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千古賭約,華山絕巔觀棋局!
公元九五一年三月初,華山深處時見桃花爛漫,溪澗流響。
筆直陡峭的山道上有一位紫衣人似慢實快的向山頂前行,忽然他似有所悟,目光穿越時間長河,輕聲說道:「又有一點靈機被激活了,聊勝於無的錨點,若不能超脫,這些手段僅讓本座真靈不昧,前路卻是斷絕了。若無破釜沉舟的大毅力,還修什麼仙,問什麼道!」
「不好,本座與小世界的紅塵糾纏越發歷害了,必須復甦靈氣,了了因果,否則會有大恐怖!」
一念過後,紛亂思緒已然被鎮壓。
有話則長,無話便短。
華山絕頂,他語氣平淡的說道:「陳摶,本座來觀禮,冒昧之處,想必道友不會驅逐本座這個不速之客吧?」
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出現在山道上,真真的鶴髮童顏,他足不沾塵,很快出現在楊廣面前,一聲古拙道袍,髮髻由木簪束起,端端的世外高人氣度。
他微微彎腰拱手,聲音洪亮:「無量天尊,聖君蒞臨華山,陳摶恨不能倒履相迎。泰山府君一脈,皆奉聖君為上賓,豈敢以道友相稱?」
「你是道家有數的後起之秀,也在人間佈道,稱得上一聲宗師,可與本座平輩論交也!」
「如此陳摶僭越了,楊道友,我眠於華山,也見你與文天祥相談,見了辛范張陸,於鐘山做流觴曲水之局,這次,你又於此時登華山,敢問道友,所為何來?」
楊廣搖頭:「卻是你疑神疑鬼了,本座遊歷兩宋,與當時文魁相交,和以詩詞歌賦,不再關注財侶法地,亦是一種修行也!」
陳摶也跟著搖頭:「道友行事必有目的,你猜我信與不信?」
「也罷!本座入華山,一為觀棋,二來借道家和趙匡胤氣運,反哺後世末法之靈氣復甦!」
「此事關乎道家,非我一言可決之。」
「你們的意見不重要,去溝通上界吧!總有人願意接本座一份因果的!」
隨著日頭高升,山道上又出現了一道身影。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兩人相視一笑,冤大頭來了。
趙匡胤雖有真龍之資,可惜其人急功近利,陳橋驛一場戲,騙得了天下人,卻躲不過天道報應。
楊廣呼出一口氣:「復甦末法之世靈氣涉及本座道果,若天道允之,本座便做一回床頭捉刀人。」
一道洪大的聲音映入楊廣真靈:「可!」
半個時辰后,趙匡胤走到山頂,對著陳摶抱拳行禮:「老神仙當年指點之恩,趙某感激不盡!如今也是有了一點身家,特來感謝老神仙。奉上紋銀五百兩,可在華山建一座道觀,免了老神仙餐風宿露,同時也讓趙某有個請教的地方,如此兩全齊美,不知老神仙意下如何?」
陳摶一臉笑容:「趙將軍客氣了,佛門講因果,我道家講一個緣字,你我乃是善緣,不如老道與趙將軍手談一局,勝者可提一個要求!」
趙匡胤問道:「哪怕趙某問前程,老神仙也會再做指點么?」
「你若贏了,自無不可!」
「這一局大意了,再來!」
「趙將軍,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願賭服輸,老道要華山!」
「好!趙某願賭服輸,他年我若為天子,華山便歸老神仙了!」
「唉!卻是老道行了小人之舉,且送你兩句話。檢點做天子,願賭服輸!」
「陳摶,你和他的事了了,本座也打算與他賭上一局!」
趙匡胤這才發現旁邊觀棋之人,吃驚的問道「能與老神仙一道,想必也是有道真修,請問先生名諱?」
紫衣人微微一笑:「趙匡胤?」
「嗯?先生如何知曉趙某名字?」
「本座楊廣,你可聽過?」
趙匡胤目光變得銳利,語氣變得嚴肅:「先生竟與那隋煬帝同名,端的好氣魄!」
陳摶一驚,開口提醒道:「趙將軍,須知禍從口出。聖君當面,還望保持必要的尊重!」
趙匡胤神色劇變,不由暗暗自責,近年順風順水,又長年征戰沙場,生出許多驕橫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不把天下人放在眼中,如今衝撞楊廣,恐怕不好收場。
須知楊廣可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
他雖有悔意,卻是沒有真正放在心上,略顯散漫的拱手說道:「原來是煬帝當面,趙某言語唐突,還望海涵。楊兄來到這個亂世,可是也要爭天下之主!」
陳摶看著小丑一般的趙匡胤,卻是不發一言。
龍不與蛇居,趙匡胤自是不知自己得罪了什麼人,手指掐動,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趙匡胤這個開國皇帝,卻因一念之差,落得這種下場,真是可惜可嘆也!
他算到了什麼?兄終弟及,太祖一脈無緣皇位;燭影斧聲,橫禍臨頭;靖康之恥,趙宋淪落。
若趙匡胤知道後事之慘烈,安有悔意?
說來話長,但時間過了不過三息而已!
楊廣呵呵一笑,卻是絲毫不在意趙匡胤的態度,九天蒼龍豈會被泥鰍叫囂影響。淡然說道:「本座與陳摶跡道友論道,你才是不速之客,相見也是緣,不如你我也賭上一局,算是揭去你對本座的不敬!」
趙匡胤呼吸粗重起來,沉聲說道:「如果我不與你賭呢?」
「你若硬要與本座結下惡因,你的真龍命格卻是要掉落了,畢竟你命格本就不強,你想好了再回答!」
趙匡胤心中惱怒,卻是不敢真的掉頭就走,雖然言出不遜,他對面前人是楊廣的事實信了九成九!
無論史書如何抹黑,楊廣當年帝威何等強大,大隋末年,雖遍地烽煙,稱帝者一個也無,就連李唐,也只敢在其死後稱帝。
心念電轉,他開口說道:「好,我與聖君賭了,不知賭注為何?」
「你若勝之,本座許你一事,哪怕求長生也無不可!你若輸,本座取趙宋三百年國運之一成便足矣!」
「陳摶,趙宋之國運,你且於道門法脈中蘊養三年,而後轉化成靈氣,散於此方天地便可。而道家是否給本座面子,還天地幾分取於趙宋王朝之靈氣,自決之,本座不強求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