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947年冬至1948年春,東北野戰軍冒著零下30℃的嚴寒,發動了為期90天的冬季攻勢作戰,殲滅國民黨軍15.6萬餘人,收復城市18座,將國民黨軍壓縮於長春、瀋陽、錦州等幾處互相不能聯繫的孤城內。這時東北民主聯軍已基本上扭轉了東北的戰局。民主聯軍的總兵力已達到52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的總兵力降至55萬人。東北解放區的面積擴大到全東北的97%,解放區人口佔東北的86%,為全殲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奠定了基礎。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的冬季攻勢作戰中,父親右手的食指被凍傷。在戰鬥中,右手的食指要長時間放在槍的板機上,由於天氣極冷,時間太長,最後手都被凍得失去知覺,等從戰場上下來時才發現手已凍傷了。父親後來的右手食指微微地彎曲,指甲很小呈三角棱狀,看起來很特殊。
在過去的一年,父親雖然是在部隊打仗,但畢竟當時父親所在的部隊是地方部隊,行動的範圍總是在吉黑兩省,然而從冬季攻勢作戰以後,父親跟隨部隊漸漸地離開家鄉,開始跟東北民主聯軍後來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不斷地南下作戰,不停地向南、向南。
經過一年多的部隊生活和作戰的鍛煉,父親已成熟許多,不再像剛當兵時那麼稚嫩了。雖然部隊還是整天不停地在行軍作戰,然而父親卻能像一名老兵一樣從容地面對部隊生活的艱苦和戰場的危險環境,也有了更加充足的心理準備去迎接更艱苦更殘酷的戰爭考驗了。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父親所在的部隊經整編后歸東北野戰軍第*縱隊。
9月12日,遼瀋戰役開始后,父親所在的*縱,參加了黑山至大虎山阻擊戰,阻擊戰之慘烈超出想象,遼瀋戰役到11月2日結束,東北野軍以風捲殘雲之勢,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餘人,東北大地終於硝煙散盡,從此再無槍炮聲,恢復了平靜。疲憊不堪的父親和戰友們仰望著那碧藍碧藍的天空,無不露出勝利后的喜悅笑容。
過沈戰役結束后,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10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軍。此時,父親所在的部隊**軍第***師***團的將士們,還沒來得及休整,即奉命入關,參加平津戰役。這時有個別東北籍戰士有了思想波動,不願意離開家鄉,怕走太遠的路,覺得現在已經勝利了,可以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了。然而此時已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父親卻沒有這樣的思想,雖然沒有什麼崇高的覺悟,但跟著黨革命到底的信念還是十分堅定的,所以也就毫不猶豫地參加到後來緊張的軍事行動中了。經過晝夜急行軍,部隊到達平津地區,11月29日平津戰役打響,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64天,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2萬人,控制了北平、天津和華北大部分地區。
同年4月,父親所在的第**軍編入第四野戰軍第**兵團建制,向江南進軍。7月,參加宜沙戰役。9月,為配合第四野戰軍主力進軍兩廣,在湘西大庸(今張家界)殲敵第122軍一部,生俘敵軍長張紹勛以下5000餘人。8月,第***師調歸第**兵團(湖南軍區)建制。10月底,配合第二野戰軍第*兵團參加向川黔進軍作戰。和兄弟部隊一道,解放了重慶、涪陵、廣安、鄰水等地。
1950年1月,第**軍奉命返回改歸湖南軍區建制併兼湘西軍區,父親又跟隨部隊再次進入湖南。這時雖然湖南已經解放,但湘西的匪患並未解除。湘西是指湖南西部28縣,境內溝壑縱橫,溪河密布,峰巒起伏,洞穴連綿,有10多個縣與鄂、渝、黔、桂四省交界,歷朝皆屬統治薄弱區域。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自宋代以來,匪患未絕。進入民國時期,湘西土匪為害尤烈,眾多土匪利用湘西險要的山川形勢割據一方,稱王稱霸,風高放火,月黑殺人,打家劫舍,**擄掠。尤其是國民黨反動派失敗前夕,勾結地方土匪,組建了3個暫編軍12個暫編師,還有「湘鄂川黔**救國軍」等成建制的10多股反動武裝,總數達10多萬之眾。這些匪患不僅給湘西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給剛剛建立的人民政權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父親所在的解放軍第**軍和兄弟部隊進入湘西,在湘北的益陽、常德、岳陽等地執行剿匪任務。
剿匪任務是異常艱險,解放軍戰士面對和生疏的地形、生疏的環境和狡猾的慣匪,危險無時不再,著名的影視作品《湘西剿匪記》和《烏龍山剿匪記》就是當時剿匪情形的再現。父親在跟隨部隊剿匪4個月後也就是1950年5月,由於鞏固新生政權的需要被調至地方部隊,常德軍分區臨澧縣大隊通訊班任班長,1951年3月父親任臨澧縣大隊一連副排長。
這一時期,父親的工作從參加剿匪任務轉移到參加鞏固新生政權上來了。建國初期的鞏固政權工作,主要有三大運動,一是抗美援朝;二是土地改運動;三是整頓經濟秩序。由於軍分區部隊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作戰,這也對部隊幹部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親從調到常德軍分區以後,就不斷地參加各類輪訓,7月到常德軍分區河優教導隊參加集訓,集訓結后,9月到常德軍分區輪訓隊任副區隊長,翌年2月到常德軍分區幹部大隊任區隊長。通過這個階段的集訓和工作經歷,父親不僅熟悉了地方部隊的工作任務、工作方法和工作特點,同時也使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指揮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2年10月,由於新生政權缺乏大量幹部,父親和他的一些戰友被安排就地轉業到常德。至此,父親從1947年春參軍到現在,經歷了五年半的軍旅生涯,從松花江畔踏上戰場,行軍幾千里,縱橫半個中國,參加無數次戰鬥,到湘江之濱,解甲從政,其跨度之大,變化之大,是父親參軍前從未想到過的。如果沒有共產黨,沒有東北民主聯軍,可能父親還是在家鄉種地或是挑貨郎擔呢。這正是,時勢能造就人,艱苦環境能改造人,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的人才能不被歷史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