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制度的討論
關稅改革原本是一項平抑物價、限制壟斷的措施,卻遭到了國會議員們近乎一致的抵制,勢力強大的院外集團,壓倒了人民的聲音,最後最高法院以反對共產主義為理由,宣布針對u聯儲壟斷的所得稅無效。
雅各布?考科希是著名的社會改革家,1893年他率領十萬失業大軍由俄亥俄州抵達華盾市,u國法院以踐踏草坪為由,將這支大軍的領導人盡數關進監獄。
但當工業巨頭們提交請願書時,u國政府欣然接受了。
19世紀九十年代,在u國歷史上具有分水嶺的劃時代意義,此前的u國代表著平等、公正、自由,此後的u國是官商一體。
官商一體的結果是,國家和人民財產被少數人瓜分,但u國大商人並不滿意這個結果,於是在十年以後,u聯儲誕生了,這等於他們已經買下了整個u國。
在唐國改革開放以後雖然把99%的國有企業賣給了私人,但銀行是國家的,土地、河流、礦產資源是國家的,同時還有很多大型的國有企業。高鳴認為現在國內很多鼓吹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那些聲音都是別有用心的。
而u國唯一屬於國家的財產就是公路、鐵路、橋樑,再加上阿卡州全部土地。
這意味著,最好不要跟u國政府做生意,因為他幾乎就沒有償付能力,也沒有任何可以用來抵押的物品,雖然阿卡州屬於政府,但u國法律禁止用國有土地作抵押。
在與u國打交道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不理會u國總統,甚至也可以繞開u國國會,直接跟他們後面的u聯儲的股東們打交道就足夠了。這些人才是u國真正的「上帝」。
我們根本用不著在談判桌上跟u國代表浪費口舌,只要u聯儲的股東們認可,實力強大的u國院外集團,會先期替我們做好一切。
我們也用不著擔心u國強大的軍事和科技實力,因為我們與u國的關係,並非國家與國家的關係,而是一個國家與一個大企業之間的關係。
所以在研究u國的時候,我們只需從商業原理上分析、判斷並得出結論就足夠了。
托馬斯,傑斐遜在《獨立宣言》中寫道,「如果u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幣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財產,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一覺醒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和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土地。」
雖然幾句話,卻概括了u國歷史。最近一百年裡,數位u國總統矢志不渝的要把貨幣發行權從u聯儲股東們的手裡奪回來,但付出巨大的犧牲,包括被暗殺、刺傷,最後還是沒有成功。
u國歷史上先後有7位總統在任上被刺殺,這些掛掉的總統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準備在貨幣上下搞出點文章的。另外還有刺殺沒有成功的。
例如1835年1月30日,u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在國會山參加一位議員的葬禮,一個列顛國的油漆匠昂首闊步走到總統面前兩米的地方,從容的拿出手槍開火,但是不幸的是子彈炸膛,沒能射出。於是他從口袋裡拿出第2把手槍,再次開槍,結果卻是啞彈,依然沒能射出。
周圍的人「驚呆了」都在等兇手拿出第3把槍,但是軍人出身的安得魯總統急忙拿起手杖自衛,和兇手打在一起,這時周圍的人才上去「制服」兇手。
接下來的審判中,該兇手被判明有「精神病」於是逃脫了法律的嚴懲,至此以後每當刺殺總統失敗,刺客就變成了「精神病」而沒有得到任何審判(比如里根被刺)。
天知道u國怎麼那麼多瘋子,天知道怎麼只有u國的瘋子可以完成無數恐怖組織費勁心機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刺殺u國總統。
只是人們知道一點,安德魯.傑克遜總統企圖建立獨立的u國財政體系,徹底擺脫銀行家的經濟控制,他死後墓志銘上只有一句話,「我殺死了銀行」。
這裡還沒計算為此死掉的參議員呢!
高鳴將這些觀點說了出來,可是卻換來德吉特另外的說法。首先德吉特沉思了一會,才對高鳴說:「這些觀點有些的確是事實。這也是u國制度的弊病。但是現今世界上哪國的制度沒有弊病啊!實際u國的制度要複雜得多。」
德吉特接著給高鳴做了以下的分析:
u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政府、國會和法院相互制約,共同保證了法律的公正執行。表面上u聯儲的確是私人控制的,但是他和所有資本家一樣也受到國會和法律的控制,並不能為所欲為。
例如u國政府就不能隨便發行貨幣。主要的原因是它有1792年制定的《鑄幣法》,根據該法,u國的貨幣主管部門不是政府,而是國會。而u聯儲不過是個具體執行的民間銀行系統罷了。而且法律規定貨幣供應量m2與gdp的比值(m2/gdp)不能大於0.7。因為大於0.7就意味著貨幣貶值,就是從公民兜里掏錢。
換言之,u國的「印鈔機」沒有掌握在政府手裡,也沒有在u聯儲手裡,而是掌握在國會的手裡,而國會又只能通過立法來間接實行掌控,並不能直接開動「印機鈔」干預經濟行為。
但是如果貨幣發行由政府掌握而不受監管,政府就能夠隨意擴大貨幣的發行量,這又有誰能夠監管?政府的權力太大實際並非好事。
在u國,判斷是否濫發、超發了貨幣,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m2/gdp比值是否大於0.7。
小於0.7就是沒有超發,大於0.7就是超發了。而超發就是從國民口袋裡偷錢,被認為是一種犯罪行為。從公開的資料上可以看出,u國m2/gdp比值幾十年來一直穩定在0.6以下,就算是在上次金融危機時的三次增發u元(增發貨幣學術用語叫「寬鬆」)之後,這個比值也才達到了0.65的最高值。這說明u國並沒有濫發過鈔票,包括上次金融危機時的三次「寬鬆」也都是非常謹慎克制的,而且還在2016年進行了「縮表」。
註:增發貨幣就是向全民借錢(學術用語「寬鬆」,必然使貨幣貶值),全部註銷這些超發的貨幣,貨幣升值(學術用語叫「縮表」,貨幣升值)才算償還了內債、撤回了「借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