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談判
十四世紀初葉,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歷史上稱之為"倭寇"。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日本正處於封建割據的南北朝時代。早在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進京都的足利尊氏廢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將軍,設幕府於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稱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稱為北朝。后醍醐天皇為了恢復王權,推翻幕府,派他的兒子在九州設征西府。除了南、北兩個朝廷外,還有許多割據勢力--守護大名。他們掠奪財富,除互相爭戰之外,還常常支持和勾結海盜商人騷擾和擄掠中國沿海地區,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朱元璋即位后,連續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復兩國關係,更重要的是為了消彌倭患。但由於日本處於分裂對抗狀態,幾次派使都毫無結果,倭寇侵擾日漸繁複。北起山東,南到福建,到處受到劫掠。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統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託,於是流落海上,盤踞海島,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時侵擾中國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漸熾盛的倭患。
在當前的歷史中,沒有了元朝兩次進攻日本的事件發生,足利幕府更早的統一了日本,不過他對於大周的態度與歷史上對於明朝的態度有所不同。明初,由於國力強盛,重視海軍、海運建設,日本畏懼大明,當時的將軍足利義滿為了與明朝交好,積極的肅清南朝的殘餘勢力,打擊倭寇。而大周建朝以來,將主要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北方草原,倭國又處在戰爭時期不曾與大周建交,等到倭寇肆虐大周佔據海貿商路之後,足利義滿見到了大周海上勢力的薄弱,所以他選擇一邊打擊倭寇,一邊招攬倭國,自己佔據海貿。
三年前,收服所有倭寇的足利義滿見大周在海上奈何不了這些流寇,便認為大周軍力薄弱,所以悍然組織軍隊進攻大周哦,在打退東平王之後,更是信心膨脹,之後若非有鎮海侯謝玉,中原大地只怕要再度淪陷。
在大周慘敗的足利義滿見識到了大周的陸軍實力后,果斷選擇退居日本,待得從海貿之中收集大量資源,增強國力之後,再度侵略大周。為此,足利義滿對於海貿看到極為重要,雖然他們可以選擇像倭寇一樣直接搶掠,但是南洋的居民因著前次的掠奪已經開始向大周求援駐兵,雖然大周沒有正式表態,但駐守雲南的南安郡王私下裡卻派人至南洋各國組織軍隊反抗倭寇。足利義滿為了保障海貿利益,將冒犯南洋各國的倭寇交由這些小國處理,這些小國國王因著大周禁海之後,中原的瓷器與絲綢只能從日本獲取,所以都選擇與日本建交。就這樣,日本憑藉著從中原學來的技術,取代了大周享受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福利。
東平王世子離京后,帶著百人使團自金陵出發,歷經千辛萬苦最終花費了半月時間才抵達了日本。因為大周使團來勢浩大,足利義滿親自接見了東平王世子及隨行的使臣王並與陸琳。王並與陸琳之所以跟隨東平王世子也是看中此行的功勞,他們這些使者都是皇帝親自挑選的,得到任命之後自覺的進入了皇帝的眼帘,但實際上皇帝對於太上皇舉辦的科舉選出的一大批進士很有意見,這此趁著出行日本,皇帝將他們全都塞進了使團,想著看看他們究竟有沒有本事為自己所用。林殊剛聽到這消息的時候,覺得大禍臨頭了,好在翰林院里平時需要有人留下負責機構運轉,林殊和徐斌當即請求留置京都,至於何文如今已經調到戶部給他老子打下手。林家的幾個學生也因為處事利落留在京都。
「大周使臣,現東平王府世子見過將軍閣下。」東平王世子依照使臣之禮朝拜足利義滿。
「好了,趕快說,大周讓你來幹什麼。」足利義滿對於禮儀並不在乎。,只催促著東平王世子趕緊說明目的。
「將軍閣下,我大周想與日本國建交,此後兩國互通有無,共同獲利。」東平王世子說道
「大周是想重新參與海貿?不可能,你們回去吧。我們是不會同你們建交的。」足利義滿當即拒絕,他們日本如今能在海貿獲利就是因為大周不能出售瓷器和絲綢了,如果大周重新加入了海貿,那他們日本的商品就沒人要了。畢竟偷學的技術不到家,日本的東西再怎麼樣也比不過中原悠久的傳承。
「足利將軍,恁可要考慮清楚了,若是得罪了大周,來人大軍征伐,只怕日本血流成河。」後面跟著王並見著足利義滿拒絕當即威脅道。
「八嘎呀路,竟敢冒犯將軍,將他們全部處死,海岸上的船隻全部扣留下來。」足利義滿暴怒道,之後他手下的武士便將東平王世子三人拉出去處死了。
雖然前來的使臣知曉倭寇的殘暴,但他們覺得經過中原文化熏陶后的倭國已經沐浴王化,知曉禮儀,可惜兇狠的狼是永遠不會學會狗的溫順,只要面前顯露肥肉,他們便會展現凶性,現在海貿這麼大塊肥肉在此,倭人已經下肚了,怎麼可能在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