒體人的理想。媒體是個圈,更是個充滿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江湖。只有身處其中,才有切膚的感覺。王千馬,把他的感受,形成了這部《媒體這個圈》。
我希望生活不要這殘酷,因為,這畢竟還只是一部小說,有些誇張了現實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