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觀音的錢袋子
帶著一股臭味,魏叔玉感覺無比尷尬的就跑出了房屋。
看著其匆匆而去,手上還拿著自己家的床鋪,有些呆愣。
一旁的魏徵這個時候,也走了出來,隨後便是說著。
「我讓那小子,將先生家的床鋪帶回去,洗好了之後,再拿過來。」
李雲這才算是反應過來,還以為是偷東西的。
「其實不必如此,在我這裡將其洗乾淨的話,不是更加方便?」
魏徵聞言,似乎也感覺到了有些許的尷尬,這個事情倒是給忘記了。
畢竟李雲,也未曾說過,不可在這清洗。
魏徵尷尬歸尷尬,最後只能說著。
「怎可如此,如此穢物,怎可長留於此。」
說完魏徵冷哼了一聲,轉而看著面前的李雲,便是拿著那些字畫想到了什麼。
「先生,老夫今日便是暫且離去,改日再來叨擾。」
李雲擺了擺手,轉頭說著。
「行了,老魏頭你可是國公,自然有自己的事情,走了便走了吧。」
說完之後,魏徵施禮后,離去了這裡。
袁天罡這個時候,抱著那《河圖洛書》來到了李雲的面前,隨即便是說著。
「先生,我只要此圖。」
李雲點了點頭,拿過來仔細看了兩眼之後,便是點了點頭說道。
「道長拿去便是了。」
袁天罡此時點了點頭,隨即看了一眼李雲,隨後又看了一眼門外。
此時街道上,已經再次出現了念經講道的聲音。
袁天罡此時卻嘆了一口氣,隨後便是說著。
「先生,貧道還有些許事情,便是暫且離去了。」
李雲自然點了點頭,看著袁天罡離去,整個小店之中,又是只剩李雲自己了。
躺在躺椅之上后,李雲開始喝起了茶水。
望著街邊叫賣往來的小販,一個個皆是匆忙。
不過還有諸多信佛的善男信女,一個個面露虔誠,是不是雙手合十的朝著水路法會的方向參拜。
李雲也想不通,大唐這個時代為什麼會這樣。
李世民尊老子李耳為先祖,此時卻興起了對於佛教的崇尚。
甚至到了武則天的時代,這個風氣更加的濃重了起來。
李淵在武德九年發布了《沙汰佛道詔》,就是為了解決連年大戰,人口不足的問題。
到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便是直接將這剛發布了不久的詔書,直接廢除了。
雖然是為了籠絡這些佛教徒,為自己傳頌一個美名的政治手段。
但是怎麼看,也不是長久之計。
佛教在如今的大唐,不事生產,沒有賦稅之惆悵,可謂是絕對的美差。
不少人都上趕著出家,只不過,出家也沒有那般簡單的。
李雲想到這裡,真想直接上去問問李世民是怎麼想的。
如今已經貞觀十三年了,該改變的口碑也早已改好了。
弒兄殺弟這種口碑想要改,是完全沒有辦法的。
想了半天,李雲也沒有繼續去想那麼多了,躺在躺椅上,曬著太陽,漸漸的犯困了起來。
長安城的街道上,兩個疥癩游僧,正在叫賣著手中的物品。
身邊聚集了不少人,看著兩個宛如乞丐的疥癩游僧,手上拿著的東西,可不像是游僧該有的物品。
其手中一件袈裟,看起來便是寶光閃爍,似乎真的是什麼寶貝一般。
還有諸多人,上前詢問著其價格。
蕭瑀下了早朝之後,便是準備去水陸法會那裡聽經的。
走在路上的時候,一群人的交談,攔住了其馬車的前行。
車夫看到此景,便是叫道。
「爾等,莫要聚集於此,還不速速退開!」
蕭瑀心有所感,隨後拉開了馬車的帘子,朝著外面看了一眼。
「怎麼回事?」
車夫也恭敬的開始說著。
「老爺,這路上有兩個游僧,正在叫賣著袈裟和錫杖。」
錫杖來了些許興趣,便是叫停了馬車。
下了車子之後,來到了兩個游僧面前。
「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兩個游僧,便是菩薩和惠岸了。
菩薩點了點頭,意識到送錢的人,便是已經到了,隨後開口說著。
「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周圍人,聽聞此言,一個個的都開始驚呼了起來,其中有一僧人便是說著。
「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蕭瑀卻在這個時候,看著那袈裟等物品,感覺不凡,再次開口問道。
「這袈裟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菩薩也不再說什麼,有緣人不有緣人那個說法,只是開口道。
「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袕,便是好處。」
「此袈裟也有不好處,若貪瀅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
「大法長老,恕我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菩薩欣然從之,拽轉步,隨著蕭瑀上了馬車。
黃門官轉奏,蒙旨宣至寶殿。見蕭瑀引著兩個疥癩僧人,立於階下,李世民問道:
「蕭國公,來奏何事?」
蕭瑀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太宗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菩薩與惠岸侍立階下,更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菩薩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怞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聖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詩曰: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凈玉壺冰。自從佛制袈裟后,萬劫誰能敢斷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