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南巡:福建篇(4)
天啟二年11月26日,40艘戰艦運載著兩千明軍幾乎在一夜間出現在澎湖要塞前,並在荷蘭人的炮火下搶灘登陸,發動了猛烈進攻,一舉攻下了灘頭堡壘白沙島。
荷蘭人畢竟是一支慣戰之師,白沙島被攻后他們立刻收縮兵力,退守至風櫃城,此地三面臨海,只有一面臨陸。荷軍挖深壕為障,憑藉艦炮和岸炮的交叉火力,成功地遏制了明軍的進攻。
而成功登陸的2000多大明士卒也沒有打算一鼓作氣,他們退至火炮的射程外安營紮寨,等待著後續部隊的到來,打算做長期準備、打消耗戰;並且時不時地對荷蘭人的外圍陣地進行火力偵查,讓這群入侵者一刻也不得安生。
「燒掉荷蘭船者得200兩賞銀,取得一個荷蘭人頭顱得50兩賞銀。」這是出征前,南總督對他們的承諾,現在的大明官兵們士氣極度的旺盛。
而與此相反,正被困在澎湖的荷蘭人們就把那麼好受了。雖然他們都清楚中國的軍隊一時半會兒是攻不下這座城堡的,但那只是時間問題。
「將軍,援軍什麼時候會來?」
「嘿,士兵,你叫什麼?」
「費格斯,長官。費格斯。」
「這是個好名字,你的父母一定希望你像岩石一樣堅強。放心吧,孩子,援軍很快就會來的。」
荷蘭將軍雷耶斯佐恩看著四周有些泄氣的士兵們,他走道操場中央大喊道:「一個個都垂頭喪氣的幹什麼?你們現在簡直就像爛掉鮁魚一樣糟糕。」
「將軍,那可能是因為咱們太久沒洗澡了。」
不少人都哄堂大笑,頹廢的氣息從荷蘭的軍營中消失了。
「士兵們,戰爭還沒有失敗,現在和二十年前不一樣了,我們還有3000的援兵,我絕對不會做第二個韋麻朗。」荷蘭人長官雷耶斯佐恩向手下吼道。「祈禱吧!士兵們,我們將把上帝的光輝帶到東方的土地,把勝利的消息獻給公司。」
看著手下士兵的士氣已經重新被點燃,雷耶斯佐恩很滿意,「好了,士兵們,回到你們的崗位。」
雷耶斯佐恩喘了口氣,他對自己的手下說謊了,誇大了援軍的數量。不過穩住現在的士氣才是最重要的,並且憑藉著自己和總督的私交,援軍的數量絕對不會少。
「庫恩(JanCoen),你這個混蛋,老子給你送了那麼多抓過來的中國奴隸,你可一定得撈我呀。不然真的就要成為韋麻朗第二了。」荷軍頭子在自己心裡想著。
是的,中國奴隸一一這就是荷蘭將軍與總督的私交,雷耶斯佐恩在佔領澎湖後到處襲擊中國船隻,肆虐沿海,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搶劫了600條中國船隻,擄掠了1500多名壯丁為奴隸。
這也當然引起了大明地方政府的強烈反應。廈門駐軍在趙一鳴的指揮下多次擊退荷蘭人侵擾,一次就俘斬數十人。荷蘭軍入佛堂門(在今香港)時,新安縣知縣陶學修率領軍民抵抗,打退荷軍。
雖然明軍在沿海有著一系列小規模的防禦戰勝利,卻一直沒有對荷蘭進行主動的反擊。因為按照明朝的軍制,每支部隊駐防一定的地區,沒有上諭不能跨區機動。而荷蘭人的實力單憑單個地方的小股駐軍是無能為力的,這也意昧著要動員一支足以擊敗荷蘭人的野戰部隊必須得到遠在北京的皇帝的批准。
這也大大助長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8月起,荷蘭殖民者開始強迫抓來的華人在澎湖興建要塞,後來又在白砂、八罩附近興建堡壘。這些堡壘多為每邊56米的方型城堡,每堡安置火炮29門。紅木埕要塞在上個月剛剛完工,1500名華人奴隸在這三個月中累死餓死了1300名,倖存的270名被送往巴達維亞做為給庫恩總督的私人禮物,其中最終抵達的只有137名,其餘均死於途中。
作為回報,巴達維亞又派去了一批援軍,15艘戰艦和2000多名士兵。但由於路途遙遠,現在他們才剛到呂宋。
不過南、俞兩人卻對此一無所知,他們以為這將是一場包圍戰,時間站在自己的這裡,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明、荷誰能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就要看雙方的速度了。
至於雷耶斯佐恩反覆強調的不做「第二個韋麻朗」。原因也很簡單:這並不是荷蘭與大明第一次打交道,更並不是他們的第一次失敗。
由於荷蘭缺乏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土地,它不得不向大海討生活。
萬曆二十三年(1595),荷蘭從葡萄牙人手中偷到了去亞洲的航路圖,並派航隊來到爪哇,儘管船隊249人只有89人生還,但帶回貨物獲得的400%的利潤卻讓全國沸騰。1602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OC)誕生。
在亞洲,荷蘭人首先試圖攻擊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在無法戰勝的情況下又轉攻澳門,這也是無功而返。
(「和蘭,又名紅毛番。……(萬曆)二十九年駕大艦,攜巨炮,直薄呂宋。呂宋人力拒之,則轉薄香山澳。」)
(澳門整個明代都屬於中國的領土,葡萄牙人只有居住權,要向地方政府繳納赴稅,司法也要去明地方政府進行。澳門成為殖民地是在鴉片戰爭之後。)
1604年夏,荷蘭東方艦隊副總司令韋麻朗率兩艘大型戰艦來到中國海面,企圖先佔澳門,再占澎湖,途中遇到大風,漂流到澎湖島。當時島上本駐有防倭寇的明軍「汛兵」,由於倭寇多在冬春季來犯,當時正值夏季,駐軍已撤回大陸,所以荷蘭人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佔領了澎湖,並升起了東印度聯合公司的旗幟。
他們的這種做法這結果是引來明朝的,沈有容將軍與50艘海軍戰艦。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兩艘戰艦已經被五十艘明朝的戰船團團包圍時,明智地選擇了撤退。
1606年,荷軍在馬六甲海峽擊敗西葡聯合艦隊,掌握了遠東除中海海域外所有的制海權。1619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總部遷至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在之後的數年內建立了一系列殖民據點。
1622年,已經實力大漲的荷蘭人決定捲土重來,巴達維亞總督庫恩(JanCoen)派遣雷耶斯佐恩率領16艘荷戰艦,4艘英國船,1524名士兵,準備打開中國的國門,一雪前恥。
1622年7月11日,雷耶斯佐恩利用明軍汛兵撤回大陸的空白期率艦隊登陸澎湖。也就造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
時間回到現在:
為了做持久戰的準備,明軍也在澎湖築石城,雙方對峙,相有勝負。不久,南居益親至澎湖督師,指揮各處明軍集結,一批批福建士兵不斷地登陸,最終在11月31日,這個彈丸之地竟集結了超過一萬名的明軍和200條戰船。
就在這一天,朱由校終於到達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