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增設三衛
就在帳中的氣氛不斷升溫,愈加吵鬧熱烈,在快要來到爆點的時候,不知誰喊了一句:「揍他娘的!」
「我輩武人,自當手底下見真章!」
然後就開始扭打起來,隨後除了上邊的孫元,所有人盡皆開始動起手來,一時間帳中杯盤狼藉,好不混亂。
「何人下得黑手,曹將軍被打死了!」
「什麼?!」
「豎子敢爾!」
某位曹姓將官被打得七竅流血以後,帳中諸將直接開始動起了刀子。頓時血流如注,血濺大帳,地上登時多了十數具屍體。
就算沒死的,身上也掛了不少彩,甚至連個輕傷都沒有,全都是要害處,可見他們下手之狠。
眼瞅著都倒得差不多了,孫元才從屏風後走出來,驚道:「哎呀,諸位何至於此!不過一主將之位,卻平白害了這許多性命,傳將出去,豈不是要遭旁人恥笑。
你們,唉,你們怎得就這般過火。
現在好了,死得死,傷得傷,看來這主將之位,依舊還需某家暫且任下了。某實在是惶恐,惶恐啊!」
「你……」
胸口中了一刀的劉姓將官費力地抬起手來,顫顫巍巍地指著孫元,眼睛更是瞪得如銅鈴一般大小,卻怎麼都說不出話來。
最後嘴中直接噴出幾口鮮血,徑直閉上了眼睛。竟是被活活給氣死了。
「唉,劉將軍何至於此,氣大傷身,氣大傷身吶!」
孫元搖了搖頭,隨後叫進來一隊早早等在外邊的刀斧手,將死了的拖出去找個風水寶地安葬,還活著的就抬到後勤營中,找醫師先治他個一年半載的。
等安排完了一切,他就開始名正言順地接管全軍,又彈壓了幾個不聽話的刺頭,然後就把整個大軍的兵權捏到了自己手裡。
雖然其中有不少都是世家的私兵,按理說應是忠心耿耿的,但事已至此,他們現在群龍無首,要想活命,就只能聽孫元的話了。
而此時,兩封從安和與臨鄉而來的捷報,也快馬加鞭送到了固城。
「前線大捷,大捷!」
「吳將軍,奮勇殺敵,出城衝鋒,大破十萬叛軍,守住鶴城!」
「大捷!」
快馬舉著報捷的旗幟一路橫衝直撞地跑進了固城。對於這樣報捷的信使,就算是在城中隨意跑馬都沒關係。
而像吳能這次那麼誇張的大捷,自然而然就要先行吆喝幾句,以彰其功,讓全城百姓都知道他的功績。
「大破十萬叛軍?嘶!這吳將軍好生厲害。」
「是啊,聽說前番也是他擊退了賀家的叛亂,要不然廬陽早就丟了。」
「這可是滔天大功啊。這般功績,怪不得人能當上將軍!」
沿途的百姓議論紛紛,不禁讚歎起吳能的本事來。
「大捷!大捷!」
過了一會兒,又是一匹快馬賓士而來。眾人以為是有旁的捷報,誰知還是吳能那一封。
不過他們倒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像這樣的戰績,就算來十封捷報,那也是應有之義。
今日正是例行早朝的日子,趙正和文武百官正在大殿上議事,卻聽傳來一道微弱的報捷之聲。
隨後聲音愈傳愈廣,趙正便停下話頭,對內侍道:「去看看發生了何事,如此喧囂,莫要驚擾了陛下休息。」
此時小皇帝正在龍椅上昏昏欲睡。能在這般吵嚷的大殿上睡著,那也是他的一番本事了。
下邊文武百官見趙正沒有再提起剛才那個話頭的意思,便也紛紛閉上了嘴巴,耐心等待那內侍回來。
其實他們也聽到了「大捷」等字眼,內心中隱隱有些期待,莫不是前線有了什麼新的戰果。
在眾人的等待中,那內侍領著兩個信使來到了大殿,又向小皇帝和趙正見了禮。
「啟稟攝政,這兩個信使都是前來報捷的。」
「哦?莫非有兩封捷報?」
其中一個信使回道:「回稟攝政,小人乃是錢將軍的信使,而旁邊的則是齊太守的信使。雖有兩封,但卻是同一則捷報。
就在六日前,十萬叛軍兵臨鶴城城下,然城中守軍不足一萬。是以吳將軍率千餘精銳出城迎擊,趁敵軍尚在列陣之時一舉衝鋒,當即將陣線沖潰。
隨後叛軍士氣大跌,僅負隅頑抗了一會兒,便盡皆大敗而退。吳將軍由此率兵追殺,斬殺俘獲敵軍將官無數,另殲滅敵軍兩萬餘人,俘獲敵軍三萬餘人。
後傳至安和與臨鄉后,齊太守和錢將軍特命我等二人前來報捷!」
信使說罷,大殿中沉寂了好一會兒,隨即便爆發了熱烈的驚嘆之聲。
「好!好!好!吳能果然是一員良將,沒讓本相失望,沒讓朝廷失望!」
趙正起身連連喝彩,神情振奮不已。他先前還以為廬陽戰事要僵持好久,很難打開局面,沒想到吳能那麼勇,以一千兵卒就大破了叛軍十萬人馬。
現在叛軍受到重創,那西境的失地就能很快收復。然後吳能就可以回軍夾擊昌軍,臨鄉之圍自然可解。
「攝政,吳將軍立此大功,為我朝廬陽戰事爭得一線生機,不可不賞。還請攝政為他加官進爵,以彰其功!」
站在武將之首位置的趙治,抱著笏板出列道。
他以前怎麼就沒發現吳能這麼能打,竟然還敢帶著區區一千兵馬衝擊十萬大軍,如此勇將,當需好好收攏才是。
所以這次他率先出列為他請封,為的就是把以前欠缺的情誼給找補回來。
「臣下附議!吳將軍此戰,不亞於盤活了廬陽這灘死水,逐漸拿回來戰場主動權。如此大功,理當封賞,更能激勵其他將官奮勇殺敵!」
這次出列的是陳跡。說起來他很少那麼主動地諫言,還是為一個武將,更是他曾經的部下。但是這一次為吳能請封是政治正確,他站出來並沒有什麼問題。
「臣下附議!」
「臣下附議!」
隨後一眾百官紛紛出列附議。顯然都覺得這般滔天大功,不封賞委實說不過去。要是因此讓那些軍將感到不平,懈怠戰事,那就悔之晚矣了。
「善!那諸卿以為,該如何封賞呢?」
章修諫言道:「啟稟攝政,可晉陞武散官,再將爵位封作伯爵。前不久吳將軍剛剛封賞過一次,這次又加官進爵,已是朝廷的厚待了。」
「攝政,臣下以為,除了加官進爵以外,尚需擢升吳將軍的軍職。吳將軍雖是別部司馬,但軍中實職卻不過校尉而已,手中兵權有限。
如此情況下,若要繼續打敗叛軍,收復失地,恐有諸多難處。是以臣下還請攝政于禁衛軍中,另開一衛兩萬人馬,由吳能擔任主將,方於大局有益。」
「陳寺卿這諫言,未免太大膽了些。增設一衛,已然涉及到朝廷法度,如何能輕易地下決定。」
沒錯,這個諫言確是陳跡提出來的。按理說他一個大理寺卿不該提這個事情的,但是為了讓吳能手中的權力增大,他也只能咬著牙出來說了。
「攝政容稟,臣下此言雖有僭越,但卻是對國朝的拳拳忠心,眼下國庫充盈,錢糧豐沛,縱使再增設數萬禁衛軍,也是支撐得起的。
如此,我朝才能增強實力,有更多的兵馬來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戰事。」
「攝政,臣下以為言痕所言不無道理。只是只增設一衛,未免小氣了些。不若再增設前中后三衛六萬人馬,如此十萬禁衛軍,方顯國朝氣象!」
趙治出列力挺陳跡。其實自朝廷發了財以後,他就在想這個事情,也和他老父親提過一嘴。
現在有了這麼個絕好機會,如何能白白放過。何況陳跡是他的人,怎能坐視他受到詰難。
趙正沉思起來,又看向秦朗道:「秦卿以為呢?」
「回稟攝政,臣下以為我朝卻已到了擴軍之時。僅靠組建郡兵,無有大用。」
「周卿呢,戶部可擔得起擴軍錢糧事宜?」
「攝政放心,國庫充盈,擴軍一二,戶部定全力以赴提供錢糧。」
「善!那自今日起,禁衛軍增設前中后三衛六萬人馬,前軍主將由吳能擔任,命他整合麾下,再就地徵召兵卒,組建前軍。
後衛軍則由鎮西軍就地改建,主將許謙擢升為後將軍,繼續率部鎮守泰豐。
中衛軍則徵召新兵操練,並從右衛軍中遴選一部分精銳充入中衛以作骨幹,儘快成軍。至於主將,則由大將軍趙治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