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息壤
禹飛被興高采烈的三賤客帶回了山莊。
馮大一見到禹飛,頓時呆住了。兩眼直,雙手顫抖,嘴角不停地翕張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這一呆倒把禹飛弄得不知所措了,禹飛已經從三賤客身上各自扒了一件衣服,遮擋住了裸露地身體,看到馮大這麼變態的神情,禹飛莫名其妙地感覺到一陣慌亂。
「叔叔,你沒事吧?」禹飛小心翼翼的盯著馮大的眼睛,問道。
哇地一聲,馮大竟然哭出了聲,他猛地抱住禹飛,老淚縱橫,「臭小子!你竟然能活著回來!可把大傢伙給嚇死了!都以為你成了龍鱒地點心了呢!他媽的!還好老天爺開眼,沒讓禹家絕了后!」
禹飛被馮大的熊抱勒的呲牙咧嘴,雖然難過,但他心裡也是感動異常,沒想到叔叔這麼關心自己,如果不是今天這一出真情流露,他還真以為馮大就把他當個便宜兒子養呢!想到這裡,禹飛倒安慰起馮大來,「好了好了!叔叔!我這不是回來了嘛!又沒什麼事情,你就別這麼大張旗鼓地喊叫了!這兒還圍著這麼多人呢!」
關龍飛三人和燕軻兒還有三賤客也是又高興又感動,沒想到禹飛這麼命大,還能活著回來,更沒想到馮大這麼一個硬氣的老男人竟然也有熱淚縱橫的時候!當下幾人勸住馮大,一起來到房間里坐定了,便詢問起了禹飛逃脫的經過。禹飛老老實實地把這幾天來的經歷一說,把河圖洪範也取出來給大家看了。眾人都嘖嘖稱奇。
馮大紅光滿面,笑呵呵地對禹飛說,「真沒想到,你小子不但命大,而且還命好!你的星命之匙竟然是河圖和洪範,這可是好東西。」大家聽他這麼一說,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馮大身上。
馮大得意地摸著河圖和洪範,笑著說道,「這兩塊板子得有六千年沒出現了,當初禹王靠他們治水,現在竟然到了我們手裡,豈不是天助我也!」
燕軻兒不解地問道,「這兩塊板子有什麼奇怪地地方,我看也尋常的很。」
馮大搖搖頭,輕鬆地說,「你還不知道,這河圖洛書總攬天下水6氣象,預言洪水之事,准得很呢!而且你當他們就是尋常的兩塊書版么?這其中蘊藏著星辰之力,禹飛看到的白光,感受到的熱流估計就是這個了。而且禹王也是得到洪範和河圖后才身具異能,百戰百勝的。」說到這裡,他又上下打量著禹飛,「我看你的身體也被星辰之力所重塑過了,嘖嘖!感覺到有什麼變化沒有?」
禹飛想了想,張口一吐,一道火苗頓時噴出,嚇了眾人一跳,禹飛又兩掌揮出,頓時房間內寒氣襲人,冰霜凝結。禹飛還待使出艮意之拳,馮大趕緊制止,「夠了夠了!」禹飛這才坐下,然後解開上衣,把自己腋下長出的肉瘤給馮大看了。這下馮大眉頭緊鎖,大叫奇怪。「怎麼了?叔叔?」禹飛把衣服穿好,問馮大,「沒事,現在不疼了,剛剛長出來的時候特別難受,碰都碰不得。現在好的多了。」
馮大也看不出這是什麼東西,想不出個所以然,搖搖頭,「我也看不出這是什麼,看來星辰之力已經被你吸收了,這估計是解開星命之鎖后的反應罷。也許以後會有變化,只要你現在感覺沒事就好。」他隨即又把話題扯道了河圖上,「從河圖我們就能看到八荒之變化,水6之沉浮,而且這兩塊平板熔在一起,你們猜其中有什麼東西?」他賣了個關子,把兩塊平板傳到關龍飛手中。關龍飛仔細看了半天,又晃了晃,聽了聽裡面的聲音,搖搖頭,把平板傳給了高月仙。幾個人把河圖和洪範傳了一遍,也看不出個所以然,都把目光投向馮大。
馮大一看關子賣的差不多了,得意洋洋的坐下來,呷了一口茶,悠悠地說道,「如果不出所料的話,這裡面的東西就是當初禹王所用的息壤!」
「什麼?息壤?」所有人驚訝地叫出了聲。
「對!」馮大斬釘截鐵地說,「傳說息壤就是被封在河圖與洪範中,最初舜帝得星命,找到了息壤。後來禹王的父親治水不利,便偷偷取息壤以攔水。被舜帝現,所以丟了xìng命。這息壤可不是一般東西,是天落星土,浴風便起。是舜帝造6的寶貝,鯀偷了它,用在治水上,自然是大材小用,被殺頭也不算委屈。畢竟天下就這麼一塊。至於後來禹王的星命中有無息壤倒沒說到。」
眾人的表情立刻凝重起來。如果這真是息壤,那麼這次洪水紀看來是來勢洶洶。六千年的那次洪水幾乎湮沒中土,所以天降息壤,這次息壤又出,難道中土會再次湮沒在洪水中么?
眾人都各自思索,房中一片靜謐。
馮大一看大家都陷入沉思,輕咳一聲,說道,「大家也不必過分擔心。好在現在洪水未至,九鼎仍然平安。這其中是不是息壤也還不知道。不過既然禹飛已經解開星命之匙,下一步的行動也就明朗了。我已經讓九州其他護衛來了,估計兩三天內就會到達,屆時我們再商量下一步的計劃罷!」
眾人都點頭稱諾。
馮大又看了看禹飛,擔心的說道,「等你休息過來,還是去看看江丫頭才好,這兩天情況還是不樂觀啊,等老江來了,看到他的寶貝閨女變成這樣,你吃不了也得兜著走!」
聽了馮大半叮囑半威脅的話,眾人都鬨笑。禹飛滿臉通紅地嘆了口氣,這個老叔還什麼都會說!不過該去看看江詩雪了。
禹王治水,多疏,崇導。開水脈,引湖澤。九州各淵,掘通地海,洪水多漏。時九龍之族,為患中土,禹王領將各自誅殺,更鑄九鼎,鎮其魂,合水脈,封地火,水患遂止,大6不沉。又命二十八星宿領其星將,以息壤補八土,遂全世界。
——《荒書#8226;帝記》