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新皇登基
涪陵郡地處益州東部,南邊便是戕柯郡,東面則是荊州的武陵郡,本是要由劉章在建安六年分巴郡置巴東蜀國,再由劉備於建安二十一年改為涪陵郡。
但巴郡乃是益州數一數二的大郡,若是孫策要個巴郡太守,那就顯得他的介面有些虛偽了,再加上劉宏和張讓等人早就覺得益州的郡都太大了,不利於買賣官職,那麼大的郡,要是價格定得高了,想買的人就少了,但價格定的低了又有些不划算。
索性孫策沒有直接索要整個巴郡,不過張讓那邊還是玩了個心眼,只說了給孫策個涪陵太守,但並沒說這涪陵郡是從哪到哪,張讓的本意是到時候孫策在地方的命令會不被各縣縣令放在眼裡,但他殊不知,這正中孫策的下懷。
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這種模湖不清的任命就是給孫策的一個機會,他可以找個借口,出兵將附近所有縣城全都拿下,反正任命也沒說清楚他的轄地啊。
而巴東之地與孫堅所在的長沙郡只有武陵郡這一郡之隔,孫策將起步點選在這個位置,不無日後和孫堅一起拿下益州南部和荊州南部的意圖。
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即便一路上有著通關文書,孫策的人馬都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才到了涪陵縣。
孫策上任之後,並沒有什麼不長眼的想要找他的麻煩,畢竟孫策是帶著幾千兵馬到來的狠人,誰要是惹他不是自己找死嗎?因此暫時沒人敢對他有意見。
隨後孫策開始一邊積極地做實事,如翻新官道,興修水利等等,先在百姓口中獲得一個好名聲,在此期間讓一同到來的麒麟衛到處明察暗訪,將世家豪強中既名聲不好,又容易對付的挑選出來,再由孫策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家族抄家,然後當眾列舉罪狀,審判處刑。
等其餘家族反應過來的時候,孫策已經徹底解決了抄家之事,他們有想出幫忙的也沒機會了,一時間這些家族都看到了孫策的手段,紛紛派人前來給孫策送禮,祝賀他上任。
並且還有許多家族出人出錢,希望孫策笑納,孫策自然是來者不懼,反正有麒麟衛在,這些家族的人上任后都被監察著,若是有為惡或是不作為的,直接替換掉便是。
清點完收穫的全柔對孫策說道:「主公,你這殺雞儆猴之法果然有效,如今咱們可謂是富得流油啊!」
孫策初步穩定了轄地局勢后,便分別派人往長沙的父親孫堅,還有壽春的母親吳氏那兒送去了消息,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在蜀地任職,並且還以要將母親帶來身邊盡孝為由,請吳氏帶著許采盈,還有他的弟弟妹妹們隨周瑜來找他。
日子過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中平六年,看著自己治下涪陵郡蒸蒸日上的氣息,又有妻子和家人在身旁,孫策的日子可以說過得是輕鬆加愉快,而雒陽的局勢很快就驗證了戲志才先前說過的話。
四月底,遠在雒陽的秦松傳來消息:「宮中傳出消息言:帝本屬意董侯,欲立之,然因大將軍貴重之故,猶豫未決,及病重,囑咐蹇碩擁護董侯登基。
四月丙辰,帝崩於嘉德殿,蹇碩時在宮中,遂欲殺大將軍而立董侯為天子,因托以計事之名,迎大將軍入宮,暗藏甲兵於內。大將軍車駕至,迎大將軍者,蹇碩司馬潘隱,潘隱與大將軍早舊,迎而目之,大將軍驚,馳歸軍營,引兵入屯百郡邸,稱疾不入。」
何進帶兵屯駐此地,退可守、進可攻,如果蹇碩稍有異動,他隨時可以攻打宮城,宦官與士大夫的第二次交手,卻是蹇碩棋失一著,
被士大夫佔了上風。
秦松還告訴孫策蹇碩害死鮑鴻后,西園軍中許多人都很憤慨,等到何進傳檄到西園,命袁本初、曹孟德等校尉,或鎮西園本營,禁兵士外出,或召命入百郡邸,加兵益將。
蹇碩一黨無奈被困在宮中,何進乃召百官,與后將軍袁隗諸公議立史侯為天子,戊午,史侯繼位,尊何皇後為皇太后,太后臨朝,大赦天下,封皇弟協為勃海王,以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
戊午,即十三日,十一日,靈帝駕崩,十三日,劉辯繼位,何進、袁隗共掌大權,東漢政事皆歸尚書台,何進和袁隗錄尚書事,這說明朝廷的大權落入了兩人的手中。
而在秦松的消息送到后沒幾日,朝廷就頒布了詔書,宣布由劉辯繼位,但若不是秦松,孫策等根本想不到圍繞著劉辯繼位一事居然發生了這麼多的曲折。
蹇碩雖然在第一個回合中勝了一局,而且在這第二個回合中也差點就取勝了,但因其宦官身份,實在是不得人心,先被自己的司馬出賣,繼而因身在宮中而失去了對西園諸軍的控制,最終不但沒有能殺掉何進,反而被何進統兵逼迫,被困於宮中,縱有千萬不甘亦一事也做不成,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何進、袁隗等人成功地把「史侯」劉辯擁立為了天子。
劉辯登基這件事發生在四月,四月的那次大赦主要是針對在囚的、非殺人、不道等嚴重罪行的,不包括啟用黨人,但何進與袁隗共掌大權,秦松猜測那些作為袁家盟友的黨人早晚也會能得到朝廷的赦免。
果然,兩天後,來自雒陽的又一條消息送到了孫策手中,如秦松所言,在立定了天子,取得了第二個回合的重大勝利后,袁家便上書建議朝廷多任用士人。
士大夫雖然取得了第二個回合的勝利,如願以償地立了劉辯為天子,給宦官們了重重一擊,但此時尚非事了慶功之時,一則宦官之勢仍大,諸宦的親戚子弟仍然遍布朝中、州郡,為官為吏;
二則蹇碩仍有兵權在手,最重要的是:何太后的立場是偏於宦官的,也就是說,宦官們仍然是極其具備實力的,稍有不慎,現今有利於士大夫的局面就極有可能會被宦官翻盤。
所以,在這個時候,士大夫在需要進一步抓攏雒陽兵權之同時,也急需擴充本集團的文官實力,急需吸取、拔擢士人階層中的優秀者到朝中、或者到州郡任職,以進一步打擊宦官在政治上的勢力,袁家在這個時候上書重用士人,自然是有這方面的原因。
這一次,秦松還向孫策提了一下袁紹、袁術、何顒等人,隨著士人集團的暫時勝利,袁紹、何顒等人節節升高,袁紹遷為司隸校尉,何顒被拜為北軍中候。
司隸校尉號稱「卧虎」,職在監京都百官和京畿諸郡,權力極重。朝會時,百官中有專席坐的通常只有尚書令、御史中丞、司隸校尉三官,號稱「三獨坐」。
前漢至今,每次朝中出現激烈的政斗時,司隸校尉之職素來是雙方爭搶的一個關鍵位置,袁紹得為司隸校尉,壯大了士大夫在京都、京畿地區的勢力。
袁紹本就是何進的盟友,袁術雖與袁紹不和,但袁術在京都久有豪名,門下亦有一幫士人、豪傑為之奔走,且與袁紹相同,也是太尉袁隗的從子,並現為虎賁中郎將,手上權重,因而,他兩人並得何進重用。
北軍中候是軍職,品秩不高,只六百石,但權力卻也很重:掌監北軍五營,包括孫策此前的屯騎營也屬於北軍五營之一,可以說這是雒陽的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何顒出任此職,代表著北軍五營至少在表面上被士大夫掌控了,先帝時,竇武、陳蕃誅宦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就是敗在了北軍五營的軍士畏服宦官上。
何進和袁家吸取了這個教訓,所以何進、袁隗一掌握朝權,就馬上把自己人安插到了北軍中候的位置上,這樣,即使暫時還不能宦官的勢力從北軍五營中盡數趕出去,至少北軍如有風吹草動,他們可以儘早得悉。
這道消息的末尾,秦松提到了他自己,劉辯登基后,秦松在雒陽的活動就由暗轉明,這次何顒被拜為北軍中候,他同時因何顒之舉薦,也被朝廷征拜,被拜為了黃門侍郎。
雖然黃門侍郎品秩不高,與北軍中候一樣,也是六百石,位比下大夫,但其在重要性上也和北軍中候相同,是個關鍵的職位,此職侍從天子左右,負責著宮內、宮外的溝通交流,這很利用秦松的情報工作。
秦松此前沒有在大將軍府任過幕僚,但他並不受待見,這次能任此要職是出於三個緣故:一是因何顒之舉薦,二是盧植的面子,三則是因為孫策的關係,現在何進忙著鞏固勢力、奪取雒陽兵權,但他也知道孫策是個能力很強的大才,這才先擢用秦松,以安孫策之心。
看完這道消息,戲志才說道:「袁本初為司隸校尉、何伯求為北軍中候,蹇碩離死不遠了!」
京畿整個層面上,有袁紹為司隸校尉,握掌雄權,雒陽內部,先有西園被曹操等人坐鎮監控,現北軍也被何進、袁隗監納手中,蹇碩一步失算、步步被動,有他欲殺何進的「前科」在,再加上他在西園諸軍中仍存在不小勢力的客觀條件在,何進想來很快就會對他下手了。
又過了幾日,到了四月庚午,新的消息說大將軍使黃門令誅殺了蹇碩,秦松還詳述了何進誅蹇碩的經過。
蹇碩不是傻子,在殺何進失敗、劉辯被何進等擁為天子后,他非常清楚,何進恐怕很快就會對他下手,所以他寫信給中常侍趙忠、張讓、宋典、郭勝等人,言道:「大將軍兄弟秉國專朝,今與天下黨人謀誅先帝左右,掃滅我曹,但以碩典禁兵,故且沉吟,今宜共閉上閣,急捕誅之。」
中常侍郭勝與何進同郡,是老鄉,何太后和何進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這其中有郭勝很大的出力,故他與何氏親近,在他的勸說下,趙忠等人經過商議,拒絕了蹇碩的計策,而把蹇碩的信送給何進看。
看到此處,孫策笑了起來,嘲笑趙忠等人,說道:「諸常侍雖勢重,而有兵權者唯蹇碩,拒蹇碩之計倒也罷了,竟更把蹇碩之信送給何進,趙忠諸輩可謂無謀,真是等不及求死啊!」
趙忠等常侍雖然勢力很大,可名義上有統兵權力的只有蹇碩,蹇碩是上軍校尉,是西園諸校尉名義上的最高指揮,趙忠等人就算拒絕蹇碩的建議,也不該把蹇碩賣掉,有蹇碩在,至少一時半會兒何進還顧不上趙忠等,現在他們把蹇碩賣掉了,等於是「自毀干城」。
庚午,也即二十五日,新帝於十三日登基,只過了短短的十二天,曾經的「勝利者」蹇碩就因為趙忠等人的出賣而被何進殺掉了,成為了這場血淋淋的政斗中第一個失敗而死的重量級人物。
話說回來,趙忠等人出賣蹇碩實際上也是不得已,首先,蹇碩的這個「殺何進」的建議不現實,何進已經被蹇碩「謀殺」過一回了,又怎可能會再次上當,有蹇碩在宮中的情況下還貿然入宮?
其次,既然立「董侯」劉協為天子失敗,劉辯登基做了皇帝了,而且何進、袁隗共掌大權,外戚、士人之勢為之大盛,這明擺著在沒有重大變故的情況下,廢劉辯、重立劉協是沒有可能的了,作為皇權的依附者們,趙忠、張讓等閹黨只能暫斂凶焰,退讓屈從。
再說了,何進雖與袁紹等士人走得近,可何太后、何苗,包括何進的母親卻都是與宦官親昵,天子年少不能親政,現今朝中是何太后最大,有何太后在上邊庇護,有何苗、何進的母親在外掣肘,趙忠、張讓、宋典、郭勝們自認為,他們就算權勢受到限制,生命卻定無憂。
蹇碩死了,繼北軍五營之後,西園諸軍也在名義上被何進、袁紹等人徹底掌控在手中了,看罷此消息,孫策心道:「蹇碩身死,北軍、西園悉入何進、本初之手,董太后危矣,看來離董卓進雒陽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