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二章 背叛
但是利國偉剛剛升起這一豪情壯志,卻被現實無情的擊垮了。
原因無他,玉龍銀行憑藉香江危機這一機會,在市場上左右拼殺,擠掉恒生銀行,成為了本港第三大銀行。
這讓利國偉很是吃驚,要知道此前的玉龍銀行可是名聲不顯。
現在一下子超過恒生銀行,利國偉如何能忍。
而且利國偉知道一旦被玉龍銀行超過,以後再也沒有指望了。
因為作為銀行家,利國偉深知李志文的可怕,這傢伙的產業遍及本港,集合起來,恒生銀行可比不上。
即使恒生銀行背後有滙豐銀行這個大金主。
而此時利國偉恰好看到了香江紡織行業集體排擠麒麟服飾。
此前利國偉只是搖搖頭,畢竟在利國偉看來,麒麟服飾實在雞肋,這可打不倒李志文。
知道恆基兆業的李兆集和新世界的鄭語桐的到來,讓利國偉看到了希望。
李兆集和新世界提出一個新想法,拉何少恆下水。
而何少恆已經隱退,李兆集和鄭語桐無從下嘴,所以找到了利國偉,想從他這裡找找靈感。
利國偉當然知道何少恆的弱點,那就是恆昌行了。
葉志成,廣府東莞人,祖籍廣東東莞石龍鎮,是恆昌行的總經理。
在香港從事工業難,而在工業領域做出自己的品牌更不容易。香港是國際化金融貿易物流中心,工業在其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不足6%,從業人員不到二十萬;在香港的股票市場上,工業股的市盈率遠較金融地產股要低,儼然是「二流產業」。
1971年,集團創始人葉志成和妹妹葉鳳娟在香港西營盤一個佔地僅四十尺的小門店,起名「恆昌行」,自此開始葉氏化工最早的石化業務。
開始的業務模式就是買進大桶化工原料,分裝之後推著自行車一家一家工廠地「行街」推銷……第一單生意的銷售額為四千零八十港幣,而這第一次生意就是何少恆做的。
在跟工廠逐漸熟悉之後,葉志成很快發現這些工廠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天拿水,於是他們開始做天拿水的生意;而後來又發覺這些工廠用天拿水來調和油漆時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因為條件所限,往往也很難分清問題到底出在哪一環。
聰明的葉志成於是又找到工廠負責人說,乾脆你們的油漆也從我這裡拿吧,這樣出了任何問題,你們只要找我就行。
憑藉此前積累的信譽度,不少客戶接受了這一建議,於是紫荊花油漆應市誕生……
沒有豪言壯志,沒有宏偉藍圖,只是憑藉自己敏銳的市場觸覺,創始人積極嘗試並牢牢把握住了每個市場機會,並憑藉「勤可補拙」和「誠可取信」的創業宗旨,不斷獲得進步,當年的恆昌行也開始逐漸成長壯大。
1991年,葉氏化工在香港成功上市,這將葉氏化工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從一家家族企業發展到上市公司,葉氏三兄妹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成功地向企業管理者角色轉變,以更開放的心態了解外界、接受多方面的意見和看法;另一方面,也逐漸適應形勢需要,引入許多優秀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和相關人才,隨市場變化不斷調試企業管治結構,建立科學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的操作更加規範也更加高效;而上市公司的身份使得葉氏化工集團的融資渠道暢通很多,從而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合作夥伴。
然而上市之後,更多的錢,更多的機會也曾讓葉氏化工「迷失」過一段時間。
1991上市之初,資金充沛,葉氏化工業務曾出現了多元化趨勢,集團涉足了貿易、儲罐等業務領域。
這使得公司當時的負債率曾一度超過百分百的警戒線。為了解決銀行負債過高的問題,公司管理者開始反思,並於1996年公司開始著手業務重整,將一些與化工主業無關的業務相繼剝離。
如其中對貿易業務的剝離,儘管1996年時集團的化工貿易佔到整個公司業務的三成到四成,但考慮到其起伏性大影響整個集團的穩定,葉志成仍毅然將其剝離。
當年這一「壯士斷腕」般的舉動令很多人不解,但它恰恰卻幫助葉氏化工成功躲過此後一劫——化工貿易剝離之後,葉氏化工的負債率大幅下降,從而在緊隨其後到來的金融風暴中,有效避免了企業因為負債率過高而破產倒閉的危險。
也正因如此,風暴過後葉志成先生總結經驗,鄭重提出了「專註本業」的口號。他表示:「如沒有1996年的業務重整,我們就可能挺不過這場金融風暴,也就可能沒有葉氏企業今天的發展。在此次金融風暴中,很多香港公司或三五個月,或一兩年就垮掉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其發展偏離了本業,進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因此,我們總結多年發展經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註本業!」
1997年對於葉氏化工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香港回歸祖國;這一年葉志成先生提出了「專註本業」的口號;這一年經歷了金融風暴歷練的「葉氏化工」步入了長達5年的調整期。
首先,針對紫荊花漆當時在內地的很多地區,與當地合作夥伴分別合作建廠,因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各自為戰,結果出現互相搶奪市場、互相傾軋的不良現象,葉氏化工決定收回分散的經營權。至此,紫荊花漆實現了全國統一管理、統一品牌推廣,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正軌。
其次,也是這5年內,葉氏化工明確了「專註內地市場」的戰略。
葉氏化工上市之後曾有段時間在內地不斷開廠擴張,並將目標客戶鎖定在台商和港商,但1995年以後,這類客戶發展速度明顯放慢,葉氏化工投資新建的許多工廠出現了「吃不飽」的現象,業務發展前景不明。
與此同時,葉氏化工也嘗試開拓海外市場,在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都設立工廠,還在新加坡設了貿易公司,而後來發展卻並不盡如人意。
葉志誠先生的弟弟,集團副主席葉子軒先生就在當時考察完越南市場后,提交了一份分析報告,明確分析了市場狀況:「越南是有潛力的市場,但不是今天的市場,相對於內地巨大的市場空間,越南市場規模太小;而且競爭對手多是華僑,他們在東南亞地區做生意更內行、更擅長。」
於是,經過5年的梳理和養精蓄銳,葉氏化工發展逐漸明確了方向,集中力量在中國市場,並積極調整,蓄勢待發。
2001年,調整期后的葉氏化工集團再次遭遇了金融危機的考驗。但這一次公司憑藉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穩健的市場策略,不但順利度過了危機,更通過市場汰弱留強,使自身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整體亦獲得了平穩快速的增長。至此,葉氏化工正式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時至李志文穿越的2005年,葉氏化工集團總員工總數已近五千人,市值達五十億港幣,2011年銷售額預期將超過八十億港幣,而2013年每年銷售額更預期將突破一百億港幣,相信公司的市值也會進一步提升。
在談及企業成功的秘訣時,集團主席葉志成先生這樣表示:「作為資歷最老的一名員工,我深深感受到,過去四十年間,我們賴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首先是『人和』二字。我何其有幸在創業歷程中,得到了無數人的幫助,特別是我們的管理團隊,以及很多很多的同事共同攜手,心無旁貸,一起打拚。因此,對外我們奉行謙厚及守信;對內,我們視員工為公司命脈,尊重及關愛他們。同時我們也在企業內部倡導一種『小老闆』制度和文化——通過實施獎評計劃,對每位員工的績效進行定期考核,鼓勵員工成為企業的小老闆,以小老闆的專註,投入企業營運中,並把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掛鉤。我們另一個重要的成功要素——『渴才』,即視人才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禮賢下士,量才而用,並努力為我們的員工提供公平、寬鬆和具有發展前景的職業空間,期待在企業發展和員工成長之間獲取最佳平衡與共贏效果;我們也始終秉承『專註』的信念,以專註、專業的態度在化工領域內深耕細作,成立接近四十年至今,只從事生產及銷售溶劑、塗料及潤滑油的核心業務,將力量集中在我們最擅長和最熟悉的領域。經驗也表明,因為我們專註於一項業務,所以一定會看長線,而長線的策略每每能平衡當下決策,從而帶領我們跨過一個又一個經濟難關。」
對於華夏工業報的採訪,葉志成說的很動容,在香港能夠堅持製造業非常不容易。葉先生在這個行業里一干就是三十五年,並獲得了香港青年工業家獎。請問,長期支持您立足工業的內心動力是什麼?
葉志成:坦率地說,我從來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作為自由港,香港人的機會比較多,而工業股的市盈率相對比較低,所以從業的人不是很多。但是,無論地產狂潮,還是股票熱浪,我都沒有想過離開工業,每一個人的追求不一樣。
我從青年時代從事第一份職業開始,就在製造業行業一直干到現在。在這個行業里我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心血,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從事其它別的行業。
現在來想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喜悅之情與滿足感,使自己三十五年執著此業。
三十五年來,即便是在金融風暴受到波及,但是我們穩步發展,我內心感到很滿足。當看到公司的業績在平穩增長,當看到現代化工廠在大陸的各個荒涼之地建立起來,我都會感到由衷的高興。我想就是這個原因。
今年,葉氏化工集團旗下「紫荊花」漆獲得「華夏名牌產品」稱號;入選福布斯亞洲優秀企業兩百強,請問,您覺得葉氏化工集團成就優秀有何特別之處?
葉志成:能夠獲得這些榮譽,高興之餘,更多的感覺是壓力與責任。「紫荊花」這個品牌創建於1982年,以香江市花命名,很受人們喜愛。「紫荊花」漆能夠獲得「華夏名牌」,這不僅是葉氏集團的榮譽,也是屬於香港工業的榮譽、香港人的榮譽。
中國名牌每3年都要進行複審,我們要珍惜這個榮譽,只能努力做得更好。
我們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葉氏企業的宏圖就是:專註本業。也許這就是我們取得成功的一個特別原因。
三十多年從事此業,由專而精,自然做得出色一點。
葉氏企業在發展進程中,曾經偏離過專註本業的原則:在1991香港上市之處的一段時間,集團的業務出現了多元化趨勢,也做貿易、儲罐等業務,偏移主業。
致使我們的負債率高達110%的警戒線。為了解決銀行負債過高的問題,1996年我們著手業務重整,將一些與主業無關的業務相繼剝離。
經過去繁就簡、突出主業,葉氏的負債率下降到四成以下。
這樣,在金融風暴來臨時,避免了企業因為負債率過高而破產倒閉的危險!
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1996-2001年間,雖然集團總體上都有贏利,但是波動很大。經過5年的業務重整,到2001年,我們不但比較順利的度過了金融危機,而且主業務的競爭力得到了提升,集團業務取得了平穩增長。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1996年的業務重整,我們難於挺過金融風暴!也許就沒有葉氏企業今天的發展。
總結我們三十五年的經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註本業非常重要!在金融風暴中,很多香港公司或是3、5個月或是1、2年就跨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偏離了自己的本業,進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為了銘記這條經驗,2001年10月25日,在公司創立三十周年紀念日,集團的名稱正式改為:葉氏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表示集團三十年前創業於化工,日後亦將永遠立業於化工。
但是葉志成說這麼多,也解除不了他只是恆昌行的董事長,卻不是恆昌行的大股東。
這一切就要從當年那場收購戰說起了。
1978年,榮氏投靠香港的親戚,隻身來港。
不久,妻子及長子、女兒來港團聚,1983年,三子出生。
榮氏的父親持有香港的一些紡織股,原來這些紡織廠在上海,解放前夕
遷到香港。
榮氏的父親從未動過股息,經過近三十年的增長,這些紡織股如今價值不菲。
但香港的紡織業己進入夕陽階段,榮氏毅然售股套現,用這些資本與黨弟開辦電子廠。
榮氏任廠長,產品銷往內地,生意日漸火紅。榮氏的股份,由最初的三分之一,增至六成。
這家電子廠被美商高價收購。榮氏一點也沒有痛失江山的惆悵感,「價格可以,何樂不為?」
這家非上市的私人公司若要力保,可萬一無失,榮氏卻沒這樣。
榮氏拿兩百萬美元的資金,在美國作了一項開拓性的投資——VentureCapital,從事電腦輔助設計。投資對路,在1984年在美上市,成為美國此類公司上市的第一家。
榮氏見好就收,出人意料地將股權出售,套回四千八百萬美元摺合港幣三億七千萬,加上出售香港電子廠全部收回的五千六百萬港元,榮氏身家已有四億多港元。
六年功夫,將資本翻了許多倍——可見榮氏是塊經商的好材料,這也可以看出來,折騰才可以成功。
當然,沒有他父親及海外親戚,他的事業不可能這麼順。
新移民中,不乏經商才俊,他們均窮得叮噹響,上哪去弄啟動資本和高額借款?
榮氏放棄在美國做電腦富翁的志向,回港發展,不少人情出他的意向,準備在他父親開創的中信大展拳腳。
1979年10月,中信在京城成立。董事長掏錢租下賓館的兒間房做辦公室,成員才十多人,沒有公車,員工外出辦事都是騎自行車或擠公共汽車。
而到1993年,據傳媒報道,總部設於五十二層的京城大廈的集團總部,總
資產達五百零七億人民幣,擁有三十家子公司,近3萬職工,有投資企業約六百多家。
香江公司,是集團重要組成部分。1980年,集團便在香江設立投資機構。
1985年,在香港註冊成立了投資公司。
這一年,榮氏居留滿7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榮氏已賣掉自己的公司,來香港分公司幫忙投資策劃。
他算得上公司的「老香港」,並且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在香港行情熟,人頭熟,英語粵語皆不在話下,顯然比一些直接來自京城的人更吃得開。
1986年,集團不少人提議讓榮氏正式加入。
榮氏並非非得進集團不可,他有獨立辦公司的能力,自己賺錢自己花,不受任何官方機構的制約。
於是,榮氏提條件,第一,由他組閣選用人才;第二,要賦予他相當的權力,不必事事彙報。
榮氏的要求得到董事會的認可,榮氏正式加盟香港分公司,出任董事。
1987年,榮氏接替職位,擔任董事總經理。
香江分公司規模的急劇膨脹,全靠一系列成功的收購。
1987年2月,香港分公司以十三億港元購得國泰航空出讓的12.5股權。
與後面的收購戰比。這還只是榮氏小試牛刀。
榮氏養精蓄銳,積極尋找合適的殼。
這個殼即是泰富發展。前身是馮景禧創立的新景豐發展,1986年易手轉讓,1987年為永新集團曹光彪所控,曹氏任主席,佔有泰富50.7股權。
曹光彪是香港毛紡大王,1986年頭腦發熱,拉包玉剛加盟「振興民族航空事業」,孰料,港龍航空成了財政黑洞,弄得曹氏焦頭爛額,他有意把泰富作殼出讓。
榮氏聘請收購專家梁伯韜、杜輝廉創辦的巨富勤為顧問,並與曹氏私下接洽商談。
1990年1月,香江分公司宣布全面收購泰富,以每股1.2港元的價格收購曹光彪的50。7泰富股權,計三億零八百股,並以同樣的價格收購小股東股份。
泰富市值七億兩千五百萬港元,是一家投資地產的小型上市公司。
收購經過複雜的換股增股,到1991年6月,泰富發行新股,集資二十五億一千萬港元,郭鶴念、李佳成認購新股。
泰富的股權分配是:香江分公司49,郭鶴年念20,李佳成、曹游標均為5,其餘為公眾小股東。
泰富改名為中信泰富,分公司借殼上市,集資二十五億餘港元,並拉入郭鶴念和李佳成這樣的商界巨頭撐腰,引起股市關注。
榮氏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集團更上台階,是由投資公司轉為以投資管理為一體的綜合公司。
而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役,是收購恆昌行。
1991年..5月,備怡公司委託獲多利財務公司為代表向恆昌提出全面收購,每股作價.二十五點四港元,涉及資金五十六億港元,是香港股市有史以來的大戰役。
備怡實力雄厚,由周大福的鄭語桐、恒生銀行第一任主席林炳炎的後人,以及中漆主席徐展堂組成。
三家訂下協議,周大福得其物業,林氏後人得汽車代理權,徐展堂得糧油等貿易。
收購遭到恆昌大股東的拒絕,他們首先就不同意新財團備怡將恆昌瓜分三瓣的拆骨企圖。
大股東不配合,備怡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五成以上的絕對數。
中泰與郭鶴念、李佳成、百富勤合組新財團..GreatStyle,緊鑼密鼓商議收購事宜,後來鄭語桐等人又加盟。
於是8月初,向恆昌行提出全面收購,每股作價三十三點六港元,涉及資金六十九億四千萬港元。
鄭裕彤的倒戈,迫使林徐結成同盟,欲與..GreatStyle爭個高低。
現在關鍵是恆昌大股東的態度,何氏年事已高,後代又不善從事貿易,何善衡成全了榮氏,GreatStyle大功告成。
GaratStyle股份分配,中泰..35、李佳成..19、周大福..18、百富勤8、郭鶴念的嘉里貿易..7、榮氏私人..6、何厚鏘兄弟..4。到..9月..
22日,新財團購得..68恆昌股權,新購股權按各家持股量分配。
為對付這次收購,中泰配股集資..二十億港元。
完成收購后,中泰市值膨脹到..1992年初的八十七億港元。
同時,中泰第三次大規模配股集資二十五億港元,雙管齊下,增購恆昌剩餘股份,購入港龍..7.84股權,中泰市值進而膨脹到一百一十四億五千萬港元。
1993年..1月,中泰第四次大集資發行五億五千要股新股,每股十三港元,集資七十二億多港元。向母公司香港中信收購所持香港電訊12股權,涉及資金八十七億港元。
1993年中,中泰市值再次膨脹至..二百八十五億港元,居二十大上市公司第十四位,成為紅籌股中的龍頭。
香港分公司,借殼上市,充分發揮股市功能,四次集資達一百四十億之巨,令中泰市值增長六十倍,被稱為香港發展最快的公司。
股評家說,榮氏的大帥雄風不讓乃父。
在商言商,這是香江商界的陳辭濫調,作為內地公司,在商言商卻不那麼容易。
首先,內地公司的管理層,大都在觀念上適應不了資本主義經營方式;
其次,人事複雜,內耗太多,由於香江工薪待遇與內地的巨大差異,誰都想來港工作,除靠真才實學的外,有相當部分是靠背景來的。
集團的人普遍認為,集團的第二代領導人是王氏與榮氏
王氏是BJ集團副董事長,他認為榮氏的能力,完全可以任香港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
當時,這個職務由米國鈞擔任。
他是一位從事外貿外交多年的老人。
為收購國泰航空股份,集團方面曾引起過爭論。
國泰航空是香港處壟斷地位的航空公司,盈利可觀,如不是曹光彪發起空中爭霸戰,太古的施懷雅家族才不會走「中資路線」——出讓部分股權,讓外人到這隻聚寶盆旁分一杯羹。
這是香港商界,人人都夢寐以求的事,但香港分公司董事會不同意。
很顯然,若按榮氏的主張去做,等於是成全英資國泰,而回擊華資港龍,這樣,集團究竟是華夏人的集團?還是英國人的集團?
設想胎死腹中,榮氏作了半年的努力,最後才獲得成功。
1987年2月,香江分公司與國泰航空完成交易。
成交后,榮氏遭到很多人的批評。而香港商界,卻說榮氏坐收漁利,是國車港龍爭霸的真正贏家。
1987年,公司改組,米國鈞退休,榮氏接替他任董事總經理。
分公司公司每一次擴大,總有很多有背景的人湧來。
榮氏也遇到這種情況,長途電話或親筆推薦條源源不斷,榮氏把他們一一擋回去,大膽啟用香港本地的專業人才。
「在香港辦事,就得依靠香港人。」
「做生意就是人際關係,香港人別說要他們學講普通話,很多人連聽都聽不懂。如果想來的不會粵語會英語也好。」
批評從四面八方湧來,說榮氏搞香江幫。
榮氏「一意孤行」,他說:「我上任之後,先後聘請了許多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大部分是本地人。目前,在分公司的職員中,內地來的只有兩成左右,而且這個比例會繼續下降。」
在榮氏收購泰富之前,香港中信擁有七成多嘉華銀行、12國泰航空、24.5東區海底隧道;20澳門電訊、33.3亞洲衛星通訊,以及部分物業的投資項目。這些,絕大部分是榮氏一手或力促「搞掂」的。
榮氏終於有了一間「由自己說了算」的公司,他的經營思想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與分公司合作的香江公司,不是中資,而是英資和華資。
榮氏只是香港分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據說榮父告誡兒子,不要追求名譽權力,還是實實在在經商。
榮氏主持的分公司,短短几年,市值增長一百多倍。
據《資本家》雜誌載,分公司為中資上市公司第一家,在東亞上市公司百強中徘三十四位。
1992年,總營業額十億八千三百萬美元,純利一億三千四百美元;1993年,總營業額十四億八千八百萬美元,純利兩億四千三百萬美元;按1993年
12月31日收市價計,其市值為五十九億
九千七百美元。
榮氏實現了他的「規模與效益」的目標。
香港分公司只是控股公司,而中泰才是實體,它是集團全系所有子公司中最大的一家。
榮氏擔任分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年薪,據香港傳媒披露為兩百萬港元。但這只是榮氏個人財富冰山之一角。
以中信為核心的新財團收購恆昌,因資金浩大,中泰只能收購恆昌36股權,涉資二十五億港元,其中二十億港元是中泰發售新股集資,另五億港元是借款。
餘下未收購的股份,由各家承包。其中李佳成最多,榮智健個人購買6,共一百二十二萬五千股。榮智健私人付資達五億港元。
這筆錢,是原來榮智健出售私人公司所得,經幾年的再投資,已逾5億港幣。
榮氏後來在與記者交談時指出:「你不能要我不投資,我已協助香港分公司把資產從兩億五千萬港元增加差不多二百五十億港元,我為什麼不可以把自己的資產翻一番、翻幾番?但我有一條界線:應該是誰的錢,就是誰的錢,我不賺。」
有人這樣說,榮氏該辦一個私人秘密帳戶。
榮氏這樣做,等於授人把柄,如果他叫柳代風替他買下,不顯山不露水,什麼麻煩都不會有。
榮氏為什麼不那樣做呢?也許他認為他的錢「來路明白」,更認為「牟私有理」。
據接近過榮氏的商界傳媒界人士說,榮氏更像商人。
商人才認為牟私利是天經地義的。
香港傳媒把分公司的榮智健列入富豪榜、財閥榜。
香港《信報》在「榮氏的分公司」條目下,有一段這樣的評論:
「分公司是一個別樹一格的集團公司,既有財閥特色亦有背景,在榮氏的領導下,本報資料室因中信泰富表現似財閥多於背景,因此決定把它列入財閥的評比,結果成為香港第9大財閥..1994年第一間中資背景的中信泰富闖入香港十大財閥之列,10年8年之後這類公司成為十大財閥者可能性大幅增加,只要按資本主義遊戲方式加入競爭,加冕不難成功。」
榮氏自稱他是香港新一代富豪,喜歡追求富豪生活。他的坦率頗得香港記者的好感。
文希先生在文中說榮氏,「他不諱言喜歡開快車,住舒適的房子,擁有加拿大和英國房產物業,在香港有遊艇、多部跑車和房車、高級音響,也收集古董和字畫,興趣廣泛;此外他也喜歡打高爾夫球、釣魚、賽馬,喜歡過優裕生活,且從小就這樣。」
榮智健那匹名叫天潢的馬,是他1993年花一百多萬港元買來的,他由此而成為皇家馬會馬主、馬會會員。
該年10月31日,福星高照,榮智健玩馬,贏得三千七百萬港元彩金。
榮氏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豪宅,比何氏的還要氣派。
那是一幢英式古典風格的新建築,地盤面積九十英畝,地價及屋價約合四千六百萬港元。
確鑿消息是榮氏自己透露的。豪宅尚未竣工,就常有記者去拍照,刊於加國與香江的報刊。
榮智健在英國的度假私邸,是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的鄉間樺樹林別墅,該別墅佔地七百英畝。
榮氏高興時,會把他在英國、加國的私邸照片給人看。
對來自某些方面的批評,榮氏說:「我根本不在乎!由他們去講吧。」
據海外傳媒稱,榮氏在數年前已臍身香港超級富豪之列,個人資產約有五十億港元。
至少榮氏算得上最敢言富露富的一個。
榮氏生意場外的交際圈,皆是香港本地的名流世家。
這是香港都市大榕樹下的小景,這個街頭小樂團的一大特色是樂器中西合璧。
當然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到一個縱橫俾闔的榮氏。
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一個事情。
那就是當年分公司一戰成名,是因為收購恆昌行而有名的。
而當初要不是何少恆同意分公司的收購,將手上的恆昌行股份出售給榮氏。
榮氏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收購成功,不可能達到五成以上的股份。
而因此,葉志成和何少恆斷絕關係,形同陌路,
葉志成認為自己和何少恆是朋友,何少恆背後捅刀讓葉志成感到了背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筆趣閣為你提供最快的香江大亨傳奇更新,第五九二章背叛免費閱讀。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