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二次革命浪潮]

第八十八章 [二次革命浪潮]

1912年底至1913年初,就在西南軍修生養息,倪瑞開始大力發展民生工業的時候。對川邊地區本就心有不甘的藏軍在英國人的唆使下,經波密竄至川邊,再次向川邊駐軍發動了進攻。

乍丫、江卡、鹽井等地首當其衝。當地駐軍陳桂亭營寡不敵眾只得敗退巴塘,舒雲山營被圍於南墩(鹽井東北約四十公里)。巴塘守軍糧食已絕,正欲撤退。

尹昌衡急令嵇廉率部馳援,才守住巴塘。不久,黃煦昌率部至乍丫,與顧占文部夾擊東犯之藏軍。激戰十餘次,將其擊退,乍丫、江卡、南墩之圍才算解開。

藏軍戰敗后,在嘉裕橋(今西藏洛隆東北之嘉玉橋)以西密布碉卡,駐紮重兵,進行防禦,並派人四齣煽動藏民,準備伺機再行進攻。尹昌衡根據西南軍政府提出的「步步穩進,以期慎固封城」的方針:令劉瑞麟部守昌都,西遏藏軍,南控江卡;顧占文部守巴塘,南防鹽井,東控鄉城、稻城;朱森林部守理塘,西援顧軍,南防稻壩;劉筱廷部駐甘孜,鎮守北路。以上各部,有事互相救援,無事堅守不動。另由嵇廉率兵六百於鄉城一帶遊動,以牽制該地藏軍。

1913年初春,藏軍連續向嘉裕橋、江卡發動進攻,均被西南軍所擊敗,遂退守煙袋塘,並繼續增兵。劉瑞麟見藏軍勢眾,遂調昌都彭日升、時傳文兩營由西北方向,傅青雲、牛運隆兩營由乍丫方向,對煙袋塘藏軍實行夾攻。

2月28日,傅、牛兩營首先發動進攻,將憑藉碉房、哨卡頑抗的藏軍擊退。

3月3日,彭、時兩營進至距煙袋塘十餘里處,發現藏軍據守山頂,碉卡密布。難以從正面進攻。遂派數十人繞至山後,實行偷襲。藏軍猝不及防。驚惶逃竄。彭、時率部追擊,與傅、牛兩營會師,將煙袋塘之藏軍擊潰。上萬藏軍紛紛西撤。至此,藏軍的第二次進攻又被粉碎。

西南軍雖然擊退了藏軍對川邊的第二次進攻,但鄉城一帶仍為藏軍所控制。川邊西南軍總指揮尹昌衡想倪瑞彙報后。很快得到從四川省城成都抽調的部隊,厚集兵力,乘勝向鄉城發動進攻。開始了一場歷時較長,並對穩定川邊局勢具有重要意義的作戰。

鄉城地處巴塘、理塘之南,靠近雲南邊境,周圍皆山,城西有桑披嶺為天然屏障,城東的無即河水流湍急。不便舟楫航行。此外,馬鞍山、冷龍灣、阿都、下窪、門坎山、八格等處,均為險要之地。亦為進攻鄉城必由之路,雖山道崎嶇,但能通行馱馬。鄉城駐有藏軍三四千人,主要是步騎兵,還有少量炮兵。武器有日式速射山炮、德式管退炮各一門,另有五子、九子、十二子等雜式快槍(平均二三人有一支),其餘均為土槍、土炮和刀矛。

1913年4月2日,孫紹騫在理塘接替嵇廉為攻鄉總指揮。

4日,由省城派出的第121師參謀長劉成勛率混成支隊到達理塘。於是,確定了進攻鄉城的部署:劉成勛率混成支隊步兵三個營、炮兵二個連、機關槍一個排為左路。由理塘經稻城向鄉城進攻;孫紹騫率步兵一營和朱森林、周尚赤地兩個步兵營及炮隊、衛生隊等為右路。由喇嘛椏經火珠鄉向鄉城進攻。

在右路軍發起進攻之前,盤踞鄉城地藏軍一部突然圍攻靠近喇嘛椏的東龔。西南軍川邊特別支隊支隊長周尚赤率部反擊。將藏軍擊退,並奪獲日式速射炮一門,其它軍械數十件。右路軍首戰告捷,士氣高漲。孫紹騫決定每兵暫發糌粑兩碗,於5月15日分三路發起進攻。

16日,一舉攻克下窪、阿都,17日又克火珠鄉地山根子。因部隊缺糧,遂暫駐火珠鄉。該處喇嘛寺之堪布羅松成獻出雜糧千包,以濟軍食,於是士氣復振。

5月23日,朱森林率隊由山根子向馬鞍山進攻。馬鞍山路隘林密,藏軍憑險堅守。朱部與之激戰一日,未能攻克。孫紹騫令周尚赤等率部往援,合力進攻,始將馬鞍山佔領。藏軍退守冷龍灣的碉房、堅卡,進行防禦。川軍進攻數日,終不能克。當時部隊缺糧缺水,士氣頗受影響。

6月3日,孫紹騫親自到達前線,安定軍心。

6月25日,川軍再次發起進攻,將藏軍擊退,先後攻佔了冷龍灣和門坎山。

與右路軍同時。

4月25日,左路軍進至拉波,偵知藏軍在夕波築有堅卡十餘處、碉房數十座,外有散兵壕和深溝。

27日夜,劉成勛密令三營營長張建勛率所部及炮兵第二連,參謀賴心輝率預備營一、四連和機槍排,分道潛占各要隘。2日上午8時發起進攻,先用炮火猛烈轟擊,繼以步兵第九連由界牌山腰向夕波正面,第一、十一連從左右兩翼同時進攻。戰至下午4時,西南軍連克十餘座碉房,迫使藏軍向稻城方向退走。夕波告捷后,附近的藏軍相繼投誠。

5月3日,攻鄉左路西南軍收復大橋,8日進佔色母,逼近稻城。

稻城附近群山環繞,中為平坦壩地,築有碉房數十座,堅卡十餘處。藏軍分佔東西兩側高山及壩內碉房。劉成勛命預備營營長張英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一隊,進攻右側高山,命三營營長張建勛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二隊,進攻左側高山;命參謀賴心輝率步兵一個營、機槍兵一個排為第三隊,防守各隘口,相機應援。

5月10日晨6時,西南軍開始進攻。由於第一隊需通過開闊的低洼地,張英派出敢死隊冒敵炮火匍匐前進,接近山邊,經四小時激戰,奪取山頂堅卡四座,進至距藏軍主陣地五六百米處。

張英一面命炮兵向藏軍主陣地射擊。一面要求第三隊派出機槍一挺抄襲藏軍退路。炮兵連續發射炮彈四十餘發。擊毀碉房十餘座,爾後轉移火力向稻城城內集中射擊。

與此同時。張建勛所率之第二隊與藏軍步騎兵千餘人接戰,至上午10時,奪得堅卡六七座,並以一個連迂迴藏軍右翼,粉碎了藏軍從左翼抄襲的企圖。下午3時。一、二隊分別向當面之藏軍發起總攻。稻城及壩內之藏軍動搖,紛紛逃竄。川軍攻佔稻城后,立即乘勝追擊,於16日克桑堆。藏軍向鄉城退卻。

稻城戰後,劉成勛於5月27日率部隊主力繞道進攻中鄉城,在簇東高地擊退藏軍地攔阻,進入八格村南的狹谷,遭到谷底和山頂藏軍三千人的襲擊。

張建勛督率前衛營各隊迅速奪佔了谷底的一座堅卡作掩護。劉成勛見前衛營受阻。立即命賴心輝率兵向左面山頂迂迴,連長李邦君、蕭子英率兵向右面山頂攻擊,張英督隊策應。入夜。藏軍敗退。劉成勛乘機率隊追擊二十餘里,始出谷口,並乘勢攻取了八格村及上鄉城各要隘。藏軍焚毀橋樑,退守對河貢撒、俄雜及業窪等地,憑險頑抗。

5月29日,劉成勛部因無造筏架橋器材,遂挑選士兵數百人,從上下游泅渡,分左右兩翼實施強攻,並在對岸用火炮、機槍火力予以支援。部隊渡江后。攻佔貢撒、俄雜。河左部隊則直逼業窪。業窪距定鄉城二十餘里,叢林茂密。堅卡重重。

6月3日,劉成勛令張英趁夜暗濃霧,率隊進抵業窪左側高山及右側河岸一帶,佔領了進攻出發陣地,於拂曉發起進攻。藏軍依託碉房、堅卡頑強抵抗。張英見正面攻擊無效,便命步兵兩個連從左側高山密林中抄襲藏軍後路,炮隊從正面猛擊碉房。藏軍不支,退向桑披嶺。

左路軍經過連續作戰,前方兵力已不足兩營。劉成勛遂致電尹昌衡,請求派兵一營,接替後方防務。

6月19日起,劉成勛集中所部兵力,經三晝夜激戰,攻克藏軍屯糧要地羅拉寺。

23日,又攻佔雨窪。藏軍退至定鄉城外之最後一道防線泥四頂。至此,川軍左右兩路軍從冷龍灣、雨窪對鄉城形成了鉗形攻勢。泥四頂兩側高山聳立,森林茂密。藏軍以少數兵力配置於正面,主力隱蔽集結於左山,企圖側擊從正面進攻之川軍。張建勛偵知藏軍部署后,命一部兵力從正面佯攻,主力從左側迂迴進攻。經一日激戰,連奪堅卡十餘座,迫使藏軍退向定鄉。川軍緊追不捨,搶佔通往定鄉的大橋,為攻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6月25日黎明,孫紹騫所率之右路軍在攻佔冷龍灣、門坎山之後,即從右翼向定鄉進攻,劉成勛所率之左路軍從泥四頂協同進攻。經五小時激戰,藏軍動搖,向下鄉城方向撤退。下午3時,孫、劉兩路軍攻佔定鄉。

不久,江西、江蘇等省爆發了由孫中山等領導的討袁戰爭,二次革命爆發。倪瑞因為西南三省財政底子薄,各種內部矛盾激烈,工業落後,為由並沒有應孫中山之邀參加革命,而是修身養息一面注視西藏方面局勢,一面靜待國內時局。袁世凱於6月30日又下令免去柏文蔚安徽都督地職務,改任柏為陝甘籌邊使,同時任命孫多森為安徽民政長兼署安徽都督。安徽革命黨人張子剛、管鵬、王孟啟、陳紫楓、孫師武、鄭贊丞等都主張即時起義,拒絕孫多森來皖。但柏文蔚對革命黨人內部在舉兵討袁問題上始終舉棋不定不滿,認為大勢已去,意志非常消沉。他以未奉孫、黃命令,不宜輕舉妄動為託詞,不贊成立即舉義。他致電段祺瑞表示交卸省親和拒絕接受新任。柏文蔚於7月10日交卸都督后,由安慶赴南京,閉門謝客,藉以休息。

孫中山不甘心不戰而降,他同黃興宴請李烈鈞,動員李起兵發難。李於席間意氣自豪,謂各省如能響應。贛事尚可為。中山極力慫恿。

江西第1F旅旅長林虎派遣團長李思廣到上海向李烈鈞報告:「倘同志各省有意討袁。我願以本部首先發難,以報諸公持本部之苦衷。無論若何。總可望支持兩星期,過此無援,亦可退湘邊或粵邊,再想辦法。」

李烈鈞見江西部隊士氣旺盛,終於下定決心首先發難。他命李思廣迅速回報林虎:「皖、寧、湘、粵。均倚戈待命,若吾贛發難,一星期間,各省即可響應,並出援軍。林虎得到回報,遂將情況分別通告江西其他將領方聲濤、趙又新、耿毅、何子奇、蔡銳霆等人,密為準備。

但是,李烈鈞地活動很快被已叛降袁世凱地江西要塞司令官陳廷訓偵知。陳立即向袁世凱密報說:「九江湖口為長江要衝。匪黨往來如織,防不勝防。近聞煽惑上下六台,剋期舉事。台官中竟有為其所動者。」他要求袁世凱電商黎元洪,就近派軍隊及兵輪來潯,以滋鎮懾。

袁世凱向北洋軍駐湖北地李純部下達命令說:「嚴行戒備,一聞有警,立即馳援。」並告訴李純,已電黎元洪副總統派隊前往,並飭徐司令親率各艦先駛至潯駐守,以防意外。實際上,李純在此之前,已根據黎元洪的密令。派遣第12旅吳鴻昌地第23團附機關槍一連。由圻春開往九江。李純隨後率第1混成旅旅長馬繼增部繼續向九江挺進,並進駐九江。佔領了入贛的戰略要地。

當李純部前鋒進入九江地區后,林虎便急電南昌,要求護軍使指示作何對付方法,並表示本團現已實行防禦。林虎已扣留了由德安開往九江的火車,並將前哨布防到沙河一線。

歐陽武雖然曾被袁世凱收買,但他得知北洋軍李純部入贛,大怒。他致電國務院抗議北洋軍入贛,並提出辭職。他說:「伏念武奉大總統令為江西護軍使,關於江西軍事,應負完全責任。我在受事之初,當眾宣布了副總統來電,決無北兵入境一步之語。今副總統即欲派兵來潯,亦當先詢情形,與武接洽。今該軍隊到潯在先,副總統電到潯在後,雖有通告,已不及時。江西軍隊現有二師有餘,萬一因誤會而生衝突,患不勝言。」

歐陽武一面提出辭職,一面要求黎元洪速將軍隊調回。

黎元洪電令李純撤兵,但李純置之不理,更將前鋒推進到沙河一線,同林虎地防地僅距數里之遙。兩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在這關鍵時刻,李烈鈞乘小輪來到湖口,他一面籌組討袁軍司令部,一面電告歐陽武及江西各黨政機關說:「鄙人免官赴滬養痾,忽聞北軍入贛,憤不欲生,現已回贛效力。」

歐陽武對李烈鈞地行動並不支持,他嚴詞答覆說:「此間皆不主戰,請君速速返滬。否則,武即會同北軍夾攻湖口。」歐陽派三人到湖口勸李烈鈞離境,表示願出3萬元作李出洋地旅遊費。

李烈鈞以生死以赴的堅決態度示意歐陽武不得阻撓起義。他對歐陽武地代表說:「烈鈞亦知歐陽武素主和平,但烈鈞已到此,決無返滬之理。請為歐陽言,好則回頭見,否則來生見可也。」

歐陽武企圖調動兩團兵力進攻湖口。他致電袁世凱說:「李烈鈞到湖口,確系實事。9、10兩團雖為所用,然此外非武之命不能調動者,似較該兩團更強,現武調集南昌附近軍隊,竭力維持省垣外,並開兩團往攻湖口。」

但是,贛之軍隊畢竟是李烈鈞的舊部,支持革命,歐陽武已經指揮不動了。這時,南昌的局面已為江西革命黨人骨幹分子俞應麓所控制。俞曾在李烈鈞病假期間代理都督。江西議會更是李烈鈞地擁護者。歐陽武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召集各界領袖會議,宣布辭職。他聲稱:「護軍使本系軍官,今既無調遣軍隊之能力,武何顏任此重職。」

李烈鈞在湖口作了進攻九江地軍事部署。他發布討袁檄文,對外通電及對黨團公啟,並通飭各屬與人民約法三章:其一、誓誅民賊袁世凱;其二、鞏固共和政體;其三、保障中外人民地生命財產。

江西省議會開大會宣布獨立,公舉李烈鈞為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為都督。賀國昌為省長。俞應麓為兵站總監。江西首先舉起了討袁義旗,醞釀已久地二次革命終於在7月12日爆發。

但是。起義一開始,李烈鈞便存在兵力不足和兵力分散問題。江西有陸軍兩個師和1個混成旅,共10個團地兵力。李烈鈞在軍隊中有較高的威信。但由於袁世凱收買分化,第1師師長歐陽武倒向袁世凱;第2師師長劉世鈞在九江與袁世凱、黎元洪暗中通氣,政治上已動搖不定。完全服從李烈鈞領導的只有林虎的第1師第1旅(兩個團)。李明揚的第10團,周璧階地第9團,卓仁機地機關槍大隊,方聲濤的新編旅(只有兩個連兵力,營長陳銘樞、連長蔣光鼎)。

李烈鈞自兼任正面軍司令,命江西混成旅旅長方聲濤為右翼軍司令,第1師第1旅旅長林虎為左翼軍司令,並以江西講武堂堂長夏之麒為總司令參謀長。

7月12日拂曉。林虎兵分兩路,一路向沙河鎮挺進,一路出右翼襲擊十里鋪地北軍。

北洋前線指揮官第6師師長李純。一面命駐沙河鎮地吳鴻昌團阻擊,一面命駐十里鋪地肖安團向沙河迂迴前進,抄襲贛軍後路。肖團於途中同林虎派出地部隊發生遭遇戰。激戰竟日,討袁軍初戰獲勝,佔領沙河鎮,迫使敵人退守瓜子嶺。

當林虎部隊在沙河一線投入戰鬥后,方聲濤所指揮的部隊從姑塘向九江城東側進攻,因水路木船運輸困難,行動阻滯,沒能同林虎部同時發動進攻。到13日夜才進入陣地。士氣激昂,一個個磨拳擦掌。打算入九江城吃早飯。但通訊聯絡不暢,方聲濤聽沙河方面槍炮聲已停止,誤以為是攻不上去,便下令部隊退回原地。部隊接到退回原位地命令,士氣沮喪,官兵都躺在路上睡覺了。嚴重影響戰局的發展。

在九江城的贛軍團長伍毓瑞、李定魁協謀趁北洋軍增援部隊未到前線之前,迅速消滅北洋軍駐在城內的部隊,然後率部開赴德安,從翼側攻擊九江以南的北洋軍,配合林虎作戰。但是由於李定魁違約按兵不動,伍毓瑞見事態暴露,情況突變,獨自逃離九江前往湖口,所部2個營,1個營轉移湖口,1個營投附贛軍駐九江城內的第2師師長劉世鈞。

李純在沙河戰役受挫后,急忙調整部署,集中大部分兵力向林虎部反撲,他集中3個團地兵力向沙河鎮一線猛烈進攻。林虎率部奮勇抵抗,激戰9個小時,不支,向藍橋方面撤退。李純因援軍未到,後路空虛,潯城贛軍時有襲擊十里鋪之警報,不得不令北洋軍保持現狀。這時駐德安地李定魁團1營營長郭懋修策動叛變,雖經林虎發覺,立予平定,但軍心動搖,從此無力出攻。

黎元洪致電駐孝感地北洋軍第2師師長王占元,要他迅速將該師駐湖北地各部開赴九江,進攻湖口,並配合李純進攻德安。王占元立即派駐漢口附近的兩個團開赴九江。第2師其餘部隊,擬等北洋軍援軍開到湖北接防后,再向九江集中。

袁世凱任命段芝貴為第1軍軍長兼江西宣撫使,統一指揮前線作戰部隊,段歸黎元洪節制。

林虎左翼軍進攻失敗后,右翼軍司令方聲濤率第9團和機關槍兩連,以及新從湖口前來增援地伍毓瑞團的兩個營,右翼軍共計5000餘人,分左右兩路,由姑塘向九江東南的金雞坡炮台發起進攻。

在這場相當激烈的戰鬥中,贛軍第9團團長周璧階身先士卒奮力衝殺,不幸陣亡。周璧階陣亡后,軍心有些動搖,已被戈克安、陳廷訓收買的第9團營長龔星勝,於撤退途中,帶領兩個營及炮隊、機關槍隊,偷過六把橋、琵琶湖的贛軍前哨繞道金雞坡,向北洋軍投降。方聲濤的右翼軍兵力大減,失去了進攻的能力。

7月20日,段芝貴率拱衛軍營抵達九江。海軍次長湯薌銘也指揮艦隊配合北洋軍進攻。段芝貴以李純為左司令,王占元為右司令,命李純一部駐守十里鋪同林虎部相持。以掩護北軍右翼安全外。其餘各部會同海軍軍艦隊進攻湖口。北洋軍分3路向湖口一線進攻。一路由第6師22團團長張敬堯率所部從金雞坡出發,經新港、灰山、回峰磯。攻佔西炮台。張部在新港遇贛軍3000人極力抗拒,甚為猛悍,經激烈戰鬥后將新港佔領。爾後,張敬堯乘黑夜在灰山、回峰磯設伏。次日晨,張部經4個小時的激戰。攻佔了三面臨水一面依山的灰山和回峰磯,接著佔領了西炮台。

北洋軍地另一路由第2師鮑貴卿旅為主力,於夜間乘船從官牌夾出發,沿長江東進,偷渡鄱陽湖口,利用濃霧於湖口以東搶灘登陸,在湯薌銘地四艘軍艦配合下,向東炮台開炮轟擊。贛軍湖口守備司令何子奇指揮炮台守兵裝彈開炮。但湖口炮台地射程不過六七千米。而敵艦地炮火射程卻達萬米以外。軍艦摸清情況后,把軍艦開至炮台炮射程以外,向炮台開炮。7月25日。湖口終於被北洋軍攻陷。李烈鈞率守軍從水路退守吳城。

駐守在姑塘一線的方聲濤部,又遭到北洋軍第三路王金鏡旅地猛攻。方部伍毓瑞所率領的第3營,同由南昌前來支援的獨立營,以及一個連,同北軍在狹市激戰一晝夜。7月26日,方聲濤放棄堅守多天的姑塘,率部退往吳城。

北洋軍攻佔湖口、姑塘后,段芝貴令李純率第6師及第1師一部,向駐守在瑞昌、藍城一線的贛軍林虎部發動攻擊。

林虎鑒於藍橋地形開闊,易招敵迂迴側擊。便稍加抵抗後撤離藍橋。退守老黃門。老黃門三面環山,一面山口險狹。鐵路穿山而過,是易守難攻地險要之地。林虎在此構築陣地,組織防禦。

北洋軍兩個團輪番向老黃門進攻。林虎指揮部隊頑強抗擊,使北洋軍遭到沉重的打擊。敵主力1連僅剩8人。李純連夜休整后的22團乘火車來老黃門支援。北洋軍分3路進攻贛軍陣地。林虎旅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棄守老黃門,經德安退往建昌。

北洋軍攻佔老黃門后,又不戰而下德安。8月7日起,北軍以南昌為目標,分路前進,一路由陸路攻建昌,一路由水路攻吳城,然後合擊南昌。

林虎軍在眾寡懸殊情況下,不待敵人進攻,即放棄建昌,退守山下渡,林虎本打算聯絡南昌守軍,憑險力戰,以待湘、粵援軍,可是,南昌復失,友軍無蹤跡,回顧徘徊,只得經奉新退往湘贛邊界。

李烈鈞在吳城命方聲濤整頓撤回部隊,負責防務。

北洋軍馬繼增部70餘人化裝成難民模樣。乘民船數艘,利用夜霧大風直駛吳城東岸,駐守望夫亭的炮兵營長劉棱受其蒙蔽,沒有發炮阻止。北軍一躍登岸,發槍攻擊,守軍倉卒抵抗,陷於混亂。北洋軍馬繼增部隨後進抵吳城,贛軍不支,吳城失陷,李烈鈞退往南昌。

歐陽武見李烈鈞失陷吳城,即將回到南昌,他便逃離南昌,赴青山,自稱止戈和尚。歐陽武的兩營護兵為憲兵司令廖伯琅控制。廖伯琅和警察總監閻思榮有叛變企圖。李烈鈞到達南昌城,廖閉門不納。李烈鈞打電話責問廖伯琅,並命士兵越城而上,打開城門,始得入城。

李烈鈞入都督府後,廖伯琅來見,被衛兵剝下衣服押著進來。李烈鈞見到他,便叫人把軍服、軍刀交還給他,叫他穿好軍服,並不責怪他,只是怪自己無用,打了敗仗。廖伯琅回去后自覺不安,逃往贛州。

李烈鈞重整軍隊,任命伍毓瑞為南昌衛戌司令,在南昌東北20公里的樵舍、南昌北16公里的樂化一線,部署防線。在牛行附近選擇據點,布置第二道防線,同時架設浮橋,以便交通。

李純軍進攻樵舍,伍毓瑞率領4、5營兵力,抵抗李純1師之眾,眾寡懸殊,經過激烈戰鬥后。放棄樵舍。退守牛行防線。伍毓瑞又在南昌近郊與北洋軍戰鬥,終不能敵。伍毓瑞率所部向進賢撤退。途中。將部隊解散。伍經浙江、上海、轉赴日本亡命。

李烈鈞在南昌失陷前,看到李純軍勢方張,湘粵援軍久不至,贛苦戰,彈儘力疲。難以繼續堅持。湘督譚延又來電勸他赴湖南,部下何子奇、李明揚、卓仁機等亦勸他去湘;伍毓瑞向他報告前線敗退情況,勸他先行撤退。於是,李烈鈞同何子奇等人乘坐兩艘快輪,經樟樹鎮,向贛、湘邊境撤退。

李烈鈞到萍鄉后,與唐蟒率領的湘軍援贛部隊會合。又在袁州同林虎研究贛軍地善後問題,然後帶領少數親信和隨員。乘火車去長沙。

李烈鈞9月2日到達長沙時,譚延雖然已經宣布湖南取消獨立,但並不打算同革命黨人斷絕關係。他害怕公開接待李烈鈞。被袁世凱知道抓住把柄,特安排一乘大轎,將李抬到日本駐長沙領事館,在那裡同李會晤。在他安排下,由日本領事館掩護,經上海去日本。林虎所部則由譚延電請袁世凱同意,由湖南收繳槍械,按退伍的辦法出資遣散。林虎本人也在日本人的幫助下,輾轉流亡日本。

湖南也曾宣布過獨立。

湖南自贛督李烈鈞被免職,一批湘籍革命黨人受黃興等人派遣先後由滬、漢等地回省。

在湖南地國民黨內部原同盟會派程潛、周震鱗、唐蟒等人。堅決表示與袁世凱誓不兩立。而以譚延為首的原立憲派則動搖退縮,顧慮重重。譚延本不贊成同袁世凱作對。無奈身為都督,隸屬國民黨,不便同國民黨人鬧翻,但又怕附和袁世凱,將來萬一失敗無法開脫,於是施展兩面派策略,明裡極力強調獨立困難,與革命黨人討價還價,藉以拖延;暗中卻與袁世凱、黎元洪等人私通款曲。

譚人鳳由滬返湘,傳達黃興意旨,謂贛、蘇、皖、閩、粵各省決計在7月間起義討袁,湖南萬不容坐視,要立即響應。李烈鈞在湖口發難后,蘇、皖、滬、粵相繼響應,湖南革命黨人急不待,日夕向譚延進言,要求宣布獨立。譚延不得已,派人告訴黎元洪說:「已準備藥水,如湘稱獨立,即服毒自盡,以謝天下。」

黎元洪回信勸他說:「徒死無益,不如暫為一時權宜之計,陽為附和,徐圖數平。」

譚得此方略,據以敷衍革命黨人,儘力推遲宣布獨立討袁的日期。

譚延召開政務會議,討論湖南去向。譚人鳳帶槍入場,道:「今日有不贊成獨立者,即以此物相贈。」

穩健派不敢出聲。激進派相繼發言。第二次會議規定不準帶危險物,穩健派才發表反對湖南獨立的言論。譚延當眾宣布:「如必欲宣布獨立,鄙人固不敢贊成,然亦無反對之能力,但請另舉賢能,繼此重任。如不許鄙人去職,鄙人惟有閉戶深居,聽諸君為所欲為而已。」

是時,唐蟒、陳強、譚人鳳等人極力辯駁,意氣激昂,爭論並無結果。

7月24日,革命黨人不由分說,起草獨立宣言地通電,公推譚都督為討袁軍總司令。在都督府懸挂討袁軍大旗,正式宣布獨立。

譚延與黎元洪密商,設法採取消弭革命黨人鬥爭鋒芒、極力壓制省內群眾反袁熱情,力爭袁世凱諒解,伺機取消獨立。譚延用調虎離山之計,借口援贛討鄂討袁,將省城擁護革命地軍隊由第1軍司令程子楷、副司令趙恆惕率領,調赴岳州,又以蔣翊武為鄂豫招討使、鄒永成為湘鄂豫聯軍第3軍軍長,與蔣同駐岳州,部署對湖北的軍事;派唐蟒率新兵援贛。

譚延鬯將革命黨掌握地軍隊調出省城,即以親信余道南為省防守備隊司令,又以童錫梁為新募5營管帶,控制長沙城衛戌權。爾後下令防止會黨活動,飭各屬舉辦團練,負責地方治安,如有「聚眾滋事」,擾害社會安寧者,一經拿獲,從嚴究懲。私藏私造危險物者,散放飄布希圖起事者斬,造謠生事煽動人心者斬,秘密集會者斬,私自招兵者斬。對於群眾自發組織北伐敢死隊、招募討袁義軍的,譚廷都批駁取締。

譚延請黎元洪為他在袁世凱面前轉圈,希望得到袁的寬宥。黎元洪對譚頗感同情,他對各軍長官說:「湘鄂唇齒,誼若兄弟,其獨立本屬少數暴徒之主張,吾不忍湘民之塗炭,極力主和平。請中央不必征討。令彼自行取消獨立,所有援贛之師,概置不究。」

譚延在通融之後密電袁世凱說:「湘事措置無方,咎在延一人,惟維持操縱,實具苦衷,現情安謐,終當始終保持,不敢上煩藎忱。」

當南方討袁陣線開始全面崩潰時,譚延鬯眼紅面黑,大起恐慌。他和程潛密議說:

「湖南在上月25日宣布獨立,從當時環境看,可以說水到渠成,除獨立外別無第二條路可走。現在我們處於四面楚歌之中,孤立無援,取消獨立,也可以說瓜熟蒂落。我想取消獨立,依靠黎元洪擔保,可免生靈塗炭,還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你以為如何?」

程潛不得不表示同意,並辭去軍事廳長職務,表示願意擔責任。這時,湖南革命黨人內部發生分化。文經緯、易宗羲、吳作霖、文斐等人站在譚延一邊,不僅主張取消獨立,還打算犧牲幾個同志,來保全自己;唐蟒、羅良干、劉承烈、柳聘農等人要求堅決同袁世凱鬥爭到底。他們在都督府特別會議上,拔劍舞刀,願拚死一戰,將來失敗,我等須要同歸於盡,決不令有一人得慶餘生者。

湖南妥協空氣佔了上風,革命黨人上層迫於各方面地壓力,決定放棄抵抗,紛紛出走。譚人鳳、程子楷、陳強、周震鱗、唐蟒等人先後潛往上海轉赴日本。譚延遂於8月13日通告正式取消獨立。

譚延宣布湖南取消獨立后,把許多革命黨人送去上海,繼續同革命黨人結好。

革命黨人中激進分子不甘心失敗,力圖作最後地抗爭。李嚴翼、胡熙壽、柳楊谷等人運動先鋒水師統領楊玉森率兵入城,謀再次獨立,因譚延有備,未能成事。黨人劉崧衡、魏伯益、楊久明等率眾進攻都督府,準備逐出譚延,宣布獨立,事敗被擒。這時譚延則凶相畢露,遇犯即殺。他說:「我平日何嘗殺人,越不殺人越不待結束。」他很快將劉、魏、楊3人殺害了。

1912年底至1913年初,就在西南軍修生養息,倪瑞開始大力發展民生工業的時候。對川邊地區本就心有不甘的藏軍在英國人的唆使下,經波密竄至川邊,再次向川邊駐軍發動了進攻。

乍丫、江卡、鹽井等地首當其衝。當地駐軍陳桂亭營寡不敵眾只得敗退巴塘,舒雲山營被圍於南墩(鹽井東北約四十公里)。巴塘守軍糧食已絕,正欲撤退。

尹昌衡急令嵇廉率部馳援,才守住巴塘。不久,黃煦昌率部至乍丫,與顧占文部夾擊東犯之藏軍。激戰十餘次,將其擊退,乍丫、江卡、南墩之圍才算解開。

藏軍戰敗后,在嘉裕橋(今西藏洛隆東北之嘉玉橋)以西密布碉卡,駐紮重兵,進行防禦,並派人四齣煽動藏民,準備伺機再行進攻。尹昌衡根據西南軍政府提出的「步步穩進,以期慎固封城」的方針:令劉瑞麟部守昌都,西遏藏軍,南控江卡;顧占文部守巴塘,南防鹽井,東控鄉城、稻城;朱森林部守理塘,西援顧軍,南防稻壩;劉筱廷部駐甘孜,鎮守北路。以上各部,有事互相救援,無事堅守不動。另由嵇廉率兵六百於鄉城一帶遊動,以牽制該地藏軍。

1913年初春,藏軍連續向嘉裕橋、江卡發動進攻,均被西南軍所擊敗,遂退守煙袋塘,並繼續增兵。劉瑞麟見藏軍勢眾,遂調昌都彭日升、時傳文兩營由西北方向,傅青雲、牛運隆兩營由乍丫方向,對煙袋塘藏軍實行夾攻。

2月28日,傅、牛兩營首先發動進攻,將憑藉碉房、哨卡頑抗的藏軍擊退。

3月3日,彭、時兩營進至距煙袋塘十餘里處,發現藏軍據守山頂,碉卡密布。難以從正面進攻。遂派數十人繞至山後,實行偷襲。藏軍猝不及防。驚惶逃竄。彭、時率部追擊,與傅、牛兩營會師,將煙袋塘之藏軍擊潰。上萬藏軍紛紛西撤。至此,藏軍的第二次進攻又被粉碎。

西南軍雖然擊退了藏軍對川邊的第二次進攻,但鄉城一帶仍為藏軍所控制。川邊西南軍總指揮尹昌衡想倪瑞彙報后。很快得到從四川省城成都抽調的部隊,厚集兵力,乘勝向鄉城發動進攻。開始了一場歷時較長,並對穩定川邊局勢具有重要意義的作戰。

鄉城地處巴塘、理塘之南,靠近雲南邊境,周圍皆山,城西有桑披嶺為天然屏障,城東的無即河水流湍急。不便舟楫航行。此外,馬鞍山、冷龍灣、阿都、下窪、門坎山、八格等處,均為險要之地。亦為進攻鄉城必由之路,雖山道崎嶇,但能通行馱馬。鄉城駐有藏軍三四千人,主要是步騎兵,還有少量炮兵。武器有日式速射山炮、德式管退炮各一門,另有五子、九子、十二子等雜式快槍(平均二三人有一支),其餘均為土槍、土炮和刀矛。

1913年4月2日,孫紹騫在理塘接替嵇廉為攻鄉總指揮。

4日,由省城派出的第121師參謀長劉成勛率混成支隊到達理塘。於是,確定了進攻鄉城的部署:劉成勛率混成支隊步兵三個營、炮兵二個連、機關槍一個排為左路。由理塘經稻城向鄉城進攻;孫紹騫率步兵一營和朱森林、周尚赤地兩個步兵營及炮隊、衛生隊等為右路。由喇嘛椏經火珠鄉向鄉城進攻。

在右路軍發起進攻之前,盤踞鄉城地藏軍一部突然圍攻靠近喇嘛椏的東龔。西南軍川邊特別支隊支隊長周尚赤率部反擊。將藏軍擊退,並奪獲日式速射炮一門,其它軍械數十件。右路軍首戰告捷,士氣高漲。孫紹騫決定每兵暫發糌粑兩碗,於5月15日分三路發起進攻。

16日,一舉攻克下窪、阿都,17日又克火珠鄉地山根子。因部隊缺糧,遂暫駐火珠鄉。該處喇嘛寺之堪布羅松成獻出雜糧千包,以濟軍食,於是士氣復振。

5月23日,朱森林率隊由山根子向馬鞍山進攻。馬鞍山路隘林密,藏軍憑險堅守。朱部與之激戰一日,未能攻克。孫紹騫令周尚赤等率部往援,合力進攻,始將馬鞍山佔領。藏軍退守冷龍灣的碉房、堅卡,進行防禦。川軍進攻數日,終不能克。當時部隊缺糧缺水,士氣頗受影響。

6月3日,孫紹騫親自到達前線,安定軍心。

6月25日,川軍再次發起進攻,將藏軍擊退,先後攻佔了冷龍灣和門坎山。

與右路軍同時。

4月25日,左路軍進至拉波,偵知藏軍在夕波築有堅卡十餘處、碉房數十座,外有散兵壕和深溝。

27日夜,劉成勛密令三營營長張建勛率所部及炮兵第二連,參謀賴心輝率預備營一、四連和機槍排,分道潛占各要隘。2日上午8時發起進攻,先用炮火猛烈轟擊,繼以步兵第九連由界牌山腰向夕波正面,第一、十一連從左右兩翼同時進攻。戰至下午4時,西南軍連克十餘座碉房,迫使藏軍向稻城方向退走。夕波告捷后,附近的藏軍相繼投誠。

5月3日,攻鄉左路西南軍收復大橋,8日進佔色母,逼近稻城。

稻城附近群山環繞,中為平坦壩地,築有碉房數十座,堅卡十餘處。藏軍分佔東西兩側高山及壩內碉房。劉成勛命預備營營長張英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一隊,進攻右側高山,命三營營長張建勛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二隊,進攻左側高山;命參謀賴心輝率步兵一個營、機槍兵一個排為第三隊,防守各隘口,相機應援。

5月10日晨6時,西南軍開始進攻。由於第一隊需通過開闊的低洼地,張英派出敢死隊冒敵炮火匍匐前進,接近山邊,經四小時激戰,奪取山頂堅卡四座,進至距藏軍主陣地五六百米處。

張英一面命炮兵向藏軍主陣地射擊。一面要求第三隊派出機槍一挺抄襲藏軍退路。炮兵連續發射炮彈四十餘發。擊毀碉房十餘座,爾後轉移火力向稻城城內集中射擊。

與此同時。張建勛所率之第二隊與藏軍步騎兵千餘人接戰,至上午10時,奪得堅卡六七座,並以一個連迂迴藏軍右翼,粉碎了藏軍從左翼抄襲的企圖。下午3時。一、二隊分別向當面之藏軍發起總攻。稻城及壩內之藏軍動搖,紛紛逃竄。川軍攻佔稻城后,立即乘勝追擊,於16日克桑堆。藏軍向鄉城退卻。

稻城戰後,劉成勛於5月27日率部隊主力繞道進攻中鄉城,在簇東高地擊退藏軍地攔阻,進入八格村南的狹谷,遭到谷底和山頂藏軍三千人的襲擊。

張建勛督率前衛營各隊迅速奪佔了谷底的一座堅卡作掩護。劉成勛見前衛營受阻。立即命賴心輝率兵向左面山頂迂迴,連長李邦君、蕭子英率兵向右面山頂攻擊,張英督隊策應。入夜。藏軍敗退。劉成勛乘機率隊追擊二十餘里,始出谷口,並乘勢攻取了八格村及上鄉城各要隘。藏軍焚毀橋樑,退守對河貢撒、俄雜及業窪等地,憑險頑抗。

5月29日,劉成勛部因無造筏架橋器材,遂挑選士兵數百人,從上下游泅渡,分左右兩翼實施強攻,並在對岸用火炮、機槍火力予以支援。部隊渡江后。攻佔貢撒、俄雜。河左部隊則直逼業窪。業窪距定鄉城二十餘里,叢林茂密。堅卡重重。

6月3日,劉成勛令張英趁夜暗濃霧,率隊進抵業窪左側高山及右側河岸一帶,佔領了進攻出發陣地,於拂曉發起進攻。藏軍依託碉房、堅卡頑強抵抗。張英見正面攻擊無效,便命步兵兩個連從左側高山密林中抄襲藏軍後路,炮隊從正面猛擊碉房。藏軍不支,退向桑披嶺。

左路軍經過連續作戰,前方兵力已不足兩營。劉成勛遂致電尹昌衡,請求派兵一營,接替後方防務。

6月19日起,劉成勛集中所部兵力,經三晝夜激戰,攻克藏軍屯糧要地羅拉寺。

23日,又攻佔雨窪。藏軍退至定鄉城外之最後一道防線泥四頂。至此,川軍左右兩路軍從冷龍灣、雨窪對鄉城形成了鉗形攻勢。泥四頂兩側高山聳立,森林茂密。藏軍以少數兵力配置於正面,主力隱蔽集結於左山,企圖側擊從正面進攻之川軍。張建勛偵知藏軍部署后,命一部兵力從正面佯攻,主力從左側迂迴進攻。經一日激戰,連奪堅卡十餘座,迫使藏軍退向定鄉。川軍緊追不捨,搶佔通往定鄉的大橋,為攻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6月25日黎明,孫紹騫所率之右路軍在攻佔冷龍灣、門坎山之後,即從右翼向定鄉進攻,劉成勛所率之左路軍從泥四頂協同進攻。經五小時激戰,藏軍動搖,向下鄉城方向撤退。下午3時,孫、劉兩路軍攻佔定鄉。

不久,江西、江蘇等省爆發了由孫中山等領導的討袁戰爭,二次革命爆發。倪瑞因為西南三省財政底子薄,各種內部矛盾激烈,工業落後,為由並沒有應孫中山之邀參加革命,而是修身養息一面注視西藏方面局勢,一面靜待國內時局。袁世凱於6月30日又下令免去柏文蔚安徽都督地職務,改任柏為陝甘籌邊使,同時任命孫多森為安徽民政長兼署安徽都督。安徽革命黨人張子剛、管鵬、王孟啟、陳紫楓、孫師武、鄭贊丞等都主張即時起義,拒絕孫多森來皖。但柏文蔚對革命黨人內部在舉兵討袁問題上始終舉棋不定不滿,認為大勢已去,意志非常消沉。他以未奉孫、黃命令,不宜輕舉妄動為託詞,不贊成立即舉義。他致電段祺瑞表示交卸省親和拒絕接受新任。柏文蔚於7月10日交卸都督后,由安慶赴南京,閉門謝客,藉以休息。

孫中山不甘心不戰而降,他同黃興宴請李烈鈞,動員李起兵發難。李於席間意氣自豪,謂各省如能響應。贛事尚可為。中山極力慫恿。

江西第1F旅旅長林虎派遣團長李思廣到上海向李烈鈞報告:「倘同志各省有意討袁。我願以本部首先發難,以報諸公持本部之苦衷。無論若何。總可望支持兩星期,過此無援,亦可退湘邊或粵邊,再想辦法。」

李烈鈞見江西部隊士氣旺盛,終於下定決心首先發難。他命李思廣迅速回報林虎:「皖、寧、湘、粵。均倚戈待命,若吾贛發難,一星期間,各省即可響應,並出援軍。林虎得到回報,遂將情況分別通告江西其他將領方聲濤、趙又新、耿毅、何子奇、蔡銳霆等人,密為準備。

但是,李烈鈞地活動很快被已叛降袁世凱地江西要塞司令官陳廷訓偵知。陳立即向袁世凱密報說:「九江湖口為長江要衝。匪黨往來如織,防不勝防。近聞煽惑上下六台,剋期舉事。台官中竟有為其所動者。」他要求袁世凱電商黎元洪,就近派軍隊及兵輪來潯,以滋鎮懾。

袁世凱向北洋軍駐湖北地李純部下達命令說:「嚴行戒備,一聞有警,立即馳援。」並告訴李純,已電黎元洪副總統派隊前往,並飭徐司令親率各艦先駛至潯駐守,以防意外。實際上,李純在此之前,已根據黎元洪的密令。派遣第12旅吳鴻昌地第23團附機關槍一連。由圻春開往九江。李純隨後率第1混成旅旅長馬繼增部繼續向九江挺進,並進駐九江。佔領了入贛的戰略要地。

當李純部前鋒進入九江地區后,林虎便急電南昌,要求護軍使指示作何對付方法,並表示本團現已實行防禦。林虎已扣留了由德安開往九江的火車,並將前哨布防到沙河一線。

歐陽武雖然曾被袁世凱收買,但他得知北洋軍李純部入贛,大怒。他致電國務院抗議北洋軍入贛,並提出辭職。他說:「伏念武奉大總統令為江西護軍使,關於江西軍事,應負完全責任。我在受事之初,當眾宣布了副總統來電,決無北兵入境一步之語。今副總統即欲派兵來潯,亦當先詢情形,與武接洽。今該軍隊到潯在先,副總統電到潯在後,雖有通告,已不及時。江西軍隊現有二師有餘,萬一因誤會而生衝突,患不勝言。」

歐陽武一面提出辭職,一面要求黎元洪速將軍隊調回。

黎元洪電令李純撤兵,但李純置之不理,更將前鋒推進到沙河一線,同林虎地防地僅距數里之遙。兩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在這關鍵時刻,李烈鈞乘小輪來到湖口,他一面籌組討袁軍司令部,一面電告歐陽武及江西各黨政機關說:「鄙人免官赴滬養痾,忽聞北軍入贛,憤不欲生,現已回贛效力。」

歐陽武對李烈鈞地行動並不支持,他嚴詞答覆說:「此間皆不主戰,請君速速返滬。否則,武即會同北軍夾攻湖口。」歐陽派三人到湖口勸李烈鈞離境,表示願出3萬元作李出洋地旅遊費。

李烈鈞以生死以赴的堅決態度示意歐陽武不得阻撓起義。他對歐陽武地代表說:「烈鈞亦知歐陽武素主和平,但烈鈞已到此,決無返滬之理。請為歐陽言,好則回頭見,否則來生見可也。」

歐陽武企圖調動兩團兵力進攻湖口。他致電袁世凱說:「李烈鈞到湖口,確系實事。9、10兩團雖為所用,然此外非武之命不能調動者,似較該兩團更強,現武調集南昌附近軍隊,竭力維持省垣外,並開兩團往攻湖口。」

但是,贛之軍隊畢竟是李烈鈞的舊部,支持革命,歐陽武已經指揮不動了。這時,南昌的局面已為江西革命黨人骨幹分子俞應麓所控制。俞曾在李烈鈞病假期間代理都督。江西議會更是李烈鈞地擁護者。歐陽武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召集各界領袖會議,宣布辭職。他聲稱:「護軍使本系軍官,今既無調遣軍隊之能力,武何顏任此重職。」

李烈鈞在湖口作了進攻九江地軍事部署。他發布討袁檄文,對外通電及對黨團公啟,並通飭各屬與人民約法三章:其一、誓誅民賊袁世凱;其二、鞏固共和政體;其三、保障中外人民地生命財產。

江西省議會開大會宣布獨立,公舉李烈鈞為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為都督。賀國昌為省長。俞應麓為兵站總監。江西首先舉起了討袁義旗,醞釀已久地二次革命終於在7月12日爆發。

但是。起義一開始,李烈鈞便存在兵力不足和兵力分散問題。江西有陸軍兩個師和1個混成旅,共10個團地兵力。李烈鈞在軍隊中有較高的威信。但由於袁世凱收買分化,第1師師長歐陽武倒向袁世凱;第2師師長劉世鈞在九江與袁世凱、黎元洪暗中通氣,政治上已動搖不定。完全服從李烈鈞領導的只有林虎的第1師第1旅(兩個團)。李明揚的第10團,周璧階地第9團,卓仁機地機關槍大隊,方聲濤的新編旅(只有兩個連兵力,營長陳銘樞、連長蔣光鼎)。

李烈鈞自兼任正面軍司令,命江西混成旅旅長方聲濤為右翼軍司令,第1師第1旅旅長林虎為左翼軍司令,並以江西講武堂堂長夏之麒為總司令參謀長。

7月12日拂曉。林虎兵分兩路,一路向沙河鎮挺進,一路出右翼襲擊十里鋪地北軍。

北洋前線指揮官第6師師長李純。一面命駐沙河鎮地吳鴻昌團阻擊,一面命駐十里鋪地肖安團向沙河迂迴前進,抄襲贛軍後路。肖團於途中同林虎派出地部隊發生遭遇戰。激戰竟日,討袁軍初戰獲勝,佔領沙河鎮,迫使敵人退守瓜子嶺。

當林虎部隊在沙河一線投入戰鬥后,方聲濤所指揮的部隊從姑塘向九江城東側進攻,因水路木船運輸困難,行動阻滯,沒能同林虎部同時發動進攻。到13日夜才進入陣地。士氣激昂,一個個磨拳擦掌。打算入九江城吃早飯。但通訊聯絡不暢,方聲濤聽沙河方面槍炮聲已停止,誤以為是攻不上去,便下令部隊退回原地。部隊接到退回原位地命令,士氣沮喪,官兵都躺在路上睡覺了。嚴重影響戰局的發展。

在九江城的贛軍團長伍毓瑞、李定魁協謀趁北洋軍增援部隊未到前線之前,迅速消滅北洋軍駐在城內的部隊,然後率部開赴德安,從翼側攻擊九江以南的北洋軍,配合林虎作戰。但是由於李定魁違約按兵不動,伍毓瑞見事態暴露,情況突變,獨自逃離九江前往湖口,所部2個營,1個營轉移湖口,1個營投附贛軍駐九江城內的第2師師長劉世鈞。

李純在沙河戰役受挫后,急忙調整部署,集中大部分兵力向林虎部反撲,他集中3個團地兵力向沙河鎮一線猛烈進攻。林虎率部奮勇抵抗,激戰9個小時,不支,向藍橋方面撤退。李純因援軍未到,後路空虛,潯城贛軍時有襲擊十里鋪之警報,不得不令北洋軍保持現狀。這時駐德安地李定魁團1營營長郭懋修策動叛變,雖經林虎發覺,立予平定,但軍心動搖,從此無力出攻。

黎元洪致電駐孝感地北洋軍第2師師長王占元,要他迅速將該師駐湖北地各部開赴九江,進攻湖口,並配合李純進攻德安。王占元立即派駐漢口附近的兩個團開赴九江。第2師其餘部隊,擬等北洋軍援軍開到湖北接防后,再向九江集中。

袁世凱任命段芝貴為第1軍軍長兼江西宣撫使,統一指揮前線作戰部隊,段歸黎元洪節制。

林虎左翼軍進攻失敗后,右翼軍司令方聲濤率第9團和機關槍兩連,以及新從湖口前來增援地伍毓瑞團的兩個營,右翼軍共計5000餘人,分左右兩路,由姑塘向九江東南的金雞坡炮台發起進攻。

在這場相當激烈的戰鬥中,贛軍第9團團長周璧階身先士卒奮力衝殺,不幸陣亡。周璧階陣亡后,軍心有些動搖,已被戈克安、陳廷訓收買的第9團營長龔星勝,於撤退途中,帶領兩個營及炮隊、機關槍隊,偷過六把橋、琵琶湖的贛軍前哨繞道金雞坡,向北洋軍投降。方聲濤的右翼軍兵力大減,失去了進攻的能力。

7月20日,段芝貴率拱衛軍營抵達九江。海軍次長湯薌銘也指揮艦隊配合北洋軍進攻。段芝貴以李純為左司令,王占元為右司令,命李純一部駐守十里鋪同林虎部相持。以掩護北軍右翼安全外。其餘各部會同海軍軍艦隊進攻湖口。北洋軍分3路向湖口一線進攻。一路由第6師22團團長張敬堯率所部從金雞坡出發,經新港、灰山、回峰磯。攻佔西炮台。張部在新港遇贛軍3000人極力抗拒,甚為猛悍,經激烈戰鬥后將新港佔領。爾後,張敬堯乘黑夜在灰山、回峰磯設伏。次日晨,張部經4個小時的激戰。攻佔了三面臨水一面依山的灰山和回峰磯,接著佔領了西炮台。

北洋軍地另一路由第2師鮑貴卿旅為主力,於夜間乘船從官牌夾出發,沿長江東進,偷渡鄱陽湖口,利用濃霧於湖口以東搶灘登陸,在湯薌銘地四艘軍艦配合下,向東炮台開炮轟擊。贛軍湖口守備司令何子奇指揮炮台守兵裝彈開炮。但湖口炮台地射程不過六七千米。而敵艦地炮火射程卻達萬米以外。軍艦摸清情況后,把軍艦開至炮台炮射程以外,向炮台開炮。7月25日。湖口終於被北洋軍攻陷。李烈鈞率守軍從水路退守吳城。

駐守在姑塘一線的方聲濤部,又遭到北洋軍第三路王金鏡旅地猛攻。方部伍毓瑞所率領的第3營,同由南昌前來支援的獨立營,以及一個連,同北軍在狹市激戰一晝夜。7月26日,方聲濤放棄堅守多天的姑塘,率部退往吳城。

北洋軍攻佔湖口、姑塘后,段芝貴令李純率第6師及第1師一部,向駐守在瑞昌、藍城一線的贛軍林虎部發動攻擊。

林虎鑒於藍橋地形開闊,易招敵迂迴側擊。便稍加抵抗後撤離藍橋。退守老黃門。老黃門三面環山,一面山口險狹。鐵路穿山而過,是易守難攻地險要之地。林虎在此構築陣地,組織防禦。

北洋軍兩個團輪番向老黃門進攻。林虎指揮部隊頑強抗擊,使北洋軍遭到沉重的打擊。敵主力1連僅剩8人。李純連夜休整后的22團乘火車來老黃門支援。北洋軍分3路進攻贛軍陣地。林虎旅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棄守老黃門,經德安退往建昌。

北洋軍攻佔老黃門后,又不戰而下德安。8月7日起,北軍以南昌為目標,分路前進,一路由陸路攻建昌,一路由水路攻吳城,然後合擊南昌。

林虎軍在眾寡懸殊情況下,不待敵人進攻,即放棄建昌,退守山下渡,林虎本打算聯絡南昌守軍,憑險力戰,以待湘、粵援軍,可是,南昌復失,友軍無蹤跡,回顧徘徊,只得經奉新退往湘贛邊界。

李烈鈞在吳城命方聲濤整頓撤回部隊,負責防務。

北洋軍馬繼增部70餘人化裝成難民模樣。乘民船數艘,利用夜霧大風直駛吳城東岸,駐守望夫亭的炮兵營長劉棱受其蒙蔽,沒有發炮阻止。北軍一躍登岸,發槍攻擊,守軍倉卒抵抗,陷於混亂。北洋軍馬繼增部隨後進抵吳城,贛軍不支,吳城失陷,李烈鈞退往南昌。

歐陽武見李烈鈞失陷吳城,即將回到南昌,他便逃離南昌,赴青山,自稱止戈和尚。歐陽武的兩營護兵為憲兵司令廖伯琅控制。廖伯琅和警察總監閻思榮有叛變企圖。李烈鈞到達南昌城,廖閉門不納。李烈鈞打電話責問廖伯琅,並命士兵越城而上,打開城門,始得入城。

李烈鈞入都督府後,廖伯琅來見,被衛兵剝下衣服押著進來。李烈鈞見到他,便叫人把軍服、軍刀交還給他,叫他穿好軍服,並不責怪他,只是怪自己無用,打了敗仗。廖伯琅回去后自覺不安,逃往贛州。

李烈鈞重整軍隊,任命伍毓瑞為南昌衛戌司令,在南昌東北20公里的樵舍、南昌北16公里的樂化一線,部署防線。在牛行附近選擇據點,布置第二道防線,同時架設浮橋,以便交通。

李純軍進攻樵舍,伍毓瑞率領4、5營兵力,抵抗李純1師之眾,眾寡懸殊,經過激烈戰鬥后。放棄樵舍。退守牛行防線。伍毓瑞又在南昌近郊與北洋軍戰鬥,終不能敵。伍毓瑞率所部向進賢撤退。途中。將部隊解散。伍經浙江、上海、轉赴日本亡命。

李烈鈞在南昌失陷前,看到李純軍勢方張,湘粵援軍久不至,贛苦戰,彈儘力疲。難以繼續堅持。湘督譚延又來電勸他赴湖南,部下何子奇、李明揚、卓仁機等亦勸他去湘;伍毓瑞向他報告前線敗退情況,勸他先行撤退。於是,李烈鈞同何子奇等人乘坐兩艘快輪,經樟樹鎮,向贛、湘邊境撤退。

李烈鈞到萍鄉后,與唐蟒率領的湘軍援贛部隊會合。又在袁州同林虎研究贛軍地善後問題,然後帶領少數親信和隨員。乘火車去長沙。

李烈鈞9月2日到達長沙時,譚延雖然已經宣布湖南取消獨立,但並不打算同革命黨人斷絕關係。他害怕公開接待李烈鈞。被袁世凱知道抓住把柄,特安排一乘大轎,將李抬到日本駐長沙領事館,在那裡同李會晤。在他安排下,由日本領事館掩護,經上海去日本。林虎所部則由譚延電請袁世凱同意,由湖南收繳槍械,按退伍的辦法出資遣散。林虎本人也在日本人的幫助下,輾轉流亡日本。

湖南也曾宣布過獨立。

湖南自贛督李烈鈞被免職,一批湘籍革命黨人受黃興等人派遣先後由滬、漢等地回省。

在湖南地國民黨內部原同盟會派程潛、周震鱗、唐蟒等人。堅決表示與袁世凱誓不兩立。而以譚延為首的原立憲派則動搖退縮,顧慮重重。譚延本不贊成同袁世凱作對。無奈身為都督,隸屬國民黨,不便同國民黨人鬧翻,但又怕附和袁世凱,將來萬一失敗無法開脫,於是施展兩面派策略,明裡極力強調獨立困難,與革命黨人討價還價,藉以拖延;暗中卻與袁世凱、黎元洪等人私通款曲。

譚人鳳由滬返湘,傳達黃興意旨,謂贛、蘇、皖、閩、粵各省決計在7月間起義討袁,湖南萬不容坐視,要立即響應。李烈鈞在湖口發難后,蘇、皖、滬、粵相繼響應,湖南革命黨人急不待,日夕向譚延進言,要求宣布獨立。譚延不得已,派人告訴黎元洪說:「已準備藥水,如湘稱獨立,即服毒自盡,以謝天下。」

黎元洪回信勸他說:「徒死無益,不如暫為一時權宜之計,陽為附和,徐圖數平。」

譚得此方略,據以敷衍革命黨人,儘力推遲宣布獨立討袁的日期。

譚延召開政務會議,討論湖南去向。譚人鳳帶槍入場,道:「今日有不贊成獨立者,即以此物相贈。」

穩健派不敢出聲。激進派相繼發言。第二次會議規定不準帶危險物,穩健派才發表反對湖南獨立的言論。譚延當眾宣布:「如必欲宣布獨立,鄙人固不敢贊成,然亦無反對之能力,但請另舉賢能,繼此重任。如不許鄙人去職,鄙人惟有閉戶深居,聽諸君為所欲為而已。」

是時,唐蟒、陳強、譚人鳳等人極力辯駁,意氣激昂,爭論並無結果。

7月24日,革命黨人不由分說,起草獨立宣言地通電,公推譚都督為討袁軍總司令。在都督府懸挂討袁軍大旗,正式宣布獨立。

譚延與黎元洪密商,設法採取消弭革命黨人鬥爭鋒芒、極力壓制省內群眾反袁熱情,力爭袁世凱諒解,伺機取消獨立。譚延用調虎離山之計,借口援贛討鄂討袁,將省城擁護革命地軍隊由第1軍司令程子楷、副司令趙恆惕率領,調赴岳州,又以蔣翊武為鄂豫招討使、鄒永成為湘鄂豫聯軍第3軍軍長,與蔣同駐岳州,部署對湖北的軍事;派唐蟒率新兵援贛。

譚延鬯將革命黨掌握地軍隊調出省城,即以親信余道南為省防守備隊司令,又以童錫梁為新募5營管帶,控制長沙城衛戌權。爾後下令防止會黨活動,飭各屬舉辦團練,負責地方治安,如有「聚眾滋事」,擾害社會安寧者,一經拿獲,從嚴究懲。私藏私造危險物者,散放飄布希圖起事者斬,造謠生事煽動人心者斬,秘密集會者斬,私自招兵者斬。對於群眾自發組織北伐敢死隊、招募討袁義軍的,譚廷都批駁取締。

譚延請黎元洪為他在袁世凱面前轉圈,希望得到袁的寬宥。黎元洪對譚頗感同情,他對各軍長官說:「湘鄂唇齒,誼若兄弟,其獨立本屬少數暴徒之主張,吾不忍湘民之塗炭,極力主和平。請中央不必征討。令彼自行取消獨立,所有援贛之師,概置不究。」

譚延在通融之後密電袁世凱說:「湘事措置無方,咎在延一人,惟維持操縱,實具苦衷,現情安謐,終當始終保持,不敢上煩藎忱。」

當南方討袁陣線開始全面崩潰時,譚延鬯眼紅面黑,大起恐慌。他和程潛密議說:

「湖南在上月25日宣布獨立,從當時環境看,可以說水到渠成,除獨立外別無第二條路可走。現在我們處於四面楚歌之中,孤立無援,取消獨立,也可以說瓜熟蒂落。我想取消獨立,依靠黎元洪擔保,可免生靈塗炭,還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你以為如何?」

程潛不得不表示同意,並辭去軍事廳長職務,表示願意擔責任。這時,湖南革命黨人內部發生分化。文經緯、易宗羲、吳作霖、文斐等人站在譚延一邊,不僅主張取消獨立,還打算犧牲幾個同志,來保全自己;唐蟒、羅良干、劉承烈、柳聘農等人要求堅決同袁世凱鬥爭到底。他們在都督府特別會議上,拔劍舞刀,願拚死一戰,將來失敗,我等須要同歸於盡,決不令有一人得慶餘生者。

湖南妥協空氣佔了上風,革命黨人上層迫於各方面地壓力,決定放棄抵抗,紛紛出走。譚人鳳、程子楷、陳強、周震鱗、唐蟒等人先後潛往上海轉赴日本。譚延遂於8月13日通告正式取消獨立。

譚延宣布湖南取消獨立后,把許多革命黨人送去上海,繼續同革命黨人結好。

革命黨人中激進分子不甘心失敗,力圖作最後地抗爭。李嚴翼、胡熙壽、柳楊谷等人運動先鋒水師統領楊玉森率兵入城,謀再次獨立,因譚延有備,未能成事。黨人劉崧衡、魏伯益、楊久明等率眾進攻都督府,準備逐出譚延,宣布獨立,事敗被擒。這時譚延則凶相畢露,遇犯即殺。他說:「我平日何嘗殺人,越不殺人越不待結束。」他很快將劉、魏、楊3人殺害了。

1912年底至1913年初,就在西南軍修生養息,倪瑞開始大力發展民生工業的時候。對川邊地區本就心有不甘的藏軍在英國人的唆使下,經波密竄至川邊,再次向川邊駐軍發動了進攻。

乍丫、江卡、鹽井等地首當其衝。當地駐軍陳桂亭營寡不敵眾只得敗退巴塘,舒雲山營被圍於南墩(鹽井東北約四十公里)。巴塘守軍糧食已絕,正欲撤退。

尹昌衡急令嵇廉率部馳援,才守住巴塘。不久,黃煦昌率部至乍丫,與顧占文部夾擊東犯之藏軍。激戰十餘次,將其擊退,乍丫、江卡、南墩之圍才算解開。

藏軍戰敗后,在嘉裕橋(今西藏洛隆東北之嘉玉橋)以西密布碉卡,駐紮重兵,進行防禦,並派人四齣煽動藏民,準備伺機再行進攻。尹昌衡根據西南軍政府提出的「步步穩進,以期慎固封城」的方針:令劉瑞麟部守昌都,西遏藏軍,南控江卡;顧占文部守巴塘,南防鹽井,東控鄉城、稻城;朱森林部守理塘,西援顧軍,南防稻壩;劉筱廷部駐甘孜,鎮守北路。以上各部,有事互相救援,無事堅守不動。另由嵇廉率兵六百於鄉城一帶遊動,以牽制該地藏軍。

1913年初春,藏軍連續向嘉裕橋、江卡發動進攻,均被西南軍所擊敗,遂退守煙袋塘,並繼續增兵。劉瑞麟見藏軍勢眾,遂調昌都彭日升、時傳文兩營由西北方向,傅青雲、牛運隆兩營由乍丫方向,對煙袋塘藏軍實行夾攻。

2月28日,傅、牛兩營首先發動進攻,將憑藉碉房、哨卡頑抗的藏軍擊退。

3月3日,彭、時兩營進至距煙袋塘十餘里處,發現藏軍據守山頂,碉卡密布。難以從正面進攻。遂派數十人繞至山後,實行偷襲。藏軍猝不及防。驚惶逃竄。彭、時率部追擊,與傅、牛兩營會師,將煙袋塘之藏軍擊潰。上萬藏軍紛紛西撤。至此,藏軍的第二次進攻又被粉碎。

西南軍雖然擊退了藏軍對川邊的第二次進攻,但鄉城一帶仍為藏軍所控制。川邊西南軍總指揮尹昌衡想倪瑞彙報后。很快得到從四川省城成都抽調的部隊,厚集兵力,乘勝向鄉城發動進攻。開始了一場歷時較長,並對穩定川邊局勢具有重要意義的作戰。

鄉城地處巴塘、理塘之南,靠近雲南邊境,周圍皆山,城西有桑披嶺為天然屏障,城東的無即河水流湍急。不便舟楫航行。此外,馬鞍山、冷龍灣、阿都、下窪、門坎山、八格等處,均為險要之地。亦為進攻鄉城必由之路,雖山道崎嶇,但能通行馱馬。鄉城駐有藏軍三四千人,主要是步騎兵,還有少量炮兵。武器有日式速射山炮、德式管退炮各一門,另有五子、九子、十二子等雜式快槍(平均二三人有一支),其餘均為土槍、土炮和刀矛。

1913年4月2日,孫紹騫在理塘接替嵇廉為攻鄉總指揮。

4日,由省城派出的第121師參謀長劉成勛率混成支隊到達理塘。於是,確定了進攻鄉城的部署:劉成勛率混成支隊步兵三個營、炮兵二個連、機關槍一個排為左路。由理塘經稻城向鄉城進攻;孫紹騫率步兵一營和朱森林、周尚赤地兩個步兵營及炮隊、衛生隊等為右路。由喇嘛椏經火珠鄉向鄉城進攻。

在右路軍發起進攻之前,盤踞鄉城地藏軍一部突然圍攻靠近喇嘛椏的東龔。西南軍川邊特別支隊支隊長周尚赤率部反擊。將藏軍擊退,並奪獲日式速射炮一門,其它軍械數十件。右路軍首戰告捷,士氣高漲。孫紹騫決定每兵暫發糌粑兩碗,於5月15日分三路發起進攻。

16日,一舉攻克下窪、阿都,17日又克火珠鄉地山根子。因部隊缺糧,遂暫駐火珠鄉。該處喇嘛寺之堪布羅松成獻出雜糧千包,以濟軍食,於是士氣復振。

5月23日,朱森林率隊由山根子向馬鞍山進攻。馬鞍山路隘林密,藏軍憑險堅守。朱部與之激戰一日,未能攻克。孫紹騫令周尚赤等率部往援,合力進攻,始將馬鞍山佔領。藏軍退守冷龍灣的碉房、堅卡,進行防禦。川軍進攻數日,終不能克。當時部隊缺糧缺水,士氣頗受影響。

6月3日,孫紹騫親自到達前線,安定軍心。

6月25日,川軍再次發起進攻,將藏軍擊退,先後攻佔了冷龍灣和門坎山。

與右路軍同時。

4月25日,左路軍進至拉波,偵知藏軍在夕波築有堅卡十餘處、碉房數十座,外有散兵壕和深溝。

27日夜,劉成勛密令三營營長張建勛率所部及炮兵第二連,參謀賴心輝率預備營一、四連和機槍排,分道潛占各要隘。2日上午8時發起進攻,先用炮火猛烈轟擊,繼以步兵第九連由界牌山腰向夕波正面,第一、十一連從左右兩翼同時進攻。戰至下午4時,西南軍連克十餘座碉房,迫使藏軍向稻城方向退走。夕波告捷后,附近的藏軍相繼投誠。

5月3日,攻鄉左路西南軍收復大橋,8日進佔色母,逼近稻城。

稻城附近群山環繞,中為平坦壩地,築有碉房數十座,堅卡十餘處。藏軍分佔東西兩側高山及壩內碉房。劉成勛命預備營營長張英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一隊,進攻右側高山,命三營營長張建勛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二隊,進攻左側高山;命參謀賴心輝率步兵一個營、機槍兵一個排為第三隊,防守各隘口,相機應援。

5月10日晨6時,西南軍開始進攻。由於第一隊需通過開闊的低洼地,張英派出敢死隊冒敵炮火匍匐前進,接近山邊,經四小時激戰,奪取山頂堅卡四座,進至距藏軍主陣地五六百米處。

張英一面命炮兵向藏軍主陣地射擊。一面要求第三隊派出機槍一挺抄襲藏軍退路。炮兵連續發射炮彈四十餘發。擊毀碉房十餘座,爾後轉移火力向稻城城內集中射擊。

與此同時。張建勛所率之第二隊與藏軍步騎兵千餘人接戰,至上午10時,奪得堅卡六七座,並以一個連迂迴藏軍右翼,粉碎了藏軍從左翼抄襲的企圖。下午3時。一、二隊分別向當面之藏軍發起總攻。稻城及壩內之藏軍動搖,紛紛逃竄。川軍攻佔稻城后,立即乘勝追擊,於16日克桑堆。藏軍向鄉城退卻。

稻城戰後,劉成勛於5月27日率部隊主力繞道進攻中鄉城,在簇東高地擊退藏軍地攔阻,進入八格村南的狹谷,遭到谷底和山頂藏軍三千人的襲擊。

張建勛督率前衛營各隊迅速奪佔了谷底的一座堅卡作掩護。劉成勛見前衛營受阻。立即命賴心輝率兵向左面山頂迂迴,連長李邦君、蕭子英率兵向右面山頂攻擊,張英督隊策應。入夜。藏軍敗退。劉成勛乘機率隊追擊二十餘里,始出谷口,並乘勢攻取了八格村及上鄉城各要隘。藏軍焚毀橋樑,退守對河貢撒、俄雜及業窪等地,憑險頑抗。

5月29日,劉成勛部因無造筏架橋器材,遂挑選士兵數百人,從上下游泅渡,分左右兩翼實施強攻,並在對岸用火炮、機槍火力予以支援。部隊渡江后。攻佔貢撒、俄雜。河左部隊則直逼業窪。業窪距定鄉城二十餘里,叢林茂密。堅卡重重。

6月3日,劉成勛令張英趁夜暗濃霧,率隊進抵業窪左側高山及右側河岸一帶,佔領了進攻出發陣地,於拂曉發起進攻。藏軍依託碉房、堅卡頑強抵抗。張英見正面攻擊無效,便命步兵兩個連從左側高山密林中抄襲藏軍後路,炮隊從正面猛擊碉房。藏軍不支,退向桑披嶺。

左路軍經過連續作戰,前方兵力已不足兩營。劉成勛遂致電尹昌衡,請求派兵一營,接替後方防務。

6月19日起,劉成勛集中所部兵力,經三晝夜激戰,攻克藏軍屯糧要地羅拉寺。

23日,又攻佔雨窪。藏軍退至定鄉城外之最後一道防線泥四頂。至此,川軍左右兩路軍從冷龍灣、雨窪對鄉城形成了鉗形攻勢。泥四頂兩側高山聳立,森林茂密。藏軍以少數兵力配置於正面,主力隱蔽集結於左山,企圖側擊從正面進攻之川軍。張建勛偵知藏軍部署后,命一部兵力從正面佯攻,主力從左側迂迴進攻。經一日激戰,連奪堅卡十餘座,迫使藏軍退向定鄉。川軍緊追不捨,搶佔通往定鄉的大橋,為攻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6月25日黎明,孫紹騫所率之右路軍在攻佔冷龍灣、門坎山之後,即從右翼向定鄉進攻,劉成勛所率之左路軍從泥四頂協同進攻。經五小時激戰,藏軍動搖,向下鄉城方向撤退。下午3時,孫、劉兩路軍攻佔定鄉。

不久,江西、江蘇等省爆發了由孫中山等領導的討袁戰爭,二次革命爆發。倪瑞因為西南三省財政底子薄,各種內部矛盾激烈,工業落後,為由並沒有應孫中山之邀參加革命,而是修身養息一面注視西藏方面局勢,一面靜待國內時局。袁世凱於6月30日又下令免去柏文蔚安徽都督地職務,改任柏為陝甘籌邊使,同時任命孫多森為安徽民政長兼署安徽都督。安徽革命黨人張子剛、管鵬、王孟啟、陳紫楓、孫師武、鄭贊丞等都主張即時起義,拒絕孫多森來皖。但柏文蔚對革命黨人內部在舉兵討袁問題上始終舉棋不定不滿,認為大勢已去,意志非常消沉。他以未奉孫、黃命令,不宜輕舉妄動為託詞,不贊成立即舉義。他致電段祺瑞表示交卸省親和拒絕接受新任。柏文蔚於7月10日交卸都督后,由安慶赴南京,閉門謝客,藉以休息。

孫中山不甘心不戰而降,他同黃興宴請李烈鈞,動員李起兵發難。李於席間意氣自豪,謂各省如能響應。贛事尚可為。中山極力慫恿。

江西第1F旅旅長林虎派遣團長李思廣到上海向李烈鈞報告:「倘同志各省有意討袁。我願以本部首先發難,以報諸公持本部之苦衷。無論若何。總可望支持兩星期,過此無援,亦可退湘邊或粵邊,再想辦法。」

李烈鈞見江西部隊士氣旺盛,終於下定決心首先發難。他命李思廣迅速回報林虎:「皖、寧、湘、粵。均倚戈待命,若吾贛發難,一星期間,各省即可響應,並出援軍。林虎得到回報,遂將情況分別通告江西其他將領方聲濤、趙又新、耿毅、何子奇、蔡銳霆等人,密為準備。

但是,李烈鈞地活動很快被已叛降袁世凱地江西要塞司令官陳廷訓偵知。陳立即向袁世凱密報說:「九江湖口為長江要衝。匪黨往來如織,防不勝防。近聞煽惑上下六台,剋期舉事。台官中竟有為其所動者。」他要求袁世凱電商黎元洪,就近派軍隊及兵輪來潯,以滋鎮懾。

袁世凱向北洋軍駐湖北地李純部下達命令說:「嚴行戒備,一聞有警,立即馳援。」並告訴李純,已電黎元洪副總統派隊前往,並飭徐司令親率各艦先駛至潯駐守,以防意外。實際上,李純在此之前,已根據黎元洪的密令。派遣第12旅吳鴻昌地第23團附機關槍一連。由圻春開往九江。李純隨後率第1混成旅旅長馬繼增部繼續向九江挺進,並進駐九江。佔領了入贛的戰略要地。

當李純部前鋒進入九江地區后,林虎便急電南昌,要求護軍使指示作何對付方法,並表示本團現已實行防禦。林虎已扣留了由德安開往九江的火車,並將前哨布防到沙河一線。

歐陽武雖然曾被袁世凱收買,但他得知北洋軍李純部入贛,大怒。他致電國務院抗議北洋軍入贛,並提出辭職。他說:「伏念武奉大總統令為江西護軍使,關於江西軍事,應負完全責任。我在受事之初,當眾宣布了副總統來電,決無北兵入境一步之語。今副總統即欲派兵來潯,亦當先詢情形,與武接洽。今該軍隊到潯在先,副總統電到潯在後,雖有通告,已不及時。江西軍隊現有二師有餘,萬一因誤會而生衝突,患不勝言。」

歐陽武一面提出辭職,一面要求黎元洪速將軍隊調回。

黎元洪電令李純撤兵,但李純置之不理,更將前鋒推進到沙河一線,同林虎地防地僅距數里之遙。兩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在這關鍵時刻,李烈鈞乘小輪來到湖口,他一面籌組討袁軍司令部,一面電告歐陽武及江西各黨政機關說:「鄙人免官赴滬養痾,忽聞北軍入贛,憤不欲生,現已回贛效力。」

歐陽武對李烈鈞地行動並不支持,他嚴詞答覆說:「此間皆不主戰,請君速速返滬。否則,武即會同北軍夾攻湖口。」歐陽派三人到湖口勸李烈鈞離境,表示願出3萬元作李出洋地旅遊費。

李烈鈞以生死以赴的堅決態度示意歐陽武不得阻撓起義。他對歐陽武地代表說:「烈鈞亦知歐陽武素主和平,但烈鈞已到此,決無返滬之理。請為歐陽言,好則回頭見,否則來生見可也。」

歐陽武企圖調動兩團兵力進攻湖口。他致電袁世凱說:「李烈鈞到湖口,確系實事。9、10兩團雖為所用,然此外非武之命不能調動者,似較該兩團更強,現武調集南昌附近軍隊,竭力維持省垣外,並開兩團往攻湖口。」

但是,贛之軍隊畢竟是李烈鈞的舊部,支持革命,歐陽武已經指揮不動了。這時,南昌的局面已為江西革命黨人骨幹分子俞應麓所控制。俞曾在李烈鈞病假期間代理都督。江西議會更是李烈鈞地擁護者。歐陽武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召集各界領袖會議,宣布辭職。他聲稱:「護軍使本系軍官,今既無調遣軍隊之能力,武何顏任此重職。」

李烈鈞在湖口作了進攻九江地軍事部署。他發布討袁檄文,對外通電及對黨團公啟,並通飭各屬與人民約法三章:其一、誓誅民賊袁世凱;其二、鞏固共和政體;其三、保障中外人民地生命財產。

江西省議會開大會宣布獨立,公舉李烈鈞為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為都督。賀國昌為省長。俞應麓為兵站總監。江西首先舉起了討袁義旗,醞釀已久地二次革命終於在7月12日爆發。

但是。起義一開始,李烈鈞便存在兵力不足和兵力分散問題。江西有陸軍兩個師和1個混成旅,共10個團地兵力。李烈鈞在軍隊中有較高的威信。但由於袁世凱收買分化,第1師師長歐陽武倒向袁世凱;第2師師長劉世鈞在九江與袁世凱、黎元洪暗中通氣,政治上已動搖不定。完全服從李烈鈞領導的只有林虎的第1師第1旅(兩個團)。李明揚的第10團,周璧階地第9團,卓仁機地機關槍大隊,方聲濤的新編旅(只有兩個連兵力,營長陳銘樞、連長蔣光鼎)。

李烈鈞自兼任正面軍司令,命江西混成旅旅長方聲濤為右翼軍司令,第1師第1旅旅長林虎為左翼軍司令,並以江西講武堂堂長夏之麒為總司令參謀長。

7月12日拂曉。林虎兵分兩路,一路向沙河鎮挺進,一路出右翼襲擊十里鋪地北軍。

北洋前線指揮官第6師師長李純。一面命駐沙河鎮地吳鴻昌團阻擊,一面命駐十里鋪地肖安團向沙河迂迴前進,抄襲贛軍後路。肖團於途中同林虎派出地部隊發生遭遇戰。激戰竟日,討袁軍初戰獲勝,佔領沙河鎮,迫使敵人退守瓜子嶺。

當林虎部隊在沙河一線投入戰鬥后,方聲濤所指揮的部隊從姑塘向九江城東側進攻,因水路木船運輸困難,行動阻滯,沒能同林虎部同時發動進攻。到13日夜才進入陣地。士氣激昂,一個個磨拳擦掌。打算入九江城吃早飯。但通訊聯絡不暢,方聲濤聽沙河方面槍炮聲已停止,誤以為是攻不上去,便下令部隊退回原地。部隊接到退回原位地命令,士氣沮喪,官兵都躺在路上睡覺了。嚴重影響戰局的發展。

在九江城的贛軍團長伍毓瑞、李定魁協謀趁北洋軍增援部隊未到前線之前,迅速消滅北洋軍駐在城內的部隊,然後率部開赴德安,從翼側攻擊九江以南的北洋軍,配合林虎作戰。但是由於李定魁違約按兵不動,伍毓瑞見事態暴露,情況突變,獨自逃離九江前往湖口,所部2個營,1個營轉移湖口,1個營投附贛軍駐九江城內的第2師師長劉世鈞。

李純在沙河戰役受挫后,急忙調整部署,集中大部分兵力向林虎部反撲,他集中3個團地兵力向沙河鎮一線猛烈進攻。林虎率部奮勇抵抗,激戰9個小時,不支,向藍橋方面撤退。李純因援軍未到,後路空虛,潯城贛軍時有襲擊十里鋪之警報,不得不令北洋軍保持現狀。這時駐德安地李定魁團1營營長郭懋修策動叛變,雖經林虎發覺,立予平定,但軍心動搖,從此無力出攻。

黎元洪致電駐孝感地北洋軍第2師師長王占元,要他迅速將該師駐湖北地各部開赴九江,進攻湖口,並配合李純進攻德安。王占元立即派駐漢口附近的兩個團開赴九江。第2師其餘部隊,擬等北洋軍援軍開到湖北接防后,再向九江集中。

袁世凱任命段芝貴為第1軍軍長兼江西宣撫使,統一指揮前線作戰部隊,段歸黎元洪節制。

林虎左翼軍進攻失敗后,右翼軍司令方聲濤率第9團和機關槍兩連,以及新從湖口前來增援地伍毓瑞團的兩個營,右翼軍共計5000餘人,分左右兩路,由姑塘向九江東南的金雞坡炮台發起進攻。

在這場相當激烈的戰鬥中,贛軍第9團團長周璧階身先士卒奮力衝殺,不幸陣亡。周璧階陣亡后,軍心有些動搖,已被戈克安、陳廷訓收買的第9團營長龔星勝,於撤退途中,帶領兩個營及炮隊、機關槍隊,偷過六把橋、琵琶湖的贛軍前哨繞道金雞坡,向北洋軍投降。方聲濤的右翼軍兵力大減,失去了進攻的能力。

7月20日,段芝貴率拱衛軍營抵達九江。海軍次長湯薌銘也指揮艦隊配合北洋軍進攻。段芝貴以李純為左司令,王占元為右司令,命李純一部駐守十里鋪同林虎部相持。以掩護北軍右翼安全外。其餘各部會同海軍軍艦隊進攻湖口。北洋軍分3路向湖口一線進攻。一路由第6師22團團長張敬堯率所部從金雞坡出發,經新港、灰山、回峰磯。攻佔西炮台。張部在新港遇贛軍3000人極力抗拒,甚為猛悍,經激烈戰鬥后將新港佔領。爾後,張敬堯乘黑夜在灰山、回峰磯設伏。次日晨,張部經4個小時的激戰。攻佔了三面臨水一面依山的灰山和回峰磯,接著佔領了西炮台。

北洋軍地另一路由第2師鮑貴卿旅為主力,於夜間乘船從官牌夾出發,沿長江東進,偷渡鄱陽湖口,利用濃霧於湖口以東搶灘登陸,在湯薌銘地四艘軍艦配合下,向東炮台開炮轟擊。贛軍湖口守備司令何子奇指揮炮台守兵裝彈開炮。但湖口炮台地射程不過六七千米。而敵艦地炮火射程卻達萬米以外。軍艦摸清情況后,把軍艦開至炮台炮射程以外,向炮台開炮。7月25日。湖口終於被北洋軍攻陷。李烈鈞率守軍從水路退守吳城。

駐守在姑塘一線的方聲濤部,又遭到北洋軍第三路王金鏡旅地猛攻。方部伍毓瑞所率領的第3營,同由南昌前來支援的獨立營,以及一個連,同北軍在狹市激戰一晝夜。7月26日,方聲濤放棄堅守多天的姑塘,率部退往吳城。

北洋軍攻佔湖口、姑塘后,段芝貴令李純率第6師及第1師一部,向駐守在瑞昌、藍城一線的贛軍林虎部發動攻擊。

林虎鑒於藍橋地形開闊,易招敵迂迴側擊。便稍加抵抗後撤離藍橋。退守老黃門。老黃門三面環山,一面山口險狹。鐵路穿山而過,是易守難攻地險要之地。林虎在此構築陣地,組織防禦。

北洋軍兩個團輪番向老黃門進攻。林虎指揮部隊頑強抗擊,使北洋軍遭到沉重的打擊。敵主力1連僅剩8人。李純連夜休整后的22團乘火車來老黃門支援。北洋軍分3路進攻贛軍陣地。林虎旅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棄守老黃門,經德安退往建昌。

北洋軍攻佔老黃門后,又不戰而下德安。8月7日起,北軍以南昌為目標,分路前進,一路由陸路攻建昌,一路由水路攻吳城,然後合擊南昌。

林虎軍在眾寡懸殊情況下,不待敵人進攻,即放棄建昌,退守山下渡,林虎本打算聯絡南昌守軍,憑險力戰,以待湘、粵援軍,可是,南昌復失,友軍無蹤跡,回顧徘徊,只得經奉新退往湘贛邊界。

李烈鈞在吳城命方聲濤整頓撤回部隊,負責防務。

北洋軍馬繼增部70餘人化裝成難民模樣。乘民船數艘,利用夜霧大風直駛吳城東岸,駐守望夫亭的炮兵營長劉棱受其蒙蔽,沒有發炮阻止。北軍一躍登岸,發槍攻擊,守軍倉卒抵抗,陷於混亂。北洋軍馬繼增部隨後進抵吳城,贛軍不支,吳城失陷,李烈鈞退往南昌。

歐陽武見李烈鈞失陷吳城,即將回到南昌,他便逃離南昌,赴青山,自稱止戈和尚。歐陽武的兩營護兵為憲兵司令廖伯琅控制。廖伯琅和警察總監閻思榮有叛變企圖。李烈鈞到達南昌城,廖閉門不納。李烈鈞打電話責問廖伯琅,並命士兵越城而上,打開城門,始得入城。

李烈鈞入都督府後,廖伯琅來見,被衛兵剝下衣服押著進來。李烈鈞見到他,便叫人把軍服、軍刀交還給他,叫他穿好軍服,並不責怪他,只是怪自己無用,打了敗仗。廖伯琅回去后自覺不安,逃往贛州。

李烈鈞重整軍隊,任命伍毓瑞為南昌衛戌司令,在南昌東北20公里的樵舍、南昌北16公里的樂化一線,部署防線。在牛行附近選擇據點,布置第二道防線,同時架設浮橋,以便交通。

李純軍進攻樵舍,伍毓瑞率領4、5營兵力,抵抗李純1師之眾,眾寡懸殊,經過激烈戰鬥后。放棄樵舍。退守牛行防線。伍毓瑞又在南昌近郊與北洋軍戰鬥,終不能敵。伍毓瑞率所部向進賢撤退。途中。將部隊解散。伍經浙江、上海、轉赴日本亡命。

李烈鈞在南昌失陷前,看到李純軍勢方張,湘粵援軍久不至,贛苦戰,彈儘力疲。難以繼續堅持。湘督譚延又來電勸他赴湖南,部下何子奇、李明揚、卓仁機等亦勸他去湘;伍毓瑞向他報告前線敗退情況,勸他先行撤退。於是,李烈鈞同何子奇等人乘坐兩艘快輪,經樟樹鎮,向贛、湘邊境撤退。

李烈鈞到萍鄉后,與唐蟒率領的湘軍援贛部隊會合。又在袁州同林虎研究贛軍地善後問題,然後帶領少數親信和隨員。乘火車去長沙。

李烈鈞9月2日到達長沙時,譚延雖然已經宣布湖南取消獨立,但並不打算同革命黨人斷絕關係。他害怕公開接待李烈鈞。被袁世凱知道抓住把柄,特安排一乘大轎,將李抬到日本駐長沙領事館,在那裡同李會晤。在他安排下,由日本領事館掩護,經上海去日本。林虎所部則由譚延電請袁世凱同意,由湖南收繳槍械,按退伍的辦法出資遣散。林虎本人也在日本人的幫助下,輾轉流亡日本。

湖南也曾宣布過獨立。

湖南自贛督李烈鈞被免職,一批湘籍革命黨人受黃興等人派遣先後由滬、漢等地回省。

在湖南地國民黨內部原同盟會派程潛、周震鱗、唐蟒等人。堅決表示與袁世凱誓不兩立。而以譚延為首的原立憲派則動搖退縮,顧慮重重。譚延本不贊成同袁世凱作對。無奈身為都督,隸屬國民黨,不便同國民黨人鬧翻,但又怕附和袁世凱,將來萬一失敗無法開脫,於是施展兩面派策略,明裡極力強調獨立困難,與革命黨人討價還價,藉以拖延;暗中卻與袁世凱、黎元洪等人私通款曲。

譚人鳳由滬返湘,傳達黃興意旨,謂贛、蘇、皖、閩、粵各省決計在7月間起義討袁,湖南萬不容坐視,要立即響應。李烈鈞在湖口發難后,蘇、皖、滬、粵相繼響應,湖南革命黨人急不待,日夕向譚延進言,要求宣布獨立。譚延不得已,派人告訴黎元洪說:「已準備藥水,如湘稱獨立,即服毒自盡,以謝天下。」

黎元洪回信勸他說:「徒死無益,不如暫為一時權宜之計,陽為附和,徐圖數平。」

譚得此方略,據以敷衍革命黨人,儘力推遲宣布獨立討袁的日期。

譚延召開政務會議,討論湖南去向。譚人鳳帶槍入場,道:「今日有不贊成獨立者,即以此物相贈。」

穩健派不敢出聲。激進派相繼發言。第二次會議規定不準帶危險物,穩健派才發表反對湖南獨立的言論。譚延當眾宣布:「如必欲宣布獨立,鄙人固不敢贊成,然亦無反對之能力,但請另舉賢能,繼此重任。如不許鄙人去職,鄙人惟有閉戶深居,聽諸君為所欲為而已。」

是時,唐蟒、陳強、譚人鳳等人極力辯駁,意氣激昂,爭論並無結果。

7月24日,革命黨人不由分說,起草獨立宣言地通電,公推譚都督為討袁軍總司令。在都督府懸挂討袁軍大旗,正式宣布獨立。

譚延與黎元洪密商,設法採取消弭革命黨人鬥爭鋒芒、極力壓制省內群眾反袁熱情,力爭袁世凱諒解,伺機取消獨立。譚延用調虎離山之計,借口援贛討鄂討袁,將省城擁護革命地軍隊由第1軍司令程子楷、副司令趙恆惕率領,調赴岳州,又以蔣翊武為鄂豫招討使、鄒永成為湘鄂豫聯軍第3軍軍長,與蔣同駐岳州,部署對湖北的軍事;派唐蟒率新兵援贛。

譚延鬯將革命黨掌握地軍隊調出省城,即以親信余道南為省防守備隊司令,又以童錫梁為新募5營管帶,控制長沙城衛戌權。爾後下令防止會黨活動,飭各屬舉辦團練,負責地方治安,如有「聚眾滋事」,擾害社會安寧者,一經拿獲,從嚴究懲。私藏私造危險物者,散放飄布希圖起事者斬,造謠生事煽動人心者斬,秘密集會者斬,私自招兵者斬。對於群眾自發組織北伐敢死隊、招募討袁義軍的,譚廷都批駁取締。

譚延請黎元洪為他在袁世凱面前轉圈,希望得到袁的寬宥。黎元洪對譚頗感同情,他對各軍長官說:「湘鄂唇齒,誼若兄弟,其獨立本屬少數暴徒之主張,吾不忍湘民之塗炭,極力主和平。請中央不必征討。令彼自行取消獨立,所有援贛之師,概置不究。」

譚延在通融之後密電袁世凱說:「湘事措置無方,咎在延一人,惟維持操縱,實具苦衷,現情安謐,終當始終保持,不敢上煩藎忱。」

當南方討袁陣線開始全面崩潰時,譚延鬯眼紅面黑,大起恐慌。他和程潛密議說:

「湖南在上月25日宣布獨立,從當時環境看,可以說水到渠成,除獨立外別無第二條路可走。現在我們處於四面楚歌之中,孤立無援,取消獨立,也可以說瓜熟蒂落。我想取消獨立,依靠黎元洪擔保,可免生靈塗炭,還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你以為如何?」

程潛不得不表示同意,並辭去軍事廳長職務,表示願意擔責任。這時,湖南革命黨人內部發生分化。文經緯、易宗羲、吳作霖、文斐等人站在譚延一邊,不僅主張取消獨立,還打算犧牲幾個同志,來保全自己;唐蟒、羅良干、劉承烈、柳聘農等人要求堅決同袁世凱鬥爭到底。他們在都督府特別會議上,拔劍舞刀,願拚死一戰,將來失敗,我等須要同歸於盡,決不令有一人得慶餘生者。

湖南妥協空氣佔了上風,革命黨人上層迫於各方面地壓力,決定放棄抵抗,紛紛出走。譚人鳳、程子楷、陳強、周震鱗、唐蟒等人先後潛往上海轉赴日本。譚延遂於8月13日通告正式取消獨立。

譚延宣布湖南取消獨立后,把許多革命黨人送去上海,繼續同革命黨人結好。

革命黨人中激進分子不甘心失敗,力圖作最後地抗爭。李嚴翼、胡熙壽、柳楊谷等人運動先鋒水師統領楊玉森率兵入城,謀再次獨立,因譚延有備,未能成事。黨人劉崧衡、魏伯益、楊久明等率眾進攻都督府,準備逐出譚延,宣布獨立,事敗被擒。這時譚延則凶相畢露,遇犯即殺。他說:「我平日何嘗殺人,越不殺人越不待結束。」他很快將劉、魏、楊3人殺害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復興1910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復興1910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二次革命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