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籃球(散文化)
在亭翰中學為代表的典型高中里,你總能見到這麼一群人:他們往往真的不是一群人,而是流動的一類人,除了固定的每個班級之間的組成的小團體外,隨意加入某一個籃球場是常有的事情。一個新的好兄弟加入一個「飯局」的「菜單」往往是「加我一個」或者「還缺人嗎」。如果這個「飯局」恰好少了一個人組成雙數或者只有寥寥兩三個人,那麼接受是常見的情況。新加入的人和原來的小團隊可能並不相識,甚至所在的班級都天涯海角,但是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良性互動。
是什麼把這群陌生的人聯繫在一起?
是籃球。
這是祖國的參與人數最多的運動,相比於足的慘淡,祖國青少年們對於籃球的熱愛可謂瘋狂。
亭翰中學大約2200個學生,幾乎是各色人種的大集合。但是只有籃球,是跨越在學校期間最大階級也就是分數差異的唯一途徑。
宋易然,我們班裡相當著名的籃球少年。他的班級外交友範圍也大都集中在同樣以籃球為愛好的青少年之間。後來徐玖也逐漸接觸到了這項運動,雖然打得一直不行,但是我能看的出來,他倒是挺高興的。只有我對運動這件事本身就不感冒,興趣一直了了。
但是我對這些人對籃球的興趣本身倒很有興趣,因為他們代表的正是祖國的籃球文化。
我本想用「校園籃球文化」來稱呼這個東西,但是仔細一調查發現即使是在社會上的野籃球場上他們的「規矩」也是通用的。
前文提到過的「加入」方法,只是這座龐然冰山的渺小一角。
周杰倫在他的第一首專輯《Jay》里紀錄過一種打籃球的方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鬥牛」。我並不確定灣灣那邊的「鬥牛」是否和這邊是一樣的,我只是講述我看到的東西。
不知道是誰漂流下了濫觴或者發明創造了這種打籃球的方式。也許是那個籃球的發明人,那個加拿大的教師,或者是21世紀的某個高中生,說不定就叫「流川楓」。無論怎樣,這種方式廣為流傳,至少在本省的大部分地區相當實用。
以籃球為愛好的散人們體力並沒有職業的運動員們充沛,全場往返的折返跑實在是沒有必要,因此他們大多選擇在一個籃球架下面打球。當然,當真正的「籃球愛好者」們能夠集結起10人的陣容時,他們往往還是會選擇全場十人來回。分完人之後,兩邊人數相當,比賽就開始了。
勝負條件不固定,大多數時候就打著玩兒,多數是同學們之間在搞聯誼活動。而大多數情況下,會約定多少多少分為勝利。譬如21分勝,那就是先打到21分的一方為勝。和職業的比賽不同,統計分的時候是把三分線內計作1分,而三分球則計作2分。我猜這有可能是因為三分球對同學們而言確實是很有水平的表現,所以分值的比重上漲了不少。
我並不了解籃球運動,相對於足球,我是個真正的籃球偽球迷。什麼大前鋒,後衛,控球後衛和得分後衛,完全不明白有什麼區別。我只能按我的理解去解讀他們的比賽。
大概從3分線外進攻的就是後衛吧,因為確實位置很靠後。我提到的那位宋同學,就是一位極好極好的後衛,那些驚艷的籃球動作和姿勢,一版一式都有模有樣的,再加上超越大多數人的長相(酷似10年代還在巴西踢球的內馬爾),甚至我這個男同胞有時候都不得不承認他很帥。
和他一起打球的人來源廣泛,
但是大多數都是散人中的佼佼者。
一個長得很黑的同學,身高1米八多,胳膊很長,被稱為「老黑」,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
另一個運球極快,也接近1米八,體形中等,「邦邦邦」的聲音第一次就讓我大開眼界,可惜我同樣沒有記住他的姓名。
這是我印象極深的兩位,經常在一起打球的當然還有578三個班級的其他人,我同樣對8班的幾位同學印象很深。
劉同學的脾氣總是很好的,不單單是打球的時候總是甩著一身健壯或者是充足的肉——我不覺得那是肌肉,可能只是有點微微胖——微笑著在內線橫衝直撞,在球場外,我同樣也沒有聽聞過他發過飆。脾氣如徐玖者,高中三年也有兩三次生氣,而劉同學的氣量卻始終大度。事實上,劉同學的氣量絕不僅僅體現在他的和藹可親上。我曾有一次和他同隊打籃球,相比於其他人的大鵬展翅,我簡直就是菜雞亂啄。但是劉同學始終對我保持很友好的態度,鼓勵我一直投籃,最終17投2中,但我確實激動了很久,並一直對他抱有友好的印象——我其實是一個往往先看到對方缺點的人。所以說,對周圍的人友善,也會對自己友善。
說不定就有一個人,會把你習以為常的友善當作獨特的友好,並且把你寫在作家助手上。
正相反,如果你總是對別人很刻薄,埋下的地雷說不定就會什麼時候啟爆。
劉國強老師曾言,有的人只靠性格就可以走出一條光明大道,即使是學習成績不算很好。
那位八班的劉同學,簡直可以算是這句話的前半個寫照了。
我同樣祝他能完成劉國強老師的整個預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