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鏖戰私企 047 項目亂象
在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的今天,開發商房子賣不動,老百姓錢包里的錢不願意往外掏,銀行的資金又監管嚴重,對於開發商來說,彷彿是一個永遠都等不到天明的永夜。
在這個時候,無數的開發商表現出了悲情的一面,日子有多麼多麼的難過,自己有多麼多麼的可憐,儼然一副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面孔。
實際上,最弱勢的群體,還是老百姓,還是傾一家幾代人的資助買房的業主,且不說有無數的人清空了錢包,買了房子,變成了爛尾,無法交付,光是項目施工過程中開發商做的各種各樣的降本措施,無法發現問題的隱蔽工程,買房子的業主們是不得而知的。
今天,我們說幾件事情,來還原一下房地產開發過程中,那些你根本就無從知道的事情。
一、中河沉降事件
中河集團,是圈內響噹噹的國央企單位,歷來以嚴控成本,強控施工質量著稱,對於老百姓而言,現在買私企的房子擔心房企暴雷,無法交付,那麼如果你要買房,身邊的朋友們就會告誡你,要麼買二手房,要麼買國企的房子。
但是,二手房多數為老破舊,好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買國企建造的住宅,但是,買國企真的就一定是讓人放心的么?不盡其然!
二零一五年,中河集團在姑蘇獲取了一個住宅項目,該項目是在湖邊原有的沼澤地回填后開發的,前期銷售可觀,又趕上當時的房地產市場上行期,自然達到了開盤就爆火的狀態。
房子開盤之後,住宅主體施工已完成,有兩棟樓,因為基礎結構施工問題,再疊加了原有地質情況,導致了不同程度的主體沉降,下沉深度一度超過了半米以上,這麼大尺度的沉降,已經可以定性為危房了。
如果是一個負責任的央企,我們考慮是否會把房子推倒重來?當然,這可能是普通老百姓天真的想法。
中河集團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控制輿論,花重金把曝光這件事情的自媒體買通,下架所有負面新聞報道;第二,嚴格管控施工現場,外人一律不讓有機會進入工地,然後採取緊急加固措施,對房子的基礎進行加固,減緩沉降速度;第三,等沉降穩定之後,繼續拿出剩餘的房子來賣!
這些事情,買房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中河集團是賺錢的,至於將來房子怎麼樣,也只有等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再看了。
二、日照作假
我們之前說過,王塵在去秦州之前,負責的二手收購項目,芯郭皇城花園,
前面的開發商因為一期日照造假,給後接手的王塵留了極大的坑。
王塵接手項目之後,重新進行規劃變更,秦州規劃局又給提了極為苛刻的三個條件,南側二期建設的住宅,較一期時的方案來說,第一距離不能比原來近,第二不能比原來高,第三不能比原來寬。
王塵與設計團隊做了無數輪的方案推演,終於在日照這一塊通過了,對原一期的住宅日照不再造成影響,平了原來開發商日照作假留下的坑。
但是,對原來一期的影響是沒有了,但是,在項目隔壁,還有一個已建住宅,有一棟樓是無論如何計算,日照都會存在問題,後來王塵與設計院商量,將原來已建項目受影響的這棟樓,在圖紙上手動往北推了一米,日照完美避開。
在最後日照測繪院進行複核的時候,剛好測繪院的一個工作人員就買了這棟樓,走到電腦前面來看隔壁新項目有無對自己的房子造成影響,王塵信誓旦旦的說,新建住宅離你家很遠,已經超出了可以計算客體範圍線的距離,對你家無任何的影響,而且我們房子開發出來,你這個小區肯定會跟著一起漲價的。
好在這個人也是個半吊子醫生,被王塵連捧帶忽悠的,給混了過去,走出測繪院辦公室,王塵也是一身冷汗,如果問題被暴露出來,前面幾個月的努力,又付諸東流了。
三、鋼筋事件
二零一九年,王塵負責的一個項目,質檢站在抽查的時候,發現樓板在測鋼
筋位置的時候,發現樓板的鋼筋有的距離面層五公分,有的七公分,有的甚至探測儀都探不到。
質監站查出來后,讓設計單位出具結構安全證明,以作自身風險規避的措施。
對於設計院來說,這種證明是無法出具的。最後,設計院秉承自身職業操守與安全的考慮,出具了結構加固圖紙,讓施工單位按照加固做法,進行現場整改。
再後來,施工單位僅僅是按照設計院的圖紙,把質監站查的幾層樓做了加固處理,沒有查的那些樓棟,就再也沒有管了。當然,質監站那邊的關係疏通,總包單位卻是做的很充分了,不然,也不會這麼矇混過關。
四、混凝土事件
現代工業造就了城市中的鋼筋混凝土叢林,在極限的拉高住宅高度,人員高
度集中化的城市住宅的情況下,方便了現代人的溝通、出行、聚集,但也在這一過程中留足了隱患。
二零二零年,芯郭集團與陽關城集團共同開發了一個高層住宅項目,有兩棟二十幾層的房子,在建設到十幾層的時候發現,在中間七八層的高度上,各有兩層的剪力牆混凝土標號不達標。
而且不是低了一個等級,是低了兩到三個等級的誤差程度,陽關城現場負責工程的項目經理緊急約談施工總包單位及混凝土泵站,商量解決對策。
最開始的時候,混凝土單位還提到,現在時間過去的不長,混凝土強度還沒有升上來,可以再等一段時間看看。
一個月過後,混凝土二次強度回彈,無論是之前施工的幾層,還是之後施工的幾層,混凝土強度都已達標,只有中間的兩層依然維持原狀,還是差了兩個等級以上的強度。
眼見事實如此,總包單位與混凝土單位開始了相互推諉,各自都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因為這件事情,如果鬧大,被政府了解到,只會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兩棟房子要被炸掉。
後來,在開發商的施壓下,兩家單位才同意各自分擔一半的改造費用,對這兩層住宅進行加固處理。
這不是只有一片兩片的混凝土牆要加固,是整棟樓的兩層所有混凝土牆都要拆除,重新澆築混凝土,全部進行加固處理。
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研討會,最後才把這件事情平掉,社會的輿論也沒有最終發酵。
還是那句話,我們說買房子的業主才是弱勢群體,買這兩棟樓的業主,他們知道自己的房子是這樣的么?開發商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是想的自己多一些,還是想的自己的客戶多一些?每一個開發商都喊出品質住宅,百年住宅,民族品牌工程,當他們大喊口號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自己內心的一點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