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商稅改革之爭端
鄭芝龍那封信自然是鄭成功在上殿面見陛下之前便已經發出去的,他內心自然是有這個想法。父親的勢力在如今這種局面,對大明來說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如果父親願意,完全有可能影響一場大戰的結果。
其次,大明不會一直容許父親這般肆無忌憚地擁有幾萬兵馬和上千支戰船,只是因為目前朝廷沒有餘力,若是一旦平定了叛亂,驅除建奴之後,必然是要對父親下手的。再說,朝廷對父親的態度非常好,甚至頗有些低三下四的感覺。
若是父親依舊這般抵抗,勢必會引來朝廷忌恨。
兵權得交,人也得來。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容許手下的一個臣子有屬於自己的兵馬,哪怕是親兄弟都不會允許。兵權交了,先是示弱;人來,便是表忠心。這才是父親的出路,一位肆無忌憚勢必會出事。
在他得知陛下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應天府城下,而身處皇宮的太子等人也被秘密救走的時候,鄭成功就清楚,眼前的陛下不再是以前那個只會生性多疑的陛下了。這是一個敢闖敢拼敢做的陛下,甚至是一個真正的人皇!
其實不止他,朱凌也非常地欣賞鄭成功。歷史上,鄭芝龍要率大軍投降建奴,但是鄭成功一直反對,即使是建奴那鄭芝龍的性命威脅鄭成功,他也依舊沒有選擇投降。這便是民族大義,他清楚自己的父親做的不對,不會讓自己也做那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
同樣的,他也是一個將才。不過主要是水師方面,若是再收服李定國的話,兩個人相互結合,一個打陸戰,一個打水戰。對大明來說絕對是卧龍鳳雛般的存在啊。因此,無論如何,也得把這二人收歸大明!
眼下,他自然也不能逼的太緊,此時的他們還是父子情深,並沒有到了那種關乎民族大義的時候。若是因為自己逼得太緊,而使得鄭成功離心的話,不免有些愚蠢了。
當然,歷史上的二人復國理念並不和,多次導致聯軍計劃失敗。這一次,他自然得好好調節二人的矛盾,讓他們真正發揮出水陸作戰的優勢。
他還就真的不信了,那建奴真就那麼無敵?若真是那麼無敵的話,閻應元為何可以以城中幾萬軍民的力量直接力挫建奴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
使得建奴連折三萬,十八將。
死傷七萬五千人。
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時,軍民無一人投降,倖存者只剩老幼五十三口。
如此戰績,安敢說那建奴無敵?即使有話說,女真不過萬,過萬可無敵。朱凌一直認為這句話就是句屁話,還無敵?無敵能被李定國打的那麼慘?真是可笑,真要是如此,到了後來為什麼何要和李定國議和呢?
回到眼下,鄭成功也下定了決心,這次無論如何也得勸父親徹底歸順陛下。
雖然鄭成功這樣想,但朱凌已經下了決心,之前東面的府就有守備報告,說是發現了大規模的船隊。正在嚮應天府逼近,但沒過多長時間,又迅速離開了海岸,不知道到底有何意圖。
守備不知道,但是朱凌清楚的很!這不就是鄭芝龍的船隊嗎?估計是之前打算來施壓救鄭成功的,只不過突然得知馬士英等逆臣被誅殺,這才又緩緩離開。
這個鄭芝龍,要是被你繼續擁有這麼強大的實力,日後真要是投降了建奴,豈不是背後捅自己一刀?
要不交出兵權,讓朝廷指揮;要不將兵權給了鄭成功,這樣朱凌也可以放心點。只要是兵權還在鄭芝龍那裡,他便是徹夜難眠。
這時,鄭成功也不再猶豫,當即微微抬頭恭敬說道:「不瞞陛下,之前小子已經寫了一封信,讓信鴿給了父親。我相信父親現在已經看到了,看到這封信后,勢必會回復小子的。」
「好。」
見鄭成功有這般覺悟,朱凌也放心不少。
「這次你立了大功,若是你還願意讀書,朕給你找幾個好老師,甚至可以讓朕曾經的老師去教你;若是你想報國,就暫時先做個五品武德將軍吧,暫無實職。你看你選擇哪一個?」
聽此,鄭成功卻也是恭敬回答:「陛下之命,小子斷不敢拒絕。文職武職對小子來說,都乃是陛下的賞賜,小子能得到陛下如此恩賜,儘是激動之心。選擇哪一個都是小子的福澤。」
這一番話令朱凌與在場眾人皆不由對其一陣讚賞,一個不過二十歲的小子,頭一次面見陛下全然不懼,甚至說出的話也非常讓人滿意。由此看來,這個鄭成功確實不俗,至少為人與膽略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既然如此,那你就做個武德將軍吧,朕看你適合走武將的路子,不適合文官。」朱凌嘴角的笑意也很是明顯,這個鄭成功果然不是凡人。這段話的回答也著實出乎了他的意料,看來自己還是小覷了古代的這些人啊。
莫看他是穿越過來,成為了皇帝,但若是單單比拼為人處世。與人交談這一塊,他會被那些大臣們吊打。也就是他乃是大明皇帝,即使說的有些不對,下面的人也不敢說陛下的話是錯的,只是暗示或者微微提建議。
就好比吳麟征等人,面對朱凌有些不切實際的話,自然是笑笑,再稍稍予以糾正。畢竟真的沒有幾個人願意因為陛下的話說的不恰當而直接強硬,至少現在沒有那種因為朱凌一句話說錯而直接上前指責的大臣。
待鄭成功等人下去,又與吳麟征等人談起了這些天以來發生的大事。
無非是兗州之戰,闖賊十萬大軍大敗,但己方也是損失慘重;但這次那劉澤清也徹底暴露了他的野心,最後被黃得功給破營;其次便是軍餉問題,酒精所賺取的銀子到現在已經有五百萬兩之多,但受限於範圍,若是能擴大的話勢必會增加許多收入。
再者便是高傑歸順,黃得功請罪;建奴入邊,與闖賊激戰,雙方皆損失慘重;最重要的便是南征前的一件事:闖賊議和。
「這闖賊必然是遇到了什麼麻煩,這才會與大明議和啊。」
吳麟征也是一眼就看了出來問題所在,闖賊雖然一路上勢如破竹,但終究也不是無敵的存在。只是大明的軍餉發不下去,士氣提不上來,將士離心,軍備渙散,這才導致大明的軍隊節節敗退。被那闖賊佔了先機。
「是啊,吳卿說的很對。」朱凌也長舒口氣繼續說道:「建奴再次入關,而且拒絕了闖賊的議和提議,直接遣大軍入關。上次他們的交戰,莫看是兩敗俱傷,實則是闖賊大敗。五萬人對其三萬人,最後卻慘勝,由此看來闖賊也不是建奴的對手。」
眾人聞言,也知道陛下所擔心的是什麼。
若是一路士氣高昂的闖賊以數量優勢都敵不過建奴,那豈不是在說:以同等兵力條件下,闖賊勢必會大敗!若是建奴糾集十萬大軍以上的兵力,恐怕闖賊都抵擋不了吧?這樣如此,大明能擊敗建奴嗎?
思索片刻,眾人的眉目之間皆露出一陣陰雲。眉目緊皺,面露擔憂之色。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建奴竟變得如此強大!不僅十幾萬大軍抵擋不住,便連闖賊也只有一戰之力。如此威脅,壓得大明幾乎喘不過氣來。
上面掃了一眼眾人,朱凌打破了這份凝重,當即肅聲道:「諸位都被這建奴嚇怕了?是嗎?」
眾臣聞言,也不免低下頭,臉上有些難以掩飾的尷尬。一群大明的肱骨之臣,即使是軍隊打不過,也不敢如此垂頭喪氣。他們若是都如此了,那下面的人難道都要投降嗎?
「區區建奴!曾經他們不過是群未開化的野人罷了!而我們漢人,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和文明。我們識禮樂,知詩文;他們茹毛飲血,吃生肉。不過是發展了幾十年而已,打破了我們舒適的生活,你們就這般垂頭喪氣嗎?」
「曾經的蒙古,多麼的厲害!不止佔領了整個華夏,甚至連西方他們都曾將鐵蹄踏上,沒有國家不為之膽寒。但結果呢?如此龐大的帝國還不是被我們漢人給大敗了,將他們打回草原上去,將他們打服,逼得他們分成了三家。」
「事實證明!大明能把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趕出來,就能把建奴也趕出去!爾等,可有信心?」
一道威嚴的聲音響徹大殿,令眾人不由渾身一震。
是啊,區區建奴,野人而已,大明建國幾百年,安能懼於他們?
即使是大明被打到京師門下,都未曾議和,甚至於投降。建奴可沒有曾經的蒙古人強大,哪怕是以後也不會。
「陛下有何定奪?」吳麟征上前一步,肅聲問道。
「先行剿滅張獻忠,再於闖賊聯合,滅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