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鏖戰私企 045 拿地風波
一個項目,從頭做到尾,無論你的產品力如何,施工質量怎樣,評判項目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一個,就是銷售情況,所謂一美遮百丑,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你項目做的再差,只要這個項目賣的好,那就是一個好項目;你項目做的再好,房子賣不動,就會演變出無數個千奇百怪的問題。
這些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營銷定位失誤,產品設計不合理,工程質量有問題,成本存在偏差,招采定單位能力太差,各種各樣的問題背後,是不同部門對於項目銷售結果不如意的相互推諉與扯皮。
而決定一個項目最終成敗的最主要因素,在前期有兩個,一個是上下波動的市場行情,你的點子踩對了,趕上了一波市場行情,那房子自然好賣,營銷的日子也必然好過。而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在拿地前期的研判,也就是考驗開發商的眼光決策與專業度的時候了。
我們在這裡,單以王塵的視角,王塵的專業,來看一看那些年,芯郭集團在拿地前端犯下的錯誤,吃過的虧,給同行以警醒。
在前面,我們說過,對於地產設計而言,要對兩個東西心存敬畏之心,一個是指標數據,一個是日照測算,這兩個,任何一個發生了問題,對於一個快速開發的項目前端,都是致命的。比方說,前文提到的中食集團獲取的項目,日照發生了問題,建築密度發生了問題,我們在介紹這些事情的時候,只是輕描淡寫的描述了如何公關,如何解決,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的難,但是,在實操過程中,解決每一個問題,都是能夠讓當局者退一層皮的,個中艱辛苦楚,也只有當局者能清楚了。
二零一七年,芯郭集團進軍鹽都,第一塊地的拿地方案,就是王塵操刀,後來這塊地也如願獲取,但是,項目的獲取並沒有給王塵帶來一絲喜悅,反而是後續一系列的狗血劇情,給王塵後來的職業生涯敲響了足夠的警鐘。
開發商在拿地之前,會充分的調研地塊內外的不利條件,鹽都這塊地,內外各有一個致命問題,對內,規劃要求紅線退讓21米需要給政府無償做市政綠化帶,不能做建築,這就極限的壓低了土地使用強度,很大可能導致地塊容積率做不足。對外,在地塊南側,有一個爛尾的住宅小區以及所配建的還未開發的超高層寫字樓,對項目的日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方案初排之後,地塊的容積率果然折損很大,王塵與投資部的劉軍商量,要想地塊能夠把容積率做足,兩個前提條件需要解決,第一,配建的二十一米進深的綠化帶裡面,需要放置配電房,這樣小區里可以多放兩棟樓;第二,南側爛尾還沒有建設的超高層,不能考慮其日照的影響,這兩個點,需要你們跟地方政府確認清楚。
第二天,劉軍給王塵反饋道:「配電房可以先放在綠化帶裡面,政府同意」,後來,又反饋道:「南側超高層,暫不用考慮日照,因為住宅都已經爛尾,開發商老闆已經跑路,超高層辦公肯定無法建設。」
這時候的王塵,也算得上是久經沙場,對於投資人員見地就眼紅的想法,也瞭然於心。為了自我保護,把劉軍給的綠化帶里可以放配電房的信息,以郵件的形式抄送給了各個埠,但是,第二次反饋的超高層信息,卻沒有發送郵件,這就為後來的扯皮,埋下了伏筆。
一個月以後,項目成功獲取,在外部規劃報批的時候,前期投資反饋的兩個信息,政府全部不認,這直接讓項目折損五千多平方容積率,差不多七千萬的貨值。
問題有了,又是無法解決的死結,投資的人就退到了後面,想著把設計推到前面頂缸。當王塵反饋說日照不用考慮,是投資劉軍給的消息時,再去問劉軍,給的回答是:「我記不清了!」
好在影響項目決策的第二個因素,有郵件備份,就算是死,也有個墊背的。
那段時間,芯郭集團姑蘇公司的設計與投資劍拔弩張,如果這個事情處理不好,不用說王塵,就算當時的設計總,徐如海也是要被問責下課的。
此時此刻的王塵,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如果公司真的要問責起設計來,王塵會以自己的名義,給所有高層發一份郵件,承認是自己失誤,之前對徐如海隱瞞彙報等等等等各種說辭,目的只有一個,哪怕自己被幹掉,也不能因為這個事情牽連到對自己頗為看重的老領導,老大哥。
再後來,因為這塊地分為大小地塊,公司先進行了沒有問題的大地塊開發,把小地塊的問題暫時擱置,後來又請了各種各樣的單位投標,想辦法,容積率最終大差不差的保住了,這個事情也就慢慢的混過去了。
這是一件因為前期日照原因,導致的問題。後來,還有好幾塊地,都出現了前期研判時,對周邊現狀的日照考慮不周的情況,或是項目層數變動,或是戶型調整,或是樓棟移位,最終也都算是平了過去,但是,對項目開發階段的影響,還是有的。
從這一個事情,王塵在後來的拿地過程中,總結了兩點,第一,無論投資催的有多著急,項目前端的信息,周邊地塊的現狀,一定要摸清楚,才能開始方案設計,不然,惡劣的後果,是誰都無法承擔的;第二,對於日照這一塊的敬畏之心,要時刻保有,前期你輕敵大意,後期的苦果自然要自己買單。
當然,在人情世故方面,工作是工作,人心是人心,平時可以嘻嘻哈哈,相互尊重,防人之心卻是不可無的。
受到的迫害越多,抗壓的能力越強,對於人心的掌控與預判,自然也是越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