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庭會議
周秉昆看目的達到,便開口揭露了謎底:
「鄭娟的母親是個老好人。
鄭娟的父親早早就死了,只給她母親留下了冰糖葫蘆和冰棍的手藝,還有太平衚衕的一間破房。
但鄭母深深的愛著他的丈夫,一直也沒有選擇改嫁。就那麼艱難的活著。
十來年前,鄭母看到了一個被扔在外面的女嬰。
她不顧自己生活的困難,毅然決定了收養這個女嬰。
十來年的艱苦生活,女嬰總算長大了,家裡的日子也好了起來。
女嬰長成了女孩,也就是鄭娟了。
雖然孩子長大了,但母親也老了,家裡生活只能算是有所改善,但依然十分艱苦。
結果一天出門的時候,又看到了一個被遺棄的男嬰。
即使已經吃了十來年養小孩子的苦,她們還是決定,收養這個悲慘的小孩。
這個小孩,就是鄭娟的盲人弟弟。
國家號召去上山下鄉,鄭娟怎麼可能出得去?
家裡面一個老母親,一個瞎子弟弟,鄭娟放心不下,也就只好黑在城裡。
街道的人了解情況之後,都不催她去上山下鄉了。
媽是在街道的,應該也是知道這些情況。」
一番話下來,說的周志剛十分感動,也理解了妻子和兒子的判斷。
周志剛是八級建築工人,一個月工資一百來塊。
加上妻子的工資,家裡五口人,人均將近三十塊。
在這個年代,不少人家裡只有一個掙工資的,工資也就三十多塊,還能養活五口人。
而他們周家,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將近三十。
所以周家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經濟方面的問題。
更何況三個孩子現在也大了,大兒子去建設兵團,吃喝有保障,還有正常的工資拿,過好自己的日子完全沒問題。
小兒子和女兒,將來一個上班,一個去插隊或者去兵團,也是能拿收入的。
插隊的話,可能需要家裡幫襯點,去兵團或者上班,都是能照顧好自己的好出路。
這麼一來周志剛的工資就解放了。
而且他去支援三線建設,還會有補貼拿。
再算上周母的工資,家裡的凈盈餘,都能到一百多塊。
六七十年代的一百多塊,稍微了解一點情況的都知道是什麼概念。
所以周志剛在看待兒女的婚姻大事上,只看重一個點,就是對方的人品。
畢竟就算再窮,只要人品沒問題,自己到時候接濟一下,總能把日子過得不錯。
而要是人品不好的話,那可以說是家宅永無寧日了。
鄭娟的母親,可以說是老好人的代表了。
就算日子過得再苦,也願意去收養別人扔出去的孩子。
而且一個是女孩,一個是瞎子。
可以說,大部分人,根本看都不會多看一眼。畢竟這個年代,所有人過得都很艱苦。
而鄭娟的選擇,也可以看出來她的善良。
太平衚衕那兒,歷來是沒人願意去管的。說一句貧民窟里的貧民窟,一點也不過分。
不用想,鄭娟肯定沒有城市戶口,家裡也沒有副食本。
上山下鄉,對於有城市戶口的人來說,只是解決社會閑散人員的一種手段。
有城市戶口的人家,養上一兩個閑人是沒什麼問題的,所以很多人抗拒上山下鄉,寧願待在城市,當個無業游民。
而對於鄭娟這樣的家庭,上山下鄉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只需要正常的耕地勞作就行,起碼不會挨餓。
而鄭娟願意為了母親和弟弟,繼續在城裡照顧這個家,起碼能看出她重情重義,人品相當不錯。
周志剛當場表示,接受了周秉昆的這個對象。
這下子,全家是喜笑顏開,一起慶祝周秉昆找了個好對象。
然而這時,周蓉卻是急了。
這麼一來,父親豈不是同意弟弟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