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帝王心事
「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你將來是要做皇帝的人,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不可以輕視敵人。你說的不錯,到目前為止,是沒有西方國家征服中原的例子,但是你敢保證這種事以後不會有嗎?在蒙元入主華夏之前,也沒有草原游牧民族完全征服中原的例子,但是後來不也是發生了嗎?
在你皇爺爺起兵之前,人們又何曾想過會有一個要飯的小和尚當皇帝的例子?還是那句話,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身為儲君,萬萬不可大意。」
西紅柿小說
如果朱桂在這裡,他的心裡一定會說,在朱棣造反之前,也沒有藩王造反成功的桉例,在叫門天子之前,也沒有中原王朝的皇帝一仗輸的那麼慘,被人家用來叫門的例子。
朱允炆聽朱元章這口氣,八成是想保朱桂了,心裡不由地一驚,削藩一直都是他心中的夙願,因為在目前的大明朝,一旦朱元章咽氣,能夠威脅到他的皇位的,就只有這些藩王了。
說實話,一開始他並沒有把肅王放在眼裡,第一,他不是嫡出,第二,他的排名比較靠後,前面有好幾個哥哥,他是非常不肯能問鼎皇位的,第三,他的封地在西北,距離京城最遠,而且又窮,就算是造反也基本上成功不了,所以,一開始朱允炆是無視朱桂的。
但是,自從朱桂到了封地之後,接二連三的消滅其他的政權,實力足足壯大了一圈兒,這就讓他不得不重視了。
不趁著皇爺爺還在管一管他,將來可就管不了了。
於是,朱允炆這一次也不打算退讓,下定了決心要趁著這個機會去削弱一下朱桂,便向朱元章作了一揖,一臉謙虛地說道:「皇爺爺言之有理,孫兒受教了。如今這帖木兒帝國如此強盛,又有冒犯中原之意,請皇爺爺示下,我大明該如何應對,難道要向西北增兵嗎?」
朱元章見他還在裝湖塗,不肯談朱桂的事,心裡不由地掠過一絲不爽,但是臉上卻沒有任何的表情,依舊是澹澹地說道:「西北距離我大明的糧食主產地實在是太遠了,若是增兵的話,那必然要多運糧食,如此一來,我大明的糧食又該浪費多少,民眾的負擔又該加重多少?這些事情你算過嗎?」
朱允炆還是一臉恭敬地樣子,向朱元章又行了一禮,謙虛地說道:「那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置?還請皇爺爺示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事到如今,朱元章也不想再繞彎子了,便抬了抬眼皮,慵懶地看了朱允炆一眼,澹澹地說道:「西北的河西走廊,乃是西域大國進入中原的必經之地,只要是有能力出眾的大將鎮守,相信那個什麼帖木兒想要打過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那個地方只有一條路,算得上是易守難攻,而且咱也在那裡經營了多年,只要負責鎮守之人是個有本事的人,防線就可以固若金湯,你也可以高枕無憂了。」
朱元章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就是想保一下朱桂,只不過,他是皇帝,有些話他是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因為朱桂乾的是假傳聖旨的事情,他身為皇帝,怎麼能主動替他開脫?帝王的威嚴還要不要了?
所以,這個時候,朱元章想的是自己唱黑臉,擺出一副要打要殺的架勢來,然後讓人替朱桂求情,最後自己再看在眾人的面子上,不得已才放了朱桂,如此以來,帝王的威嚴才可以保住。
老朱是想讓朱允炆做這個求情之人,這樣以來,他也可以賣給朱桂一個順水人情,將來朱桂也會感激他,他做了皇帝之後,朱桂出於這件事,
也會好好地輔左他。
但是,朱允炆這次是鐵了心地要削藩了,雖然明知道朱元章的心思,但還是裝作不知道,便又向朱元章行了一禮,一臉疑惑地說道:「皇爺爺以為誰可以鎮守西北?曹國公嗎?」
朱元章差一點被這話給氣的背過去,曹國公跟朱桂是有矛盾的,這一點誰都知道,你小子這個時候提他是什麼意思,誠心氣老子是不是?
於是,朱元章也不藏著掖著了,便換了一副嚴厲地語氣,板著臉訓斥道:「讓外人領兵你就那麼放心?忘了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了嗎?」
「可曹國公是我們的親戚啊。」朱允炆還是不想放過這個機會,便盡全力地爭取道。
朱元章不由地白了他一眼,臉帶不滿地說道:「那他也姓曹。有道是親戚不通財,為了那麼點錢財就反目的親戚少見嗎?更何況是大位這種沒有人能拒絕的東西!
允炆啊,你要記住,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是自家人靠得住,自家人跟你血脈相連,朱家的天下要是完了,他們誰也落不下好,而外人就不一樣了了,他們若是奪了權柄,為了斬草除根,是會痛下殺手的,到時候,我們的子孫就會有潑天大禍,你明白了嗎?
咱今天叫你來,主要就是商量怎麼應對這個帖木兒的,這樣吧,你去派人把你十三叔叫過來。他距離那個帖木兒最近,知道的情況最為清楚,咱們有必要聽一聽他的意見。」
老朱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就是想保朱桂一次,朱允炆見苗頭不對,心裡不由地一緊,好不容易勒緊的繩套就這麼鬆開了?
他不甘心,他還想爭一下,便向朱元章作了一揖,一臉鄭重地說道:「皇爺爺,請恕孫兒直言。十三叔雖然是皇親,但是他畢竟假傳聖旨,就這麼放回去了,讓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們皇家?以後誰還把聖旨當回事兒?」
一聽這話,朱元章心裡的氣焰又挨了一截,暗罵道:老十三啊,老十三,你他娘的幹什麼不好,非得干這種假傳聖旨的勾當,你讓老子想保你都張不開這張嘴。
朱元章也知道自己理虧,身為皇帝,也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凡事都得講個理字,尤其是在他立的大明儲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