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渠竣工,前往偏遠山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逐漸西沉,天邊染上了晚霞的色彩。然而,工地上卻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村民們彷彿忘記了疲憊,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儘快挖通水渠,讓乾渴的土地得到滋潤。
「瀚王殿下、太子殿下,咱們的水渠終於挖通了!」一位年輕村民興奮地跑過來報告。
朱瀚和朱標聞言,連忙放下手中的工具,快步走向水渠。只見清澈的水流從上游緩緩流淌下來,沿著他們親手挖掘的渠道,滋潤著乾涸的土地。
「鄉親們,咱們成功了!」朱瀚高聲宣佈道。他的聲音在工地上空回蕩,彷彿傳遍了整個村莊。
村民們紛紛放下手中的工具,圍攏過來。他們望著流淌的水渠,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子們更是歡呼雀躍,他們興奮地在水渠邊跑來跑去,彷彿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瀚王殿下、太子殿下,咱們得給這條渠取個名字!」一位老農提議道。
「對,得取個好名字!」村民們紛紛附和道。
朱瀚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這條渠是咱們大家齊心協力挖成的,它見證了咱們的團結與奮鬥。我看,就叫它『團結渠』吧!」
「團結渠,好名字!」村民們紛紛贊同道。
「團結渠,這個名字好!」村民們紛紛附和,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幸福的笑容。
朱瀚望著村民們滿足的神情,心中滿是欣慰。他轉頭對朱標說:「殿下,看來咱們的選擇沒有錯。幫助百姓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看到希望,這才是我們作為皇族應有的擔當。」
朱標點頭贊同,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瀚王叔說得對,咱們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困難,更要為百姓的長遠福祉著想。這條『團結渠』就是我們為百姓做的一件實事。」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手捧著自家種的瓜果走過來,恭敬地遞給朱瀚和朱標:「二位公子,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一定要收下。」
朱瀚連忙推辭道:「大嫂,您太客氣了,我們怎能收受百姓的東西呢?」
中年婦女堅持道:「二位公子為了我們村子,不辭辛勞,這份恩情我們永生難忘。這點瓜果雖不值錢,卻是我們的一片心意,請務必收下。」
朱瀚見狀,不再推辭,感激地接過瓜果:「多謝大嫂,您的心意我們領了。請放心,我們會繼續努力,為百姓做更多實事。」
村民們也紛紛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表達著感激之情。有的村民說:「二位公子真是活菩薩下凡,救了我們全村人的命。」有的則說:「以後二位公子若是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儘管開口,我們一定全力以赴。」
朱瀚和朱標微笑著傾聽村民們的感激之言,心中充滿了溫暖與滿足。
朱瀚與朱標望著村民們熱情洋溢的臉龐,心中滿是感動。朱瀚微笑著對村民們說:「鄉親們,你們的認可與感激,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請相信,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為你們爭取更多的福祉。」
這時,一位年邁的老者緩緩走來,他眼中閃爍著淚光,聲音哽咽地說:「二位公子,你們不僅幫我們挖了這條渠,更給了我們活下去的希望。我們這些老頭子,本以為餘生只能在苦難中度過,沒想到還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樣的變化。」
朱瀚連忙上前扶住老者,溫言安慰道:「老丈,您言重了。我們是朝廷的臣子,為百姓謀福祉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看到大家的生活能有所改善,我們也感到無比欣慰。」
朱標接過話茬,堅定地說:「老丈,您放心,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回去后,我們會將這裡的一切如實稟報給父皇,讓他知道百姓的真實需求。相信在父皇的英明領導下,大明江山定能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
村民們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接著,朱瀚提議道:「鄉親們,雖然水渠已經挖通,但我們的工作並未結束。接下來,我們需要繼續加強農田的水利建設,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同時,我們也會努力爭取更多的賑災物資和政策支持,確保大家能夠安度難關。」
朱瀚的話音剛落,一位中年農夫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他的臉上寫滿了焦慮與期待:「二位公子,您說得極是。我們這兒的田地,年年受旱,收成總是不穩定。若能加強水利建設,那可真是咱們百姓的福音啊!」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溫和地看向農夫:「大哥放心,我們會將這裡的情況詳細上報,並爭取朝廷的支持,幫助大家改善灌溉條件。」
這時,旁邊一位老嫗也插話道:「是啊,公子。咱們村子的土地肥沃,可就是缺水。若能有穩定的水源,莊稼定能長得更好,咱們的日子也能寬裕些。」
朱標點頭表示贊同,他走上前幾步,對村民們說:「鄉親們,請相信我們,改善水利設施是我們此行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會盡全力為大家爭取資源,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村民們聞言,紛紛投來感激的目光,有的人甚至眼眶泛紅,低聲啜泣。朱瀚見狀,連忙安慰道:「鄉親們,別難過。我們是朝廷派來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家解決實際困難。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這時,一位年輕的婦人抱著孩子走了過來,她的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二位公子,我家男人在外做工,家裡的田地全靠我一人打理。若能有穩定的水源,我也能多種些莊稼,讓家裡的日子好過些。」
朱瀚輕聲問道:「大嫂,您家裡現在種的是些什麼作物?」
婦人回答道:「主要是玉米和小麥,但這些年收成都不好,不是旱就是澇,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
朱瀚沉思片刻后說:「大嫂,我們可以嘗試引導大家種植一些耐旱耐澇的作物,比如高粱和豆類。同時,加強水利建設,確保作物在關鍵時刻能有足夠的水源。」
婦人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真的嗎?那可太好了!我回家就跟男人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改種些高粱和豆類。」
朱瀚微笑著點頭,目光中充滿了鼓勵:「大嫂,您回去和大哥好好商量一下,改種些耐旱耐澇的作物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回去后也會儘快將這裡的情況上報給朝廷,爭取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婦人感激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淚光:「多謝公子,您的話給了我們一家子希望。我們一定會好好考慮,努力讓日子過得更好。」
這時,一旁的老嫗也湊上前來,她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公子,我們村裡還有不少人靠編織為生,可近來絲線價格高漲,我們的手工藝品越來越難賣了。」
朱瀚聞言,眉頭微皺,轉頭看向朱標,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朱瀚溫言道:「老嫗,您放心,我們會將這個情況也一併上報。朝廷或許會考慮對這類紡織者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
老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亮:「那真是太好了!我們這些手藝人,就盼著能有條活路。」
朱標在一旁補充道:「老嫗,您不妨組織村裡的手工藝人一起,形成規模,這樣或許能更有議價權,也能更好地打開銷路。」
老嫗想了想,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公子說得有理,我們確實應該聯合起來,互相幫忙,共同面對困難。」
隨著夕陽的西下,天色漸漸暗淡下來。朱瀚與朱標知道,今日的走訪已經接近尾聲,但他們心中的使命卻遠未結束。兩人與村民們一一告別,承諾會將他們的每一份訴求都帶回朝廷,爭取最好的解決方案。
離開村莊后,朱瀚與朱標在回客棧的路上,繼續討論著今日的所見所聞。朱瀚沉聲道:「殿下,看來百姓們的生活確實不易,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朱標點頭贊同:「瀚王叔說得對,我們必須將這裡的真實情況如實稟報給父皇,讓他了解民間的疾苦,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回到客棧,兩人立刻將今日的筆記整理成冊,詳細記錄了每一位村民的訴求和建議。
次日清晨,隨著第一縷陽光灑進客棧,朱瀚與朱標再次踏上了微服私訪的旅程。每多走一步,就能多了解一份民情,多為百姓爭取一份福祉。
這次,他們來到了一片更為偏遠的山區。這裡的百姓生活更加艱苦,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但即便如此,朱瀚與朱標依然堅持步行前往,希望能更直觀地了解這裡的情況。
走進村莊,映入眼帘的是簡陋的茅屋和貧瘠的土地。一位中年漢子迎了上來,他的臉上寫滿了風霜和疲憊:「二位公子,可是遠道而來?」
朱瀚溫和地笑道:「正是,我們乃行商之人,路過此地,想向鄉親們討碗水喝,順便看看有什麼能幫得上忙的。」
漢子連忙引他們到自家簡陋的院中,從水缸中舀出兩碗清水遞給他們:「二位公子請喝,我們這裡雖窮,但水還是管夠的。」
朱瀚與朱標接過水碗,一飲而盡,只覺甘甜解渴。他們放下水碗,開始與漢子攀談起來。漢子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我們這裡地薄人稀,收成一直不好。官府雖有賑濟,但總是杯水車薪。」
朱瀚認真聽著,不時點頭表示理解:「大哥,您放心,我們會將這裡的情況如實上報給朝廷。同時,我們也會儘力為鄉親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漢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那真是太好了!我們這些山裡人,就盼著能有位好官能為我們說說話。」
朱瀚與朱標繼續走訪其他村民,每到一處都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和困難。一位老嫗拉著朱瀚的手,淚眼婆娑地說:「公子,我們這裡缺醫少葯,生病了就只能硬扛。您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
朱瀚心中一酸,他輕輕拍了拍老嫗的手背,溫言安慰道:「老嫗,您放心,我們會儘快聯繫醫官前來為鄉親們看病。同時,我們也會建議朝廷在這裡設立醫館,方便鄉親們就醫。」
老嫗聞言,激動得熱淚盈眶:「那真是太好了!我們山裡人終於有盼頭了!」
隨著朱瀚的承諾,老嫗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她緊緊握住朱瀚的手,彷彿要將這份溫暖和感激永遠鐫刻在心底。
「公子,您真是活菩薩轉世啊!我們這些山裡人,平時生病了就只能硬扛著,有時候連看大夫的錢都湊不出來。您這話,可真是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老嫗的聲音有些哽咽,但滿是感激。
朱瀚輕輕拍了拍老嫗的手背,柔聲道:「老嫗,您別這麼說。我們是朝廷派來的人,為百姓排憂解難本就是我們的職責。您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幫助大家的。」
這時,一旁的一位中年漢子也忍不住插話道:「是啊,公子,我們這裡的路太難走了,每次要下山去鎮上看病,都得走上好幾里地,費時費力不說,還耽誤病情。要是真能在這裡建個醫館,那真是太好了!」
朱瀚聞言,目光中閃過一絲堅定,他轉頭看向朱標,兩人交換了一個肯定的眼神。隨後,朱瀚對中年漢子說道:「大哥,您的建議非常中肯。我們確實應該儘快解決鄉親們看病難的問題。關於建立醫館,我有幾個初步的想法,想和大家商議一下。」
中年漢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連忙道:「公子請講,我們洗耳恭聽。」
朱瀚微微點頭,繼續說道:「首先,我們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作為醫館的地址。這個地方應該便於鄉親們前來就醫,同時也要考慮到水源、採光等因素,確保醫館的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