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特殊的問價方式
這個攤位上的物件確實是一下把我吸引住了,咱們逛地攤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攤位上都是擺放的比較雜,什麼都有。瓷器、木器、雜項、錢幣什麼樣的都有。
這種攤位的好處呢是比較適合各式各樣人群的,不管你是鑽哪行還是玩什麼門類的,基本都能蹲下淘一淘。
但不好處就在於這類攤位上很少能出現上檔次的細路貨,什麼都玩也就什麼都不是很精。
今天眼前看見的這個攤位可就大不一樣了,清一色的物件,是什麼呢?尺子和算盤!
好多朋友就有疑問了,怎麼尺子和算盤也能稱之為古董嗎?
你看這話一問你可就外行了,算盤的來歷可是要早的多了,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北宋!
中國老百姓最耳熟能詳的一副千年古畫《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這麼一個跟算盤有關的畫片,畫中有一藥鋪名為趙太丞家藥鋪,而藥鋪柜上呢就畫有一架算盤。
包括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的第五三回當中寫道:「我心裡卻有個算盤,還不至此田地。」歷史上有關算盤的典故太多了,都能說明算盤這類物件真是算的上傳承有序了。
有傳承那就有傳世之物,時到今天市場上流傳著很多各式各樣的老算盤,其中又尤以清代的居多,畢竟離得時間還不算遠。
尺子呢就比較神秘了,直到今天學界依然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能夠說明尺子的起源年代,據說是魯班發明的,但實際情況是應該更早很多才是。
目前發現的最早形似尺子的物件年代能夠到商,可見尺子這類物件的傳承還是相當有歷史感的。
面前的這個攤位上,尺子擺置了有那麼十來把,各式各樣、長短不一,猛地看過去確實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覺。
算盤更多,每八、九個為一摞,竟然堆放了有五六摞那麼多,也是種類不同,一眼望去不光是木頭材質的不同,擋位也是不一樣。
了解算盤的朋友們都知道,常見的幾種就是9檔、11檔或13檔。當然了也有比較特殊的,山西太谷有個三多堂(曹家大院)就曾展示過一個兩米長的算盤,那種都是以前的商賈和大戶人家特別定製的。
這種攤位我就特別感興趣,不管玩哪個門類,只要一成系列就特別能拿人眼球。這好像是我國人的一種「通病」,不管幹什麼都講究一個「多」字。
看見這我必然是不想挪窩了,看了一下攤主,五十上下的年紀,面相嘛還是那種感覺容易親近的。「老哥,我看看?」「隨便看」。
大家要知道,現在這個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不一樣,那個年代在舊貨市場逛攤買東西,很少有人去蹲下仔細的上手去看,更別說客氣的給價了,就是那麼隨意的拿腳一指,這多錢?
那是因為那個年代對於古玩行來說屬於一個建國后的萌芽階段,人們的文化意識還沒有跟的上,而且那個年歲里的物件也多,所以才造成了當時那麼一種特殊的問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