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河學堂

第五章 曲河學堂

在皋城,學風嚴謹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早有定論,國之學,看河蘇,蘇之學,看曲河。

這是多少年流傳下來的古話了,皋城的教育一直是皋城的教育家們最為自豪的。從古至今,皋城出過很多狀元,很多大家名流,只不過如今不逢時,久而久之,皋城的教育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斷層。

不過,即便如此,皋城的教育依舊名譽四方的。

現如今,時代在變。皋城裡頭原先的個私塾、舊式學堂也都乘著好風,悄悄的變化成新式學堂了。

當今這皋城,當要數曲河學堂第一。曲河學堂原來是皋城首富王青山投錢建的一座私塾,王青山是個粗人,但眼光很獨道,一直信奉「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走去。」

於是,花了大錢,請了當時的名宿,給這私塾起了個他聽不懂的名字—曲河私塾。

曲字,取自於《易·繫辭》當中「曲成萬物而不遺。」意思是,萬物發展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彎曲迂迴。

河字,皋城傍水,人傑地靈,人要感恩的,這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

因而,最後定下來曲河私塾這樣的一個名字。因為王青山的名頭,皋城的大小富貴的兒女,都被送到這私塾學習。

再後來王青山在官途上買了富貴,一家子全都搬到京城。這曲河私塾就空了下來,後來有個出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洋的皋城人孫衍,相中這塊地方,花錢買了下來,做了新式學堂。

由此,曲河私塾正式改名叫曲河學堂,隨著納入的老師越來越多,曲河學堂穩居皋城第一學堂,幾十年來,一往如舊。

馬建國動的心思就是曲河學堂,骨子裡認死,要學,那就去最好的地方學,不然花那冤枉錢幹嘛。

到皋城的第二天,馬建國和馬元在城裡租的地方吃了個早飯,就出發,今天馬建國想著先去找人打聽打聽,了了再去請陳三給幫襯幫襯。

馬建國想去找的是他二爺馬雲峰,他在城裡有一家古董行,常年混跡在皋城,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

馬建國老爺子名叫馬雲天,家裡排行老三,兄弟有四個,老大叫馬雲東,老老早早就出了地方,在外闖蕩,除了偶爾會有些書信寄回來,再後來,就沒了音信,所以馬家一干兄弟當他死了。

老二就是這個馬雲峰,是個極其刻薄的人,一輩子從不喜做木匠手藝,拾掇了一門好運氣,從茴鄉搬進了皋城,又在城裡盤了一個古董行,做起了古董的生意,慢慢也就有了些資本,更是鼻孔里看人。

老三就是馬建國的父親馬雲天,是地地道道繼承了祖上的家產,踏踏實實在茴鄉做木匠,不過也是因為他認真,人好,十里八鄉都知道他手藝不賴,所以憑著好手藝,農忙也能掙不少,不過馬雲峰是一直瞧不上馬雲天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老四叫馬雲龍,綽號馬彪,是幾城之地聞風喪膽之人,他是黃蟒山上的匪,當時他要上山的時候,馬家老爺子氣的一病不起,吐血不止,並與馬雲龍斷絕父子關係。後來老爺子去世,馬雲天與馬雲龍有過幾次來往,雖說老爺子不認,但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血液里還是流淌著一樣的血。

馬建國打心裡並不想去找這個二爺的,馬雲峰有個兒子叫馬建群,現在古董行就傳在他的手裡。

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馬建群比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刻薄。

但凡往年有事,馬建國開口來找他辦事,免不得受了一肚子氣,但馬建國都忍了,有求於人就得拿出受的住羞辱的態度。

這次馬建國也是想找馬建群先打聽打聽曲河學堂的情況,然後再做打算,找找門路,把馬元給送進去。

馬建群開的古董行叫馬記古董行,很好記的名字,在皋城很僻靜的一條巷子里,畢竟玩古董的都不太喜歡熱鬧。

馬建國領著馬元趟過許多彎彎,才是來到馬記古董行的門前,門庭有些老舊,散發著古老的氣息,上好的桃木刻的木匾咄咄逼人,五個大字也是熠熠生輝。

兩扇門,一扇全開,一扇半掩,裡邊傳出一些聲音,似是有人在買東西。

馬建國提了提衣領,順了順衣服,這才是領著馬元踏步走了進去。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手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手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曲河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