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訓父
隨著周玉山等人在街頭的敘述,真相逐漸被京城所有人知曉。
那些被煽動的憤怒開始平息,參與的人在後悔,曾經深信不疑的人在自嘲自己的天真,事不關己者的依舊在事不關己……
京城外,徐輝祖和徐增壽騎著馬帶著駐京大營返回駐地,臨走前,他們回望了一眼這個從小長大的地方,嘆了口氣,空氣中又夾雜著血腥氣。
太子賢能,對待兄弟未曾有半點苛責;陛下更是從未流露出廢立太子之意,但即使是這樣,依舊有人要冒風險去賭。
結果一敗塗地。
「天家無情啊!」徐增壽輕輕地呼出一口濁氣,然後有些憂心地看著北方。
一直走在前面的徐輝祖聽到徐增壽的感嘆,立刻出言怒斥道:「四弟慎言!」
徐增壽隨即醒悟連忙對著徐輝祖拱了拱手,道歉道:「大哥,我錯了!」
徐輝祖看了看四周,低聲問道:「那人走了么?」
「嗯!」徐增壽點了點頭。
「以後莫要再聯繫了!」徐輝祖告誡道,「咱們徐家不需要賭徒……」
「是!」徐增壽低著頭拉著韁繩,他何嘗不知道他們徐家不需要賭徒,但是大姐在北方,他狠不下心來。
「對了,大哥,你有沒有覺得陛下這次解決這件事的手段有些過於拖沓了……」
徐增壽在心中復盤了整件事發現這次的處置方式根本不是朱元璋的風格。
以朱元璋的個性,面對如此情況,他一定立刻派錦衣衛和刑部把所有人逮捕下獄,然後以一個妖言惑眾、圖謀不軌的罪名或者乾脆將他們打成「胡惟庸案」的同謀,將所有人員包括朱陽一併處死。
簡單粗暴且有效,百姓們會因為血流成河而變得噤若寒蟬,官員們更是不會有任何不滿,從此之後也不會有人再將這件事拿出來興風作浪。
但是這次朱元璋卻沒有這麼做,就連這件事的起因者朱陽還活蹦亂跳的。
徐輝祖說道:「事涉王爺,陛下或許心軟了,想給他一個機會改正……」
「真的么?」徐增壽有些疑惑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哥,他總感覺這件事不簡單。
「走吧!」徐輝祖並沒有回答,而是自顧自的騎著馬往軍營走去。
……
「什麼?秦王朱樉和曹國公李景隆要見我?」剛剛隨眾多學子結束軟禁回到小別院的朱陽指著自己說道,「他們見我幹嘛?我一個書生,有什麼好見的?」
真相揭開之後,所有人犯都被處置,唯獨對秦王朱樉和曹國公李景隆處置一直沒有下文。
百姓們暗地裡議論紛紛,官員們也多有上奏,但都石沉大海。
朱陽雖然理解朱元璋,畢竟這兩人都是他們的至親,一個是他的兒子,一個是他外甥的兒子,而朱元璋又是一個注重親情的人。
但理解歸理解,仇卻不能忘,畢竟這兩人是要他的命的。
如今黃大(朱標)竟然跟他說,朱樉和李景隆要見他,朱元璋還答應了,這讓朱陽很不爽。
「去嘛,只是見一面,又沒讓你替他們求情!」朱標知道朱陽有怨氣,畢竟這事的首要受害者就是朱陽,也虧得事先已經查出朱陽的真實身份,要不然這事一爆發,朱元璋第一個殺的就是朱陽。
「你就去聽聽朱樉他們說些什麼?這次事情鬧這麼大,即使陛下有心放過,太子不會讓此事輕易揭過的!」朱標在一旁勸道,「要知道這次事情可是專門針對太子的,太子一定會看著……」
朱陽直接打斷了朱標的話,「太子?別提太子,一想到他我就來氣,他特么就是一個慫貨,有他這麼做太子的么?我看他就是被那些酸儒給弄傻了,一個未來帝王做什麼謙謙君子?兄弟都拿著刀捅他了,他還躲在東宮,一點聲都沒!」
朱標:「……」我出聲了,而且我不慫!
「難道謙謙君子不好么?」朱標在一旁弱弱地問道。
「好個屁!在這個世上哪有什麼君子?就以儒家的孔子來說,他是君子么?他就沒有缺點么?而且他做過皇帝么?特喵的拿一個沒有做過皇帝的人的語錄來教育未來國君,真是笑掉大牙!」朱陽說道,「你翻翻史書,那些被儒家稱道的帝王,比如漢文帝、宋仁宗,這幾個人被儒家嘖嘖稱道,但他們都做了啥?匈奴沒打過,年年送公主;遼國沒打過,改革沒改成,還讓西夏壯大……」
「相反那些被儒家稱之為暴君,好大喜功,被儒家所不齒的皇帝,比如秦始皇,比如漢武帝,再比如弒兄的唐太宗,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我華夏之基,漢武帝北擊匈奴,讓世人知道我漢族威名;唐太宗打得異族跪在地上叫天可汗……」朱陽說道,「這些皇帝才是被世人稱道的皇帝,你再看看我朝太子,文官稱他為仁慈寬厚,對弟弟友愛……這話你知道啥意思不?」
「啥意思?」朱標看著朱陽問道,這兩句話確實是朝中大臣經常誇獎他的話。
「意思就是,我作為文官犯錯了,太子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罪變小罪,小罪罰罰俸祿,或者乾脆就算了;弟弟們犯錯了,太子再怎麼憤怒也要忍著,要不然就是不友愛……」朱陽說道。
「這……」朱標目瞪口呆地看著朱陽,「這兩句話是這樣解釋的?這是歪理吧!」
「歪理?哼,你小看了那些文官的節操了!」朱陽不屑地說道,「就拿這件事來說,如果我不用計謀將所有真相公佈於眾,而是讓陛下大殺特殺一番,將所有真相埋入塵埃,那等太子繼位,如果太子乖乖挺文官們的話,不整幺蛾子,你好我好大家好,那將來的史書就會寫,太子未登基前深入民間了解百姓風貌,期間得到百姓青睞,甚至還有一女子許以終身……」
「如果太子不聽那些文官的話,甚至用改革觸碰到那些文官的利益,那以後的史書就會寫太子未登基前好色,沉迷於偽裝遊戲,甚至不惜強搶民女,結果導致某日會試被兄弟秦王爆出醜聞,聲名狼藉,其父為保住太子聲望,不惜屠戮無辜……」
「胡說,你胡說!」朱標感覺自己的世界觀有些崩塌,自出生以來他就被一群名儒教導,後來朱元璋為防止他長歪又不斷的從朝中遴選性格正直的名士充當東宮署官,接觸的都是正統儒家,所以一直以來,儒家在朱標心中都有著崇高的地位,後來監國理政,因為有朱元璋壓著,那些文官更是不敢對朱標耍什麼心眼。
所以在朱標心中,文官哪有什麼壞心思,頂多是貪財好色,而貪財好色乃是人性,可以理解!
「我胡說?呵……」朱陽撇了撇嘴,他很想舉朱元璋的例子。
不說別的就說朱元璋的相貌,不都是清朝的文官幹得好事。
有人說,那是因為當權者命令那些文官做的。
但孔子他老人家幾千年前就告誡這些儒家弟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一群沒見過朱元璋的人,硬生生將朱元璋弄成了驢臉,後世拍電視劇還特么故意化妝成那樣,還美其名曰:尊重史實。
「若是你不信,你可以去問問你老爹,他活了那些大年紀,又在朝中為官多年,文官的嘴臉想必最是清楚!」朱陽擺了擺手說道,「那兩傢伙我是不會見的,這次事情我沒有加料進去已經算是對得起他們了,要不是忌憚陛下,我一定將他們弄的聲名狼藉,遺臭萬年!」
「另外,黃大,你回去告訴太子,趁著現在還有時間,要麼好好的活著,要麼就努力培養下一代,自漢朝開始歷朝歷代都沒有活過三百年的,要是哪天大明亡了,也千萬別亡在異族之手……否則我華夏必將遭受苦難……就連大明朝歷史也會……畢竟不是每個文官都有節……咳……氣節的。」
朱陽沒有將話說清楚,但朱標已然明白,異族人統治下的文官寫漢族歷史,能有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