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節 筋經功論要(三)
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為:陰陽互為根本,「陰生於陽,陽生於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二者彼此消長,「陰消陽長,陽消陰長」。
在一定條件下二者互相轉化,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陰陽相生相剋,「陰勝則陽病,陽病則陰盛」。
筋經功在注意陰陽相生相制、不可分割的關係的同時,尤以陽氣為重,「陽氣者,若天若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筋經功繼承了陰陽互補、以陽為主的思想,故其功夫對陽氣的培養有所側重,屬陽功範疇,與《內經》「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因而和之,是謂聖度」的思想暗合。
傳統醫學也認為,陽氣是人體生長、發育、繁殖的據源,也是人體正氣(抗病能力)的主要成分。
陽氣不旺,則不可能生機盎然。
除重視陽氣外,筋經功更重視先天之本——腎的強健。
腎為元陰、元陽之宅。
腎的作用表現在腎氣上,它決定了人體的生、長、壯、老等整個生殖過程。
腎內藏先天秉受於父母之精,又藏後天五臟六腑之精,主骨生髓。故腎氣旺,則精力充沛,元氣旺盛;腎氣弱,則精神萎靡不振,飲食不佳,體力漸衰。
腎主水,腎臟有主持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腎陽不足則導致氣化無力,使尿量少而致水腫。腎又主納氣。
人的呼吸靠肺,但肺吸人的氣必下納於腎。古醫書云:「腎主納氣,肺主呼氣」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腎氣旺盛,則氣道順暢,呼吸均勻。再者,腎還開竅於耳,耳的聽覺功能則有賴腎精補充營養,腎虧則耳鳴,腎氣旺盛則耳聰目明。
腎還有攝納元氣歸藏於中的作用,如此才有可能「練精化氣」,「益精補腦」。
然腎的元陰、元陽中亦以元陽為首要,因為元陰賴元陽的蒸騰而起作用,只有元陽充盛,才可能蒸化升騰元陰,腎氣方能旺盛。正如醫家張景岳所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
」足見元陽之重要。
筋經功重視保存先天元陰元陽,強調修鍊此功者,不可亂動慾火,損耗元陰元陽,但亦不必違背自然之道,一味禁慾也不足取,這樣會導致獨陰無陽或獨陽無陰的病態,難達陰陽互濟、水火交融的境界。
故筋經功以陽為先、陰陽合一為其指導思想,注重先天元陰元陽的保存、培養,注重先天之本——腎的修鍊,以求陰陽混沌如一的境界。
三、壯先後天,煉精氣神,混然一體。
人之先天之本為腎,人之後天之本為脾。
中醫認為,腎主骨,藏精、藏志;脾主四肢,主運化精微、藏意。筋經功對四肢肌肉的鍛煉,對於脾起著有益的作用,實際上是對後天的培育,而對骨的鍛煉,實際上是對先天腎的培育,意(後天脾)志(先天腎)同念,清靜導竅則是先後天、精氣神的共同修鍊。
筋經功靠「氣」來行動,以「意」引「氣」,氣入丹田后,潛氣內轉,周流全身。
至於外形的動作,是用來幫助「氣」在體內的流轉、周流全身而配設的,即所謂以內動為實,外動助內動。
筆者經過親身體驗,認為每做功時,需達到全身肌肉與神經的高度協調,做到完整一氣,上下相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內靜外動,外靜內動,剛柔相濟,使「氣」純養歸根,處處以「氣」為本。
總之,筆者煉此功多年後,深感內氣充足,筋骨強,力氣大,精力充沛,腹背、兩肋能經受重擊。
只需運氣發力,兩眼驟然圓瞪,自感眼內彷彿迸出兩股火光。
旁人在場,無不感到目光逼人,灼然可畏。一旦發功出手,可斷磚碎石。
若以手擊人,重如鐵石擊身,就是一般的壯漢也難忍受,自己也感到有一股內氣充盈五臟,無窮之力從根節處迸發,直達四梢。久煉此功之人,外表枯瘦,內實充盈,肩寬手長,雙目炯炯。
每煉此功之後,兩肋處有清涼之感,身心非常愉快,不易疲乏。每遇睏乏之時,一練此功,頓覺疲勞全消,精力充沛。
至於平秘陰陽,暢通筋脈,祛除頑症,健康長壽,更是煉「筋經功」所能達到的顯著功效。
四、以易經為指導,以古中醫理論為本,實現了氣功、武術與醫療的結合。
筋經功的產生、發展受到道、佛、醫、武諸家的影響,它揉各家之長,自成一體。
它在功理上是以《周易》簡易、變易、不易的古代哲學思想為指導的,尤其重視《周易》的平衡對稱理論,注重動靜結合,內外兼修,水火併存,陰陽既濟。
這在全書的敘述當中都是可以說明的。
其次,它是以《內經》、《難經》等醫理為理論線索,遵循中國傳統醫學關於臟腑經絡學說,以強身延年、祛病去疾為目的的一種既養自身又能為他人治病的氣功養生術,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內氣修鍊,而是溶氣功、武術、醫療於一爐的一門完整的高深的功夫。
這種功夫又不同於一般的傳統醫術,它是以氣功和武術的修鍊為手段的。
家父、師傅授技之時,也有所謂「只可單傳,不可外泄」的教誨,然而,筆者深感千百年來,武術界幫派、門戶等封建意識的影響太深,曾使我們吃了不少虧,同時大大阻礙了傳統武術與氣功的健康發展。
為使傳統文化的精粹發揚光大,筆者願獻出家傳的「筋經功」,讓它去接受實踐的檢驗,以期造福於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