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過年
大年三十,湯河和湯萍在老家上了墳之後回到縣城,湯絮和艾釧已經把餃子包好了,這邊的習俗和南方不一樣,年三十晚上只吃一碗餃子,真正豐盛的是大年初一的中午飯。
近些年的春晚沒有任何吸引力了,在早幾年湯萍他們過年流程也不是這樣。
那時候,二十五六就把年貨都準備好,在老家過年,奶奶會蒸幾鍋豆包,就是用紅豆煮熟,加上白糖做餡,每一個裡面再放兩個紅棗,也放過蜜棗,但是沒紅棗的好吃。接下來是打掃院子,打掃衛生。然後是炸菜,這個只有剛炸出來的時候愛吃,第二頓就不想吃了。雖然湯萍和湯絮都不吃,但是奶奶他們還是堅持炸油條、雞塊、魚塊,並表示年年有餘,也許就像春晚一樣,這是他們從小過年的記憶。
到了年三十,就得把對面給貼上了,想盡一切辦法把去年貼的春聯給扯乾淨,然後把和好了漿糊用高粱條扎的刷子糊在牆上,把裁好的對聯貼上。到了三十下午,給長輩上墳,這裡的墳墓都還沒遷走,星羅棋布在田地里,可能你家田裡又他家的墳,他家田裡有你家的墳,如果膽子夠大,可以夜裡在田間地頭走一走。
上墳的過程也很簡單,燒燒黃紙,在燒之前,要拿百元大鈔在上面正反兩面捶打幾下,好象這樣就變成了紙錢,再放上一掛鞭炮,湯萍不敢點,所以放炮的工作都是湯河還有湯萍的叔叔湯川完成的。按照規矩,三十的上墳只能是男人來,但是湯絮和堂妹湯歡也來過,大家也沒強調女人不能來上墳,反倒這幾年不又沒讓女性來上墳了,湯萍妹妹想到這個都感到疑惑。
三十晚上就吃餃子,但是不是什麼死規矩,不能吃其他的,只不過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的餃子是一定不能少的。這些餃子都是在三十下午完成的,湯萍到了高中才發現一件事,出了本地,外地的餃子都是圓葉的,而本地往往會選擇一個等腰梯形葉,這樣從短邊包裹住餡料往長邊卷,最後神奇地一捏,餃子就變成了元寶地形狀,又有點像疊地紙船,所以這裡吃餃子有發財的寓意。
一邊包餃子,一邊看著春晚的預告,差不多到六點鐘,餃子包好了,下鍋煮上,這邊等著吃,湯河去放上一掛炮,根據各家飯點不同,你能聽到各處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當然,現在鞭炮是三十放的,人是十五齣來的。
這邊家家戶戶都會在客廳里放一個條幾,上面擺好香燭貢品,條幾都挨著北牆,牆上常見的裝飾就是各種畫,主要分為三類,松竹梅歲寒三友為代表的草木花鳥魚蟲類;菩薩佛祖為代表的宗教信仰類;還有湯萍家這種幾位偉人畫像的。
三十晚上的春晚還沒這麼無聊的時候,一家人晚上關上門,一邊嗑瓜子,一邊看,大人們往往睡得早,只有小孩子一邊吃東西,一邊熬夜。
大年初一也是餃子和鞭炮,最大最紅的那一掛要在這會兒放,最好是炸的滿院子紅色的碎屑,就好像一層紅色的玫瑰花瓣一樣才叫好,這個是不興掃的。
大清早的把餃子吃了,就要出去拜年了,湯萍至今也搞不懂拜年該去哪一家,反正就是集結隊伍,大人帶著,小孩子跟在後面,整個村子的拜年,但是只拜應該拜的,不過小孩子也分不清,跟著隊伍走就是了。
這邊拜年和西方的萬聖節異曲同工,家家戶戶準備了很多糖果瓜子,到了每一家,都是留在家裡的老人給孩子們塞,大人們問候交談,然後換下一家,湯萍小時候還為了多裝糖果,
央求艾釧給他買那一件口袋更多的衣服。
這邊過年,一定要把新衣服換上的,以前是這麼講究,甚至會把新衣服留到初一再換上,現在不會有這種事情了。
大概到早上十點鐘就拜年完了,剩下的大人們往往會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小孩子就回家盼著中午飯了,這是過年最豐盛的一頓飯,現在有意識地要求不要多做,省的晚上吃剩菜,以前沒想過,剩菜可能要吃好久。
吃過了下午飯就是玩的時間,這可能是接下里幾天最清閑的時刻了,以前湯萍和湯歡他們是湯絮的跟屁蟲,現在大家都更願意窩在被窩裡玩手機。
初二到初五就是走不完的親戚,因為親戚從各地回來,還能吃到各地的特產,會做飯的到了哪一家,都收拾著幫忙做飯,不會做飯的就坐在一邊喝茶聊天,抽煙下棋。
今年不回老家過年,所以初一湯萍可以睡懶覺,吃過了午飯,湯萍把電腦抱出來,一家人開始研究房子該怎麼蓋。
按照艾釧給的數據,湯萍用revit先建立了軸網,畫出來了院子的框架,就內部房間分佈,一家人爭論不休,最後還是讓湯萍做出好幾份模型,艾釧直誇這大學沒白上,雖然沒渲染,但是用漫遊功能做的動畫還是很明了。
湯萍剛上大學根據興趣選了BIM課程,這個還沒成為必修課,但是看現在這個貌似是越來越流行了。
轉眼到了初六,該走的親戚走完了,湯絮回工作的地方準備上班,父母的小店也準備開業了,幫著打掃了衛生,湯萍有了一種莫名的孤單。
正好張毅約湯萍出來聚一下,於是定在了初八。
見面依舊是吐槽一下各自的生活,也沒太多好說的,但是見一面就感覺熟絡了很多,湯萍又得瑟起來自己的駕照,然後倆人一起罵罵各自駕校教練,說說練車遇到的趣事,還有開學時間。
吃吃玩玩一天,又在張毅家住了一晚,下次見面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