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門

安遠門

看到鑾駕動了起來,凡冊對宋獻策說:「軍師,聽聞崇禎二年皇太極率軍進犯京師,繞道喜峰口進入北直隸,袁崇煥率九千關寧鐵騎迎戰清軍三萬多精銳騎兵,經數小時混戰,轉戰京師周邊十餘里,終將其擊潰,擊殺對方數千人,自損一千多騎;此戰雖有清兵連續作戰體力下降之因,但關寧鐵騎也由山海關長途奔襲而來,故朕以為關寧鐵騎之裝備可克清軍。」

宋獻策回復道:「稟皇上,關寧鐵騎手握三眼火銃確是良配;此銃三個槍筒鑄在一起,槍筒尾部與木棒相連,可連發三槍,且三眼槍筒重達二十五斤,發完之後可雙手緊握,用作重鎚攻擊,可破清軍棉甲,如遇重甲步兵也可擊打勁部及頭部破之。」

凡冊了解明清度量衡,明朝一斤相當於現代一斤二兩,宋獻策所說二十五斤就相當於現代三十斤,所以史書記載千真萬確,看來的確是利器。

明朝到了後期大量裝備三眼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便宜,據史料記載三眼銃造價七錢銀子,而鳥銃雖然精度高火力更強,但造價自然更貴,每桿二兩多銀,且不能像三眼銃那樣用作重鎚進攻,故對於財政捉襟見肘的明朝晚期來說,三眼銃絕對是最正確的選擇;看來破滿清八旗和蒙古八旗非三眼銃莫屬,但漢軍八旗之火器該如何破解?

凡冊想聽宋獻策意見,於是問道:「軍師,三眼銃可破滿、蒙八旗,然漢軍八旗裝備數千火槍及幾百火炮,其紅夷大炮已有百門以上,該如何破之?」

宋獻策說道:「稟皇上,紅夷大炮威力巨大且射程之遠,看似兇悍,但越遠則越難命中,需以數量取勝,另此炮重達千餘斤,極難運輸;據臣了解,清軍攻城常將幾十門紅夷大炮布置於兩三百丈遠處,炮口輪流平射,傳統城池極難防禦;不過此炮發射之後,需複位再清理炮膛內殘留,不能連續射擊;臣以為,想破之,一是建立火器軍,以炮群對炮群,二是訓練一支重裝騎兵,迂迴至後方,近距離破之。」

凡冊明白,明朝一丈相當於三米,那宋獻策所說兩三百丈就是六百米至九百米,這跟相關史料上描述的有效距離相差不大,看來紅夷大炮確實是勝負的關鍵。

同時他清楚,清軍自從崇禎四年攻佔瀋陽后俘獲了一批火炮工匠,成功仿製了紅夷大炮,後來又接收了幾批明朝降將及他們帶去的火器,火炮裝備數量和質量迅速提升,想要對抗必須要有對等的火力輸出,不然一切都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空談。

鑾駕在安遠門停了下來,親衛胡一山、都尉吳長勝跪在車外同時說道:「稟皇上,鑾駕已至安遠門,請皇上巡視。」

凡冊起身往外走,剛出馬車就看到城門下站了左右兩列身穿鎧甲的將領,陣容雖不及中營,但也有幾人。

看見凡冊下來,眾人均同時下跪,領頭的兩人說道:「臣谷可成率眾將領恭迎皇上!」「臣田虎恭迎皇上!」

身後的四位都尉亦說道:「臣等恭迎皇上!」

凡冊下車后說了句「平身」,就領著宋獻策向城門左側登城斜坡入口走去,胡一山及吳長勝緊跟凡冊身後,眾將士也起身緊隨。

當快走到時,兩名站崗兵丁立刻拉開橫在入口的柵欄,一條通向城牆頂部的登城坡道展現在眼前;此坡道至少寬七八米,看地面鋪磚形式分成了兩部分,靠城牆的右側部分築成了台階狀,大概一米多寬,應該是供步兵上下的登城步道;遠離城牆的左側部分則是築成了光滑的斜坡狀,大概六七米寬,應該是供將士騎馬上去的登城馬道。

凡冊開始踏著登城步道走上去;走了幾步,跟隨在身後的谷可成說:「稟皇上,臣有事啟奏!」

凡冊停了下來,說道:「將軍請講!」

谷可成說道:「稟皇上,去年前營左果毅將軍謝君友在郟縣之戰中不幸身亡,此位一直空缺,臣暫時兼領謝君友部軍務,無奈前營事務繁雜,故奏請皇上誰可繼任?」

凡冊一聽,原來此位一直無人,於是反問道:「將軍心中可有人選?」

谷可成說道:「稟皇上,臣無人選,全憑皇上定奪!」

凡冊聽到谷可成的回答,滿意得繼續往城牆上走去,眾人也跟著繼續往上。

上了城牆,凡冊看到整個安遠門為雙重防禦結構,城門外設有瓮城,城牆城門及瓮城城門上也都築有大型箭樓,兩個箭樓均高五層,面寬二三十米,相當威武霸氣;再往兩側看,整個城牆每隔一段距離就要設置凸出去的馬面,馬面上均設置小型敵樓,可以用於增強防禦;不過在這新舊武器交相輝映的時代,老祖宗留下來的城牆再堅固也抵不住紅夷大炮的轟擊,這就是矛與盾的關係。

凡冊想了一會又往近處看,城牆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個站崗的兵丁,這些兵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丁旁就是自己心心念念想看的大順軍火炮裝備;掃了一眼,基本都是身長不過七八十厘米的滅虜跑、虎蹲炮及一米來長的佛朗機炮,只有城門正上方設置了四門近兩米長的大型佛郎機,走進其中一門查看,上面鑄有文字「崇禎十二年制佛郎機炮重七百六十斤」,四門重量相差無幾,只是年號略有不同,但都為崇禎年間製造。

凡冊轉身問身後的宋獻策及谷可成說道:「宋軍師、谷將軍,明朝野戰精銳雖損失殆盡,但朕敢肯定,山西太原鎮、大同鎮,北直隸宣府鎮及居庸關,守城明軍仍有不少火炮,我軍攻城如無利器,明軍在城牆之上用火炮攻我,如何破之?爾等又可知關外滿清一直虎視眈眈,欲入主關內,在數年之前就成功仿製佛郎機及紅夷;尤是紅夷大炮,滿清已製造上百門,並組建了重炮營,此炮身長三米重兩千餘斤,可將幾斤重炮彈射至三百丈開外;如兩軍對壘,百炮齊射,試問有誰可擋?」

谷可成聽聞皇上如此關心火炮,搶先說道:「稟皇上,前幾日劉將軍與臣商議軍務,說道西征大軍佔領寧夏、固原、蘭州后,繳獲鳥銃、三眼銃、滅虜炮、佛郎機炮較多,且三鎮城門上均設置多門五尺長大型佛郎機炮,另將士搜查軍械庫發現均有部分失修之火器,因局部損壞而擱置一旁,其中寧夏鎮閑置大炮數量較多,修復較為容易;至於紅夷大炮,臣只在潼關見過,進入長安后也未曾見得。」

凡冊想,我靠,五尺,也就一米六七長,完全不是個檔次啊;看來紅夷大炮確實是大順短板,雖然宋獻策說可用重裝騎兵繞至後方破紅夷炮陣,但滿清重甲步兵及精銳騎兵必在陣前防護,就算可以突入,恐怕到炮陣時也已精疲力竭;要破清軍紅夷炮陣,看來必須炮群對炮群,並且在火力及射程上具有絕對優勢。

宋獻策見谷可成說完,繼續說道:「稟皇上,劉將軍說寧夏、固原、蘭州火炮年久失修,看來明朝財力已然枯竭,且明朝重心在於防範東北滿清,由此可推西北邊鎮武備必有鬆弛,另據臣了解明軍並未在西北邊鎮布置紅夷大炮,請皇上明鑒。」

不論西北邊鎮有無紅夷,凡冊明白大順的敵人在關外,必須要造出比明朝及滿清火力更大、射程更遠的火炮,同時也要組建一隻成建制火器軍,用於遠攻近戰;想著想著他開始朝城牆下走去,今天的巡視很有意義,讓他見識了大順王朝的致命短板,同時也給自己改變歷史指明了方向,努力吧,少年!努力吧,大順國!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篡明1644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篡明1644
上一章下一章

安遠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