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吉壯士兀自心神不寧,道:「諸君所言也是。既如此便就此別過。有願上山者要相互照應,有欲下山者與我結伴而行,我等暫先回鄉,待到時機成熟再作打算,山水有相逢,諸君珍重!」
閑言不敘,連同吉壯士共七人相約下山,剩下那二十餘人去山寨入伙,由此按下不表。
吉壯士七人下得山來,一路上也無追兵。不過行人更是稀少。不足三天便又回到那日所經縣邑,吉壯士也未去縣衙叨擾,只徑直去了柳家客棧,只見那客棧晴天白日卻大門緊閉,有人向前叩門詢問,不一會兒閃出一位後生,正是那日店家的小二。店小二見是吉壯士一行人,略顯訝異,目光躲閃道:「諸位壯士,本店已歇業兩天,煩請另尋他處,還望多多包涵。」說罷轉身便拴了門,眾人只得折返另尋去處。行了有百十步,有從者道:「卻是蹊蹺,好好一家客棧,緣何故竟歇業關門!我觀這小二生得一副好皮囊,卻不似忠厚之人!」
吉壯士正心中暗忖:這柳家客棧在此地規模最大,生意也算興隆,今日卻關了門,只有這小二得見,忽而想起前些時山中所夢,也該當這吉壯士熱血心腸,直覺得這其中必有變故,便又折返回客棧。見這大門關了,吉壯士輕叩門環,卻不見有人應。有從者便扯了嗓子向那門裡呼喊,依然無人答應。吉壯士自幼有點逖聽遐視的本領,便將耳朵附於門縫,仔細去聽了幾回。忽有遊絲般的**呼救聲傳入耳中,吉壯士頓感不妙,自那從者手上討了把刀,將刃尖伸進門栓撥了幾次,哪料卻是撥它不動,情急之下運了十分勁道,飛起一腳向那門中間踹去,只聽得咔嚓一聲,門栓斷為兩截。
眾人蜂擁而入。那吉壯士一馬當先把客堂到處搜尋,卻不見個人影。便又飛步上得樓來,前次在此住宿,吉壯士並未住在樓上,那樓上有七間客房,皆雕樑畫棟,都是用得上好木材,地板牆窗一塵不染。吉壯士哪顧得看這些,只持了刀,逐個的搜尋。
眾人齊搜尋過去,直將廊尾一間房開了,地上散了許些陶瓷碎片,正中一道屏風,後面似有何物悉悉索索。吉壯士便提氣躡足,悄然繞過屏風,只見靠牆一張床甚是凌亂,一女子被縛了手足,口中也勒件絲物,束髮也開了,嘴角帶些血絲,滿目驚恐,正如那雨中海棠,花枝抖顫。見著這吉壯士搜尋而來,只記得似曾相識,哪顧得是敵是友,只亂努口嘴嗚咽呼救。
吉壯士顧不上那女子衣衫不整,箭步上前,三兩下把繩索解了。女子雖驚恐未定,猶然識得當日伏牛山上把那賊將不戰而屈的好漢。那時吉壯士披紅掛花得勝而來,一眾相隨的遊俠兒們說得這吉壯士如此這般厲害,一時風光無兩!又在這柳家客棧住了兩日,這女子慕英雄之名,自然多看了幾眼,故是認得。吉壯士定睛一看,也認得是店主的愛女柳翠蘭。
柳翠蘭顧不上手腳麻木,踉蹌了兩步撲通一聲便跪于吉壯士腳下道:「壯士救我!」
吉壯士趕緊將柳姑娘扶起道:「快快請起,小姐莫慌,何故被縛於此?」
柳姑娘道:「說來話長,那日壯士離去后,不幾日便有官府的公差將家父帶走,羅織了通匪及謀反的罪名。說壯士本可以平了那伏牛山的賊寇,且曾被那伏牛山的當家挽留;又說壯士一行是去京城謀反生變,家父與壯士多有瓜葛!先捕拿下了獄,死罪定是免不得。」
吉壯士道:「豈有此理!我等即便謀反,又與柳家客棧何關!這些個昏官著實可恨!」
柳小姐道:「實情卻不是因了壯士的緣故,家父經營柳家客棧多年,生意在本縣邑也算是數一數二,衙門的張縣尉覬覦已久,多次以利害相挾。家父只認天理昭昭,哪裡肯讓。原先每年要給那縣尉五十兩份子錢,卻還不罷休!」
吉壯士道:「這狗官不懼王法?」
柳小姐道:「張縣尉盤距了本縣多年,在官場頗有些倚靠,幾任縣大老爺也奈何不得。」
吉壯士道:「方才見那小二開門,此時卻緣何不在?」
柳小姐聽得此問,竟是悲從中來,潸然垂淚道:「他本是家父七年前收留的落魄後生,看他還算機靈,家父本想多加栽培,看看品性。原先的老掌柜年老力衰,待過了今秋,老掌柜退了,客棧便交由他打理。」
這柳姑娘越說越悲,竟嚶嚶哭出聲來,邊更咽道:「家母早逝,家父未曾續弦,膝下無子,本也有將他招贅之意,卻未明言。我雖不十分中意,只要為人善良厚道,也算了卻家父一樁心愿。哪知這斯耐不得家父嚴厲,便懷恨在心,與那縣尉一拍既合,一併污告家父通匪,實則欲合夥霸佔客棧。今日更是欲強佔小女,小女不從,更起了殺心。壯士若晚來一刻,小女命休矣!」
聽聞至此,吉壯士已是劍眉倒豎,安撫柳姑娘道:「小姐莫要悲傷,我等自京城而回,已有反心,大不了除了這賊子並那狗官。只是如何營救令尊,須從長計議。」
話音未落,只聽得街道上人喊馬嘶,須臾便有步騎不下一二百人將這柳家客棧團團圍住。原來那小二見是吉壯士前來,早從後門溜走。說來湊巧,張縣尉這幾日接了上峰官文,為防民變,每日督察,這日帶數騎隨從當街與那小二遇個正著。那賊子小二隻如此這般一說,張縣尉如臨大敵,立馬糾集了各捕頭捕快、三班衙役並家丁家將僕從二百餘人,各帶了弓矢刀槍,將客棧圍了。
張縣尉倚仗人多勢眾,也並不十分懼怕吉壯士勇武難擋。此時天近黃昏,這邊命眾兵將燃了火把,箭上弦、刀出鞘,只待客棧內吉壯士人等一露面,便箭如飛蝗,若是如此,眾人非死即傷,絕無全身而退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