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照片牆
吳思桐剛才也數過,她是預先知道考題的,十五秒是她自己看完的時間。
「不好意思,我只看到了29張人臉~」
小九和姚元兩個考生都很肯定自己的答案,但是做為考官的吳思桐卻說的最沒底氣。
「十三,答案是多少?」
姚元只能求助於小宇宙之神。
十三意外的在猶豫,似乎劇本里寫的答案和她想的也不一樣。
「正確答案是33張,但是我也認為是34張……」
兩個人工智慧給出了同樣的數字,但做為人類,姚元和吳思桐差距卻是四張。
「我們再數一次吧!」
吳思桐給出辦法,大家都表示默許。
照片牆重新展開。
吳思桐負責數,十三負責標記。吳大小姐點到哪裡,那一張照片會亮起來,並且在左上角標記數字。
「一,二,三……」
中間出現過一次豬八戒,沒人反對那是人類,吳思桐笑了笑,繼續數數。
「二十一,二十二……」
「等等!」
小九叫了暫停,正是星球大戰里的機器人c3,黃銅皮的身體,走路屁顛屁顛,沒完沒了的說話,人稱話癆機器人。六十多年前,老外憑藉他們貧瘠的想象力拍出來的科幻電影獲得過空前的成功,但到了現在再看機器人的設計,只能呵呵。
姚元心裡咯噔了一下,如果小九是把機器人當成人類來數,好像也不是說不過去。畢竟,他們是同類。
但問題是前面有過r2——藥丸身材,只會發出嘰里呱啦噪音的萌動機器人,小九卻沒有絲毫反應。
「它是人類!」
小九很肯定c3應該屬於人類。
「是啊,這一張應該也算進去!」
十三也有同樣的想法。
姚元覺得有意思,笑問道:「那這一張呢?」
他指了一下圓咕隆咚,長得像鐵皮雪人的bb8。
小九搖頭反對:「它不是,這傢伙連胳膊腿都沒有!」
姚元好奇,又問道:「你判斷是否是人類的標準是什麼?」
小九想都沒想,理所當然的回答:「有胳膊有腿,兩條腿走路,有自己的想法,會說人話……」
姚元自己都沒想到「人類」會有如此簡單的定義。他哭笑不得,再指了指r2。
「那它呢?為什麼不是人類?有胳膊有腿,兩條腿走路,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說人話。」
小九這一回又像個機器一樣較真。
「就是啊,r2說的話誰都聽不懂,人類根本沒有那個語種!」
姚元呵呵直樂,他竟然無法反駁。
吳思桐的注意力卻在奇怪的地方。
「老師,我以前以為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沒想到小九妹妹竟然也能在十五秒內記住這麼多張照片!」
姚元當然不可能是最聰明的人類,但他的智力絕對超過平均線很多很多。
至於,小九……有待觀察。
——————————————
小九的種種表現,使得姚元的腦子裡出現了一個疑問——小九的思維邏輯到底是什麼樣的?
所謂的人工智慧,目前已知的研究方向有兩個——大數據的暴力演算法和模擬人腦的學習演算法。
大數據大多是利用網路資源,搜索關鍵詞的方式找出最有可能正確的答案。容易實現,但缺點也很明顯。
人工智慧不理解問的是什麼,
回答的內容經常會令人哭笑不得。
舉個例子:當我們問「今天的天氣」或者是「今天外面熱不熱」,得到的答案大概率會是天氣預報。
但是換一個方式問「現在穿裙子是不是早了點?」,語音助手會給你推送關於裙子的廣告,或者來一句「今天早上八點,公司有一個視頻會議,不要忘了呦,親~」
很顯然,小九不可能是大數據裝出來的智能。
還有一個研究方向是學習演算法。
經典例子是數碼相機的對焦功能——第一層演算法把影像變成九宮格的馬賽克,從中選擇接近皮膚色的色塊當成主體。第二層根據上一層的邏輯再往下細分,找到鼻子,眼睛,嘴……以此類推,直到正確的分辨人臉為止,或者否定之前的判斷,然後回到第一層再做下一個嘗試。
計算機會在不停的嘗試,不停的碰壁過程中慢慢收集自己的資料庫,調教的越久,識別準確率會越高。
學習演算法也有弊端,數碼相機的晶元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分辨人臉,但拍照並不會只拍人像,還會有貓狗,也有碧綠的草原,悠悠羊群。
每一個物種的識別都需要經驗的累積。
小九目前的表現更接近於人類的思維模式。
第一道題是1,3,5,7,11……
這道題看似簡單,卻也是經驗主義的典型。
素數是結果反推條件的邏輯——1,3,5,7,9,11……沒有直接的數學公式能把它們聯繫在一起,也沒有任何一個公式可以算出之後的序列。
很難在沒人告訴這是素數序列的情況下猜到其規律。姚元只是曾經玩過類似的數學遊戲,當時覺得有意思,所以記下了而已。
人類的知識儲備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實踐,總結,更新等過程。
如果人工智慧的學習演算法想要達到智慧的程度,也需要同樣或者更長的時間。
姚元突然想起小九之前說的話——她說自己是35年生,20歲。說不定不是信口開河,也許小九確實在說自己的出廠年份。
小九和十三的出生,很有可能早於數字宇宙第一版的發布。
——————————————
吳思桐最終判了姚元贏,因為劇本里的最終答案也是33張。
現在兩個灰姑娘的比分是一比一。
看到第三道題,吳思桐也有點懵。她磨磨唧唧的在念自己都沒太看懂的題目。
「30多年之前的一次冬季奧運會,有一位選手代表主辦國參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加上混血兒的特殊家庭背景和優異的顏值,成為當時最有人氣的運動員……」
姚元聽到開頭,心已經涼了一半,他對冬奧會的了解僅限於四年一次的舉辦周期,最近一次好像在去年,但想不起來是第幾屆。
「請問:該位選手叫什麼名字?」
吳思桐更好玩,她甚至向姚元發出求助的眼神,估計也是滿腦袋漿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