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期 歷史上的張遼
十六籽:在三國這個著名的亂世時期,各國都有自己的知名武將。比如劉備所建立的蜀國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那麼劉備的宿敵,漢室奸相、亂世梟雄曹操手底下又有哪些厲害的將領呢?
在如今的世人心中,蜀漢早已經成為了三國時期武將質量最高的一方,其實曹魏的武將質量是高於蜀漢的,只不過由於《三國演義》作者本身所帶來的偏誇色彩,導致曹魏有很多出彩的地方都被刻意的略過了,才導致作為後世人的我們對此不甚了解。:鳳九狼
十六籽:那你說說,曹操手上都有哪些厲害的人物?
曹魏一方,除了大家都熟知曹氏兄弟、夏侯兄弟這一批,和曹操有血緣家族關係的猛將之外,還有許褚、典韋這兩員亂世猛將,以及以張遼為首的五子良將,在綜合能力上都不弱於五虎上將的將領,尤其是張遼。:鳳九狼
十六籽:張遼在《三國演義》裡面,其實不甚出彩,前期基本是屬於一個和事佬的形象,曹操經常讓張遼去進行勸降、招安事宜。沒怎麼見他打過仗呀。
這可能和張遼本身的人格魅力有關,他為人穩重和睦,和幾乎所有人都合得來,所以無論是蜀漢陣營的關羽,還是曹魏自己這邊的將領都願意和他做朋友。可是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進行武將排名,張遼就遠遠算不上號了。按照毛公對《三國演義》的說法對三國武將做的排名來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只排得到13名,可是按照正史的說法,張遼的能耐卻並非止步於此,甚至堪稱是「三國第一武將」。:鳳九狼
十六籽:這麼誇張?你快說說。
王歆曾曰:「曹魏多名將,張遼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史料記載作為浴血沙場能征善戰的將軍,張遼當為曹魏陣營的第一人。張遼和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在《三國志》中,張遼為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是三國時期曹魏一方唯一入駐武成王王廟「古今七十二名將」的存在,被尊為兵家的聖賢,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鳳九狼
十六籽:我記得張遼原是呂布的手下,和陳宮、高順一起的,他跟了曹操後為何能夠在正史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
其實看看張遼真正的戰績就明白了。張遼,字文遠,是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在《三國志·張遼傳》中,曾提到張遼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馬邑之謀」的始作俑者聶1的後代:「本聶1之後,以避怨變姓。」:鳳九狼
十六籽:看來張遼還是出生於武將世家。
張遼原本是并州太守丁原的手下,後來因為能力出眾、武藝高強、膂力過人,得到了丁原的賞識,丁原不僅召他擔任從事,還讓他帶兵去京都,介紹他跟隨當時東漢最有權勢的大將軍何進。可惜何進當時剷除閹黨失敗身死,當時的張遼正奉命在河北召募士兵,在張遼召到在一千多人回來的時候,帝都洛陽已經成了董卓的地盤,於是張遼只能暫時依附於董卓。到了後來,董卓敗亡,張遼就只能順勢投靠了呂布。可惜後來呂布又被李傕、郭汜打敗,向東逃奔徐州,張遼也跟著呂布到了徐州。:鳳九狼
十六籽:不對吧,《三國演義》里可不是這麼寫的。
這段故事在《三國演義》里,被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張遼雖然還是一開始是丁原的手下,但是跟隨呂布一起投靠了董卓。而後來呂布也不是被李傕、郭汜打敗之後逃亡徐州的,而是和曹操大戰,最後戰敗,只能逃往徐州。之後張遼在徐州擔任魯相的職務,那一年他二十八歲。可見呂布還是比較重用他的。:鳳九狼
十六籽:張遼前半生好顛沛流離呀。
再之後就是曹操在下邳大敗呂布。按照《三國演義》里的說法,張遼是在跟呂布一起被曹操俘虜后,寧死不投降,甚至對呂布搖尾乞憐的行為十分不恥。還是經過了關羽的求情,曹操親自給他鬆綁之後,才心甘情願向曹操投降的。可在正史中完全不是如此。張遼的投降,並沒有這麼的剛烈,而是在呂布被曹操打敗之後,張遼主動率眾投降的。可見,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在這裡為了渲染張遼正面的形象,故意對張遼的事迹進行了美化。:鳳九狼
十六籽: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當時呂布雖然戰敗了,但是呂布的參與勢力還在徐州範圍活動,而徐州在古代稱為魯,前文已經說了,張遼在徐州呂布的手下時,就是擔任魯相。於是就有了在袁紹被打敗后曹操另派張遼去平定魯國各縣的事情。當時張遼和夏侯淵在東海郡包圍了呂布的餘黨昌豨,可是昌豨一方依靠這東海郡城高糧廣,張遼等人實在難以攻破,硬生生圍了幾個月都沒有成功攻入城中。眼看軍糧即將耗盡,大家都打算撤退了,可張遼卻有相反的意見。他對夏侯淵說:「最近這幾天,我好幾次巡視被我們包圍的陣營,看見昌豨總是專註地盯著我,而且他們的反抗並不強烈,向我射出的箭矢也變得十分的稀少。由此可以看出,昌豨其實也不想和我們打,是想投降了,所以才沒有奮力抵抗,只是找不到和我們交談的機會。我想誘使他同我對話,或許可以勸他投降。」:鳳九狼
十六籽:那張遼猜對了嗎?
於是夏侯淵就和張遼商量好,對昌豨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對你宣布。」或許是因為原本兩人就是一個陣營的人,所以昌豨很相信張遼,當即就從城上下來與張遼談話。張遼對他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
(本章未完,請翻頁)
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於是昌豨果然答應了投降。也正是這次事迹之後,張遼成功真正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力,得到了曹操的重用。:鳳九狼
十六籽:這是首戰立功呀
之後張遼跟隨曹操討伐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譚,先是在攻打鄴縣,鄴縣被攻破,張遼單獨被派往趙國、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賊寇以及黑山的孫輕等人。之後又隨曹操攻擊袁譚,打敗袁譚之後曹操另外又派張遼率軍奪取海濱,擊潰了遼東的賊寇柳毅等部。之後曹操又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袁熙與烏桓,當時他帶領前鋒先抵達了登上了白狼山,卻沒有想到突然與敵兵遭遇。當時地方的數量很多,而曹操一方的兵馬很少,主力重兵還在後方,尚未到達前線,大家都覺得一個避其鋒芒,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和敵方戰鬥,只有張遼一個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畏敵不前有損士氣,不是正確的選擇。:鳳九狼
十六籽:那曹操能聽他的嗎?
張遼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敵人的陣勢也不整,整頓己方的軍隊,立刻進行交戰。曹操看見張遼的語言、神態十分的堅定、強烈、意氣風發,十分欣賞,又看見烏桓的軍隊確實如張遼所說尚未排好戰鬥陣形,於是就採納了張遼的建議。曹操直接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張遼,命張遼全權負責此次大戰。隨後張遼統帥曹軍的先鋒部隊,對烏恆軍隊進行了衝擊,一舉獲得了勝利,並且殺死了烏恆單于蹋頓。此戰之後,張遼才真正的名聲卓著、脫穎而出,甚至在後世又有很多人因為白狼山之戰而對張遼多有讚譽。唐朝的昭文館大學士甚至將張遼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還專門寫了一首《登長城賦》:「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鳳九狼
十六籽:這評價可委實不低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剛剛得到荊州的時候,人心尚未歸附。為了早日穩定荊州局勢,曹操在荊州組建了許多軍隊,而張遼當時正單獨率領一支新組建的軍隊,屯駐於長社。在軍隊準備出發的時候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可張遼對此局勢臨危不亂,對身邊的人說:「大家不要慌亂,這個情況肯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只是造反的一批人下要藉此引起騷亂惑亂他人而已。」隨後,張遼傳令軍中各部,只要不是反亂者就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不久,情況就穩定了下來,並且擒獲了首謀者,當場將其斬首示眾,平定了紛爭。《通典》將此次張遼的表現評價為:「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鳳九狼
十六籽:處變不驚,沉著冷靜,真是難得的帥才!
而在此後陳蘭、梅成煽動六安縣的氐族人叛變的時候,曹操派于禁、臧霸等領兵征討梅成,張遼督率張郃、牛蓋等人征討陳蘭。大部分是梅成佯裝投降于禁,等於禁撤軍以後,梅成就同陳蘭會兵一處,轉入了飅山。而飅山中有天柱峰,高峻陡峭,方圓二十多里,山道狹窄嵯峨,寬度僅容一人通過,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而陳蘭等人就在上面築起了營壘。當時張遼下要進軍的時候,手下的人都說:鳳九狼
十六籽:(部下)將軍,兵少路險,難以深入。
唯獨張遼不懼險阻,堅持要前往,他說:「這個情況就像是春秋時齊國的申鮮虞所說的『一與一』的形勢,勇者取勝。於是就發起了攻擊,將陳蘭、梅成斬首,全部俘虜了賊眾。」曹操對此次的戰績評價為:鳳九狼
十六籽:(曹操)「登天柱峰,親涉險境,戰勝陳蘭、梅成是蕩寇將軍的功績。」
曹操從此越來越看重張遼,為張遼增加了食邑,允許他持節巡行。這些事情都是《三國演義》裡面不曾提到,或者粗略帶過的事迹,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不大了解。在之後就是張遼一生最輝煌,也是最被世人熟知的戰役了:逍遙津之戰。:鳳九狼
十六籽:說來聽聽。
張遼在投靠曹操之後,正應了那句「一遇風雨化作龍」。張遼在曹操麾下,開始了他南征北戰、建功立業的傳奇一生。曹操當即就封了張遼為中郎將,還賜予了他關內侯的爵位。
:鳳九狼
十六籽:有沒有關於他打仗的故事,你快說說,書中介紹的太少了。
張遼的榮耀主要來自合肥之戰,魏文帝曹丕贊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這一句破賊十萬,便給孫權帶來的一個美名,孫十萬。:鳳九狼
十六籽:孫十萬,哈哈哈,讓我想起緯姐的外號了,「孫二哈」。
差不多一個意思,不過張遼以八百人橫推十萬,畢竟是誇張美化的文學說法,要知合肥之戰的真實情況,那就得抽絲剝繭,從這一戰的所有當事人的傳記來分析。首先曹魏一方,三個大將樂進、張遼、李典共同守城,守城兵力七千餘人。孫吳一方,陣容比較豪華。孫權親自帶隊,手下大將有蔣欽、甘寧、陳武、凌統等。所帶人馬吳書上沒寫具體人數,只有曹魏單方面給了十萬人的數字。:鳳九狼
十六籽:這實力差距也不小呢。
我們要持著懷疑的態度看待這個問題。但按照孫權對合肥的重視程度,其兵力肯定不少,所以五萬對七千,八萬對七千,還是十萬對七千,其中的差別也就那麼回事了。:鳳九狼
十六籽:沒錯,是這麼回事。
吳軍這邊有孫權主導,反觀曹操留下的三位大將,在面對敵軍時意見出現了分歧,並且沒有明顯的上下級別關係。曹魏守城三將沒有統屬關係。他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們看到曹操留書,讓張遼、李典主動出擊,心裡除了惶恐便是疑問。只有張遼看出了其中的道理,或者說腦補出了一些道理。提出: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張遼的這番話說動了李典,投票結果二比一。於是當夜招募八百死士,留下樂進守城,等到天蒙蒙亮,張遼、李典帶著八百人從城內殺出。:鳳九狼
十六籽:膽子真大呀,八百人還是臨時招募的。
這一場好殺,只見張遼帶甲持戟,勇猛無雙,宛如天神下凡,陣斬孫吳兩員大將,直闖孫權中軍麾下,逼得孫仲謀臨高而走,持戟自守,不敢下視。:鳳九狼
十六籽:此段說得咋像評書呢?
但史書上還真就是這樣寫的,並且張遼的勇猛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鳳九狼
十六籽:那麼孫權作為領兵統帥,打仗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被八百人搞得狼奔豕突,確實有夠丟臉的。
他們所犯的錯誤,大家也能猜到,不外是輕敵大意。在《吳書.潘璋傳》中記載: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後,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兵皆還戰。權甚壯之,拜偏將軍。從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出,孫吳一方氣勢洶洶而來,根本就沒想過合肥守軍敢出城迎戰,所以諸將不備,一時被八百人打懵逼。:鳳九狼
十六籽:不過孫權手下的將領實力太弱了。
而且這段話還有一個信息,那就是張遼斬首的二將中,有一位叫陳武。陳武這個人沒什麼名聲,但他於《三國志》中列傳顯名,在當時便不是小人物。:鳳九狼
十六籽:那好吧,看來張遼真有兩把刷子。
再來說張遼,他帶著八百人橫衝直撞一番后,史書上記載: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這一次突襲取得了兩個戰術效果,第一是吳軍士氣被打壓,曹魏守軍士氣水漲船高。第二個則是諸將咸服,張遼眾望所歸成為合肥的實際主導人。然而八百人再強,也完不成橫推十萬的壯舉。吳國部隊在騷亂之後,重振旗鼓將合肥團團圍住。攻打十餘日後,孫權看到曹魏將士眾志成城,一時難以攻克,便下令撤軍了。撤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害怕曹操的援軍到來,二是吳軍中出現了疫疾。:鳳九狼
十六籽:這就很合理了。
《吳書.甘寧傳》記載:建安二十年,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出,唯車下虎士千餘人,並呂蒙、蔣欽、凌統及寧,從權逍遙津北。這段記述也可以看出兩個問題,第一瘟疫來襲,第二是吳軍退走時,大軍在前,孫權帶著幾位將軍殿後,身邊的士卒不多,唯車下虎士千餘人。《甘寧傳》還寫道:張遼站在城牆上看到孫權殿後,就帶人殺了過來。更有意思的是《凌統傳》的記載,孫權瞧見張遼殺來,第一個想法就是喊人。但前後相去太遠,根本來不及,而且河上的木橋已被魏軍截斷,此時如果沒有凌統的捨命相保,孫仲謀就要做俘虜了。:鳳九狼
十六籽:這孫權也太弱了吧。
所以合肥之戰有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城下八百敢死隊突襲,另一個是津北大戰。八百破十萬的說法,確實有些誇張了,他們的作用主要是提振士氣,同時也是曹操指導有方。津北大戰則略有不同,此為張遼攻守易勢之下,臨機而變,料敵制勝的將帥之風。至於孫權就沒什麼可討論的,從頭到尾失誤太多,最後落地個被人嘲笑,總比當時做了俘虜強百倍。而他也成了張遼的貴人,親手將其送進武廟,與過往先賢同台並列。:鳳九狼
十六籽:那此次戰役之後呢?
最後曹操都被張遼這次的戰績震動了,直接封他為征東將軍。其實按照《三國演義》里來說,可能還沒有這麼誇張,是2000人擊退了孫權,而不甚800人,可能是因為羅貫中也覺得800人有點不大可能。不過總之,此戰之後,張遼的名聲達到了頂點,後來繼位的曹丕都評價說:「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並贊其圍毆,「此亦古之召虎也」,更是在東吳留下了「張遼停啼」的說法。:鳳九狼
十六籽:那張遼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黃初二年,張遼回到洛陽宮朝拜,之後回到合肥是就得了疾病,雖然曹丕派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前來診治,遺憾的是並沒有治好。之後文帝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乘車親自來探視,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如此一來,張遼的病勢才稍有好轉。可稍有好轉之後,張遼又馬不停蹄的回到了屯兵的地方,當時正值孫權再次反曹,可當孫權得到了張遼回來的消息,就算知道張遼得了重病依然忌憚不已,對手下眾將說:鳳九狼
十六籽:(孫權)「張遼雖然生了病,還是勇不可擋,你們可要小心啊!萬不可大意!」
事實也確實如此,孫權的大將呂范,再次被張遼打敗了。可惜的是,這次大戰後不久,張遼就在江都縣病死了。曹丕聽聞張遼病死的消息,還好難過了一會,不僅是痛哭流涕,還追封了剛侯的謚號。
:鳳九狼
十六籽: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張遼不是這樣死的。在《三國演義》中,張遼是在曹丕討伐吳國的時候,為了保護曹丕,被吳國大將丁奉給射了一箭,最後不治身亡。
可見,正史上的張遼和演義里的張遼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只是演義對很多地方就行了略過,又對一些地方進行了更深刻的刻畫。
:鳳九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