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顏昭制服獄霸
顏昭是鐵了心,要到沙門島上闖一遭。
在濟州府的牢獄管理處,兩院節級呼保達為顏昭偽造好一切公文,又在顏昭的額頭刺下一個「囚」字。
「顏兄弟,為了日後去掉額頭的字,我特讓刺字的人下手輕些,只是傷了表皮,以後,只要你去掉外面的皮,就能長出新肉來,囚字自然就沒了,只是會留下疤痕。」
呼保達讓刺字的獄卒下去后,又悄悄對顏昭說:「這次押送去沙門島的囚犯中,有個狠角色,姓徐,叫徐順,是河北的大賊寇田虎的手下,這次能拿下他,還多虧了他在濟州的姘頭告發,如今,他已具結悔過書。聽說他和沙門島的監押劉慶還是遠房的親戚,所以,今晚我把你和他關在一起,只要你能制服他,上島后要辦事可就方便多了。」
顏昭:「此人如此匪性,呼兄是如何讓他俯首的?」
呼保達笑道:「他的軟肋就是這個濟州的姘頭,此女花容月貌,據說淫技超群,故爾能讓徐匪為之捨命。」
顏昭道:「好啊,今晚就讓我來見識一下這個土匪。」
濟州大牢,獄卒押著顏昭穿過陰森森的牢房走廊。
透過牢獄的鐵門,顏昭能看見牢房裡,一雙雙吃人的眼睛惡狠狠地盯著他。
「看什麼看,新來的犯人!」獄卒怒斥扒在牢門上眼睛放光的犯人。
來到裡間一所大號牢房,只見裡面關押五個犯人。
獄卒打開牢房,把顏昭推了進去,門「咣」地一聲鎖上了。
借著牢房牆壁上的一盞油燈,只見一個滿臉鬍鬚的粗壯男人,坐在草團中央,周邊圍著四個犯人,眼睛齊刷刷地望向顏昭。
顏昭瞥了一眼大漢,根據呼保達的描述,此人正是土匪徐順。
「小子,年紀輕輕,犯了什麼罪進來?」徐順冷冷地問。
顏昭並不答話,在牢房裡找個角落兀自坐下。
「你耳聾了嗎?我大哥問你話呢?」其中一個囚犯站起身,走到顏昭面前,踢了他一腳,問道。
顏昭拍了拍身上的灰,輕聲說了句:「殺人!」
「什麼,你會殺人!」徐順指著顏昭,半晌之後,大笑著回應道:「我看是人殺你吧!」
又一個囚犯,走到顏昭的面前,用手扇了一下顏昭的後腦勺,嗤笑道:「你小子還挺會編故事,老子讓你清醒一下。」
眾囚犯見狀,都哈哈大笑起來。
「既然你如此不懂得尊重人,我來教教你如何做人!」
顏昭望著這個囚犯,大喝一聲:「跪下!」
還沒等囚犯反應過來,顏昭便使用「意念術」,一股看不見的神力打向囚犯的膝蓋,囚犯的腿一軟,跪在了顏昭的面前。
所有的囚犯見此情景,都不禁目瞪口呆。
跪倒在地囚犯剛想站起身,一股無形的掌力打在他的肩上,讓他再次跪在地上。
「你這小子,看來還真是個練家子,讓老子也來領教領教你小子的功夫!」
徐順不想在眾囚犯面前失了自己的威風,便站起身走向顏昭,他一邊走,一邊運氣凝神,顏昭看了眼徐順,也暗自將體內的真氣運到右手掌心,此時,他只覺得手心裡,一股熱火在燃燒,「火焰掌」已蓄勢待發。
徐順慢慢走近顏昭,然後,一聲大喝,將全身的力氣集中在雙掌上,打向顏昭的胸脯。
顏昭順勢伸出右掌,接過徐順的掌力,然後,再用力推出。
只聽一聲慘叫,徐順在地上滾了起來,一直滾到牢房的另一角。
他的雙掌已被顏昭的火焰掌燒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其他囚犯見狀,紛紛跪在地上,大氣不敢出。
「你小子,用了什麼邪門術?」徐順抱著雙手,哭喪著臉問道。
顏昭輕蔑一笑,問:「你可服了?」
「服了,服了!」徐順躺在地上,連連點頭。
「你只是傷了點皮肉,無礙大事,我這裡有金創葯,散在手掌的傷口上,幾個時辰就好。」
顏昭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紙包,扔給徐順。裡面是一些褐色的粉末,徐順打開后,將粉末散在手掌上,一股清涼之感從掌心漫延開來,他頓時覺得心裡好受多了。
「謝少年大俠不殺之恩!」徐順跪地移到顏昭面前,連磕幾個響頭。
其他的囚犯也紛紛跑到顏昭的面前,磕頭求饒。
「大家都起來吧,我們都是一個牢房的朋友,理應相互照顧支持!」
「少俠說得對!」
「我們聽少俠的!」
徐順和眾囚犯都表態聽從顏昭的指令,這正是顏昭想要的結果。
「咱們此番發配沙門島,凶多吉少,還望大家團結起來,一起面對!」顏昭說道。
「少俠說得的,此沙門島上甚為兇險,不過,我此番已託人給島上的監押劉慶送了大禮,想必他會對我們網開一面。」徐順得意地說道。
「噢,這劉監押和你是什麼關係?」顏昭故作驚訝地問。
「他是我一個遠房的叔叔,雖然是遠房的,不過,這年頭,只要有錢,再遠房的親戚也能走成親爹!」徐順拍著胸脯保證道。
顏昭心想:這個徐順,看來當土匪這麼多年,沒少搶到錢!
第二天一早,呼保達領著解差,來到顏昭所在的牢房,看見顏昭神情得意的樣子,就知道,顏昭成功制服了徐順。
「準備啟程了!」
押送犯人的解差走進牢房,為每個囚犯戴好頭枷,穿好腳鏈,然後,押著囚犯,依次走出了濟州大獄。
呼保達騎著馬,眾解差押著眾囚犯,走出濟州城,沿著一條土路向東前行。此時正值冬季,寒風呼嘯,解差和囚犯雖然都是棉衣裹身,依然是冷得直打哆嗦。
「這鬼差使,偏偏是在冬天去沙門島。」一個解差抱怨道。
「拿了俸薪,是要做事的,不然,乾脆回家休息去!」呼保達喝斥了一聲,眾解差不再說話。
囚隊離開濟州城,剛行沒多遠,就見宋江帶著幾個人,押著三輛馬車,在前面的岔路口等候著他們。
宋江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