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法界的本來

第75章 法界的本來

如果把人體比作微觀的世界會怎麼樣?人生就像一個地球,這個星球是由各式各樣的細胞構成的,每個細胞就像一個家庭,家庭中有各種各樣的傢具,在這個家的中心是主人的住處,這就是遺傳基因,基因就像密碼本一樣,記錄了人的身體各個部位及器官的構造,也記錄了生老病死的一些信息。

但奇怪的是在這條基因鏈上,不僅有人的信息,也有其他動物等的信息,就是說人不但可以成為人,也可以成為其他一切動物的可能,基因是一種物質,物質是受能量控制的,不論暗能量還是的心力的能量,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朔造出宇宙的衛士,來維持人生宇宙的平衡,就是說惡的能量會形成動物,善的能量會形成高等的人類。

而純凈的能量,會形成宇宙的守護者,人生宇宙就是凈化生命的道場,不是說物質的生命,就可以代代的進化,而是隨著心念的升級而凈化,就是說能量控制物質,物質在塑造智慧的能量,而智慧的能量便是宇宙的守護者,人生是選擇良才的過程,宇宙也是選擇優良的過程,智慧塑造完美的衛士,而慈悲的心念卻塑造出心靈的守護者。

怎樣避免老糊塗的現象呢?我大爺將近八十了,他自己說他睡醒之後,腦袋一片空白,什麼都不知道,看周圍的東西才能回憶起自己是誰,醫生說這是老糊塗的現象,是人人都會有的,只是早晚而已,一般七八十歲的非常常見,年紀小的很少有這種現象,可見人將記憶保存在大腦之中,由於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不斷運行。

而產生了自我意識,但由於大腦系統的衰老,記憶運行漸漸變弱,從而形成了老糊塗的現象,但這種現象要放在修行人身上,卻是非常好的道驗,只有這種現象的出現,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人雖年老了記憶系統衰退。

但他能看的能力,能聽的能力,能覺知的能力,卻是不變的,正如他老糊塗了,但看到周圍的人事物,才能回想起自己是誰,這就證明一切都是要看破放下的,只要你一心保持見、聽、覺知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自我。

如果你不把不變的當做自己,而還是一昧的執著,你所熟悉的人事物及其記憶,因為這些東西本身就是無常的,而你的記憶也是漸漸衰老的,這樣必然會老糊塗,覺悟者永遠沒有老糊塗的現象,就是因為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這就是明心見性的上品蓮花。

為什麼人生世界因謎而有?覺悟的人世上本無事,因為與慧命無關的,都與他沒有關係,人生中有很多令人生氣的人和事,有人說覺者面對生氣的時候生氣嗎?普通人就是遇到好事就樂,遇到壞事就愁,這就是隨人事物而變的普通人,而修行者知道這個道理。

雖然有時候也生氣上火,但那也像浪花一樣,風停浪花還是要動一段,所以這是一種慣性作用,所以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就是放下假象,不再為幻相傷心,這就是一個修行人的樣子,面對那些生氣發火的人,就應該想到這是一種考試,因為生氣發火都是執著人事環境,這也是生死的根本。

我究竟是誰呢?修行就是修一顆堅定的心,不隨任何人事環境而動的心,這就是八風不動的菩薩境界,如果還為這些假象動心,那就永遠沉淪於六道輪迴之中了,所以為人事環境生氣上火,這就不是一個好的修行人,這些與修行人毫無關係,不管是好是壞,得到或失去,這些都與我毫無關係。

因為身命不是我,而慧命人無時無刻的不在於自己作鬥爭,最原始時代人來源於海洋,生命要繁衍生存下去,所以產生的身體和複製基因,複製基因通過神經系統和大腦,把好的數據傳於複製基因中,這種程序一直發展到我們人類,生存與傳遞才是基因的指令。

所以基因只是製造強大和繁衍的功能,但基因通過神經系統和大腦來將其傳遞是不可改變的,人體出生后大腦便形成了,大腦的一半與基因相連,另一半與神經系統相連。

大腦不僅僅全部聽從基因的指令,他還有另一半神經系統,所以另一半大腦有自我意識,自我意志的開發,才是普通人與聖人的區別,用遺傳基因生存的人是普通人,聖人是能開發大腦自我意識的人,而用神經系統的見、聽、覺知生活的人,便是人與菩薩的區別。才是真正的我。

什麼是真正的團圓呢?人的團圓分為三種,遺傳基因式的團圓,大腦自我意識的團圓,神經系統見、聽、覺知的團圓,絕大多數人都選擇遺傳基因式的團圓,父母生育了我們,我們生育的子女,六親眷屬親朋好友關懷照顧了我們,我們與他們相親相愛,互相關心照顧,享受著五欲六塵。

這些的相守是遺傳基因帶來的,也滿足了遺傳基因的能量來源及需要,所以這是普通人一世的團圓,拋開一切五欲六塵的享受,不在關注遺傳基因物質上的團圓,拋開自私自利的我見,將小我的心擴展到無邊大愛之中,以立功立德立名的精神作為自己的支柱,這樣你就晉陞了大腦自我意識的開發。

而達到與天地人融會貫通,從而進入精神領域的團圓,這三種就是不在乎遺傳基因的身體及大腦意識精神,這樣就來到了心靈的自性領域,如果說遺傳基因就是六根六塵,那麼放下六根六根心量就會擴大,就會以大愛的精神為自己,從而來到白我意識中,但如果徹底放下上邊的一切,就會來到六的境界中,即見、聽、覺知的真正自我,見聞成就才是真正的團圓。

哲學要探討的是什麼呢?哲學分唯心和唯物兩個學說,如果世界是唯心的,那麼物應該隨心而轉,在現實中物不能隨心而轉,這主要是覺悟和迷失的區別,世界開始是心性,心性的迷失變現出物質,如果人覺悟即變現出心性。

覺悟的心性是可以隨便變動物質的,之所以有唯物與唯心的辯論,就是因為人沒有覺悟,「心能轉境即是如來,心被境轉即是眾生」,心就代表著唯心,而境就代表著唯物,人都只追求吃喝玩樂的欲妄,人趨於境界,這是人自己的追求,就是說人自願的迷失自己,而進入唯物的狀態。

如果人想轉移境界,那麼就不能有過多的物慾,就是說要轉境界的欲妄為心靈的力量,其實唯物和唯心不需辯論,只需解釋自己是向物還是向心發展,如果像物發展,那麼人就以欲妄為中心,如果向心發展人必須你心靈為重點。

但是人都想過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人想過聖人的利他生活,唯心唯物一目了然,既是唯物與唯心是覺迷的問題,不是先後的問題,其實所謂的唯物與唯心,並不是思想與意識的辯論,而是無我與有我的問題。

我們這個世界有多少個維度空間呢?這個世界有十一度的空間,世界越小維度越高,世界越大緯度越低,比如人類向太陽系發射航天器,當遙遠的飛船拍攝地球照片的時候,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的點也就是零維,但我們住在地球上,地球就是三維的,就是說觀看者的角度和尺度不一樣,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

如果住在細胞或粒子之中,那會看到很多的空間,而人住在宏觀世界的地球上,也僅僅能看到三維東西,而在最小的東西上也許就能看到所有的境界,所以修行就是讓我們回歸最基本的境界,最基本的就是最單一的。

古代的鍊金術,其中有一句話叫,「一即是全,全即是一」,如果說宏觀世界最大的就是全,那麼微觀世界最小的就是一,微觀世界最小的就有可能控制宏觀世界最大的東西,因為最小的細胞或量子,能看到宇宙的全貌,既然能知道一切,那麼就能改變一切,以這樣的理論鍊金術也可以成力。

最大的東西無量分析下去,都是由最小的東西構成的,而最小東西的排列不同,而構成千差萬別的物質,在我們的認知中,排列的次序是一種力的結晶,但微觀世界的排序卻是意識的結晶,所以人單一的意識,這種一念不生全體現的巨大心力,是造就一切萬有的根源,

本書以筆記的形式,引入了佛法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我們的飲食起居工作中,吸取智慧運用智慧,而不去依靠名利慾望的生命,智慧是不隨風而動搖的信念,而執著名利慾望是隨風而動的根本,在生活中只要堅守住自己的本心,才會有幸福快樂,如意的人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命的覺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生命的覺醒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章 法界的本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