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清明節的遐想
清明節的遐想
清明節,現在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暮春時節經常會進行這種古老的節日紀念。清明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又是社會大家庭中為了紀念先祖舉行的一種儀式。所以這樣的節日不僅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在這一天,人們踏青出遊,人們親近自然享受春天樂趣。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古代中國人追求天時地利人和的統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但是在我的家鄉,在我的幼小的孩童時期,清明節遠沒有這麼有意義,甚至也沒有說的這麼神聖。以至於對我來說,這個節日和其他的國慶節等節日不一樣。
似乎在清明節,我們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去很遠的祖宗的墳上,給祖宗孝敬一番。
農曆三月份的陽光正好,一點兒也不曬,一點兒也不冷,天空中一股和煦的春風吹過來,把人的前腹和後背照的暖洋洋的,將不厚不薄的衣服穿上,前面的扣子排開,那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
但是,現在這個時候,暫時還不能去去墳上。
早上,地里還有一架田沒有種上,我得先給騾子套上籠頭,爸爸在天還沒有大亮的時候就要去把地里的農家肥撒開,讓整片田地都充滿化肥的那種刺鼻卻不是那麼難聞的味道,甚至有的時候,基本上聞不到什麼味道。
等到把騾子縋著拉到地里,爸爸把騾子的枷檔全部套上,就要開始耕地了,最後的那幾年,已經可以不用把小麥或者其他的什麼種子一壟一壟的去撒種子,直接在灰塵揚起的土地里把所有種子和肥料全部撒下去。
已經快要耕完大片田地的時候,媽媽才拿著糧食從家裡走到田邊地頭,給我爸帶來了乾糧,這乾糧是所有隴中一帶家家戶戶都可以做的油饃饃,然後再用裝過飲料的瓶子裝一些開水,當然有時候也是最普通不過的花茶泡的茶水,喝起來很是解渴。
爸爸揚起鞭子,一鞭子抽下去,落在地上的全是歸塵,大概11點多的時候一架田算是完成了,我呢,又開始縋著韁繩把騾子往家裡趕。
回去的時候可不能懈怠,卸去騾子身上的枷鎖,就感覺我自己也突然輕鬆了起來。
媽媽回到家要乾淨收拾做飯,收拾完之後,就開始要準備下午非常豐盛的清明節大餐了,現在想起來,當年多多少少有點對不起介子推的。
雞蛋里稍微加點麵粉,攪拌均勻,炒成極其好吃的炒雞蛋,這個時候卻是不能吃的嗎,哪怕是饞的口水都往嗓子里咽,把炒雞蛋扣好,然後開始炒肉片子,基本是全都是肥瘦相間的,這個時候也是不能吃的。
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做兩個菜,當然,我們家是屬於個頂個的大家族,所以呢,吃的也就特別的多。
到了墳上,拜祭過了祖先,給祖宗的墳上把新土刨上,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燒完了紙火。忙活了整整一個月的莊農人就開始坐下來,首先緊要的是來抽一鍋子煙,小時候我想,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
終於,大人們抽完了旱煙之後,就可以享用祭祀給祖宗們的祭品,我實在是不知道我親愛的祖宗們到底吃了沒有。想來是吃過了的。
這個時候往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隨手拿著筷子就開始大快朵頤起來,吃的撐的肚子圓滾滾的。還得往嘴裡使勁塞。由此可見,我們小時候物資是該有多麼地匱乏!
大人們一直能從三四點聊到天黑,大概農家的老百姓是沒有一天能夠休息的,這一天是他們唯一一次給自己放的半天假,算是沾了老祖宗的光了。
在這個時候,孩子們隨手從樹上折了樹枝,做了口哨,那聲音正是生命和無數祖祖輩輩所辛苦和奮鬥的原因啊,這個時候,任憑他們怎麼,長輩們也不會惱的,甚至當他們說的高興的時候,上去摻和一兩句也並非不可。
轉眼十幾個春秋過去了,生命無常,很多父親輩的都已經逝去了,但是當清明節再次到來時候,我總能想起那令我魂牽夢繞的少年時光,好了,說的夠多了,就不贅述了,不知你的清明節是怎樣過的,是祭祖還是去踏青,亦或是有了其他的什麼安排呢?
【作者題外話】:謝謝大家的閱讀,希望你能留下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