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交鋒(三),魏齊屈服
第255章:交鋒(三),魏齊屈服
兵貴神,大戰在即,周琛不敢懈怠,率領援軍連夜進軍至扶溝縣外大營,此刻周、魏兩軍戰場處在膠著狀態,魏軍一反荀攸等人的推測,既沒有分兵出城逃散,也沒有出城決戰,卻是一味拒城而守。(小說手打小說)
扶溝縣和陽夏縣八萬魏軍,種種表現,竟然完全是一副誓與城池共存亡的態度,這一態度讓倒是讓荀攸等人反難起來。
想要圍困兩處魏軍,至少也需要同等的兵力,若是如此的話,便不能分出更多兵力,進取魏國河南其他地方,還要時刻防範魏軍突擊,截斷大軍後路。
周琛率領援軍到達之後,聽取了荀攸、周瑜、楊修等人的談判成果,明白了魏國的底牌后,反而倒是不擔心了。顯然是曹休、曹仁、夏侯惇等人感覺和談無望,黃河之南的魏軍無論如何都不能逃脫覆滅的命運,索性便孤注一擲,死守城池,希望能拖住大周兵馬,贏取時間,魏國能夠化解此次危機。或者與城池共存亡,臨死反撲,給大周兵馬以重創,也算是死得其所,不讓大周好受。
扶溝城外,大周軍營之中,周琛聽取眾人彙報之後,又將各處送往前線的文案全部處理之後,這才心中有了決定。
「德祖、子敬、由你二人分別前往扶溝、陽夏城與曹仁、夏侯惇交涉,告訴魏軍。本公願意給他們一條生路,只要魏軍全部放下兵器投降,本公答應他們,絕不殺戮虐待一人,只要魏國願意支付贖金,本公便可以放他們回去。如果是河南各地子弟,不願意返回魏國,本公赦其無罪,從此便是我大周子民。」
周琛緩緩給二人說罷,又微微道:「若是曹仁、夏侯惇沒有誠意,不願就此投降,那便將本公這個消息宣揚出去,讓扶溝、陽夏兩城的魏軍士卒知道,非是本公欲要與他們死戰,乃是曹仁、夏侯惇爾」「主公英明,楊修(魯肅)謹尊主公之令。」
楊修和魯肅二人領命而去,帳中荀攸、周瑜等人此刻也才明白了周琛的用意。
荀攸不禁面露喜色道:「主公英明,此計絕妙。無論魏軍是戰是降,我大周都可從容應對,將損失降到最低。」
周琛微微一笑道:「這還是諸位試探出了曹操派遣曹休此番談判的底牌,不然本公也不會輕易做出這個決定。上兵伐謀,能不戰屈敵總是上上之選。現在諸位都回去歇息吧,最多兩日時間,若是魏軍不降,便強攻城池,同時謀求策反敵將,聯絡內應,儘可能減少損失,拿下扶溝、陽夏魏軍。」
「喏。」
眾人齊聲應答后,便告辭離開,去履行各自職責,周琛連日行軍已經十分睏乏,也洗漱休息下了。
曹魏扶溝城中,曹休、曹仁接見了楊修之後,卻是立刻書信給曹操,告知了周琛的條件,請求該如何處置。畢竟八萬大軍是降是戰牽扯重大,不是戰前幾位主帥便可以輕易定奪的。
曹操收到曹仁等人的書信之後,卻是無奈至極,如今魏國北面受到三國圍攻,大周水軍又封鎖了黃河渡口,整個河南之地已經與北方完全隔絕,如果不接受整個條件,八萬魏軍一個都保留不下來。
而如果接受這個條件,那能贖回的魏軍恐怕也不會又多少,畢竟這八萬兵馬可大多是從豫州、兗州、青州等地徵募的。一旦投降大周,這些河南之地的子弟,必然沒有多少願意捨棄故土,背井離鄉再回到魏國。
周琛的這一計策,可以說是惡毒之極。縱然他下令讓曹仁、夏侯惇率軍死守城池,前方的戰士得到周琛許諾的條件,誓死拼殺的決心已經消失,也難以揮出多少戰力,讓大周造成多少損失。
曹操也是有決斷之人,立刻書信曹仁、夏侯惇答應周琛條件,與大周締結合約,並儘可能的贖回魏軍士兵,讓他們立刻率大軍過河,以應對北方邊境的危機。
兩日之後,曹仁、夏侯惇出城投降,周琛兵不血刃拿下魏國河南之地,在魏國答應諸多條件后,承認先前對大周的冒犯,以及魏國的過失之後,周琛這才與魏國代表曹休締結合約,盟誓互不侵犯。
限於魏國府庫空虛,周琛願意以賒欠的方式,讓魏國贖回所有願意返鄉的魏軍,便派軍護送曹仁、夏侯惇、曹休等人率領僅存的三萬多魏軍,前往黃河渡口,返回魏國境內。
解決了這些俘虜,那些願意留在大周的魏軍,周琛則直接加以改編,重新武裝起來。一面名大將率兵,佔領魏軍撤出的關卡要地,驅趕收服魏國原來的官吏,讓大周國府派遣新的官員,彌補地方官員空缺,周琛則率領其餘大軍東進青州,策應徐晃、文聘,大軍三面威逼齊國。
短短几日時間,大周和魏國形勢巨變,大戰平靜結束,這出乎了天下所有諸侯的預料,燕國、晉國、趙國三國還沒確認消息真假,魏國先前的幾路奇兵已經揮作用。
三國聯合本來就不嚴密,再加上之間本來就各自猜忌,雖然在戰場上有統一的口令,防備生衝突,但口令卻被還是被劉備一方泄露給了曹軍。
曹魏幾路奇兵由此輕而易舉,騙過三國前線大軍,深入三國境內,揮出了妙用。三國聯軍由此分崩離析,陷入混戰,曹魏不禁化解了北方危機,同時則秘密調兵遣將,準備隨時攻取三國的土地。
齊國君臣上下,沒想到形勢最終會成為這種情況,本來想趁亂從中漁利,趁著魏國、大周、燕國、晉國、趙國幾國混戰之際,謀取到最大的利益,沒想到魏國竟然不顧先前聯盟,不惜放棄河南之地,讓八萬大軍投降,先與大周達成和解,走出困境,贏得了此次混戰的先機,還將禍水東引,全部引到齊國,讓齊國肚子承受著大周二十萬兵馬的攻擊。
「曹阿瞞欺人太甚,竟敢背信棄義,擅自廢除盟約,與大周媾和。若非我方幫助,魏國怎麼可能如此輕而易舉化解三國的威脅,如此狼心狗肺之輩,我齊國與之勢不兩立」
劉備站在大殿上,一改往昔謙和平靜的作風,卻已經是勃然大怒。國家危難之際,他再難以保持以往平靜的心態。尤其是魏國的舉動,讓本來可以在此次混戰中,謀取到最大利益的齊國各項謀划失敗,還將齊國推上直接對抗大周的艱難行駛,這讓他再也壓住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主公息怒,為今之計,不是與魏國算賬的時候,還是趁著我齊國並未完全處於下方,立刻著手與大周談判為上。」
徐庶在下面立刻勸諫起來,殿上的其他文武臣僚,則是靜默應對,等待著劉備做出決斷。
「哎」劉備無奈地長嘆一聲,當即道:「為今之計,也只能學曹阿瞞與周琛談判了。希望在大周方面的損失,能夠從晉國、趙國、魏國身上彌補回來哎,沒想到為四國聯盟終究還是土崩瓦解,沒有對周琛形成半分的威脅啊……」
隨著劉備一聲長長的嘆息,齊國文武上下已然明白了劉備的心思,紛紛出列勸劉備暫且忍讓,好使此次損失降至最低。
沒用多久,齊國上下便做出了決斷,關羽大軍撤往黃河之北,放棄黃河之南的青州等地,與大周談判,承認刺殺周琛之事,與大周簽訂合約。
短短五日時間,周琛大軍再次兵不血刃拿下齊國在河南的之地,大周東部的北方邊境,一舉延伸至黃河南岸。若是算上周琛已經暗中控制的洛陽京畿地區,大周在北方的形勢霍然開朗,除了雍州、涼州益州西面的羌人,再沒有敵人可以威脅到大周。
隨著魏國、齊國在大周逼迫下終於屈服認罪,秦國、吳國也慌亂起來,一改先前的強硬態度,收兵息戰,匆匆派使節與大周談判。
周琛一面處理大周北方新取郡縣等事務,一面急急書信郭嘉,讓盡量拖延、加重對秦國和吳國的談判條件。如今齊國、魏國再不能威脅到大周,又同時與趙國、燕國、晉國在北方開始混戰,大周正好趁機滅吳、滅秦,再不濟也要將這兩國打殘,讓其在無法威脅到大周,與大周對抗。
魏國和齊國背信棄義,先與大周締結合約,讓秦國和吳國徹底陷入了危亡的局面,再加上大周此刻又處處刁難,馬騰和孫堅對曹操操和劉備暗恨不已,卻也只能不斷放低姿態與大周進行談判,希望盡量避免戰爭,即便是割地賠款都行。
可是事情的展卻遠遠出乎了秦國和吳國的預料,大周使節雖然不斷在與他們談判,但卻是不斷在加大籌碼,處處刁難秦國、吳國,兩國讓步越來越大,但是大周卻始終還是不願就此放過兩國,這時再加上北方各國局勢的展,兩國終於明白過來,此番凶多吉少了。
隨著大周兵馬向吳國和秦國邊境集結,兩國這一判斷得到確認,終於意識到了亡國危機,國內形勢立刻更加複雜起來,戰爭陰雲一時籠罩兩國。而周琛此刻則已經處理好北方事宜,率領大軍南下到吳國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