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內氣外放
筋經功的練氣功能表現可分為潛氣內轉的內氣和運氣外達的外氣。
內氣是經過氣功的鍛煉,通過調身、調心、調息,達到意念導引控制氣的聚、散及運行。
實際上是一種自身調節,實現氣在人體內循經絡系統運行,使氣機調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作用。
這就是孟子說的通過內氣達到的「獨善」。
當氣功練到相當程度,一般都在實現了打通任、二脈,完成小周天、大周天的運行之後,內氣充足旺盛時才可能談到外氣發放的問題。
外氣,就是人在氣功狀態時,運用強烈的意念將自己丹田內的氣從身體的某一穴位或部位集中而強烈的發出體外,為他人治病。
這就是孟子說的「兼善」。
內氣是外氣的基礎。
一個人如果沒有內氣就談不上外氣。
這好比冷灶蒸飯一樣。
換句話也可以說,外氣是內氣在體外的表現。
所以,習外氣發放必須首先刻苦鍛煉內氣,只有練到你自己體內的內氣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中,從而充盈旺盛,並能按你的意念在體內經絡循行,才能談得上練外氣。
不然,不僅發不出外氣,反而毀壞了自己的身體。
因為內氣講的是氣沉丹田,氣在丹田得到充實之後才能健體強身,這是氣功的一個共同要求,是最基本的、自始至終不變的原則。
它不外平升「陰」、搜「陽」兩種方法。
「外陽」者,氣聚一處(指丹田),用此真陽照徹內臟,所謂有「陽長陰消,年壽自高」之說。醫家與養生家都很重視陽的作用。
古代的醫家、養生家取名字都喜歡帶個陽字,如漢代的魏伯陽,唐代的呂純陽,宋代的張紫陽、馬丹陽等,就表達了他們對陽的重視。
「搜陰」者,人在氣定神足之後,以意導氣,周流全身,即搜盡全身的「陰氣」藉以通經活絡,扶正驅邪,即所謂「陰盡陽變,百病消除」。
近幾年來,用外氣治病在科技界和廣大人民群眾中就有「議」、有「疑」,形成了「左袒」、「右袒」兩大派。
通過現代儀器進行的科學測驗和分析,證明了發放出去的外氣中有「象」,同時還有「物」,它是物質的,具有磁、電、光等物質特性。
用外氣治病的理論根據到底在哪裡呢?這在《內經》里早就有了記載:「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
「移精」是談的治者本人,把全部的精神力量以強烈的意念發出體外;「變氣」是指被治者,接受了治者的外氣,在生理上發生了一種良性的變化,因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素問》又說:「人神失守,神光不聚」,「五臟六腑神全,則光聚矣」。神光是什麼?就是外氣。
所謂「神」,包括人的精神和意識,也就是醫者要通過特殊的修養和鍛練使真氣(神光)內聚,治病時才能到人。
有一份資料介紹了對氣功外氣進行科學實驗后得出的結果,證明:外氣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有極強的殺傷力;對癌細胞有一定殺傷力;能調節血壓,提高免疫能力,等等。
總之,外氣治病並不神秘更不虛妄,它是確實存在的東西。
用外氣治病的方法很多,形式不一,但概括起來不外乎一個「照」字,所以筋經功又把外氣治病叫「照功」。
一、要使用好照功,醫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醫者本身必須內氣充實,這是根本。醫者經過嚴格訓練,丹田有氣,常常表現為丹田部位發熱、發脹或腸鳴等等。
丹田之氣越聚越多,能聚能散,此時即用意念導引,通過任、督二脈,實行小周天、大周天運行。
只有在此基礎上,方能發放外氣為人治病。
2.外氣必須依靠意念才能提出體外,所以要調動強烈的意念,醫者必須對發放外氣治病充滿信心,才可能施行。
3.內氣的運行,外氣的提出,以及用氣治療疾病,無一不循經絡穴位進行,所以習練外氣治病必須首先熟悉人體經絡、穴位、子午流注,同時,有意地加強內氣與外氣、丹田與穴位的聯繫,使經絡暢通,建立起意念、經絡、穴位三方面的條件反射,才能達到自如運用外氣的目的。
4.注意呼吸的配合作用。外氣發放常常以呼吸為動力,同時,外氣的速度、流量等等又要依靠呼吸的長短、強弱、多少、快慢來決定。
所以,習者必須能自如地運用呼吸以配合外氣的發放。
5.必須能熟練地運用點穴、按摩的各種不同手法,依據血在人體內按子午流注的循環運轉時間,施以手法點開病人八大門后,才能以強烈的意念調動內丹之氣直達病灶。
二、照功的手法主要有三種:
1.手照
醫者待神定氣足之後,用強烈的意念將丹田之氣由任脈路線上行,穿過雙手之三陰經,直達掌心的勞宮穴,對準點開的門戶,將真氣放出,直達病灶。
手照一般是最常使用的手法。
2.目照
醫者待神定氣足后,將氣用強烈的意念集中於自己的雙目,炯炯然視病者病灶,從打開的門戶運氣注入病體,按病情輕重決定時間的長短。
3.意照
意照又為心照。
醫者在氣足神定之後,面對病者,悉其病處;閉目存神,將體內之真氣從打開之門戶注入病灶處,按病情輕重決定時間的長短。
在這三照之中尤以「心照」為最難,治者沒有深厚的功夫是做不到的,其次是目照,要做到目不轉移,也是要經過艱苦的鍛練才能達到的。
常用的「照功」一般是「手照」,當然,如果功夫深,內氣充盈,也不一定用手。
如指、掌、肘、膝,均可。同時也可調動內氣對準病灶徐徐吹之,仍能達到治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